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僅5人,中國第1人!浙江80後教授拿大獎

2020-10-09 杭州綜合頻道

據美國媒體報導,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80後明星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的研究工作再次獲得國際獎項認可。當地時間10月7日,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將2021年度羅夫·蘭道爾和查爾斯·本內特量子計算獎(2021 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ng)頒給陸朝陽,獎勵其「對光量子信息科學,尤其是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的突出貢獻」。

青年科學家的殊榮

「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是2015年美國物理學會新設立的獎項,該獎項以量子信息理論的兩位先驅科學家命名,用於表彰在量子信息科學領域(特別是在利用量子效應實現經典方法無法完成的任務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國際評審委員會每年在全世界範圍內評選出一名博士畢業12年之內的青年科學家。前四屆獲獎人分別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澳大利亞南威爾斯大學。

陸朝陽是第一位獲得這個獎項的中國科學家,也是第五位獲得這個獎項的青年科學家。

年初曾獲大獎

今年年初,陸朝陽已收穫一量子領域大獎。2月,美國光學學會將2020年度阿道夫隆獎章授予東陽籍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阿道夫隆獎章設立於1940年,是美國光學學會歷史最悠久的獎項之一。

上一次獲獎,美國光學學會給出的獲獎原因是陸朝陽「在光學量子信息技術領域,特別是在高性能單光子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學量子計算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和這次美國物理學會給出的原因類似。

2019年12月,中科大潘建偉、陸朝陽研究組與德國、荷蘭的科學家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20光子輸入60×60模式幹涉線路的玻色取樣量子計算,在四大關鍵指標上均大幅刷新國際記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以「編輯推薦」的形式發表了該成果。

《物理評論快報》審稿人認為,這項研究突破是「一個巨大的飛躍」,「是通往實現『量子霸權』的『彈簧跳板』」。美國物理學會《物理學》網站評價,這個實驗將超越傳統計算機,意味著量子計算領域的一個裡程碑。

東陽走出去的「量子鬼才」

陸朝陽1982年出生於浙江東陽,2000年考入中科大。本科畢業後,他被保送進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師從潘建偉從事光量子信息方面的研究工作。2007年,24歲的他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了六光子糾纏「薛丁格貓態」和「簇態」,刷新了光量子糾纏的兩項世界記錄。該工作隨後入選了兩院院士評選的年度中國科技十大進展新聞。同年,陸朝陽在國際上首次用光子實現了量子大數分解算法。

2008年,陸朝陽進入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轉向固態量子光學的研究,在三年之內完成了博士論文和答辯,同時成為了入選比例不到1%的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Fellow。博士期間,他以第一作者在國際上首次觀測到單電子自旋的實時量子躍遷和非破壞性測量,為固態量子計算解決了一個基礎性難題。

陸朝陽(左)與潘建偉(右)

回國後,陸朝陽加入潘建偉帶領的中科大量子信息「夢之隊」,在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多光子糾纏、光子操控等方向上獲得突破。

陸朝陽以量子糾纏研究聞名。量子糾纏指不同粒子無論相隔多遠,量子態都可以相互關聯的現象。他曾實現過八光子糾纏,這是一項世界紀錄。維也納量子科學與技術中心的量子物理學家安東·蔡林格將他稱作「光子糾纏鬼才」。

期間,這位東陽籍科學家也屢屢獲獎,如中科院青年科學家獎、「黃昆物理獎」、騰訊基金會發起的「科學探索獎」。2016年,陸朝陽參與的「多光子糾纏及幹涉度量」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在國際上,2017年,歐洲物理學會宣布將菲涅爾獎(Fresnel prize)授予陸朝陽,為獎勵量子電子學和量子光學領域35歲以下青年科學家的國際最高榮譽,每兩年頒發一次。他成為繼導師潘建偉和師兄陳宇翱之後第三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科學家。

