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中至少有36個外星文明?

2020-09-05 思音之小沙

即便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還有些人不忘仰望星空。

我們連外星人的影子還沒見著,竟然就有科學家算出銀河系中的外星文明數量是36個了。這個數字如何算出?我們能聯繫上外星人嗎?

經典科幻小說《銀河系漫遊指南》中,超級計算機&34;給出了宇宙生命和萬物的終極答案:42。但是,根據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兩位天文學家Tom Westby 和Christopher Conselice最近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的論文,他們計算銀河系中有通訊能力的文明數量時,得到的神奇數字是 &34;。

人類文明真的有36個鄰居嗎?它們都在哪兒?

▎讓地球為銀河系代言

銀河系中,類似太陽的恆星數以億計。科學家們如今知道,它們大多伴有行星。因此在談到外星文明時,我們一般默認其存在,唯一的問題是:&34;我們望向太陽系各個冰冷的角落、銀河系中的遙遠星座。但經過數十年的尋找後,天文學家們還是兩手空空。

這就是所謂的費米悖論:按照概率來說,銀河系應該是&34;的生命搖籃,但我們連一個外星文明也沒找到。針對費米悖論,地球上的學者提出了多樣的解釋。其中最有說服力的答案大概就是:或許我們只是一直高估了智慧生命的普遍性而已。

地理學家Peter Ward 和天文學家Donald Brownlee提出了&34;,指出銀河系適宜複雜生命生存的行星系統和星系區域是非常稀少的,地球、太陽系只是&34;。但這種有點自大的假說並不被廣泛接受,它與&34;(地球並不處於宇宙的中心,或者在宇宙中任何的特殊位置)也背道而馳。

哥白尼在16世紀首次提出了這一觀點——這個看似簡單的視角變換,啟迪了哥白尼本人的日心說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後世的科學家將這一概念進一步拓展,即人類並不處於宇宙中任何優越的位置。我們只是&34;而已。

△卡爾·薩根有過不少類似的表達,如&34;圖為卡西尼號在土星軌道回望地球(來源:nasa.gov)

諾丁漢大學的兩位研究者,正是基於同樣的視角來計算銀河系中外星文明的數量。他們指出,由於地球生命不應被認為有任何特殊之處,那麼支撐地球生命的液態水等條件也不該被認為有任何特殊之處。因此,無論是否符合這些條件,銀河系中各處智慧生命出現的概率應該和地球是一致的。

他們根據這種&34;,對計算星際文明的經典&34;進行了修訂。

▎&34;的德雷克方程

1961年,康奈爾大學的行星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率先用無線電波搜尋&34;幾個月後,召集了幾位頂尖的美國科學家,探討外星文明探索的未來。

德雷克列出了一系列他覺得重要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可能會影響未來搜尋的成功率。其中的一些問題,比如&34;&34;,我們可以通過日積月累的科學研究,最終得到確切的答案。其他的問題,比如&34;&34;,科學家至今也只能猜測。

即便如此,德雷克意識到:將這些問題的答案綜合到一起,就可以得到銀河系文明數量大致的估算。如此炮製的方程也被稱為&34;。

△德雷克方程(來源:seti.org)

德雷克方程共有7個項,其中的每一項最初都是難以破解的宇宙之謎——首先是估算星系中的恆星數目,在此基礎上計算這些恆星的宜居帶內(宜居帶上的行星能夠支持液態水的存在,這是已知支持生命的必要條件之一)有多少行星公轉,再估算多大比例的行星可以孕育出生命、多大比例的生命能演化出智慧,多大比例的智慧生命有能力開展星際溝通。德雷克方程的最後一項,是這些文明向太空發射信號的持續時間。

在方程提出後,不斷有科學家對各個項的值提出自己的推測。隨著天體物理學的發展和天文觀測數據的不斷積累,德雷克方程中的某些值變得越來越&34;,有望將德雷克方程中的一些&34;改寫為&34;。例如,太空望遠鏡提供的觀測結果確認了系外行星尤其是宜居帶行星的普遍存在,隨著下一代太空望遠鏡(如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進入軌道,人類將進一步加深對系外行星的了解。

