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科學?在尋找地外生命過程中縱橫50多年的德雷克公式

2020-11-23 前瞻網

偽科學?在尋找地外生命過程中縱橫50多年的德雷克公式

 Connor Feng • 2019-01-02 15:23:27 來源:前瞻網 E1360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對於早熟的地外生命獵人來說,德雷克公式是他們隨時都準備好的工具,以用於估計銀河系中孤獨的人類到底有多孤獨(或者有多不孤獨)。1961年,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Frank Drake)匆匆地推導出了這個方程式,以便參加即將召開的會議的與會者有話可談,這個公式將令人怯步的大問題「我們在宇宙中是孤獨的嗎?」拆分成一個個更易於解決的小問題

這個方程從一些簡單的概念開始,比如恆星形成的速率和繞恆星運轉行星的比例。但它很快就會進入一個棘手的領域,詢問一些特定問題的答案,比如那些能夠孕育生命的行星中,究竟有多少最終進化出了智能物種?在進化出智能物種的行星其中又有多少向宇宙中發出了友好的信號、並邀請我們地球人進行一次愉快的交談?

公式的最終結果應該是一個單獨的值(在最壞的情況下也應該是一個範圍的值),這個值可以預測銀河系中智能物種的總數和準備好與地球人交談的物種的總數。如果這看起來有點太過大膽,那麼至少,德雷克公式也可以作為是一種用來激發對話的哲學工具,它可以構建一場就關於在銀河系中發現外星物種並與其交談這個終極問題的科學討論。

但德雷克公式在這兩方面都失敗了。

知道你的錯誤

德雷克公式很簡單,但只是看起來很簡單。弗蘭克最初的公式只有7種參數,其他研究人員對這個公式的進一步改進也並沒有顯著地改變這一數字。所以,你可能會天真地認為你只需要測量或猜測一些參數就可以了。

但現實並非如此簡單。估計和測量總是有不確定性的。這個概念對於科學探究來說絕對是至關重要的:「你所知道的」遠沒有你了解「你所知道的」程度重要。任何科學討論的真正內容都是對不確定性的深究以及這些不確定性如何被估計。要證明一個大膽的主張是正確的,你需要對其不確定性有非常嚴謹的了解。同理,要推翻這一主張,你不必直接攻擊它,你大可以簡單地質疑其語句的精確性。

但對於德雷克公式,我們完全不知道附加在任何參數上的不確定性。有多少可以孕育生命的行星最終形成了生命?零?100% ?在這兩者之間?是50%正負 5% ?或者50%正負25% ?還是50%+5%和50%-25% ?

而且這樣的未知不確定性只需一個就能拖垮整個公式。你可能會想在幾十年的時間裡進行一次又一次的仔細觀察,測量恆星的形成速率,在行星表面尋找液態水等等來逐漸解出德雷克公式。你可能會認為你在確定這個預測方面取得了很好的進展,但是只要一個參數仍然具有未知的不確定性,你就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這一單一的未知因素可以抵消傾注在等式其餘部分的所有辛勤汗水。在你知道公式的全部未知數之前,你什麼也不知道。

要用德雷克公式得到一個正確的估計,你不能只做猜測;你必須為每一個猜測提供範圍,這本質上會使你的工作翻倍。由於公式的大多數參數甚至都不是基於可測量的數量,所以你最好的選擇只能是舉手投降。

沒抓住要點

每隔幾個月,就會有一篇涉及德雷克公式某些變體的新論文聲稱對公式參數進行了一些「合理」估計,並給出一個公式答案。有時,有些論文聲稱銀河系充滿了成千上萬的智慧文明。有時候,研究卻表明我們是完全孤獨的。當德雷克和他的同事們第一次使用這個公式的時候,他們估計大約有10億到1億這樣的文明,但這個結果並沒什麼用。

