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300萬元!中國科大3位教授獲重獎 其中2人是「80後」

2020-11-30 安徽網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9月20日,由楊振寧、馬化騰等共同發起的2019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公布。包括中國科大陳宇翱、汪毓明、陸朝陽三位教授在內的50位獲獎人脫穎而出,他們每人將在未來5年獲得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的300萬元人民幣獎金,用於科學探索。值得關注的事,陳宇翱和陸朝陽都是「80後」。

「科學探索獎」是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與楊振寧等14位科學家聯合發起的,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大陸全職工作的、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公益獎項。

昨天,獲獎名單正式公布,首屆「科學探索獎」獲獎人來自全國11個省市的26個科研單位、高校和企業。50位獲獎人中,35歲及以下獲獎人有9位,比例接近20%。記者了解到,中國科大陳宇翱教授、汪毓明教授、陸朝陽教授三人榮獲該獎,其中,陳宇翱於1981年出生,陸朝陽於1982年出生,都是「80後」,而兩人的研究方向也都是時下熱門的量子科技。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相關焦點

  • 每人獎金300萬!3位湖南籍學者獲科學探索獎,有兩位80後
    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該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獲獎的湖南籍科學家有3位,分別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劉倩(能源環保領域獲獎者)北京大學 楊越(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彭承志(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超800名院士參與推薦評審
  • 馬化騰10億元重獎50人,首屆7位中科大人獲獎
    位青年科學家將獲得5年300萬,每年60萬的獎金資助。科學探索獎主要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它的授獎對象是在中國大陸全職工作的、45周歲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一旦獲獎,每人將連續5年、獲得總計300萬元資金,注意這300萬全是稅後獎金,並對個人發放,並不是項目資助,所以完全可以自由自配使用。
  • 中國工程院新增67位院士 中科大教授田志剛當選
    11月27日,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共選舉產生了67位新當選院士,其中,來自中科大的田志剛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醫療衛生學部的院士。    田志剛,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科大醫學中心主任、免疫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免疫學會理事長(2014年至今),國務院學位辦學科評議組專家、國家基金委醫學部諮詢委員會委員。
  • 重獎300萬/人!多名湖南人獲科學大獎,最小的37歲
    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獲獎的湖南籍科學家有3位,分別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劉倩(能源環保領域獲獎者)在獎項的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超過800名「兩院院士」參與其中,僅在提名推薦階段,就有13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和100多位發達國家的院士參與,數量和2019年相比有很大增幅,體現了獎項專業性和權威性的提升。
  • 每人300萬!50位科學家拿到1.5億大獎 最年輕才30歲
    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50位獲獎人將總計拿到來自騰訊的1.5億元獎金。   1.5億重獎50位科學家,最年輕獲獎人僅30歲   據了解,「科學探索獎」是在騰訊成立20周年之際,由騰訊公司
  • 賀州70後科學家獲中國諾貝爾獎,騰訊重獎300萬!
    除了謝濤,還有49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這到底是個什麼獎項呢?且看介紹→「科學探索獎」是國內首個由網際網路企業設立的科技公益項目。由馬化騰攜手饒毅、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等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
  • 中國第1人!中科大80後教授獲量子計算國際獎項
    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80後明星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的研究工作再次獲得國際獎項認可國際評審委員會每年在全世界範圍內評選出一名博士畢業12年之內的青年科學家。前四屆獲獎人分別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澳大利亞南威爾斯大學。陸朝陽是第一位獲得這個獎項的中國科學家,也是第五位獲得這個獎項的青年科學家。
  • 全球僅5人,中國第1人!浙江80後教授拿大獎
    據美國媒體報導,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80後明星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的研究工作再次獲得國際獎項認可國際評審委員會每年在全世界範圍內評選出一名博士畢業12年之內的青年科學家。前四屆獲獎人分別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澳大利亞南威爾斯大學。 陸朝陽是第一位獲得這個獎項的中國科學家,也是第五位獲得這個獎項的青年科學家。
  • 電子科大李碩彥教授獲通信領域諾貝爾獎
    SUMNER AWARD得主名單,電子科技大學通信抗幹擾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李碩彥教授獲得此獎項。這是中國高校教師第一次獲得該項殊榮,網絡編碼創始人李碩彥也成為亞太地區首次獲此殊榮的華人科學家之一。SUMNER AWARD是為了紀念1991年任IEEE主席的ERIC E. SUMNER先生,於1995年由IEEE設立,每年評選一次,獎勵對世界通信技術發展有傑出貢獻的一個人或一個團隊(不超過3人)。