但是德雷克方程的後面幾項,科學家至今還是只能靠猜想。我們甚至可以說,因此德雷克方程暫時是&34;的。根據各項值的不同,德雷克方程的解可以從零到數十億不等。這種誤差值幾十個億的估算,當然談不上有什麼用。

△弗蘭克·德雷克與數學再好也算不出來的同名公式(來源:seti.org)

何況,有些過於肯定的&34;或許限制了我們尋找外星文明時的想像力——如果一些外星生命不需要液態水呢?如果一些外星生命不以碳元素為化學基礎呢?這也是德雷克方程的問題所在。這個方程的前提假設(比如外星生命需要水)如果發生了變化,其計算結果可能就會完全不一樣。

但在新論文作者之一,天體物理學家Christopher Conselice看來,德雷克公式更像一個幫助思考的工具,而不是用於提供終極答案。鑑於我們對外星人一無所知,天文學家做出一些猜測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天文學家Sara Seager根據德雷克方程提出了自己的&34;,用於計算我們可觀測到的外星生命跡象數目,而不是計算外星文明(來源:《新科學家》)

他認為,隨著一個又一個太空生命探索的撲空,人類對外星文明存在的期望值有個&34;的轉變。這種心態原本無可厚非,但我們其實不必追求完美主義,而是可以藉助如今逐漸豐富的信息,做出一些更加合理的推測。&34; Conselice說。

在最新的論文中,他與合作者Tom Westby就做出了兩個非常大膽的假設。

▎對外星文明的悲觀預測

在第一個假設中,Conselice與Westby不能免俗地用地球這個唯一已知產生了智慧生命的行星,作為其他類似文明的範例。

人類在地球形成後約45億年出現,並開始向太空發射無線電波。兩位研究者假設,根據哥白尼原理,其他&34;、處於宜居帶的行星,在形成後50億年內也會產生智慧生命。

研究者還將這一假設分為強弱兩種限制情況。在強限制中,所有類似地球的行星,在形成後45億年~55億年間一定會產生智慧生命。強限制下的計算結果是:銀河系中至少存在36個外星文明。此結果的誤差範圍較大(4個到211個),但總體而言不樂觀。&34;(SETI)的天文學家Seth Shostak玩笑般指出,這比《星際迷航》中出現的外星人種族還少幾十個。

△新論文中,作者提出的外星文明計算方程。新方程在邏輯上與德雷克方程類似,但假定所有類地行星都將產生智慧生命(來源:omnicalculator.com)

而在弱限制中,類似地球的行星在形成50億年後的任意時間點都可能產生生命,但其延續時間最長也不會超過50億年——弱限制的情況讓人看到更多希望,其計算結果是:銀河系至少存在100~3000個能夠與我們溝通的外星文明。

考慮到銀河系的廣袤,研究者最樂觀的估計(3000個文明可進行星際通訊)也顯得十分微不足道——銀河系約有2500億顆恆星,大部分恆星都伴隨行星,為什麼概率這麼渺茫?

最大的限制因素在德雷克方程中已有體現,那就是外星文明的壽命。德雷克方程中的前6項,能夠告訴我們智慧文明產生的概率,但最後一項限制了這些文明能不能被找到——即使銀河系產生了大量的外星文明,如果其中多數都已耗盡資源或最終毀滅,也不會與人類建立溝通。

人類才掌握無線電技術100年左右,就同時面臨著核戰爭和氣候變化兩大危機。高等文明能夠持續多久,大概取決於如何應對這些&34;。

△滅霸:&34;


在最新的論文中,兩位作者在文明的延續方面較為悲觀。他們的第二個假設,極大地限制了所得通訊文明的數量:外星文明向銀河發射信號的持續時間,有著和人類文明一樣的最低值,即100年。如果將這一期限稍作延長的話,預計能找到的文明數量會顯著增長。但這個期限具體應該是多長?人類文明還太過年輕,大概還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反對的聲音

