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領域僅5人入選!西安交大沈超教授入選重磅榜單!

2021-01-08 MBA中國網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20年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出爐。其中,AI領域相關人物共5人入選,西安交大沈超教授入選。

西安交大沈超教授

獲獎理由:沈超教授致力於智能系統的行為感知和可信計算,實現在對抗環境下智能系統的安全可靠和可信計算。

沈超教授簡介

沈超,35歲

西安交大電子信息與工程學院自動化系教授

西安交大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院長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2019年阿里達摩院青橙獎學者

本科與博士均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院,博士生導師為管曉宏院士。讀博期間曾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學習兩年半並擔任研究助理,師從世界著名網絡空間安全領域學者Roy A. Maxion教授。2013年獲得生物特徵識別大會最佳論文。

2014年獲得博士學位後,沈超留校工作,在西安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工程學院自動化系先後擔任講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與教授(2016年、2018年分別破格晉升為副教授和教授)。2018年4月,沈超加入西安交通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擔任副院長。

沈超教授研究領域

沈超教授主要研究數據驅動的網絡與系統安全、可信人工智慧、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綜合安全、安全大數據分析。研究成果曾獲得7次國內外學術會議最佳/優秀論文的獎勵,包括:移動用戶行為和身份識別工作獲得ICICIC 2019最佳論文獎、手寫行為認證工作獲得IEEE ICCSS最佳論文獎等。

沈超提出了基於人機互動行為分析的新型數字身份識別原創理論和技術,相關研究成果已廣泛用於多場景多終端的人機行為身份認證系統,不僅能提升數據安全保護性能,還降低了客戶接入成本以及系統運營成本。

除了數字身份證明,沈超還對時空大數據協同計算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創新性地提出了基於圖切割和圖挖掘的時空大數據融合與計算框架,建立了基於圖嵌入的時空數據關聯計算與挖掘的新模式,可應用於智慧交通、城市大腦、地理遙感測繪等眾多雲計算領域。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於2016年正式落地中國,次年,"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中國榜單正式發布。