  • 中科大教授再獲國際大獎!一看年齡,還是80後
    也就是說:該獎項面向的是全世界,截止到目前,全球僅有5人獲此殊榮,前四人分別來自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澳大利亞南威爾斯大學、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是該獎項全球第5位獲獎者。因為陸朝陽出生於1982年12月,今年的生日還沒有過,按照周歲計算的話,38周歲還不到,是一位標準的80後。如此一位年輕人,不僅是中科大的教授,同時,還在國際上屢獲大獎,真的是非常了不起!
  • 7位河南籍科學家獲300萬元科學探索獎,速來圍觀中國科技「大牛「
    「科學探索獎」誕生於2019年,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等十幾位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的公益性獎項。該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未來5年內,每位獲獎者將獲得騰訊基金會提供的300萬元獎金,並可自由支配。
  • 每人獎金300萬!3位湖南籍學者獲科學大獎
    近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該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獲獎的湖南籍科學家有3位,分別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劉倩(能源環保領域獲獎者)北京大學楊越(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彭承志(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超800名院士參與推薦評審「科學探索獎」是2018年騰訊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偕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等
  • 兩名江西籍科學家獲300萬元大獎
    播報江西【兩名江西籍科學家獲300萬元大獎】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將繼續他們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無人區」的徵程。王開雲、黃芊芊兩位江西籍科學家獲獎。 王開雲,46歲,江西萍鄉人。
  • 華中科技大學黃永安教授獲第二屆「科學探索獎」300萬元
    他們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柔性電子器件與應用2. 微納製造工藝與裝備3.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和港澳地區全職工作的、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每年評選產生50位獲獎人。據「科學探索獎」管理委員會透露,本次獲獎人名單較去年更為多元化,其中女性獲獎人增至5位、35歲及以下獲獎人6位(最年輕獲獎者僅30歲),港澳地區首次放開申請後,亦有3位科學家獲獎。
  • 80後河北籍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
    80後河北籍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小河看河北 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來自9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依次接過獎盃,繼續他們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無人區」的徵程。這是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其中,獲獎的河北籍科學家有1位,他是北京大學教授東蘇勃。 1982年出生的東蘇勃是河北省石家莊人,現為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全球僅5人,中國第一人!剛剛,中科大又在全國出名了
    全球僅5人,中國第一人!15人入選名單,和清華大學並列第一!僅次於哈佛、斯坦福,中科大這次又在全國出名了!「本地虎」+「外來狼」,合肥都有哪些牛逼的大學?據媒體報導,1982年出生的陸朝陽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從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博士畢業,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 涉詐領補助款 臺北科大女教授50萬元交保
    檢廉獲報,臺北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系林姓教授涉嫌以不實發票核銷臺教育部門計劃補助款,金額約百萬元(新臺幣,下同)。臺北地檢署昨天約談林女等人到案,今天諭令林女以50萬元交保。    為執行2017年教育部門補助技專校院推動學生參加國際性技藝能競賽,臺北科大辦理一件文創工藝與數字藝術工作坊計劃案,由經營管理系林姓教授擔任計劃主持人。
  • 港科夜聞|香港科大工學院教授獲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1、香港科大工學院教授獲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生院院長吳宏偉教授獲選為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許彬教授獲選為英國皇家工程院國際院士,表彰他們對專業持續的傑出貢獻。英國皇家工程院的院士頭銜被視為英國工程師的最高榮譽,每年獲選者約50位。
  • 全球僅5人,中國第1人!中科大80後教授獲量子計算國際獎項
    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80後明星科學家,有「量子鬼才」美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的研究工作再次獲得國際獎項認可。這是繼榮獲「2020年阿道夫·倫獎章」 後,陸朝陽教授本年度獲得的又一國際獎項。量子技術的巨大潛力已經得到普遍共識和廣泛關注。
  • 中國科大三位校友新晉國際數理統計學會會士
    日前,總部設在美國的國際數理統計學會(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MS)宣布2010年新增選的13位會士名單,包括3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在內的5位華人科學家當選會士。2010年IMS新科會士中,嚴加安(591)、楊宇紅(831)、曾冬林(891)都畢業於中國科大數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