這項研究的結論,許多天文學家不以為然,甚至提出異議。他們認為,研究中第一項假設(類地行星必然產生生命)過於樂觀,而第二項假設(文明最短只能延續100年)又過於悲觀了。

有學者提出,以地球為唯一樣本,或者作為絕對的&34;是不妥的,因為人類有嚴重的&34;,把自身的成功經歷套用到整個銀河系不太嚴謹。比如,我們的太陽就不屬於銀河系中常見的紅矮星,而是&34;。另外,和地球形成時間差不多的火星也處於宜居帶內,但那裡至今沒有智慧生命的跡象。

△太陽屬於G型主序星,這類恆星在銀河系中的比例遠小於M型紅矮星(來源:quora.com)

此外,&34;的概念目前也比較模糊,許多類地行星並不完全和我們所理解的地球類似。例如,&34;這樣的極端熔巖行星也被歸入類地行星,但該行星上的環境可謂&34;,大概無法產生生命。

統計學家在無法對整個群體進行取樣的時候,往往會取一定數量的樣本,然後總結出規律(例如對野生動物的研究)。問題在於,天文學家只有地球這麼一個樣本——更小的樣本量會導致統計結果更大的不確定性。這是本研究,也是德雷克方程的硬傷。

Conselice表示,他們很清楚這類研究的局限性,但這不妨礙他們做出自己的大膽猜測。預測外星生命的存在是有趣的思維實驗,但在我們真正與其他文明取得聯繫之前,各種方式的預測,誰也談不上不比誰更準確。

▎遠方的&34;

其實,無論此研究的預測結果是&34;還是10億,理論上的爭議都取代不了可檢驗的真相。最終能為這個問題一錘定音的,還是我們直接與外星文明取得聯繫。

以銀河系的尺度來說,&34;的答案其實比起&34;好不到哪去。如果外星人真的比大熊貓還要稀有的話,人類大概還要花上成百上千年,才能找到其中一個。

更何況,如果將36個文明平均散布在銀河系各處的話,最近的智慧生命離我們平均有1.7萬光年那麼遠,並圍繞著一顆M型低質量矮恆星公轉(這類恆星比太陽更穩定)。談到保持社交距離,外星人可是認真的。

按照這種遙遠距離,靠今天的通訊技術是無法有效與星際文明取得聯繫的,給外星人發來的朋友圈點個讚,來回一圈至少需要3.4萬年。也就是說,或許我們在銀河系中並不孤獨,只是和&34;們離得太遠了。

Conselice說,不斷尋找外星生命的過程,也能給地球的命運帶來啟示。&34;

尋找星際鄰居,人類還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即便是如今最大規模的系外行星搜尋任務,也只觀測了銀河系的一個小角落而已。Westby和Conselice指出,目前人類已觀測過的銀河比例,相當於一個遊泳池的水和整個地球的海洋相比。

△人類對系外行星的觀測,目前還局限於銀河系的一隅(來源:nasa.gov)

換句話說,如果人類真想有朝一日和外星人進行溝通,首先就必須維護地球的宜居性——我們不僅要仰望星空,還要保護腳下這片養育自己的土地。36這個數字未必準確,但它告訴我們地球的珍貴、智慧生命的來之不易。

但人類的孤獨,也可能有另一種原因——銀河中恆星的平均壽命是98億年、其中97%的恆星壽命超過50億年,相比之下,46億歲的太陽算是很年輕的了。Westby認為,或許50億年前的銀河系曾經熱鬧非凡,但幾十年後那些銀河文明都消失了。&34;他說。

