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評:百年之內 火星可否成為第二地球?

2020-11-28 網易科技

文/ 網易科技 秉翰

NASA表示北京時間周一晚間11:30將舉行記者發布會,宣布有關火星的重大發現。NASA上次舉行類似的記者招待會還是為了Kepler 452-B,所以同樣的動作給人無限的遐想。目前還不清楚,NASA所要宣布的重大發現是什麼。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絕不是發現了火星人,要不然宣布這一消息的應該是白宮而不是NASA。

有一種說法是發現了液態水,由於早已證實火星有冰且2006年NASA公布的照片表明火星1999年和2001年的某一時間有液態水流動,所以發現液態水不算是特別令人意外。當然還有可能就是發現了火星生命。目前,好奇號火星車正馬不停蹄的在火星上尋找有機物,而且已經在巖石中確認了甲烷的存在。如果這次能夠真真切切的搜集到微生物甚至是高級生命形式存在的證據,那確實是人類歷史上裡程碑似的事件。

人類之所以對火星這麼著迷,並不是想很多國內媒體所說的那樣僅僅為了研究火星的過去,從而為避免地球重蹈火星覆轍提供更多幫助。NASA一直在討論火星殖民的計劃,並且已經提出許多方案來改變火星的生態使其變成第二地球,這一點後文我們會詳細介紹。所以NASA和天文愛好者才會對火星一直進行如此孜孜不倦的研究。

火星跟地球差的可能只是大氣


根據行星宜居理論,火星處於太陽系可居住區的外緣。而且火星是巖石行星,不像木星等氣態行星連著陸都是個問題。有證據表明早期的火星曾經存在跟地球一樣的大氣層。火星早期大氣層所產生的大氣壓力甚至可以支持液態水的存在。但是由於火星小於地球,導致大氣逐漸喪失,火星迅速降溫。目前,火星上的水在火星兩極永久凍土帶以並的形式存在。但火星土壤和大氣存在著許多生命需要的關鍵元素,包括硫、氮、氫、氧、磷和碳等。

不過,目前火星大部分的氧元素都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二氧化碳也是大氣主要成分,氧氣微乎其微。另外,氧元素還可以在火星表面的金屬氧化物中發現。改造火星其中的一項關鍵任務就是將大氣中的氧濃度提高。至於如何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我們都知道的光合作用。當然早期的火星登陸者也可以利用火星上的水來電離出氧氣和氫氣。

當然火星還有溫度過低、重力過小和缺少磁場的問題。溫度會隨著大氣濃度的增加開始上升。而火星表面的重力是地球的38%,人類對於這種重力差別完全可以適應,至於產生的相關健康問題還有待研究。缺少磁場會導致宇宙射線過強的問題,大氣濃度的增加有助於緩解這一問題,而且以人類目前的技術阻擋宇宙射線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火星並不缺水

很多人的印象中火星是很乾燥的沙漠星球。沒錯,目前火星上還沒有液態水存在的確鑿證據。但是火星上並不缺少水的固態形式-冰。70年代的海盜號火星探測器就曾經發現火星表面有許多大量水流才能造成的地表特徵。第一次發現火星有冰的確鑿證據來自2001年的奧德賽號火星探測器。配備了伽馬光譜儀的奧德賽號發現火星表面以下的水冰量巨大。火星南緯和北緯55°到南極和北極點的地表之下有大量的水冰。

不僅像地球一樣,火星的兩極覆蓋著大量冰川。根據《Geophysical Research》期刊的說法,在火星的中緯度地區還有大量的冰被埋在地下,甚至形成了厚厚的冰層帶。這些冰川的體量達到1500億立方米。這是什麼概念?如果所有的冰液化,將形成一個遍布火星深達11米的海洋。

如何才能讓火星變得宜居?

前兩天埃隆·馬斯克參加節目時候就表示,讓火星升溫最快的方法就是往火星兩極仍兩枚核彈。他說的沒錯,但是扔核彈的原因不是直接拿核反應產生的能量給火星加溫。因為火星這麼大杯水車薪。拿核彈炸兩極的作用是釋放大量二氧化碳加速溫室效應。

火星的兩極除了水冰,最多的就是乾冰。如果將這些乾冰全部轉化為二氧化碳,首先能夠解決的是大氣壓力過小的問題。按照NASA的研究,這時的大氣壓與珠穆朗瑪峰頂端的氣壓相近。隨後大量CO2的存在會產生我們地球正在經歷的溫室效應。溫度開始上升後,會讓水冰開始融化,於是那時的火星基本就成為了地球大約40億年前的樣子。

