他用一個數學公式就推導出了生命機理,生命為什麼存在?

2021-01-13 岐伯有道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文標題:有關生命的新物理理論


31歲的MIT物理學家Jeremy England認為自己已經發現了推動生命起源和進化的潛在物理機理。

(圖片來源:Katherine Taylor)





生命為什麼存在?生命是如何產生的?

流行的假說把它歸功於一鍋原始的混沌湯、一道閃電和一股巨大的運氣。但是,如果我們能證明一個富有挑戰的、新的物理理論是正確的,那生命的產生就絕不可能是靠運氣。根據這位物理學家提出的新思想,生命的起源和進化遵從自然界的基本定律,就像石頭必定滾下山坡一樣毫不令人驚訝。

從物理學的觀點來看,有生命的東西和無生命的碳原子團塊之間有一個本質的區別:前者往往更能夠從環境中獲取能量並以熱量的形式將獲取的能量耗散掉。(也就是說從環境中獲取沒有混亂度的純能量,然後再把帶有很多混亂度的能量,也就是熱量,返還給環境,使自身混亂度降低,環境混亂度增加。生命就是一個通過能量傳輸,以增加環境混亂度為代價,而試圖降低自己混亂度的過程)。31歲的麻省理工學院助理教授JeremyEngland推導出了一個數學公式,他認為這個公式可以解釋這種能力。這個基於現有物理知識的公式表明,當一組原子被一種外部能量(如太陽或化學燃料)所驅動,並被一個熱浴(如海洋或大氣)所包圍時,它將經常逐漸重組自身以便耗散更多的能量。(也就是說通過傳輸能量,儘量多的增加環境的混亂度。而能達到這一目的的自身結構,就可能對應於生命結構。)這也就意味著在某些條件下,物質不可阻擋地獲取與生命相關的關鍵物理屬性。

——文小剛





作者  Natalie Wolchover

翻譯  雨遇

校譯  楊璐


生命為什麼存在?

流行的假說把它歸功於一鍋原始的混沌湯,一道閃電和一股巨大的運氣。但是,如果我們能證明最近出現的一個富有挑戰的、新的物理理論是正確的,那生命的產生就絕不可能是靠運氣。根據這位物理學家提出的新思想,生命的起源和進化遵從自然界的基本定律,就像石頭必定滾下山坡一樣毫不令人驚訝。

從物理學的觀點來看,有生命的東西和無生命的碳原子團塊之間有一個本質的區別:前者往往更能夠從環境中獲取能量並以熱量的形式將獲取的能量消耗掉。31歲的麻省理工學院助理教授Jeremy England最近(編註:原文發表於2014年1月)推導出一個數學公式,他認為這個公式可以解釋這種能力。這個基於現有物理知識的公式表明,當一組原子被一種外部能量(如太陽或化學燃料)所驅動,並被一個熱浴(如海洋或大氣)所包圍時,它將經常逐漸重組自身以便消散更多的能量。這也就意味著在某些條件下,物質不可阻擋地獲取與生命相關的關鍵物理屬性。

「從任意一堆隨機原子出發,如果你用光照射它的時間足夠長,最終可以得到一株植物,對於這樣的結果你不應該感到太奇怪。」England說。


從寒地走燈蘚(Plagiomnium affine)獲得的細胞,其具有葉綠體和細胞器,它們通過捕捉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圖片來源:Kristian Peters)

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達爾文的進化論,在基因和群體水平上對生命起源和進化進行了詳盡的描述,England的理論對於達爾文進化論來說意味著支持,而不是取代。「我肯定不是說達爾文理論是錯誤的。」他解釋道,「正相反,我想說的是從物理學的觀點看,你可以說達爾文進化論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中的一個特例。」

他的這個思想在近來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有詳細表述,並在他巡遊世界各地多所大學的演講中有更為詳盡的闡述。這個思想已經在他的同事們之間引發了不少爭議,有人覺得他的想法空洞無力,有人覺得這是一個潛在突破,還有人覺得兩者兼而有之。