相關焦點

  • 銀河系內可能至少有36個外星文明
    科學家從未停止在宇宙中尋找朋友的步伐,但對於宇宙中有沒有外星生命、有多少、有多遠,歷來眾說紛紜。諾丁漢天文團隊以地球為參照基準,簡化了假設條件,推算出銀河系中可能有至少36個外星文明。36個可交流的智慧外星文明。
  • 銀河系中可能至少存在36個外星文明
    我們一直試圖尋找除了地球之外的外星文明,但一直都沒有找到外星人,一種新的估計地球以外生命的可能性的方法給出了希望的理由,並且根據他們的數據表明至少應該有36個先進文明能夠在銀河系中廣播通信信號。科學家們通過一些參數推測出至少有36個能夠在銀河系中廣播通信信號的先進文明,且實際數量可能要高的多。
  • ——銀河系中可能至少存在36個外星文明
    我們一直試圖尋找除了地球之外的外星文明,但一直都沒有找到外星人,一種新的估計地球以外生命的可能性的方法給出了希望的理由,並且根據他們的數據表明至少應該有36個先進文明能夠在銀河系中廣播通信信號。
  • 銀河系中存在外星文明嗎?科學家:銀河系有36個外星文明!
    美國《科學日報》於今年發表了英國諾丁漢大學研究人員根據推算,銀河系可能存在36個可以發射通訊信號的外星文明!這一消息曝出的時候引起輿論的廣泛反響,外星文明真的存在銀河系中嗎?科學家也表示,銀河系有36個外星文明!
  • 英科學家:銀河系中可能至少存在36個外星智慧文明,但人類技術目前...
    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在追尋一個問題的答案:宇宙中還有其他智慧文明存在嗎?據外媒報導,根據諾丁漢大學的一項最新計算,銀河系中可能存在36個能夠互相交流的智慧文明,只是目前技術探測不到。專家稱,這項研究不僅讓人類了解外星生命的可能性,還能夠讓我們洞悉人類文明的未來及在宇宙中的地位。
  • 銀河系至少有36個外星智慧文明!國外科學家這樣說
    銀河系至少有36個外星智慧文明!估計出這個結果,其實已經是最保守的下限,而得出這個結論時所使用的假設,是假定溝通文明僅存在100年;這是最嚴格的一組假設。科學家指出,由於與36個文明的平均距離是約1.7萬光年,所以目前不可能與其溝通和進行探測。這份研究的主要作者、英國諾丁漢大學工程學院助理教授韋斯特比(Tom Westby)稱:「估算智慧文明數量的經典方法依靠於猜測與生命相關的價值,不過實質上有關這個課題的見解差異相當大。
  • 研究:銀河系至少有36個智慧文明
    最新發布於權威期刊的研究稱,整個銀河系可能至少有36個活躍且可以交流的智慧文明示意圖在浩瀚宇宙中是否還有其他生命群,一直是各界爭論的要點,最新發布於權威期刊的研究稱,整個銀河系至少有36個活躍且可以交流的智慧文明。不過,由於人類受限於時間空間等距離因素,未必能與他們接觸。
  • ...得出結論,但人類技術尚無法探測銀河系中至少存在36個外星智慧...
    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在追尋一個問題的答案:宇宙中還有其他智慧文明存在嗎?據外媒報導,根據諾丁漢大學的一項最新計算,銀河系中可能存在36個能夠互相交流的智慧文明,只是目前技術探測不到。專家稱,這項研究不僅讓人類了解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還能夠洞悉人類文明的未來及在宇宙中的地位。
  • 科學家發表「銀河系中或有36個外星文明」,意味著什麼?
    36個文明聽起來挺嚇人,但其背後的科學原理實在不值一提,甚至可以說是漏洞百出,這些漏洞透露著人類的對未知的無奈。下面聊聊銀河系36個可通訊文明怎麼來的。德雷克方程——在黑暗中對外星文明的統計1961年,天體物理學家弗蘭克·德雷克創建了一個方程,用來估算恆星中有多少文明。
  • 銀河系中最少存在36個外星文明?他們在哪裡?
    今年六月,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科學家研究發現,銀河系至少應有36個智慧文明,國內外各大媒體爭相報導,吸引了許多人的眼球。無獨有偶,在2018年便有報導指出,英國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的學者公布,人類是銀河系中唯一高等智慧物種的可能性高達53%至99.6%。明明是類似的問題,相隔兩年的研究卻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讓人看得一頭霧水。究竟,這些關於外星文明的數量估計,是怎麼做出來的?
  • 「銀河系可能有36個外星文明」 這個數字怎麼算出來的
    外星人到底有沒有?地球真的是孤獨星球嗎? 最新的答案是,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至少有36個與地球相似的、活躍的、科技發達的智慧文明。或者說外星文明,另一個地球。