除了馬斯克所說的二氧化碳法,還有另一種更複雜也更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氨氣或含氟化合物。氨氣和氟化物是強大的溫室氣體。如果經歷過冰箱無氟化運動的同學們,應該能感受到氟化物對溫室效應的催化作用。但是這兩種方案最大的問題就是運輸。氨氣可能還好一點,可以利用火星上的氮氣製備。但是由於火星上的氮氣濃度並不大,這一過程受到了相應的制約。至於氟化物,因光解作用,每年的補充量要達到170萬噸。如何補充如此巨量的氟化物,沒人能給出合理方案。

除了建立大氣並保持溫暖,對火星的改造最重要的就是增加氧氣含量。而完成這一使命就需要藻類和細菌的幫忙。2012年4月26日,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可以在火星條件下存活並表現出光合活性的藻類。該實驗在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火星模擬實驗室進行,34天的時間內此種生物完成了對火星環境的適應。

當然在這方面NASA也沒閒著。2014年,NASA的先進概念研究所和Techshot合作開發了一種利用火星土壤和藍藻生產氧氣的技術。目前該技術還在NASA的Ecopoiesis火星實驗裝置中進行試驗。然而,這一裝置的開發是為了更為激進的任務。NASA準備2030年派人去火星,如果新技術能夠成功,人類在火星上就能夠實現氧氣的自給自足。該技術將在下一次火星車登陸後進行火星試驗。不過,這一技術同樣為改造火星大氣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改造火星100年夠不夠?


這個問題現有的知識不能夠精確回答。不過小編可以介紹一本非常激情燃燒的書《趕往火星》。這本書十分有趣,詳細的講述了各種移民火星的各種計劃細節,有興趣的易友可以閱讀一下。這本書使用的方案首先要將兩極的二氧化碳釋放。接著每天在大氣中釋放1000噸的氟化物。當火星被「加熱」到一定程度後,兩極的冰川就會開始出現融水,形成一些溼地和湖泊。

一旦大氣壓達到4兆帕,就可以在火星表面一些足夠溫暖的地方釋放氨氣、甲烷和細菌,利用細菌就可以開始二氧化碳和氧氣的轉換。上述過程,《趕往火星》的估計是20-70年即可。當然上述過程只改善了火星的溫度和大氣壓。人類還無法自由呼吸,這一階段呼吸面罩還是必要。

人類要呼吸需要至少1.5兆帕的氧氣。不過人類登陸後可以建立工廠,生產足夠的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但是,這將需要至少上千年才能將火星氧氣改造完成。另一種可行性方案是利用太陽能點解水生產氧氣。

《趕往火星》估計整個項目的成本在300億美元左右。改變溫度和大氣壓百年內的確可以實現,但是改造火星的大氣組成就需要數百甚至上千年的時間。

火星競賽中國已經落後


下周就有一部登陸火星的電影《火星救援》在北美上映,大陸上映的日期應該是11月。這部電影講述了馬特·達蒙登陸火星後如何成功存活,到時估計易友會對火星移民有個具象化的概念。不過,按照NASA的計劃,真正登陸火星也不過就是再過十幾年就會實現的事情。估計更加猴急的馬斯克沒準更會提前實現。目前,火星的主要玩家是美國為首的幾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最近,印度的火星探測器也成功入軌,發回了不少高清照片。

而我國由於老毛子的飛船不靠譜,首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已經墜毀在太平洋。螢火一號原定經歷約10至11個半月的飛行後,進入火星軌道進行軌道探測,研究火星的電離層及周圍空間環境等。目前我國還沒有新的火星探測計劃。按照國際空間站的傳統,火星有了什麼好事估計也會把我國排除在外。所以,火星探測應該加緊才是。目前我國跟美國在火星探測方面的差距不止30年。

不過,這並不影響中國人移民火星。NASA的火星移民計劃不分國籍,唯一需要的就是膽量。去火星很有可能只是單程車票,有去無回。在火星老去並不是馬斯克的專利,有生之年你我也可成為移民火星的一份子。希望今晚NASA帶來的是激動人心的消息,網易科技將於北京時間11:30進行全程文字直播,盡請期待。

