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85博士到交大教授,他2次破格晉升,如今登上麻省理工重量級榜單!

2021-01-08 網易

2020-12-15 10:13:05 來源: 壇友進樂

舉報

  12月10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20年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出爐。其中,AI領域相關人物共5人入選,西安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工程學院自動化系沈超教授榜上有名,獲獎理由為:致力於智能系統的行為感知和可信計算,實現在對抗環境下智能系統的安全可靠和可信計算。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於2016年正式落地中國,次年,"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中國榜單正式發布。四年來,榜單持續關注和發掘中國科技發展中不斷崛起的新興力量。從實驗室裡最新的技術研發成果,到各前沿領域的科技創業者們所取得的裡程碑式進展,青年科技人才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他們中,有在人類科學邊界不斷求索的先鋒者(Pioneers);有洞悉技術變化方向的遠見者(Visionaries);有靈感不斷湧現的發明家(Inventors);還有積極推動前沿技術落地的創業家(Entrepreneurs);更有科技向善、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者(Humanitarians)。

  

  歷經過去三屆的淬鍊,以及全球50餘位頂級科學和技術領袖長達一年的嚴格評審,2020年12月10-11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榜單發布儀式在魯迅故裡——浙江紹興隆重啟幕。12月10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20年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出爐,西安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工程學院自動化系沈超教授赫然在列。

  

  沈超,35歲,西安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工程學院自動化系教授,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院長,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19年阿里達摩院青橙獎學者。本科與博士均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院,博士生導師為管曉宏院士。讀博期間曾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學習兩年半並擔任研究助理,師從世界著名網絡空間安全領域學者Roy A. Maxion教授。2013年獲得生物特徵識別大會最佳論文。

  

  2014年獲得博士學位後,沈超留校工作,在西安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工程學院自動化系先後擔任講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與教授(2016年、2018年分別破格晉升為副教授和教授)。2018年4月,沈超加入西安交通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擔任副院長。

  主要研究數據驅動的網絡與系統安全、可信人工智慧、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綜合安全、安全大數據分析。研究成果曾獲得7次國內外學術會議最佳/優秀論文的獎勵,包括:移動用戶行為和身份識別工作獲得ICICIC 2019最佳論文獎、手寫行為認證工作獲得IEEE ICCSS最佳論文獎等。

  

  沈超提出了基於人機互動行為分析的新型數字身份識別原創理論和技術,相關研究成果已廣泛用於多場景多終端的人機行為身份認證系統,不僅能提升數據安全保護性能,還降低了客戶接入成本以及系統運營成本。

  除了數字身份證明,沈超還對時空大數據協同計算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創新性地提出了基於圖切割和圖挖掘的時空大數據融合與計算框架,建立了基於圖嵌入的時空數據關聯計算與挖掘的新模式,可應用於智慧交通、城市大腦、地理遙感測繪等眾多雲計算領域。

  

  青年正當時,創新無止境!近年來,西安交通大學以建設大平臺、承擔大項目、產出大成果為目標,改進科研組織模式,組建大團隊,強化頂層設計,優化資源配置,通過平臺建設、制度保障等多項舉措,釋放人才活力、提高隊伍吸引力,聚集高層次創新型青年科技人才,不斷產出高水平科技創新成果,為西部地區和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交大力量!