紐約大學的物理學教授Alexander Grosberg很早就一直跟蹤England 的工作,他評價說,England已經邁出了「非常勇敢而重要的一步」。Grosberg說,這個「巨大的希望」指的是England已經發現了驅動生命起源和進化的物理機制。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化學物理實驗室的生物物理學家Attila Szabo,在一次會議上遇到England後,與其通信討論他的理論。Szabo對England的理論評價說:「Jeremy幾乎是我見過的最優秀的青年科學家,我完全被他的原創性思想迷住了。」

不過其他人,比如哈佛大學的化學、化學生物學和生物物理學教授Eugene Shakhnovich,對此並不信服。他說:「Jeremy的想法確實有趣且富有潛力,但在這一點上也是非常投機的,尤其是把它運用到解釋生命現象時。」

總體來說,England的理論成果可以認為是有效的。只是他的闡釋部分——即他的公式代表著自然界中包括生命現象在內的某一類現象背後的驅動力——還沒有被證明。不過,已經有一些人在思考如何在實驗室裡檢驗這個闡釋。

哈佛大學的物理學教授Mara Prentiss在了解了England的工作後,正考慮在實驗上證明它。她說:「England在嘗試一些完全不同的東西。作為一個多面手,我覺得他有著奇妙的想法。無論是對是錯,它都非常值得研究。」

England的思想的中心要點是熱力學第二定律,又稱熵增加理論或「時間之箭」。熱的東西變冷,氣體在空氣中擴散,打碎的雞蛋會攤開但永遠不會自己收攏;總之,隨著時間的推移,能量趨向於分散或散開。熵正是這種傾向的量度,用以量化一個系統中粒子之間的能量如何驅散,以及在整個空間中這些粒子如何擴散。熵增加是一個簡單的概率問題:與使能量聚集的方式相比,有更多的方式使能量耗散出去。這樣,當一個系統中的粒子運動並相互作用時,通過概率,它們趨向於採用使能量分散的組織形態。最終,系統達到一個最大熵態,我們稱之為「熱力學平衡」(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這時能量均勻分布。比如,一杯熱咖啡最終會與它所處的房間達到同一溫度。如果你不進行其他幹涉,逆過程是不可能發生的。咖啡永遠不會自發地再次變熱,因為熱能已經任意地擴散到房間裡所有的原子上。把這些能量從房間的每個原子收集回來併集中到杯子裡的原子上,可能性太低了。


這是Jeremy England 及其同事共同完成的一個計算機模擬結果。它展示了局限在粘滯流體中粒子系統的運動,其中青綠色微粒受振蕩力的驅動。圖中上圖代表初始時微粒的狀態,經過一段時間,初始微粒群在振蕩力的作用下觸發了顆粒之間更多鍵的形成,形成了下圖的結構。(圖片來源:Jeremy England)

儘管在一個隔離或封閉的系統中,熵一定是隨時間增加的,但一個開放的系統通過大大增加它周圍環境中的熵可以使其自身處於低熵狀態──也就是說可以把能量不均勻地通過原子分散出去。1944年,偉大的量子物理學家埃爾溫·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在他影響深遠的專著《生命是什麼》(What is Life?)中已經討論過,生命過程必須是這樣的。比如,植物吸收高能量的陽光,用它產生糖分,並將能量較低的紅外光輻射出去。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維持了其自身的內部結構從而避免了衰敗,但由於耗散了陽光,宇宙的總熵增加了。

生命過程並沒有突破熱力學第二定律,但直到近期,物理學家仍然不能用熱力學來解釋生命最早為何會產生。在薛丁格的時代,他們只能解決處於平衡狀態的封閉系統的熱力學方程。上世紀60年代,比利時物理學家伊利亞·普裡高津(Ilya Prigogine)在預測外部弱驅動源作用下的開放系統的運行過程上做出了巨大貢獻,並因此獲得了197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不過對於遠未達到熱平衡,同時與外部環境連接,並在外部能量源驅動下的系統的行為,他的方法無法預測。

