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德雷克方程可揭示銀河系高級文明數量(圖)

2020-11-23 中國青年網

 

  科學家推測銀河系中存在大量的可居住行星,而智慧文明的數量也很龐大,文明之間的聯繫是否被光速恆定所阻擋呢?

  隨著克卜勒系外行星探測器等陸續發現新的太陽系之外行星世界,可居住星球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被我們發現,而外星智慧文明則是一些研究人員不斷追尋的目標,早在1960年代,科學家法蘭克·德雷克就提出了可能與人類接觸的外星智慧文明數量,也被稱為德雷克公式。目前,克卜勒望遠鏡的故障令美國宇航局感到惋惜,對系外行星探索計劃而已是個重大打擊,科學家已著手重啟系外生命的探索計劃,預計在未來10年之內發現太陽系外的生命跡象。

  1961年,法蘭克·德雷克認為可以根據一個新的方程式計算外星文明數量,但是該公式中有一個變量在當時還不得而知,即系外恆星存在行星的可能性有多少。過去的二十年內,系外行星的發現報告如同雨後春筍般湧出,其中克卜勒望遠鏡的發現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該探測器自2009年發射後,已經發現130多個系外行星世界,等待確認的數量達到3000顆左右,顯然系外行星在恆星周圍是普遍存在的。

  對此,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薩拉·西格認為目前需要對德雷克方程式進行修改,這個時機已經成熟,我們已經估計出整個銀河系中行星數量的大致範圍。在麻薩諸塞州舉行的會議上,西格提出了該議案,並作了題為「後克卜勒時代系外行星探索」的報告。雖然克卜勒望遠鏡出現了故障,但是該探測器在4年時間內的觀測資料庫十分龐大,其中可能包含了恆星周圍可居住帶上巖質行星的信號。

  德雷克方程式一共有七個變量,分別為銀河系內恆星形成速率、恆星周圍存在行星的可能性、可居住帶上存在巖質行星的概率、行星可演化出生命的概率、行星生命演化至高級文明的概率、外星高級文明可發展出星際通訊技術的概率、銀河系內可能與我們發生聯繫的高級文明數量。克卜勒探測器的發現成果已經可以解讀該公式中的兩個變量,即行星世界存在概率與可居住帶上巖質行星出現的可能性。為了進一步縮小範圍,克卜勒望遠鏡此前已經對天鵝座附近150,000顆恆星進行觀測,試圖尋找恆星出現的周期性亮度變化,發現行星凌日現象。

  通過這個方法,科學家可以發現行星存在的數量以及與主恆星之間的平均距離,在克卜勒探測器發射之前,只有少數幾顆行星被確認為是體積與地球相近的巖質行星,此類搜索方法適用於尋找體積較大的氣態行星。隨著克卜勒望遠鏡陷入困境,發現可居住帶上的行星任務變得艱難,有研究人員認為尋找類地行星的任務可能需要7至8年的數據支持,克卜勒首席研究員威廉·布魯克則認為現有的數據中已經存在類地行星的信號。

  薩拉·西格提出的改進德雷克方程主要定義域為紅矮星,此類恆星比太陽要小,溫度更低,如果它們周圍存在類地行星是很容易被發現的。更重要的是,紅矮星是我們銀河系中最常見的恆星,科學家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可居住行星可能位於6.5光年之外的紅矮星系統中。尋找宇宙生命的方法還可以從探測生命代謝產生的氣體入手,通過更加細緻的光譜分析可以發現這些行星的大氣成分,如果探測到生物信號,那麼也可以證明這些星球是可居住的。

  即將入軌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加入對可居住行星的探索任務,SETI研究所研究人員吉爾·塔特認為如果發現了生物信號,那麼我們將會花更多的時間對這一星球進行觀測,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可居住的星球,但事實上其不僅僅是一個可居住的世界,背後還隱藏著更多的奧秘。