德雷克公式只是一種細分我們的無知的方法,它把我們的無知塞進了一個數學絞肉機裡,然後攪拌出一條由猜想做成的香腸。公式結果並不比隨機抽取一個數字具有更大的預測能力。如果你沒有準確地估計你的不確定因素的話那你的這個答案就不可靠。如果你忽略了從恆星到感知生命過程中的一個參數那會怎樣?答案同樣會變得不可靠。如果你有太多的參數,然後又引入了一個無關緊要的參數會怎麼樣?答案一樣會變得不可靠。

德雷克公式做了大量的假設,在這些假設被證實之前,我們不能相信其計算結果。

讓我們談談

我們不能把德雷克公式當作物理公式;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像使用牛頓第二定律或廣義相對論方程或者麥克斯韋電磁方程那樣方便地使用德雷克公式。那行吧,或許德雷克公式的力量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哲學手段,可以幫助指導我們的思維,幫助我們在一個深奧而根本的存在問題的混沌水域中航行。

但把德雷克公式引入這種哲學討論有什麼用呢?我們真的是在提升或者鍛鍊我們的思維嗎?用許多相比起來也不易解決的細小不可知事物來代替一個不易解決的龐大不可知事物(存在於宇宙中的智慧物種數量)有什麼好處呢?誠然,把大問題分解成小問題是科學上的常用策略,但這種方法只有在小問題都更容易單獨解決的情況下才能奏效。

這樣的話我們有可能會花更多的時間來討論公式的參數,而不是到外太空去探索生命。討論特定的值,比如具有孕育生命條件的行星最終孕育出智能生物的行星數量(這個數字100%是假設的),不會更準確地告訴我們人類和另一個智能物種聊天的機會有多少,相反,我們最終只會為我們的觀點蒙上本質上就已經扭曲的公式。

今天,人們仍在繼續尋找地外的生命。計劃中的任務是採集外部世界的冰凍衛星的樣本,這些衛星中蘊藏著巨大的液態水海洋。系外行星獵人正在開發一種技術,用以梳理外星世界生物特徵的蛛絲馬跡。而德雷克公式在它的任何公式中,是否有幫助構建、推進或協助這些任務了呢?