這種情況在上世紀90年代晚期有所改變,這主要是由於目前在馬裡蘭大學工作的Chris Jarzynski和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工作的Gavin Crooks的貢獻。Jarzynski和Crooks指出,由熱力學過程產生的熵,比如咖啡變冷的過程,對應於一個簡單的比率:即原子在這一過程中向外擴散的概率除以與之相反的過程(即原子自發地收集熱量使咖啡熱起來)的概率。因為結果是熵增,所以這個比率也是大的:即系統的行為變得越來越不可逆轉。這個簡單又不失嚴謹的公式原則上可以適用於任何熱力學過程,不論這個過程多快,也不論它離平衡態有多遠。Grosberg說:「我們對遠離平衡態的統計力學的理解得到了巨大的改善。」England曾在生物化學和物理學兩方面都受過嚴格的訓練,兩年前他在MIT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致力於將統計物理的新知識應用於生物學。

使用Jarzynski和Crooks的公式,England推導了一個廣義的熱力學第二定律,該定律適用於具有以下特徵的粒子系統:這個系統處於外部能量源的強力驅動之下,比如被電磁波驅動,而且它可以向外部環境耗散熱。這類系統包括所有有生命的東西。England後來證明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系統隨著其不可逆性的增加如何演化。他說:「從這些公式很容易看出,進化結果趨向於達到那個會從外部驅動場中吸收和耗散更多能量所達到的狀態。」這一發現具有直觀意義:當粒子與外部驅動力共振或沿著驅動力方向運動時,粒子更趨向於耗散更多能量,並且在任何時候它們都更趨向於沿著被推動的方向運動而非其他方向。

 「這意味著被某一溫度的熱浴,比如大氣或者海洋,包圍的原子團,隨著時間的推移,應趨向於使自己與周圍環境中的機械、電磁或化學的做功源越來越協調。」England解釋說。

自我複製的球集群:根據哈佛大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微球表面塗覆薄膜會導致其自發地形成一個被指定的結構,諸如一個多四面體(如圖中紅色表示),這一結構將進一步觸發附近的球形成相同的結構。(圖片來源:Jeremy England)

自我複製(self-replication或reproduction,生物學稱之為生殖),這一過程驅動著地球上生命的進化。它是這樣一種機制:在這一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系統消耗的能量會越來越多。正如England說的,「增加耗散的一個好辦法是複製更多的自己」。他在2013年9月發表於《化學物理學報》(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的一篇論文中,報導了RNA分子和細菌細胞在自我複製過程中發生能量耗散的理論最小量,這個量值與這些系統複製時耗散的實際值非常接近。他在論文中還指出,RNA(核酸)──許多科學家認為它擔任著以DNA為基礎的生命的先導──是一種特別廉價的建築材料。他說,一旦RNA出現,生命進化被達爾文進化論控制也許就一點兒也不奇怪。

原始混沌湯、隨機突變、地理、災難性事件和無數其他因素的化學反應促成了地球上動植物群多樣化的細節。不過根據England的理論,驅動整個過程的基本原則是由耗散驅動的物質適應性。

這一原則也適用於無生命的物質。「在由耗散驅動的適應性組織這個大帳篷下,我們去推測自然界中什麼現象可以用它來解釋,這是非常誘人的。」England說,「很多例子可能就在我們眼皮底下,但由於我們沒有去尋找它們,所有還沒有注意到。」

在非生命系統中,科學家已經觀察到自我複製現象。根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Philip Marcus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2013年8月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的研究結果,在急速旋轉的流體中的漩渦可以從周圍流體的剪切力中獲取能量而自發地進行自我複製。哈佛大學應用數學和物理學教授Michael Brenner及其合作者曾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在線發表了一篇論文,呈現了微觀結構自我複製理論模型和模擬過程。這些具有特殊塗層的微球集群通過拉攏附近的球形成相同的集群而消耗能量。Brenner說:「這與Jeremy的理論聯繫非常緊密。」