相關焦點

  • 根據『德雷克方程』的推論,銀河系存在智慧文明嗎?
    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有一個叫做『德雷克』的射電天文學家,他發起了一個活動叫做『搜索外星文明計劃』,英文的簡稱『SETI』,『德雷克』還因為提出了一個對於外星文明數目統計的『德雷克方程』而有名,這個方式用通過對於銀河系裡面恆星的數目、恆星所包含的行星以及生命等等這些可能性進行統計。
  • 科學家估算出銀河系中文明的數量
    編者按:許多年來,德雷克方程式受到了廣泛的議論,學者們也試圖完善這個方程,比如新增了幾個參數:至少有50億年演化歷史的恆星數量、擁有宜居帶行星的恆星數量、具有足夠金屬豐度的恆星盤數量、以及先進文明的平均壽命,科學家計算出銀河系中一共有36個文明!
  • 計算銀河系中的外星文明數量
    可供選擇的行星如此之多,我們的儀器和方法也在不斷改進,對地球以外生命的尋求真正開始了。同時,這些發現激發了有關正在進行的「搜尋外星情報」(SETI)的大量新研究。其中包括「 外星文明計算器」,這是物理學家史蒂文·伍德林和多米尼克·切爾尼亞的心血結晶。受到最近嘗試解決我們銀河系中高級生命的統計可能性的啟發,它們提供了一種數學工具,可以為您計算數字!
  • 德雷克:就在我的德雷克方程裡
    德雷克方程的表達式,是N=R*×Fp×Ne×Fe×Fi×Fc×FL這個方程乍看起來很複雜,其實我們簡單解釋一下,就比較容易理解了:N:就是我們要計算的數據,即銀河系內我們可能搜索到的系外生命數量。而這種系外生命,至少是和我們差不多或者更先進的文明,才有可能發射出信號讓我們接收。德雷克方程的尷尬看起來我們只要掌握了這些變量,那就可以計算出來我們找到系外生命的概率了。可是,最尷尬的問題,恰恰在於我們對這些變量沒有什麼把握。以銀河系的恆星平均增速為例,我們很難能夠統計出準確的數字。
  • 什麼是德雷克方程式?靠它能計算出外星文明數量?可信嗎?
    1961年,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Frank Drank)提出了著名的德雷克方程式。試圖通過這個方程式,用以推算銀河系及可觀測的宇宙中能與我們進行無線電通信的高智能文明數目。但是,如果我們按照地球生命的誕生史來去作為個別參數的參考(例如Fc可以設置為100等),對可能的地外生命數量,還是能得出個參考數值。例如有科學家據此推算銀河系地外文明的數量,得出的結論是在個位數到300個之間。
  • 德雷克方程新解——外星人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多!
    德雷克方程1961年,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在科學家卡爾·薩根和約翰·莉莉(John Lilly)的幫助下,提出了所謂的「德雷克方程」。這串變量代表了銀河系中可能存在的文明數量(我們可能能夠與之交流)。
  • 解讀發表在《天體物理學》上的:銀河系存在36個外星高級文明
    近日,英國諾丁漢大學研究人員在《天體物理學雜誌》發表了:銀河系存在36個可以利用無線電與我們通訊的外星高級文明,看似荒謬的標題背後存在什麼樣的科學?有人就想大海撈針太低效,應該以點概面,用概率一次算出宇宙中所有的兄弟,甚至量化出可以與我們無線電通訊的高級文明,這老哥名字叫德雷克。德雷克方程德雷克方程是一個估算外星文明的方程,看似複雜其實和上重點學校一樣。
  • 銀河系中存在多少個文明?科學家終於用方程算出答案
    那麼,銀河系中是否會存在其他生命呢?人類在銀河系中又是否是唯一的文明呢?根據哈勃望遠鏡觀測,整個可觀測宇宙的恆星數量之多大概是地球沙子數量的一萬倍。而在可觀測宇宙之外,不知道還存在多少我們人類未知的事物。而就算縮小到銀河系,其中也大概存在著兩千億個類似太陽系的恆星系統。
  • 銀河系中至少有36個外星文明?
    我們連外星人的影子還沒見著,竟然就有科學家算出銀河系中的外星文明數量是36個了。這個數字如何算出?我們能聯繫上外星人嗎?經典科幻小說《銀河系漫遊指南》中,超級計算機&34;給出了宇宙生命和萬物的終極答案:42。
  • 《德雷克方程》第133期(附音頻)
    德雷克方程是美國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博士於20世紀60年代在格林班克鎮提出的。德雷克方程被用來計算銀河系中技術先進的文明的數量。德雷克方程意味著:銀河系內可能與我們通訊的文明數量=銀河系內恆星數目×恆星有行星的比例×每個行星系中類地行星數目×有生命進化可居住行星比例×演化出高智生物的概率×高智生命能夠進行通訊的概率×科技文明持續時間在行星生命周期中佔的比例。縮寫,德雷克方程通常表示為
  • 德雷克方程參數粗解,外星人是否存在,茫茫浩宇我們孤獨嗎?
    圖解:法蘭克·德雷克是一位美國天文學家與天體物理學家,以創立搜尋地外文明計劃與發明德雷克方程式及阿雷西博信息而聞名於世。需要明確的是,宇宙中存在的生命可能是德雷克方程所無法估量的。但是就目前我們能接收到外星信號的可能性而言,德雷克方程會是我們探尋答案的最優解。