儘管德雷克公式可能激發了早期關於搜尋外星智慧生命的科學討論,但除此之外,它並沒有多少價值。我們不能用它來加深我們對地外生命的理解,也不能用它來正確地指導我們的思維。公式參數中存在的巨大不確定性,還有這些不確定性未知的混合方式,以及在選擇這些參數時絕對缺乏的任何指導,都使該公式喪失了任何預測能力,而預測正正是科學的核心,是預測才使得一個想法變得有用,如果一個想法沒用的話,那為什麼還要留著這個想法呢?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搜索地外文明-「德雷克公式」與「費米悖論」
    美籍義大利物理學家恩利克.費米關於地外文明研究的旗幟性人物是費蘭克.德雷克,他從1960年起就開始利用美國綠岸望遠鏡搜索地外文明,到今天已經50多年了。德雷克對搜索地外文明的研究上最重要的貢獻是提出了一個公式,「德雷克公式」,來估算銀河系中存在智慧生命的星球數量。
  • 為什麼有人呼籲:別再用德雷克公式找外星生命了?
    圖片:NASA要推翻這一主張,不必直接攻擊它,可以簡單地質疑語句的精確性。對於德雷克方程,我們完全不知道附加在任何參數上的不確定性。生命起源的行星中有多少最終會形成生命?百分之零?100%?在這兩者之間?是50%加5%還是- 5%?或者正負25%?
  • 宇宙中有多少外星人?「數字」中的外星文明——德雷克公式
    美國天文學家塞斯·肖斯塔克(Seth Shostak)曾估計過:在我們銀河系中可能存在約一萬種地外文明,其中近距離的大概已經在2000光年的範圍內。雖然現如今在天文觀測中,無論以任何形式進行外星生命的觀測,都沒有直接的觀測證據表明外星生命的存在。
  • 星河億裡,地外文明在哪裡?
    大過濾器理論人們對於「費米悖論」的討論幾十年來從未中斷,科學界似乎對於地外生命在哪裡這一問題,也是難以有一個準確而又合理的回答。但是從對於「費米悖論」而展開的討論中,人類所特有的創新性能力,總會在探索的歷程中創造出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尋找向新的未知。
  • 德雷克公式表明銀河系可能就有上百個智能文明,為何人類找不到?
    最佳的猜測來自於科學家弗蘭克-德雷克在1960年提出的公式,公式中包含4種因素,是量化外星生命存在可能性的首次嘗試(不再詳解該公式,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簡單了解下,德雷克公式)。根據德雷克公式計算出的結果,單單是在銀河系就有多達上萬顆星球存在生命,更有200個星球存在智能生命。宇宙中的生命也許多樣得讓人瞠目結舌,但是它們有可能來自同一個地方嗎?
  • 德雷克公式前三個參數為36億,存在外星文明的機會相當大
    德雷克公式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天文學家法蘭克·德雷克提出的一個估算銀河系內外星文明數量的公式,該公式非常直觀且合理,被天文學家廣泛引用。
  • 德雷克:就在我的德雷克方程裡
    為了尋找外星人,科學家們想盡了一切辦法,比如我們前幾期剛提過的突破聆聽計劃、我國的FAST天眼,都是希望能夠找到外星人的蛛絲馬跡,讓人類不再孤獨。除了這些方法之外,美國天文學家法蘭克·德雷克在1961年提出了著名的德雷克方程,藉此計算外星人存在的概率。你可能會納悶:怎麼,現在找外星人都不需要用望遠鏡找,直接拿數學公式計算就行了?別急,咱們慢慢介紹。
  • 地外智慧生命真的存在嗎?
    今天沒有人指望能在太陽系的其它星球上找到智慧生命,但我們的太陽只不過是銀河係數千億顆恆星中的一員。在其它恆星周圍的行星上會不會棲息著比我們更有趣、更奇特的生命形式呢?那裡是不是生活著智慧生命呢?迄今為止,我們搜尋地外生命的努力尚未成功,但這並不意味著不存在地外智慧生命。
  • asap | ​找外星人,德雷克公式可不中啊
    生活就像人類尋找外星人的旅途,需要不停地嘗試,歷經許多失敗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願大家都能夠勇敢的面對挑戰,活出精彩!祝大家周末快樂!找外星人,德雷克公式可不中啊這不,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Space Radio的主持人Paul Sutter最近剛剛在space.com上發表了他對著名的德雷克公式的看法,認為其完全不足以作為我們尋找外星人的依據。
  • 新研究德雷克公式前三個參數為36億,存在外星文明的機會相當大
    根據德雷克公式,要計算銀河系內的外星文明數量,公式中的七個參數需要單獨給出,但這並非易事。  銀河系中的恆星數量大約為2000億顆,但這其中有紅巨星、紅超巨星、褐矮星、黃矮星等等,質量太大的恆星壽命只有幾百萬至幾千萬年,沒有給生命足夠的演化時間,所以這類恆星周圍演化出科學文明的可能性極低,只有與我們太陽差不多的恆星周圍,才有足夠的時間和環境演化出智慧生命。