網友

這才是我們要追的星

期待您的持續關注

來源:浙江新聞、央視新聞客戶端、金華新聞客戶端、網友評論等

值班編輯:項逸妮 責任編輯:胡碧瑢

主編:趙婧 終審:沈利、唐吟、劉震、餘婕

掃描下載杭州之家APP

相關焦點

  • 全球僅5人,中國第1人!中科大80後教授獲量子計算國際獎項
    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80後明星科學家,有「量子鬼才」美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的研究工作再次獲得國際獎項認可。當地時間10月7日,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公布,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2021年度「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ng),表彰他「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的重要貢獻。
  • 中科大教授再獲國際大獎!一看年齡,還是80後
    話說最近,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將2021年度羅夫·蘭道爾和查爾斯·本內特量子計算獎,頒發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青年教授也就是說:該獎項面向的是全世界,截止到目前,全球僅有5人獲此殊榮,前四人分別來自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澳大利亞南威爾斯大學、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 中國第1人!中科大80後教授獲量子計算國際獎項
    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80後明星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的研究工作再次獲得國際獎項認可陸朝陽是第一位獲得這個獎項的中國科學家,也是第五位獲得這個獎項的青年科學家。年初曾獲大獎今年年初,陸朝陽已收穫一量子領域大獎。
  • 中科大教授捧美國大獎成熱點,何時美國人以拿中國大獎為榮呢?
    先恭喜一下中科大和陸朝陽教授。喜訊頻出,中國人獲得美國大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青年教授陸朝陽近日捧得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陸朝陽教授是中科大潘建偉教授的學生。在此之間,陸朝陽教授已經被自然雜誌評為「中國科學之星」和「量子鬼才」,並且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為「全球35位35歲以下科技創新青年」。當然,不止陸朝陽教授和中國科技大學,最近幾年中國有很多科學家和學者都獲得了外國重量級的大獎。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 全球僅5人,中國第一人!剛剛,中科大又在全國出名了
    全球僅5人,中國第一人!15人入選名單,和清華大學並列第一!僅次於哈佛、斯坦福,中科大這次又在全國出名了!「本地虎」+「外來狼」,合肥都有哪些牛逼的大學?1全球僅5人,中國第一人!據媒體報導,1982年出生的陸朝陽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從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博士畢業,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 中科大教授獲獎!全球僅5人,中國第一人
    1982年出生的陸朝陽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從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博士畢業,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據媒體報導,1982年出生的陸朝陽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從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博士畢業,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 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未來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素有「中國諾獎」之稱,這也是山大人第4次獲得該獎項。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對彭實戈的評語顯示,彭實戈和Pardoux合作於1990年發表的文章被認為是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BSDE)的奠基性工作。
  • 衡陽80後教授喜獲2020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據悉,這是唐朝生繼2018年12月12日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之後獲得的又一重量級大獎。只接受專家(教授、研究員)推薦,不受理個人申請。各獎項分別設立評獎委員會,負責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的初選與評審工作。截至2020年8月,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共組織5次評獎,26人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 全球每年僅1人!江蘇教授,成為首位獲此國際獎項大陸學者!
    近日,2020年國際風工程協會青年獎(IAWE Junior Award)獲獎人揭曉,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王浩教授成功當選。該獎主要表彰王浩教授在大跨度橋梁風效應現場實測、數值模擬及理論分析領域作出的重要貢獻。
  • 中科大80後量子鬼才陸朝陽捧得美國大獎
    1982年出生的80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青年教授陸朝陽近日再次捧得美國大獎,為表彰陸朝陽在光量子計算上的卓越貢獻授予他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陸朝陽是中科大潘建偉院士的弟子,他被自然雜誌評為「中國科學之星」和「量子鬼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推出「全球