  關注"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頭條號,獲取關於國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西安交通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素材來源:西安交通大學新聞網、青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沈超教授入選重磅榜單!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20年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出爐。其中,AI領域相關人物共5人入選,西安交大沈超教授入選。西安交大沈超教授獲獎理由:沈超教授致力於智能系統的行為感知和可信計算,實現在對抗環境下智能系統的安全可靠和可信計算。
  • 本碩博連讀,34歲登上麻省理工重量級榜單,他研發"超薄皮膚"轟動國際!
    近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頒獎典禮在"名士之鄉"紹興啟幕。峰會上,重磅發布了第四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區榜單。
  • 他是中國自己培養的博士,憑藉碩士論文"破格"拿到博士學位,成果登上Science
    到期末時,開學的零分英語成為過去式,他已經掌握了數千個詞彙。>中國大陸大氣海洋領域第一個本土博士,當時他還不到24歲。1903年,挪威氣象學家V.Bjerknes提出:天氣預報問題不過是一組控制大氣運動的動力和熱力物理方程的初值問題,天氣預報就是這一數學方程組的解;1969年,V.Bjerknes的兒子J.Bjerknes首先提出假設,認為"厄爾尼諾"的發生源自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的滾雪球增長效應;1984年,麻省理工的研究團隊將數學方程組簡化到了中等複雜方程組,然而依舊"相當複雜"。
  • 上海交大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韓達研究員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2020年12月10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揭曉了中國最權威青年人才榜單—《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TR35)評選結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和仁濟醫院的PI韓達研究員獲得「遠見者Visionaries」稱號。
  • 陝西2位女教授:雙雙破格晉升,如今還同時入選「女科學家」名單
    未來女科學家計劃"設立於2015年,致力於發現和培養處於博士或博士後研究階段、從事基礎科學或生命科學領域研究,具有較強科研能力和發展潛力的女科技工作者。本屆共產生20名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5個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名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
  • 這個碩士讀得值,連博士學位都要破格「贈送」了?他真厲害
    這個碩士讀得值,連博士學位都要破格「贈送」了?他真厲害! 隨著大學的擴招,學生上大學的概率大大提高,學生考700分可以上大學,考一百五六十分也可以上大學。如今大學生越來越多,學歷也越來越不「值錢」。
  • 考不上印度理工選麻省理工?印度理工學院相當於清北還是985?
    考不上印度理工選麻省理工?印度理工學院實力大揭秘,驚掉下巴在很多中國人眼中,印度理工大學是一座全世界最牛的大學,很多印度人考不上印度理工大學,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麻省理工大學。那麼印度理工大學實力究竟怎麼樣呢?我們今天來好好聊聊印度理工學院,是印度政府建設的七間自治工程與技術學院。
  • 因深度學習成就,香港大學羅平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亞太區「35...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 12 月 3 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在新加坡公布了 2020 年「35 歲以下創新者」(Innovators Under 35,簡稱 TR35)亞太區榜單。
  • 985學霸大一開啟學術路,論文當作小說看,全獎直博麻省理工
    王金辰,985名校電子科技大學格拉斯哥學院2019屆本科應屆畢業生。當其他同學還在焦急地等待考研初試成績 ,或為找到心儀工作而奔走時,2019年農曆除夕夜,很喜慶的日子,王金辰收到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EECS)系博士博士錄取的通知,而且還是全額獎學金資助,這讓他瞬間成為了同學羨慕和學弟學妹們膜拜的對象。
  • 「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去麻省理工」,你信了嗎?
    目前,世界上比較權威、認可度較高的大學排名主要有US News大學排名、QS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上海交大大學排名等。首先,看一下印度理工(IIT)的排名。上海交大和U.S.News大學排名中,印度理工基本都在世界500名左右徘徊,各個年份上下波動不大。QS 2018年世界大學排名中,將印度理工排在了全球400名左右。而該排名的亞洲400強中,將印度理工安排在了第93名的位置上。緊跟其後的,第94名是中國的985名校吉林大學。泰晤士2018年大學排名中,印度理工也在400名開外。
  • 四川80後女神教授:曾拿下麻省理工重量級大獎,西部唯一!
    近日,由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創設的第五屆"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科學技術獎"公布獲獎名單,全國共評選出1位終身成就獎、1位貢獻獎、3位青年科技獎及4位優秀博士學位論文。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院呂琳媛教授獲得青年科技獎。
  • 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破格」有何不可?
    破格並非無先例 西安交大新聞網9月2日《身邊交大人》欄目《孫光宇:發表16篇SCI,我用了三年》一文中介紹:孫光宇,錢學森學院院友,電氣學院應屆碩士畢業生,被電氣學院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 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破格」有何不可?—新聞—科學網
    破格並非無先例 西安交大新聞網9月2日《身邊交大人》欄目《孫光宇:發表16篇SCI,我用了三年》一文中介紹:孫光宇,錢學森學院院友,電氣學院應屆碩士畢業生,被電氣學院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據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陳洪捷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第十三條規定,「對於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有重要的著作、發明、發現或發展者,經有關專家推薦,學位授予單位同意,可以免除考試,直接參加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對於通過論文答辯者,授予博士學位」。 現實中,被破格授予博士學位的先例並不是沒有,只是少之又少。在媒體印象中,上一位被破格授予博士學位的是現任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
  • 麻省理工博士退學開網店 兩年身家過千萬
    核心提示:碩士畢業後,劉勇明同時被美國8所名校錄取,他最終選擇了麻省理工學院。他說,很看重獎學金,但這所世界名校提供的2500-5000美元獎學金,還是不夠兩人用。2009年3月,他去美國讀博士,學了一個多月就退學了。
  • 雅禮中學校友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9中國科技創新35人榜單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是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的雜誌。它於1899年作為「技術評論」雜誌而成立,隨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開始商業化,開始面向大眾銷售,其針對人群包括:高級管理人員、研究人員、金融家和政策制定者,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友。
  • 他兩次獲得國際奧數滿分金牌,卻拒絕麻省理工,繼續留在北大研究數學
    提到韋東奕,他的傳奇故事還真的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他被稱為「韋神」。他曾經兩次都以滿分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價,如今的他已經成為了博士生。而那麼優秀的他卻拒絕麻省理工的邀請而繼續留在北大研究數學,這就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 上海交大錢璐璐,沒成為新紅樓的林黛玉,卻成了加州理工的正教授
    加州理工學院錢璐璐教授與其研究生 Kevin Cherry 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小小的試管中誕生的人工智慧。該論文於2018年7月4日在頂刊《自然》被刊登。錢璐璐畢業於東南大學,畢業後錢璐璐考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開始碩士和博士階段的求學。其導師是著名的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賀林。
  • 他讀研3年發16篇SCI!西安交大直接發他博士證?
    那碩士讀著讀著畢業了,卻要被人建議授予博士學位,這叫什麼?近日,「西安交大應屆碩士畢業生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這一話題登上知乎熱搜,討論熱度達到857萬。超模君大眼一瞪,三年發16篇SCI!這位仁兄,要不要這麼強?孫光宇仁兄大名孫光宇,是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院友,電氣學院應屆碩士畢業生,就讀於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專業。
  • 麻省理工教授:別把申請寫成自傳
    原標題:麻省理工教授:別把申請寫成自傳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簡稱MIT)建築學教授Joel Lamere帶領兩名助教及11名建築專業研究生來到重慶二外,與該校學子展開了一場關於MIT學習生活的對話。
  • 王思泓校友上榜《麻省理工技術評論》2020年世界傑出青年創新家
    清華新聞網6月19日電 6月17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辦的《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MIT Technology Review)公布了2020年度TR35(35 Innovators Under 35)榜單,即35名35歲以下「世界傑出青年創新家」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