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僅3人!四川80後女神教授:曾拿下麻省理工重量級大獎,西部唯一!

2020-11-13 電子科大本科招生

近日,由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創設的第五屆"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科學技術獎"公布獲獎名單,全國共評選出1位終身成就獎、1位貢獻獎、3位青年科技獎及4位優秀博士學位論文。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院呂琳媛教授獲得青年科技獎。

呂琳媛,1984年5月出生,研究領域為統計物理、複雜系統與複雜網絡、信息挖掘,工作單位為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主要從事網絡科學與社會經濟複雜性研究,關注網絡信息挖掘的基礎理論和關鍵算法。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Physics Reports、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70餘篇,谷歌學術引用萬餘次,成果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申請發明專利12項,授權5項,兩項專利獲騰訊優秀專利獎。學術專著《鏈路預測》獲第四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優秀學術著作一等獎。目前擔任《國家科學評論》特邀編輯,《國際現代物理C》副主編,任國際網絡科學學會理事等。

2019年,呂琳媛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她也是西部地區唯一入選學者。

作為網絡科學領域極具發展潛力的青年科學家,呂琳媛提出了網絡鏈路預測與節點排序的新思路,她在網絡信息挖掘方面帶領團隊完成了一系列具有理論創新和應用價值的研究工作,為推動我國統計物理與網絡科學相關領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選擇比努力重要

2012年,呂琳媛從瑞士弗裡堡大學物理系博士畢業直接拿到特聘教授的職位,4年後獲得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的資助。

呂琳媛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除了選擇好的導師、好的平臺之外,更重要的是選擇一個有前景、有意義的研究領域和方向。從主觀上講,完全可以基於自己的喜好或興趣選擇某個研究領域一直做下去。但是在今天,科學研究早已不是獨立的社會活動,它與經濟、文化等其他社會活動緊密聯繫在一起,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們除了追求科學研究本身的樂趣和真理之外,也需要關注研究問題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聯繫,為國家重大戰略問題的解決提供研究支撐。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作為科研工作者,個人的選擇與發展需要和國家、社會發展的整體需求相匹配,這樣研究才能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回顧自己的科研經歷,呂琳媛從2009年開始做網絡信息挖掘,在那個時候,大數據尚未成為一個時代的熱門詞,但當時她堅定地認為這個方向的研究工作不僅有理論研究的價值,在未來也有很廣泛的應用場景可以落地。她很慶幸當時自己的選擇,這才有了後來在鏈路預測和節點排序兩個方向上產生的系列研究成果,這些成果的取得及其在電子商務、社交媒體、輿情監控、生物醫療等領域的應用,都是與時代的變化趨勢密不可分的。

打造學術研究的個人品牌

呂琳媛認為,面對科學難題"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作為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前期,研究領域要先追求"小而精",而非"大而全",在一個點上做到足夠的紮實和深入。正如創業者經常講的要"一針捅破天",儘早在細分領域搶佔學術制高點,建立科學研究的個人品牌,就像鏈路預測已經成為她的一個標籤。

她強調,青年科技工作者需要腳踏實地的工作,積累和經營自己的品牌聲譽。個人的學術聲譽不僅是自己的事,還直接影響到學術共同體內部以及與外部其他群體之間的合作效率。聲譽較高的個人,會獲得更多、更直接的社會協作機會。建立和維護好個人品牌,要求青年學者不僅要遵守學術道德規範,還應提升學術品位,做高質量、高價值的科學研究。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埋頭苦幹"的同時也要"仰望星空",要學會與企業、政府對話。呂琳媛希望可以將更多的學術研究成果應用到產業實踐中,通過科技創新幫助人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難題。呂琳媛認為,科學家與企業家,儘管各自所處的環境不同,但兩者在很多特質上具有相似性,都具有敢為天下先的開拓精神和家國情懷,這些特質對於國家的強盛至關重要。正像總書記說的:"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青年強則中國強。

延伸閱讀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SESC)是全國一級學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成員。1979年由錢學森、宋健、關肇直、許國志等21名專家、學者共同倡議並籌備,1980年11月18日在北京成立。由錢學森和經濟學家薛暮橋擔任名譽理事長。2012年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八屆三次常務理事會會議決定設立"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科學技術獎",用以獎勵在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領域取得卓著成就和巨大貢獻的資深科技工作者。