(本文主觀性陳述僅代表小編個人意見,不代表網易科技觀點。)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中美阿齊飛火星!為什麼是火星,它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又到每26個月一次的火星發射季,中、美、阿聯齊發火星探測器。根據誰先到誰先開發的原則,迅速開展火星探測是未來開發利用火星資源的基礎。但為什麼是火星,它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天問一號」著陸器和火星車(概念圖) | 中國航天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是火星,火星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為什麼選擇火星?
  • 地球終究會成為太陽系第二個火星
    根據人類對火星的不斷探索,已證實火星在遠古時期是一個綠水青山適宜生物繁衍生息的星球。後來,很可能由於生物的不斷進化發展,使火星的生態環境遭到汙染破壞,最終成為一個死球。如果地球的環境汙染得不到控制,那麼火星的現在就是地球的末來。
  • 人類移民火星的願望能成真嗎?火星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央廣網北京7月23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火星,至今仍是人類尚未涉足之地。火星在文學作品中登場的機會不計其數,更是無數科幻電影中的主場地。老舍筆下,火星被貓國人統治;電影《火星救援》裡,主人公靠自種土豆獨自在火星上生存了四年。無論天馬行空的無限想像,還是基於科學的超前推測,人們對火星寄予厚望。人類移民火星的願望能成真嗎?火星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 科學家發現,第二地球近在咫尺,最快兩三百年或可以直接生活
    就近原則,科學家們如今已經在開闢「第二棲息地」——火星,所以近在咫尺,很多人說火星生態環境不適合人類居住,怎麼會變成「第二地球」?其實並非這樣,在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之下,將火星變成「第二地球」完全是可能的,所以並非天方夜譚,這只是建立在一個時間上的問題,並且如今很多科學家已經在研究火星植物等等,所以未來不出意外的話,第二地球就是火星了。
  • 科學家研究發現,火星環境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好,可能成為第二地球
    同時地球的生態環境也在快速惡化,僅僅過去了百年時間,現在的地球已經變得讓很多的老人非常陌生,過去的藍天白雲,鳥語花香的美麗環境很少見到了。由此可見,人類的工業活動對環境的破壞有多麼嚴重了。而且這種破壞我們還很難得到有效改變,原因很簡單,我們不可能放棄工業來保護環境,如果是那樣,科技的步伐就會停止,人類文明的發展也會停止。
  • 火星與地球那麼像,未來地球會不會成為第二個火星?很有可能
    在太陽系中,火星是與地球最為相似的星球,火星還曾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球,因為火星的環境與地球實在太像了,火星也是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中,並且火星與地球一樣,都是類地行星,存在高山、峽谷、火山,地形複雜。
  • 火星能否成為「第二地球」?水冰、甲烷物質的發現或表明有生命
    近些年來,人類不斷的進行火星探索,並且制定了未來可能實行「火星移居」的計劃,可以說已經完全是存在改變現有火星狀況的思維了,希望建立出人類的「第二個地球」,但是從已有的科學探索數據來看,火星的改變可能並不是那麼簡單,即使未來人類有能力進行登陸,要想讓「火星」變「地球」,少說可能都是得上百年吧,況且暫時也不知道火星有沒有支配人類或者地球其他生命支配的元素,這才是最為關鍵的問題,我們來看看如今的一些發現。
  • 200年後火星會成為第二地球?科學家制定火星改造計劃
    現在,對於擁有先進科學技術的人類來說,地球上已經沒有空白的區域了,下一步就是要向宇宙擴張了。向宇宙擴張,開發新的星球並不是人類的野心所致,而是發展的必然需求。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對於能源的消耗會越來越大,人口壽命會越來越長,而地球資源是相對有限的,所以人類必須要尋找新的能源獲取地以及新的生存區域。
  • 百科| 金星火星,誰可能成為「下一個地球」
    考慮到「超級地球」的距離,似乎有點「遠水解不了近渴」。而在太陽系中,除了地球外,位於宜居帶內的行星還有兩個,即金星和火星。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次之,二者是地球的「左鄰右舍」。統計顯示,人類已經進行了200餘次太陽系探測任務。其中去的最多的是月球,達到110多次,接下來就是金星和火星。對於這兩個「鄰居」,我們到底了解多少?經過適當的改造,它們能否成為「下一個地球」?