  • 德雷克公式或許能告訴我們答案!
    畢竟宇宙太大了,即使按照億萬個恆星系能夠誕生一種智慧生命的概率來算,宇宙中也應該存在著許多的智慧生命!自從伽利略發明天文望遠鏡以來,人們就開始對宇宙漫長的探索。然而幾百年過去了,雖然我們搜集的到宇宙信息在日益增多,但卻仍舊沒有發現有任何外星生命存在的痕跡,就好像整個宇宙除了人類之外一片死寂。
  • 「奧茲瑪」計劃:探索地外文明的旗手
    ,並通過獲得的大量信息,不斷尋找可能存在地外文明的位置。;Fl——類地行星中具有生命的行星比率;Fi——演化出智能生命的比率;Fc——能夠進行星際無線電通訊的智能生命比率;L——通訊文明的平均生命。假如銀河系中一共有1000億顆行星,其中具備生命誕生條件的佔1/1000,然而這些星球中,只有1/100實際上誕生出了生命。這麼算下來銀河系中約有100萬顆行星存在生命。然而,即使這100萬顆行星上的生命體都已進化為我們人類這樣高級的生命體,而且還掌握著與其他星球進行通信的技術,人類和外星人相遇的概率還是很低。
  • 科學網—德雷克公式或許並不可靠 外星人存在可能性遭質疑
    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大衛·斯畢格和日本東京大學的埃德溫·特納,通過使用貝葉斯推理(Bayesian Reasoning)得出結論,認為德雷克公式或許並不可靠,不能僅僅通過生命在地球上的出現來得出「如果環境與地球類似生命就能自然進化繁衍」的觀點。
  • 人類一直沒有找到地外文明,我們有可能是宇宙中唯一文明嗎?
    迄今為止,人類尋找了地外文明幾百年,除了一些瞎咋呼沒有證據的UFO事件,一根外星人毛也沒看到,甚至連地外生命一個細菌孢子也沒有發現。但這並不等宇宙中沒有地外生命或文明,如果用證據說話,現在就是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再找找看唄。所以,現在一切說外星人或者地外文明的話題,都只是猜想。
  • 地外文明探索50年:美國向外太空傳歌引恐慌
    地外文明探索「寂寞苦行」  剛剛過去的2009年,在科學界,除了達爾文誕辰200周年、阿波羅載人登月40周年紀念等活動外,還有一項是地外文明探索(SETI)迎來了它的50周年曆程。對此,包括《自然》等一批有影響的科學雜誌和《紐約時報》等傳媒都不惜篇幅作了報導。
  • 《數學好的人是如何思考的》---德雷克公式
    德雷克公式又叫德雷克方程(又稱薩根公式或格林班克公式),後又稱「綠岸公式」。
  • 德雷克公式 不存在外星人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一項最新研究指出,結合近期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和由來已久的德雷克外星文明可能性計算公式(Drake equation),不存在外星人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 新版德雷克方程可揭示銀河系高級文明數量(圖)
    隨著克卜勒系外行星探測器等陸續發現新的太陽系之外行星世界,可居住星球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被我們發現,而外星智慧文明則是一些研究人員不斷追尋的目標,早在1960年代,科學家法蘭克·德雷克就提出了可能與人類接觸的外星智慧文明數量,也被稱為德雷克公式。
  • 人類只能被動的等待地外文明?專家稱用公式可以推算出地外文明!
    人類從上個世紀以來,就一直在尋找著外星人的蹤跡,對於外星人的關注也是與日俱增,本世紀以來則形成了全民關注外星人的動向。夜幕降臨時一點星光的出現,都可能被認作是外星人的存在,尋找外星人的事件已經持續了很多年,外星人可能存在過,但是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它的真實存在。
  • 什麼是德雷克方程式?靠它能計算出外星文明數量?可信嗎?
    ▶德雷克方程式對未知世界的好奇是人類科學探索的動因之一,因此,科學家從未放棄對地外智慧生命的尋找。1961年,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Frank Drank)提出了著名的德雷克方程式。但我們目前有且只有目前地球生命一個樣本。參照地球生命起源的過程,胺基酸的合成或出現,是標誌著行星未來可能演化出生命的關鍵。而胺基酸的產生,需要氧氣的參與,因此,能探測到氧氣的存在,就可以認為擁有生命存在的前提。當然有研究表明太空中的彗星中也可能存在大量有機物,也可能是行星最早的有機物來源。目前確實也發現了不少系外類地行星,終於有沒有生命存在一切未知,但FI這個數值肯定不會是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