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報導富士康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面板工廠難以招到合適的工程師,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大家都很好奇,為什麼美國這麼大的國家,竟然找不到足夠的工程師?美國的工程師都去哪兒了?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富士康需要的工程師並不是真正的工程師,他們不要求有多高的學歷和資質,不是專業研究人員,只要掌握基本的製造業工程技術即可,一般的技術學校都可以培養,也就是說國內的技工院校畢業也可以勝任。這樣大家就好理解了,這些工程人員主要配合工廠的運轉,支持流水線的正常生產,包括所謂的IE工程師(工業工程師,負責作業指導等),PE工程師(工藝工程師,負責產品製造工藝),ME工程師(產線維護,儀器保養等)。
一般來說,一個10萬人規模的工廠需要4-5000名工程師,像富士康在美國的這家工廠,計劃創造1.3萬個工作崗位,最少也需要500名工程師,對於一個小城市來說,的確不是容易滿足的。
其次,由於目前全球電子製造業基地主要位於亞洲,美國本土已經沒有相關的工業體系,相應的技術工人更是缺乏。蘋果的分析師曾經預測,生產蘋果iphone手機,像富士康這樣規模的代工廠,至少需要一萬名以上的工程師,而在美國想要找到這麼多的技術人員,至少需要花費10個月時間,而在中國只需要15天。
隨著製造業逐漸轉向亞洲,美國經濟也在不斷地轉型,很多工作崗位消失,有些生產線被機器人取代,也有一些工作被外包到了國外。對於那些沒有大學學位的人而言,新的工作崗位主要來自服務行業。在這種背景下,一般的技術崗位在美國是越來越少了,因此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富士康難以招到合格的工程師了。
蘋果前CEO賈伯斯曾經這樣說「如果你能培養出這麼多工程師,那麼我們可以將蘋果手機工廠遷回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