  • 火星發現重要物質,科學家們異口同聲:有望成為第二個地球
    眾所周知,火星是與地球最為相似的星球,所以各國也在竭盡全力對火星進行研究,探測火星是否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已經一些利於生存的物質。火星與地球都是屬於宜居帶的行星,都擁有著稀薄的大氣層,所以科學家們對於火星的研究一刻也沒有停歇
  • 本來有機會成為第二個地球,火星到底是怎麼死的?
    火星死了!如果你向天文學家打聽火星的事兒,他多半會告訴你,那是一顆死了的行星。即便有一些偶然監測到的火星地震,那也頂多表示它還沒完全死透,但決不會有迴光返照,或者重獲新生的可能。一直都有人希望登上火星,去改造它,將其變成第二顆地球,成為人類新的殖民地。如果你讀了本文,或許會改變看法。
  • 百年後火星將成太陽系第二顆「藍色寶石」?一起來了解下!
    百年後火星將成太陽系第二顆「藍色寶石」?一起來了解下!通過燃燒化石燃料,古代植物的碳質殘餘物,我們比地球吸收碳更快地排放二氧化碳。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增加了大氣層捕獲太陽能的能力,我們也看到了地球化學物質。作者希望看到火星上的結果,例如南極冰蓋的融化。
  • 火星與地球類似,那麼只要克服這問題,能讓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沒有人知道未來,地球到底會變成怎樣的?科技對於人類和大自然的發展,都是一把雙刃劍,這是科技出現之後,人們漸漸意識到的問題。科技能夠帶給我們更為便利的生活方式,但同時為了經濟的發展,原本的生態環境,在一定程度上都會有所破壞。對於地球之外的世界,我們了解的甚少。火星與地球類似,那麼只要克服這問題,能讓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 當火星被地球化百年之後,人類從地球文明走向宇宙文明!
    而要想實現對火星的殖民,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火星地球化。而科學家就火星地球化百年後做出了大膽的暢想。在火星地球化數百年後,上面的樹木比如松樹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將大氣變得越來越適合人類呼吸。隨著環境的改善,出現一個更加多樣化的生物圈的可能性也在增大。
  • 好奇號鑽頭「變硬」,巖石都裂開了,火星有望成為第二地球?
    對於「好奇號」火星車來說,其實就是為了進行火星的歷史研究,在進行火星樣本採集之後,可以進行對火星的歷史變化進行研究,找到火星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確實不少的科學研究指出,曾經的火星可能類似於我們地球一樣,甚至存在大量的水,或者說還有類似於地球的生命一樣存在。但是後來,由於某種變化,導致了整個火星出現了極大的氣候轉變,所以最終火星變成了一個荒廢的星球。
  • 加拿大流淌了百年的大河,在4天之內消失,霍金預言要實現了?
    根據氣候中心發布的消息稱,2020年已經開創了溫度記錄,從2016年開始,2020年很有可能會成為最炎熱的一年。雖然我們的感受並不明顯,但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了既定的事實,如果單從氣溫角度來判斷,實在有些片面。此前,加拿大的一條百年河流竟然在4天之內突然消失了,這令科學家憂心忡忡,如今地球的環境已經到達了不可挽回的地步,那就真的要如霍金所說,地球到了未來會變成一顆火球嗎?
  • 24名「地球壯士」前往火星只有單程票將成為人類首批外星居民
    ,而即將成為現實。荷蘭「Mars One」研究所的計劃似乎更快一些,他們已經面向社會招募了志願者,報名者眾,在2014年就已經從20萬名報名者中初選出1058名人員,參加了第二階段的移民火星訓練,經過多輪淘汰,最終將選出24名「地球壯士」,準備於2024年分6個批次前往火星。
  • HOTTOYS《火星人玩轉地球》火星士兵小評
    HOTTOYS《火星人玩轉地球》火星士兵小評 時間:2011-11-14 14:13:00   來源:   責任編輯:夏娜天使醬
  • 《流浪地球》第二部來了?這次我們夜探火星!
    以上圖片來自電影《銀翼殺手》雞湯喝完,我們還是要繼續改良火星。畢竟,地球可能也撐不了幾百年了。只是誰來做呢?預測二:人類自己動手,改造火星。要把火星改造到適宜人類居住,是一個需要持續很多年的龐大任務。精英太空人們,已經完成了前哨戰的建設。
  • 「第二地球」近在咫尺,三百年後獲可移居
    在天文上也意識到我們的地球是圓的,因為便捷交通工具的出現,我們的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但到這裡並不是終點,上個世紀美國和前蘇聯開始了太空競賽,蘇聯的太空人加加林在1961年4月12日成功進入太空,在距離地面301公裡的軌道之上繞地一圈,加加林也成為第一位飛出地球進入太空的人類。在此前,只有一些小動物作為「體驗者」被送入過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