  • 「銀河系可能有36個外星文明」這個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
    最新的答案是,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至少有36個與地球相似的、活躍的、科技發達的智慧文明,得出的結果是「至少36」,即銀河系可能存在至少36個與地球文明類似的活躍的、具有交流能力的外星文明。在較寬鬆的哥白尼理論弱極限假設下,康塞利斯團隊推算出銀河系目前至少有928個外星智慧文明。
  • 「銀河系可能有36個外星文明」這個數字怎麼算出來的
    外星人到底有沒有?地球真的是孤獨星球嗎?最新的答案是,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至少有36個與地球相似的、活躍的、科技發達的智慧文明。或者說外星文明,另一個地球。不過,因為距離地球太遠,我們與外星文明接觸的可能性極小,而這些外星文明是否存在或曾經存在過,可能將成為永遠無解的謎。太遠是什麼概念?距離地球最近的在1.7萬光年之外。
  • BBC:銀河系可能有36個外星文明?這個數怎麼算出來的?
    中新網6月21日電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發表文章稱,英國天體物理學家近期發表研究論文稱,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可能至少有36個與地球相似的、活躍的、科技發達的智慧文明。「銀河系可能有36個外星文明」這個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外星人到底有沒有?地球真的是孤獨星球嗎?
  • 英國科學家計算發現,銀河系至少有36個文明,為何沒發現它們?
    一直以來,公眾對外星生命、外星文明的話題尤感興趣,因此一旦國際新聞上出現關於地外生命或文明的新聞,該新聞就會短時間內成為熱議的話題。前段時間有國外媒體報導,來自英國的一支天文科研團隊在借用專業方程組進行計算之後,發現銀河系裡最少存在36個外星文明。
  • 最新研究:銀河系中可能有36個外星文明,只是目前技術探測不到!
    這是一個古老的問題,科學家現在通過一項研究重新闡明了這個問題,該研究計算出,整個銀河系可能有30多個外星智能文明,這比之前估計從0到數十億有了巨大的進步。人類思想史上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問題之一是:我們的宇宙中是否還有其他外星智能生命形式。然而,獲得對可能的外星文明數量準確估計一直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難題。
  • 宇宙間有沒有其他生命存在?英國科學家:銀河系至少有36個文明
    雖然至今還沒有外星人乘著飛船降臨地球,但根據英國團隊的最新估算,在人類身處的銀河系中,可能存在著至少有36個可與外星球通訊的高智慧文明,科學家更推測,外星生命的外貌將與你我十分相似:「見到他們的模樣後,我們並不會感到驚訝。」
  • 銀河系中存在36個外星文明,為何人類無法發現它們?都是能力問題
    長期以來,公眾對外星生命、外星文明這類話題特別感興趣,所以一旦國際新聞報導了外星生命或文明這類話題,這類新聞也就成了最熱議的話題。前不久,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一個天文研究小組借用專業方程式計算後,發現銀河系中最少存在36個外星文明。
  • 英國科學家認為銀河系至少存在36個智慧文明
    對人類文明來說,尋找生命誕生的奧秘有助於幫助我們在未來更好的判斷宇宙中是否存在智慧文明,同時也有利於幫助人類找到更多宜居星球。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人類始終好奇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文明,而由於種種因素的限制,我們暫時沒有找到任何有力的證據。
  • 地球不孤單,科學家以地球為模板,計算出銀河系中有36個外星文明
    我們知道,銀河系中有數千億顆恆星,而環繞恆星運行的那些行星,更是數不勝數。有人會問,在這數不清的星球中,除了我們地球人外,還會存在多少個外星文明?根據最新的研究計算,答案是36個。研究小組計算了銀河系中恆星的年齡分布,尋找那些至少有50億年歷史的恆星,並推測它們的年齡足以承載一個類似人類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