除了自我複製,更大的結構化組織是強驅動系統提高其耗散能量能力的另一種途徑。例如,一株植物比一個非結構化的碳原子堆更有能力通過自身獲取太陽能。因此,England說,在某些條件下,物質會發生自發的自組織。這種趨勢可以解釋許多有生命和無生命結構的內部秩序。「雪花、沙丘和湍流旋渦都具有這個特點,它們都是在一些耗散過程驅動的多粒子系統中顯示出自身的圖案結構,」他說,冷凝、風能和粘性阻力是這些特殊情況下的相關過程。

 「他使我相信生命物質和非生命物質沒有那麼明顯的區別,」康奈爾大學的生物物理學家Carl Franck在一封郵件中說,「當你考慮只涉及幾個生物分子的化學電路那樣小的系統時,England的想法給我留下的印象特別深刻。」


如果新理論是正確的,相同的物理機制不僅可以用來解釋生命的起源,也可以解釋自然界中許多其他圖案化的結構是如何形成的。雪花、沙丘和在原行星盤(the protoplanetary disk)中自我複製的旋渦都可能是耗散驅動的適應理論的例證。(圖片來源:Wilson Bentley)

England大膽的想法在未來幾年將可能面臨嚴密的檢測。他用計算機模擬來檢測他的這一理論,即粒子系統在消耗能量的過程中會調整自身結構使其變得更好。下一步將是在生命系統中進行實驗。

在哈佛大學領導一個生物物理實驗室的Prentiss說,England的理論可以通過比較具有不同突變的細胞並尋找細胞的能量消散量與它們的複製率之間的相關性來進行檢測。「人們必須很仔細,因為任何突變都可能做很多事情,」她說。「但是,如果人們一直在很多不同的系統做這些實驗,而且如果耗散與成功複製確實是相關的,那將意味著England的理論是正確的組織原則。」

Brenner說他希望把England的理論與他自己做的微球結構聯繫起來,去判斷這個理論是否可以正確地預言某一個自我複製和自組裝過程可能會發生。「這是科學上的一個基本問題。」他說。

許多研究者表示,擁有一個生命及其進化的首要原則將在結構形成和生物功能方面為研究人員提供更廣闊的視野。牛津大學的生物物理學家Ard Louis在一封郵件中寫到:「自然選擇定律並不能解釋某些特性」。這些特性包括基因表達的可遺傳改變,即所謂的甲基化(methylation),它在自然選擇的缺失下複雜性會增加,並且某些Louis最近研究過的分子會發生改變。

如果England的方法能夠承受更多檢測,它可以把那些為每一個適應過程尋求達爾文進化論解釋的生物學家進一步解放出來,使他們可以更廣泛地思考耗散驅動組織(dissipation-driven organization)方面的問題。比如,他們可能會發現,「一個生物顯示特徵X而非Y的原因也許不是由於X比Y更合適,而是由於物理約束使得X比Y更容易進化。」Louis說。

「人們常常陷入對個別問題的思考。」Prentiss說,無論England的想法是否能被嚴格證明為正確,「許多科學突破是由發散性思維帶來的。」


原文地址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20140122-a-new-physics-theory-of-life/


來源:賽先生微信公號


========== END ==========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廣告是系統隨機配發,我們無法詳細控制、選擇。請您切勿購買任何動物製品、肉食。不要買漁獵、捕鳥的器具,拒絕殺生。不要玩殺人遊戲,殺人遊戲與實際殺人果報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萬惡淫為首,邪淫是輪迴和災禍的根本。因果報應,如影隨形。切記!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隨 喜 打 賞

