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2020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名單揭曉,現就職於南京大學的唐朝生榮獲「地球科學獎」。據悉,這是唐朝生繼2018年12月12日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之後獲得的又一重量級大獎。
據了解,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是以對中國科教事業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的名字命名的科學獎勵。2010年,考慮到國際上對青年獎的重視以及中國目前青年獎的設置數量和水平與中國科技發展現狀不相適應的狀況,為了激勵更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獻身科技事業,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設立了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大會上由國家領導人頒獎,每個獎項獎金20萬元人民幣,同時頒發證書。目前共設六個獎項:數理科學獎、化學科學獎、生命科學獎、地球科學獎、信息技術科學獎和技術科學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個獎項每次評選一人。如無符合標準的人選,可以缺項。只接受專家(教授、研究員)推薦,不受理個人申請。各獎項分別設立評獎委員會,負責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的初選與評審工作。
截至2020年8月,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共組織5次評獎,26人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設立時間:2010年
設立部門: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
評獎周期:每兩年一次,公曆雙年份頒獎
獎勵類型:科學研究
獲獎要求:40歲以下獲得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
獎項數目:6項(可以缺項)
唐朝生簡介
唐朝生,男,1980年生,湖南衡陽人,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工程地質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南京大學地球環境計算工程研究所副所長,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主要從事工程地質與城市環境巖土工程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1999年畢業于衡陽縣第六中學,後考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就讀本科,於2003年獲得學士學位,此後進入南京大學攻讀研究生,於2008年獲得博士學位。在攻讀研究生期間,於2007年入選首批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以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身份赴法國國立路橋大學留學15個月。
2008年回國後留在南京大學任講師,2010年晉升為副教授,2014年破格晉升為教授,2014-2016年分別赴法國國立路橋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各訪問1年。
近年來,唐朝生主持和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在全球氣候變化與工程地質防災減災、核廢料地質處置、工程土體改性新技術等領域取得了系列創新成果,發表SCI、EI等學術論文120餘篇,獲授權發明專利5項,多次受邀在領域內的重要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做大會報告。於2012年獲得了國際工程地質與環境學會(IAEG)「Richard-Wolters獎」亞洲地區唯一提名(全球僅6人),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頒發的「第一屆谷德振青年科技獎」,於2014年獲得了第十四屆中國地質學會青年科技獎金錘獎(地球科學領域青年學者最高榮譽),併入選了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
(來源:衡陽新聞網、搜狗百科 編輯: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