關注"電子科大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關於985、211、"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電子科技大學最新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電子科技大學新聞中心

相關焦點

  • 「奧賽學霸」鍾子謙:連續2屆全國金牌、考進麻省理工,大陸僅3人
    近年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非常重視從其他方面在全國搜羅人才,尤其是在各種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甚至為了能夠獲得這樣的學生,也是想盡了辦法。相比較大學人才流失問題,高中拔尖人才流失也不容小覷。據悉,2019年,麻省理工(MIT)在9291位申請的學生中錄取了687人,這些優秀人才是來自全球各地的500所高中。可見,麻省理工已經實現了在世界範圍內吸引人才,可見其影響力不凡。2019年,麻省理工錄取的14位中國學生中,來自中國大陸高中的有3人。
  • 從985博士到交大教授,他2次破格晉升,如今登上麻省理工重量級榜單!
    其中,AI領域相關人物共5人入選,西安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工程學院自動化系沈超教授榜上有名,獲獎理由為:致力於智能系統的行為感知和可信計算,實現在對抗環境下智能系統的安全可靠和可信計算。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於2016年正式落地中國,次年,"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中國榜單正式發布
  • 中科大教授捧美國大獎成熱點,何時美國人以拿中國大獎為榮呢?
    在此之間,陸朝陽教授已經被自然雜誌評為「中國科學之星」和「量子鬼才」,並且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為「全球35位35歲以下科技創新青年」。當然,不止陸朝陽教授和中國科技大學,最近幾年中國有很多科學家和學者都獲得了外國重量級的大獎。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 麻省理工放榜,大陸唯一錄取者曾被保送清華北大,被同學稱「神」
    麻省理工學院2020屆常規錄取結果出來了,大陸地區僅錄取1位學生。這枚唯一的offer,花落人大附中鼎鼎大名的學霸——鄧明揚的手中。鄧明揚是誰?他到底有多牛?了解了他之前的經歷,不得不感嘆「實至名歸」。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又一位獲得世界大獎,全成美國名校教授
    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已經進入「寡頭模式」,全國高校TOP10常年都是老面孔,即便是前20名,也都是一些熟悉的身影。不過,由於教學歷史、師資力量等因素影響,大學專業發展倒是呈現百花齊放的姿態,即便排名很靠後的大學,也會擁有全國第一的專業,譬如江南大學的食品工程。
  • 全球僅5人,中國第1人!浙江80後教授拿大獎
    據美國媒體報導,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80後明星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的研究工作再次獲得國際獎項認可前四屆獲獎人分別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澳大利亞南威爾斯大學。 陸朝陽是第一位獲得這個獎項的中國科學家,也是第五位獲得這個獎項的青年科學家。年初曾獲大獎今年年初,陸朝陽已收穫一量子領域大獎。
  • 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18歲時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本科就讀北大數院期間19門課程成績100分、7門99分,35歲成為麻省理工(MIT)終身教授……近日,數學「大神」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成為第4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
  • 麻省理工教授:別把申請寫成自傳
    原標題:麻省理工教授:別把申請寫成自傳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簡稱MIT)建築學教授Joel Lamere帶領兩名助教及11名建築專業研究生來到重慶二外,與該校學子展開了一場關於MIT學習生活的對話。
  • 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18歲時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本科就讀北大數院期間19門課程成績100分、7門99分,35歲成為麻省理工(MIT)終身教授……近日,數學「大神」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成為第4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惲之瑋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的代表性人物。除了他,還有許晨陽、張偉、朱歆文、袁新意、劉若川、肖梁等數學家。
  • 中科大80後量子鬼才陸朝陽捧得美國大獎