長按上方讚賞碼支持我們

相關焦點

  • 淺析最美數學公式——歐拉公式之推導歸納
    本文是基於作者在高等數學和複變函數這兩門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思考, 整理並總結了有關於大家熟知的歐拉公式在不同數學分支裡的詳細推導方法和推導過程, 以便為相關學者提供參考和借鑑。學習過高等數學的的人都學過歐拉公式, 還知道歐拉公式是指以歐拉命名的諸多公式之一。
  • 如何用簡單數學推導出相對論方程?
    Peter的公眾號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字關注 Peter的工作室愛因斯坦在 1905年就發表了狹義相對論,大家或多或少都了解時間膨脹的結論,就是 相對於慣性系移動的物體 時間會變慢但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來嘗試使用,初中的數學知識,不嚴謹地推導一下。推導之前,我們先規定2個假設:第一個是,在不同的慣性系中,物理規律都相同。第二個是,光速在不同慣性系中 大小都一樣。
  • 神秘公式可計算出外星生命的位置?重要性或僅次於質能公式
    有些科學家相信喜歡在現實中尋找外星人,而有些科學家就喜歡在理論中尋找外星人,於是有一些天文學家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將研究所得的數據帶入相關的數學公式中以後就提出了外星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理論。這些理論派科學家認為,我們之所以一直找不到外星人的蹤跡是因為外星人與我們之間的物理空間距離實在是太遠了,至少都有幾千光年的距離。從實際出發,其實在人類的認知範圍內,外星人是不存在的。
  • 初等數學的魅力:從棣莫弗公式推導出歐拉公式
    我們根據簡單的計算可以很容易地推導出棣莫弗公式,如下用初等的數學計算可得到接著我們可以得到有棣莫弗公式表示的正餘弦函數,如下形式所示,看上去比較複雜,其實是非常簡單的,這裡只是用更為直觀的方式表示出來接著我們進入正題:我們令nz等於一個常數v,即v=nz,這時n為無窮大數i,z為無窮小數,無窮大乘以無窮小可以看作一個常數v,z=v/i,所以我們得到sinz=v/i,cosz=1,這時就得到前面我們已經用初始的數學方法推導出了e的極限表示形式,即i等於無窮大時這裡的z就等於
  • 高中數學三角函數公式輕鬆記:正切餘切兩角和差公式的推導與記憶
    如果沒有具體掌握正切和餘切如上公式的話,可以採用上文介紹的正弦和餘弦同組記的方式進行。「切」可以形象地理解成「切割」,也就是分開,在數學中「分」一般就是用分號表示,也就是「÷」之意。因此正切和餘切公式對應的就是一個分式,上為分子,下為分母。
  • 數學導數公式及其推導過程
    導數是數學高考中必考的一個考點,在文科數學中,同學們還比較容易拿分,可是在理科數學中,作為壓軸題,對絕大部分同學來說,就很是困難了。它的簡單在於,它所考查的公式並不多,也並不複雜,同學們只要在老師講解之後,經過一點時間的熟記、練題,自然而然就能掌握,考試中也能得心應手地解答一些常規題目。
  • 五年級數學:多邊形面積公式推導全過程,靈活記公式,輕鬆解難題
    歡迎大家學習李老師《五年級數學培優》課程,本章節內容是多邊形面積公式推導全過程,靈活記公式,輕鬆解難題。每天學一點,中等變優秀,優秀變拔尖01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如上圖,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高將平行四邊形剪成兩塊,再通過平移將這兩塊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是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寬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 在尋找地外生命過程中縱橫50多年的德雷克公式
    1961年,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Frank Drake)匆匆地推導出了這個方程式,以便參加即將召開的會議的與會者有話可談,這個公式將令人怯步的大問題「我們在宇宙中是孤獨的嗎?」拆分成一個個更易於解決的小問題這個方程從一些簡單的概念開始,比如恆星形成的速率和繞恆星運轉行星的比例。
  • 科學家使用貝葉斯公式算出了外星人存在的概率
    一位天文學家說,他通過分析一顆行星生命周期內生命迅速發展的可能性和生命具有智能的可能性,確定了宇宙其他地方存在智能生命的可能性。基本上,當人們意識到他們在天空中看到其他行星時,他們就開始懷疑其他行星是否有智慧生命。在19世紀,一種不發達的儀器使天文學家看到了火星表面的「人造」運河。
  • 萬有引力公式的推導