四年來,榜單持續關注和發掘中國科技發展中不斷崛起的新興力量。從實驗室裡最新的技術研發成果,到各前沿領域的科技創業者們所取得的裡程碑式進展,青年科技人才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他們中,有在人類科學邊界不斷求索的先鋒者(Pioneers);有洞悉技術變化方向的遠見者(Visionaries);有靈感不斷湧現的發明家(Inventors);還有積極推動前沿技術落地的創業家(Entrepreneurs);更有科技向善、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者(Humanitarians)。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2人入選AI2000人工智慧最具影響力學者榜單
    近日,AI2000人工智慧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榜單公布,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慧學院院長、兼職教授孫劍,軟體學院院長龔怡宏教授入選。孫劍獲AI2000計算機視覺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獎,龔怡宏獲AI2000計算機視覺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提名。
  • 從985博士到交大教授,他2次破格晉升,如今登上麻省理工重量級榜單!
    其中,AI領域相關人物共5人入選,西安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工程學院自動化系沈超教授榜上有名,獲獎理由為:致力於智能系統的行為感知和可信計算,實現在對抗環境下智能系統的安全可靠和可信計算。  四年來,榜單持續關注和發掘中國科技發展中不斷崛起的新興力量。從實驗室裡最新的技術研發成果,到各前沿領域的科技創業者們所取得的裡程碑式進展,青年科技人才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 西安交通大學21人入選2019年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名單
    5月7日,愛思唯爾(Elsevier)公布了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西安交大共21名學者入選,分布在14個學術領域。入選學者數相較去年新增4人,分別為雷亞國教授、劉汕教授、王剛鋒教授和陳景龍副教授。
  • 中國僅7人!近日,世界科學院發布新科院士名單,西安交大院士成功入選!
    近日,世界科學院(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發布消息,35位科學家當選新科院士,其中,中國科學家7人。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郭烈錦成功入選。英國皇家化學學會Top1%高被引科學家,連續入選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年愛思唯爾能源領域中國高被引科學家,入選2016年愛思唯爾"全球能源科學與工程學科高被引學者"。
  • 景陶大肖絢教授入選2018年「高被引科學家」榜單
    本報訊 為加速科學發現和創新提供高質量數據及分析服務的全球領導者——科睿唯安日前於美國費城發布了2018年度「高被引科學家」榜單,景德鎮陶瓷大學肖絢教授入選生物與生物化學領域高被引科學家,這也是該校首次有人入選。
  • 陝西這位教授連續6年強勢入選
    5月7日,學術出版業巨頭愛思唯爾(Elsevier)正式發布了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本次國內共有來自242個高校、科研單位、企業的2163位學者入選。其中,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位教授入選榜單。
  • 西安交通大學入選國家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建設第三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的通知》,西安交大成功入選國家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建設是由國務院批准,貫徹落實《政府工作報告》,深化教育、科技體制改革,把人才優勢和科技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舉措,是創新創業領域的國家級最高級別基地,獲批該基地是國家對西安交大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
  • 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重磅出爐:哈工程5位教授入選
    5月7日,學術出版業巨頭愛思唯爾(Elsevier)發布《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本次國內共有來自242個高校、科研單位及企業的2163位學者入選。哈爾濱工程大學5人入選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他們分別是:哈工程船舶學院張阿漫,航建學院李鳳明,材化學院範壯軍、曹殿學,物理學院王鵬飛。
  • 西安交大學者研究成果入選ESI高被引論文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歐洲運籌學研究雜誌》)是國際運籌管理學領域的頂級期刊之一。根據其2018年3月的數據顯示,管理學院劉汕教授與黃偉教授以西安交大為第一作者單位合作發表在該期刊2017年260卷3期的論文「Effects of process and outcome controls on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performance: Moderating roles of vendor and client capability risks
  • 上海交大校友劉宗長入選2018年美國製造工程學會「30 Under 30」榜單
    近日,由美國製造工程學會(SME)評選的2018年「30 Under 30」(30歲以下30位製造業傑出青年領袖)榜單在《製造工程》雜誌正式發布,上海交大校友、天澤智雲CTO(首席技術官)劉宗長入選,成為2018年全美國製造工業未來最有影響力的30位傑出青年領袖之一。
  • 西安交大郭烈錦院士當選世界科學院院士
    12月15日,世界科學院(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發布消息,35位科學家當選新科院士,其中中國科學家7人,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郭烈錦當選。
  • 「喜訊」王寧利教授連續6年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2020年5 月 7 日,愛思唯爾(Elsevier)正式發布 2019 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本次國內共有來自 242 個高校/科研單位/企業的 2163 位學者入選。高被引學者作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的被引總次數在本學科中國的研究者中處於頂尖水平。
  • 遺傳所管敏鑫教授入選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Elsevier)正式發布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本次國內共有來自242個高校或科研機構的2163位學者入選。2018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採用上海軟科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開發的方法和標準,基於客觀引用數據對中國研究者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進行系統的分析而得出結果。愛思唯爾的Scopus資料庫為該榜單研究提供了數據支持和技術實現。
  • 上海交大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韓達研究員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2020年12月10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揭曉了中國最權威青年人才榜單—《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TR35)評選結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和仁濟醫院的PI韓達研究員獲得「遠見者Visionaries」稱號。
  • 上海交大12位學者入選2018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
    11月27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正式公布2018年全球 「高被引科學家(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18)」榜單,該榜單在全球範圍內共甄選出6000多位科研精英。
  • 一起來西安交大看看
    交大自2009年起,連續參加了11屆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開始幾屆比賽,交大並未拿到獎項。然而,經過經驗的積累,以及不斷基於比賽進行研發和技術迭代,交大無人車的成績越來越好。交大在人工智慧領域,尤其是計算機視覺領域,擁有國內領先的實力。 面對國際人工智慧浪潮的興起,西安交通大學始終緊盯國家重大需求,超前布局,主動作為,早在2018年就開設人工智慧拔尖人才培養試驗班,積極探索人工智慧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 西電2位教授連續2年同時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11月18日,科睿唯安發布了2020年"高被引科學家"名單,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167人入選高被引科學家名單。中國內地共770人次(佔比12.1%)上榜,在中國內地上榜科學家中,有621人來自123所高校。其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網絡與信息安全學院馬建峰教授、陳曉峰教授榜上有名。
  • 常大包伯成教授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
    我校微電子與控制工程學院包伯成教授入選首次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也是常州市唯一入選榜單的科學家2020年,有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167人入選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其中,中國內地共770人入選。「從事科研的人都知道團隊的重要性,對於他和他所帶領的團隊,我都十分認可。」武花幹表示,大家都笑稱包教授為大家的「百庫全書」,「無論有什麼問題,問包教授總能得到答案。」
  • 喜訊| 清華經管學院4位教授入選愛思唯爾2019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原創 品牌與傳播辦公室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20年5月7日,愛思唯爾(Elsevier)正式發布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清華經管學院共有4位教授入選此次榜單。
  • 中國農業大學7人入選!2020年全球 "高被引科學家"榜單重磅出爐!
    榮登榜單的科學家在過去十年間均發表了多篇高被引論文,被引頻次在 Web of Science™ 中位於同學科前1%,彰顯了他們在同行中的重要學術影響力。因此,高被引數據展現了某學科領域中的科研人員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受到全球同行的集體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