    1982年出生的80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青年教授陸朝陽近日再次捧得美國大獎,為表彰陸朝陽在光量子計算上的卓越貢獻授予他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陸朝陽是中科大潘建偉院士的弟子,他被自然雜誌評為「中國科學之星」和「量子鬼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 美國麻省理工知名華人教授陳剛被捕 外交部回應
    背景介紹:【美國麻省理工知名華人教授陳剛被捕】微信公眾號「科學網」當地時間1月14日,美國司法部官網消息顯示,美國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陳剛因未能向美國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國的工作和獲得的獎勵而被起訴和逮捕。56歲的陳剛被控欺詐、未提交外國銀行帳戶報告以及在納稅申報單中虛假陳述。他於當天在地方法官Donald L.
  • 80後數學家許晨陽斬獲代數領域最高獎,曾在北大任教六年
    80後數學家許晨陽斬獲代數領域最高獎,曾在北大任教六年11月10日,中國80後數學家許晨陽獲得2021年度科爾代數學獎的消息從大洋彼岸傳來。得知這一好消息,國人震驚、欣喜、自豪和驕傲。要知道這是科爾代數學獎第一次花落中國,許晨陽也成了首位獲得這一重量級大獎的中國人!
  • 麻省理工Vs加州理工 美國兩大名校鬥法惡作劇
    炮筒上套著一個超大號的麻省理工校戒,附近地上的一塊牌子上寫著:「前任主人———加州理工學院,裝扮成豪和塞爾搬運公司員工的麻省理工惡作劇者於2006年3月28日盜取了這尊加農炮。」  此後,還嫌不過癮的麻省理工學生又在大炮邊放了一隻自製的24K鍍金銅老鼠。  一名自稱為「蒂姆·豪」的惡作劇學生代表說,這隻老鼠重約10公斤,花了1000個工時才做成。
  • 本碩博連讀,34歲登上麻省理工重量級榜單,他研發"超薄皮膚"轟動國際!
    近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頒獎典禮在"名士之鄉"紹興啟幕。峰會上,重磅發布了第四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區榜單。
  • 加州理工 VS 麻省理工,誰才是理工屆的扛把子?
    結果顯示,高薪畢業生通常來自具有強大STEM教育的小型大學,如哈維穆德學院、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這些學校的畢業生早期就業薪資就超過8.5萬美元,中期薪資基本都在15萬美元以上。 可見,理工強校在畢業後就業上的巨大優勢。
  • 四川少年天才22歲破解100年的世界難題,為何在麻省理工被嘲笑?
    今天我要介紹的,便是來自四川的少年天才曹原。他14歲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8歲考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22歲就成了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曹原是個怎樣的人?為何有這樣大的能量?聽我給你從頭說起。2015年,曹原在中科大學習7年,讀完本科和碩士研究生之後,如願以償進入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之所以選擇麻省理工,是因為這是全世界最強的理工科大學,更是因為麻省理工學院的超導體技術走在世界前列,到這裡,曹原有信心做出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可是,曹原到了麻省理工才發現,這裡也有很多俗人。
  • 手握4篇CNS的中科大網紅教授再獲重量級大獎
    中科大物理學院有一位風靡全校的高顏值網紅教授,他因為帥氣的外型和青春的形象而備受學生追捧,在過去一段時間,他上課的照片曾在校內平臺廣泛傳播。,年僅33歲的他已經是中科大的博士生導師,近日,還摘得了中國科學界一重量級大獎「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該獎旨在支持國內高校與海外機構競爭吸引最頂尖的人才,為中國未來20年的科技事業發展培養領袖之才。
  • 麻省理工華人終身教授最年輕紀錄保持者既非錢學森,也非張鋒
    麻省理工華人終身教授最年輕紀錄保持者既非錢學森,也非張鋒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2017-02-09 13:16 來源
  • 西部最好的四所大學,四川大學僅排第2,西交大排名第1
    、第四,此外四川大學僅排第二,第一是西安交通大學。目前蘭州大學有8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5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在師資上有教授等正高職546人,副教授等副高職719人,臨床醫學教授112人,副教授249人;研究生導師162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521人。
  • 全國僅8人!四川985教授用一本書填補國際空白,如今拿下又一國家最高獎!
    電子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王華教授榮獲由中國地球物理學會頒發的2020年度"傅承義青年科技獎",這是成電教師首次獲此殊榮。此次全國科研院所共8名學者獲獎。,80餘家展商參加了展覽活動,會議分為大會邀請報告、地球物理學前沿、分專題報告等多種形式展開,開闢兩個大會報告會場,31個分專題會會場,張貼報告區及展覽區,進行兩場大型報告、92場分專題報告會及其他會議,是中國地球物理學界的頂級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