    牛頓提出兩個物體之間存在互相吸引的力,這個力與這兩個物體質量的乘積成正比,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 淺談「兩角差的餘弦公式」之推導
    「兩角差的餘弦公式」在推導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蘊涵著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的轉換思想,是數學家創造發明的法寶,也是我們進行再發現、再創造活動的探索方式。本文針對 「兩角差的餘弦公式的推導」章節進行學習,分析並推導兩角差的餘弦公式,實踐檢驗。筆者在近年來的各省數學高考試卷中發現,經常會出現考查數學教材中相關公式或定理的證明試題,比如證明兩角和的餘弦公式及餘弦定理等等。
  • 傅立葉變換公式的推導
    公式如下        有朋友說,那個科普不錯啦,但是對於這個公式似乎沒啥幫助。畢竟我們不能拿一架鋼琴來分解,而且不少函數也根本沒有相應的鋼琴。        好吧,這一次我們學術點,用數學來推導一下公式。        本文難度很大,對數學推導不感興趣的朋友請拉到最後,點一個「在看」走吧。
  • 兩角和與差的餘弦公式的五種推導方法之對比(高中數學)
    綜上所述,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說明:應用三角函數線推導差角公式這一方法簡單明了,構思巧妙,容易理解. 但這種推導方法對於如何能夠得到解題思路,存在一定的困難. 此種證明方法的另一個問題是公式是在均為銳角的情況下進行的證明,因此還要考慮的角度從銳角向任意角的推廣問題.
  • 科學家用簡單易懂的統計分析告訴你,為什麼地球之外可能存在生命
    儘管科學家們知道生命最初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但他們仍然不明白生命是如何發生的,這對在宇宙其他地方發現生命的可能性具有重要意義。一個問題自然而然地出現,如果地球的歷史重演,一次又一次地運行時鐘,我們會多久期待生命和智慧重新出現一次?
  • 萬有引力公式的推導(二):利用KEPLER定律推導出萬有引力公式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        上期視頻已經把物體在受中心力場作用下的軌道方程、橢圓極坐標方程、比耐方程都推導了一遍,為這期視頻作了充分的知識內容鋪墊。這期視頻主要是利用比耐方程和克卜勒三大定律把萬有引力公式推導出來。
  • 初中數學知識點大全:三角函數公式推導過程
    初中數學知識點大全:三角函數公式推導過程 萬能公式推導 sin2α=2sinαcosα=2sinαcosα/(cos^2(α)+sin^2(α))...... 同理可推導餘弦的萬能公式。正切的萬能公式可通過正弦比餘弦得到。
  • 萬有引力公式推導過程(一):比耐方程的推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我知道你知道萬有引力公式,但是我也知道你不知道萬有引力公式的推導過程。(哈哈……)就讓我這個最強數學老師帶你領略一下數學物理之美。當年牛頓推出萬有引力公式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歐幾裡得幾何內容以及利用牛頓他自己創立的流數法(即微積分)。而我是採用現代數學知識給大家講萬有引力公式的推導方法,其中會涉及到一個著名的Binet's Equation,這是一個描述物體受中心立場作用下的軌道狀態。
  • 一個數學公式 揭秘細菌細胞大小 的決定因素
    該文章以大腸桿菌為模式生物,揭秘了細菌大小的決定因素,推導出了全新的「個體生長分裂方程」,修正了該領域原有的兩大生長法則,並對合成生物學領域生命體理性設計提供了相關建構基礎原理。細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單細胞生命體。從負責發酵酸奶的乳酸菌到生產胰島素的大腸桿菌,細菌充斥於人類生活和科學研究的方方面面。
  • 九旬老農花40年推導數學公式,專家:要是在古代,他就是祖衝之
    在那個還沒有雜交水稻的年代裡,如何提高水稻產量就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黃錦雲自然也是這個想法。於是他將自己所學的數學應用到水稻種植上面,經常到水田裡採取數據,利用自己所學知識推導出了畝產面積固定的情況下需要多少稻苗。如今看來這個方法也許有點死板複雜,但是黃錦雲出來的數據卻十分有用,不僅獲得了村民的好評還減少了糧食浪費的現象。
  • 手推公式:LSTM單元梯度的詳細的數學推導
    本文的主要思想是解釋其背後的數學原理,所以閱讀本文之前,建議首先對LSTM有一些了解。介紹上面是單個LSTM單元的圖表。我知道它看起來可怕,但我們會通過一個接一個的文章,希望它會很清楚。解釋基本上一個LSTM單元有4個不同的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