  • 中國女科學家棄美回國,研究成果讓億萬人受益,成「亞洲第一人」
    最近,就有這麼一位中國女科學家,摘獲國際大獎,連人民日報微信都發文稱讚她是:實力顏值雙爆表!這位女科學家,名叫胡海嵐。,為中國浙江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的胡海嵐教授。胡海嵐是該獎自1998年設立以來,第一位以歐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學家身份斬獲這項大獎的人!可以說當之無愧的亞洲第一人!IBRO評獎委員會這樣描述胡海嵐的貢獻:此獎為表彰胡海嵐教授在「情緒和情感行為的神經生物學基本機制」這一腦科學前沿領域,所取得的令人敬佩的成就。通俗地說,她的貢獻在於在抗抑鬱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一旦成果落地,將給全球3.5億深受抑鬱症折磨的患者帶來福音!
  • 2019中國工程院第2輪院士增選,2/3將被淘汰,最終僅80人!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輪候選人數數據和名單出爐,從最開始的531人篩到了222位,落選率超過1/2。但這還不是最終的數據,根據中國工程院的安排,2019年院士增選最終將增選不超過80名院士。這意味著第二輪公布的222位候選人將有約三分之二(63.96%)的候選人無緣最終的院士頭銜。由此可見,院士淘汰率、殘酷可見一斑!院士是我國科學家們的最高榮譽,但也不是那麼容易獲得!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工作日程安排如下圖:第二輪入選高校單位統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入選第二輪人數,位居高校類第一。
  • 胡海嵐為3.5億人帶來希望,成為「亞洲第一人」,棄美回國的科學家
    曾拿獎拿到手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她是第12屆IBRO-Kemali國際獎的獲得者。這個獎項是1998年國際腦研究組織-凱默理(IBRO-Kemali)基金會設立的。旨在表彰全世界基礎與臨床神經科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45歲以下科學家,每兩年才能評選出一位。從而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獎分量有多重,想要獲得有多麼難。
  • 她是浙江大學最美教授,45歲成亞洲第一人,如今入圍院士候選人
    最近,科學界很受關注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中國科學院公布了最新的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這次公布初步候選人名單共181人,其中有一位美女科學家非常受關注,那就是來自浙江大學的胡海嵐教授。
  • 中國工程院第二輪評審候選人名單公布,5位浙大教授上榜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王湛 通訊員 劉蘇蒙 朱佳靖不久前,中國工程院發布2019年院士增選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名單,從531位有效候選人中,選出了222人。根據中國工程院網站公開信息,2019年院士增選的第二輪評審將在今年10月的最後一周進行,最終確定的總名額不超過80人。在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名單中,浙大教授佔據5個名額。
  • 思政課 | 胡海嵐:亞洲第一人!這位站上世界之巔的中國"女神"科學家,或將拯救全球數億人!
    北京時間2019年7月15日,國際腦研究組織-凱默理基金會評獎委員會宣布:第12屆IBRO-Kemali國際獎的獲得者,為中國浙江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的胡海嵐教授。胡海嵐是該獎自1998年設立以來,第一位以歐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學家身份,斬獲這項大獎!可以說當之無愧的亞洲第一人!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又一位獲得世界大獎,全成美國名校教授
    只是,排名越靠前的大學,擁有的強勢專業就越多,譬如北大,不僅擁有名滿天下的光華管理學院,還有享譽全球的數學院。就在前不久,北大數學院「黃金一代」中,又有一位獲得世界大獎,至此,這些北大培養出來的優秀數學家全部成為美國名校教授。此次獲獎的中國數學家名叫惲之瑋,從小就酷愛數學,中學時代成為奧賽界的王者,奪得過多個第一。
  • 2018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 李家洋、袁隆平等七人獲獎
    未來科學大獎強調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完成,產生巨大國際影響,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的科研工作,不論其國籍、性別和年齡,旨在推動突破性基礎科學研究,表彰優秀科學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促進科學事業發展。
  • 中國研究生比例最高的十所高校,中科大第一,浙江大學僅排第十!
    :1、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清華大學、3、上海交大、4、北京大學、5、復旦大學、6、南京大學、7、華中師範大學、8、北京師範大學、9、中國人民大學、10、浙江大學。千員一院士的中科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作為早期中國科學院的研究生院,一直都已培養科研人員為己任,因此在校的研究生比例排名第一,而為了保證生源質量,每年的本科生招生規模控制在1800人左右,而且每年中科大的一部分本科生會出國深造攻讀研究生,因此考入中科大的本科生中,本科生就業的比例非常小,絕大部分本科畢業生被保研或海外深造。
  • 全國僅3人!四川80後女神教授:曾拿下麻省理工重量級大獎,西部唯一!
    近日,由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創設的第五屆"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科學技術獎"公布獲獎名單,全國共評選出1位終身成就獎、1位貢獻獎、3位青年科技獎及4位優秀博士學位論文。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院呂琳媛教授獲得青年科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