  • 德雷克方程與COVID-19
    大家應該對著名的德雷克方程不陌生。它也被稱為綠岸公式,因為最初是由美國天文學家法蘭克·德雷克(Frank Drake)於1960年代在綠岸鎮提出的用來推測「可能與我們接觸的銀河系內外星球高智文明的數量」之公式。現在我們發現,該模型也可以用於估計COVID-19的傳播機率。
  • 銀河系可能存在大量文明,但大多已經自我毀滅
    一項新研究指出,銀河系可能存在大量外星文明,但大多數已經自我毀滅。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現代天文學和數理統計模型,繪製了銀河系智慧生命出現與滅亡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可能分布情況。早在1961年,美國天文學家法蘭克·德雷克提出了著名的德雷克方程,用以估測銀河系中可與我們接觸的外星文明數量。說起來,德雷克方程能夠走紅,卡爾·薩根的推廣功不可沒。需要指出的是,德雷克方程並沒有真真切切地解決問題,但其高明之處在於——將一個原本完全無從下手的問題,拆分成多個可研究的變量。而現在的這項新研究,實際上可以看作是對德雷克方程與時俱進的更新。
  • 人類是銀河系中唯一先進文明的概率或只有600億分之一!
    其主要的參數包括星系中的恆星數量和形成速率、恆星周圍有行星的可能性、運行在宜居帶中的行星平均數量、行星上孕育出生命和高等文明的可能性、文明的存在時間。 不過,德雷克方程中的參數並不容易獲取,所以估算的偏差會比較大。根據不同的數據估算出來的銀河系中存在的文明數量為20至5000萬個,或者1000至1億個(銀河系中的恆星數量約2000億顆)。
  • 根據最新計算:外星文明的數量是36個!怎麼算的?
    這個公式被稱為德雷克方程,它將決定人類是否有可能發現(或被發現)智能外星生物的變量進行了匯總:銀河系中每年恆星形成的平均速率,有行星的恆星的比例,形成生態系統的行星的比例,甚至更小的發展生命的分數。接下來是產生智慧生命的有生命行星的一部分,比如說,外星藻類。這進一步被分為智能外星生命的一部分,它發展了可從太空探測到的通信(人類屬於這一類,因為人類已經用無線電波通信了大約一個世紀)。
  • 地球是全銀河系或全宇宙中,唯一的智慧文明的概率有多大?
    於是,就有人在思考:在浩瀚的宇宙中,到底會不會存在其他高級的智慧文明?宇宙中會有高級的智慧文明嗎?如果我們純粹用數學的角度來分析整個事情,那麼宇宙中大概率是會有智慧文明。為什麼這麼說呢?因此,出現高級智慧文明的概率即便是再低,放到宇宙這個大尺度上,依然是可以發生的。因此,從概率的角度來看,宇宙其他地方應該是存在著高級智慧文明的。
  • 地球不孤單,科學家以地球為模板,計算出銀河系中有36個外星文明
    這個公式被稱為德雷克方程,它將決定人類是否有可能發現智能外星生物的變量進行了匯總:銀河系中每年恆星形成的平均速率,有行星的恆星的比例,形成生態系統的行星的比例,甚至更小的發展生命的分數。還有一個變量是發展可從太空探測到的通信的可能性(人類屬於這一類,因為人類已經用無線電波通信了大約一個世紀)。
  • 德雷克公式表明銀河系可能就有上百個智能文明,為何人類找不到?
    宇宙中的生命也許多樣得讓人瞠目結舌,但是它們有可能來自同一個地方嗎?有種觀點認為,地球上的生命來自地球之外,構成地球生命的基本物質可能來自其他地方,它們搭乘撞擊地球的隕石和彗星來到了地球。彗星上有很多有機物質,有些彗星上甚至存在胺基酸,這些都是生命的基礎和前身,所以至少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有可能來自太空。
  • 搜索地外文明-「德雷克公式」與「費米悖論」
    德雷克對搜索地外文明的研究上最重要的貢獻是提出了一個公式,「德雷克公式」,來估算銀河系中存在智慧生命的星球數量。美國天文學家費蘭克.德雷克天文學家們對銀河系中恆星數量也比較確定的估計,大約為1000億顆。
  • 英媒:為什麼說銀河系還有36個地球一樣的文明 德雷克公式幫你解惑
    中國小康網6月22日訊 老馬 最新的答案是,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至少有36個與地球相似的、活躍的、科技發達的智慧文明。或者說外星文明,另一個地球。太陽最終將變成一顆白矮星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不過,因為距離地球太遠,我們與外星文明接觸的可能性極小,而這些外星文明是否存在或曾經存在過,可能將成為永遠無解的謎。太遠是什麼概念?距離地球最近的在1.7萬光年之外。類似地球的外星文明是否存在,地球是不是銀河系的孤獨星球,這個古老的問題第一次有了具體的推測數字,距離答案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