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6月22日訊 老馬 最新的答案是,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至少有36個與地球相似的、活躍的、科技發達的智慧文明。或者說外星文明,另一個地球。
太陽最終將變成一顆白矮星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不過,因為距離地球太遠,我們與外星文明接觸的可能性極小,而這些外星文明是否存在或曾經存在過,可能將成為永遠無解的謎。
太遠是什麼概念?距離地球最近的在1.7萬光年之外。
類似地球的外星文明是否存在,地球是不是銀河系的孤獨星球,這個古老的問題第一次有了具體的推測數字,距離答案又近了一步。
英國諾丁漢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康塞利斯(Christopher Conselice)和韋斯特比(Tom Westby)把他們的研究論文發表在《天體生物學》網站(2020年4月)和《天體物理學》(2020年6月)雜誌上。
這個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
探索銀河系還有多少星球上可能存在類似地球文明,到目前為止最主要的工具是德雷克公式,1961年天文學家德雷克(Frank Drake)提出的。
這個公式包含7個因數,根據這些因數推算出銀河系可能存在的具有交流能力的智慧文明星球的數量。要進行運算,必須先確定所有的因數。
這些因數從銀河系每年平均誕生多少恆星、這些恆星中能形成類地行星的比例,到一種類地球文明從產生到具備向太空發出能夠探測到的通信交流信息的能力,需要多長時間。
2013年,美國麻省理工大學(MIT)天體物理學家西格爾(Sara Seager)提出了她的公式,用來推算今後幾年可能發現多少具有可探測生命跡象的行星。
這個公式的因數包括可以觀察的恆星數量,其中多少周圍有行星圍繞,其中能夠被觀察的有多少,等等。
西格爾的公式不涉及外星生命是否具有智能,是否能使用無線電發射信號等;她關注的是星球上的生命數量上是否多到足以改變星球大氣層的化學成分組合,就像地球的大氣層一樣。這種化學成分的組合類似於人的指紋,通過大氣層的分析可以探測那個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以什麼形式存在。
但是,這兩個工具為什麼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得出有實際意義的運算結果呢?關鍵是組成公式的因數大部分未知。
《大問題:宇宙》(The Big Questions: The Universe)一書作者克拉克(Stuart Clark) 在書中指出,德雷克的公式最主要的用途是提供了一種思路,一個框架。
因為公式運算所必要的7個因數裡只有一個是已知的,即每年有多少新的恆星形成,天文學界普遍接受的一個計算結果是每年平均7顆。
德雷克公式裡其他因數目前都未知,也很難確定。
而西格爾公式的致命弱點和德雷克公式一樣,許多因數的數值無法確定,沒有多少量化計算的價值,但兩者都有助於人們整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