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這束光中的一個粒子

2021-01-08 大眾日報

□ 梁紅梅

時隔多日,在灑滿夕陽餘暉的山下,隔著口罩,我終於聞到了蠟梅的暗香,這一刻的美好,對於一個醫務工作者來說是多麼奢侈。

2020年初,我們千裡奔赴,準備好了,好好過年;我們一年離別,準備好了,好好團圓。可是一夜之間,新冠肺炎疫情讓口罩和消毒液闖進了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歡欣的心情也隨即轉入恐慌,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按下了暫停鍵。

魯迅先生說過,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如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我想成為黑暗中的那一束光。

雖已離開臨床一線多年,但始終不敢忘記自己是一位醫務工作者。角色變了,戰場不變,不能打針、發藥,那就用手中的相機,去見證、去記錄一線醫護人員不計報酬、不畏生死的豪邁情懷和大愛無疆的無私奉獻精神。

戰「疫」中,通過鏡頭,我看見了奮戰在一線的戰友以自己的血肉身軀抵抗時艱,唱出鏗鏘有力的生命讚歌。儘管每天早出晚歸深入一線,加班加點拍照、採訪、寫稿,無數次修改送審、熬夜苦戰,但還是無法完整地記錄下他們與疫魔搏鬥的英勇身姿。在我眼裡,他們每一個人都是英雄,都值得我用心去書寫。

穿過夏天的柵欄和冬天的風雪後,世間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衣白褂,破樓蘭,赤子切記平安還。

為了增援武漢,他毅然丟下1歲半的兒子和嬌美的妻子,出徵遙遠陌生的城市,用鐵血男兒的實際行動,站成大山深處偉岸的身影;

為了節約一套防護服,他們堅守在隔離病區,12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脫下防護服,汗水溼透了衣衫,臉上被口罩、護目鏡勒出的累累傷痕成了他們最美的妝容;

為了保護年輕醫生,不值班的他,逆風而行,主動去接兩位高危疑似病人,全然忘了家中的親人還在等待他平安回家;

為了將疫魔阻擋在外,他們在隔離病區堅守672小時,用血肉身軀築起鋼鐵長城,忘記了回家的歸期;

為了不漏下一位發熱病人,他們在零下幾度的寒風中一站就是8個小時,一次次舉起體溫槍,為進院群眾監測體溫。一次次不厭其煩地問:「你從哪裡來?去過外地嗎?有什麼不舒服嗎?」有時遇見不耐煩,呵斥他們的群眾,低頭悄悄把眼淚吞咽,抬頭繼續耐心做好解釋、詢問工作,守好第一道防線。事實上,脫了隔離服,他們還只是一群孩子。

鏡頭前的他們從凡人到英雄,畫面悲壯而又溫情,雕刻了光陰,唯美了歲月,我的眼睛溼了又溼。

入夜,姐姐從遙遠的老家打來電話說,買口罩很難。

早晨,去局裡開會,在物資發放處,白色、藍色的口罩正在發放。我怔怔地望著一包包口罩發呆,我多想討要一包,寄給遙遠的姐姐,再送給每天在家門口打掃衛生,戴著顏色都分不清的口罩的環衛老大爺。轉瞬間,又為自己的貪慾而羞愧,而淚流滿面。在這場無硝煙的災難中,我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默默承受著。

患難識人,泥濘識馬,久未聯繫的朋友突然託人為我捎來口罩,三種不同規格、型號的口罩靜靜躺在我的桌面上,仿佛在向我默默發出最真摯、最溫暖的問候。

朋友說,通過網絡平臺,知道我在醫院各科採訪,感染風險大。朋友還說,數量不多,但盡力了。

情人節,好友用口罩代替玫瑰送給了我一份特殊的禮物,我深知,這10隻口罩,是她這麼多天一個個節省下來的,我唯有安然無恙,才不辜負摯友們的一片深情。

很喜歡網絡平臺看到的這句話:「在逆著人流的方向,有一束由萬種力量凝聚的光,正在穿越黑暗。很榮幸,我是這束光中的一個粒子。」

又一個傍晚,加完班走出單位,小城華燈初上,一隻不知名的鳥兒從天而降,落在我的肩上,便欣喜地與它對話:在億萬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好消息正在一天天增多,人們的生活逐漸步入正軌,春天就要來了。到時候,我要提著小菜籃,去農貿市場買最新鮮的小蔥,為兒子包一頓最可口的肉香四溢的餃子;我要穿著白色旅遊鞋,漂亮牛仔裙,帶著皮皮狗在灑滿陽光的山上奔跑;我還要拿一本喜歡的書,坐在春風拂面的櫻花樹下靜靜閱讀……

相關焦點

  • 一個實驗上看到了「第一束光」,這或許可以破解暗能量之謎
    Blanton/SDSS/CC BY SA)圖:紅移值Ζ-斯隆數位化巡天地圖-每個點都是一個星系作為一個天文學家,沒有什麼比藉助一個新的儀器或望遠鏡獲得第一束光的感覺更美好了。這是成年累月地準備和組裝硬體的成果,第一次在天體上收集到了光粒子。
  • 宇宙第一束光是何時、哪裡發出的?已經找到答案,確定是嬰兒宇宙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27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宇宙中第一束光是何時、從哪裡發出的。第二階段是1億年至10億年,此時宇宙溫度開始快速下降,一些複合粒子、第一批中性原子(氫)已經形成,我們稱第二階段的宇宙為「嬰兒宇宙」。
  • 「你是我生命裡的一束光」
    5年前,癱瘓病人和留守兒童因緣際會;如今,他們成為了親密無間的「父子」—— 「你是我生命裡的一束光」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記者 肖霄 通訊員 楊能廣
  • 在內壁全是鏡子的房間裡,射進一束光!那這束光會一直存在嗎?
    在內壁全是鏡子的房間裡,射進一束光!那這束光會一直存在嗎?光速是人類已知的最快的速度,人類最快的飛行器的速度也才剛好達到它的萬分之五,而當光遇到鏡面時,還會產生折射現象,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在夜晚看見月光的原因,太陽光照在月亮上,又折射出光,讓我們看到月亮的存在,那我們在一個內壁全是鏡子的房間裡,射進一束光,這束光還會一直存在嗎?
  • 傷感虐心句子,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照亮了我孤寂的心!
    一、我喜歡看你回望著我微笑,這是我們經歷過的所有美好時刻加上我們經歷過的艱難。I love seeing you looking back at me and smiling,its all the great moments we've experienced plus the hardships we've gotten through.
  • 如果一個人能追上光,那麼這束光看上去會是什麼樣子?
    如果一個人能追上光,那麼這束光看上去會是什麼樣子?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盛行的今天,提出這樣的問題似乎很天真很可笑。好吧,我承認。但事實上,如果你能耐心地看完這篇文章,你就不會這樣認為了,因為這個貌似天真可笑的問題,卻隱藏了空間和時間的奧秘。
  • 一個神奇的實驗:現在的行為可以改變過去?
    之前文章中我講解了單電子的雙縫幹涉,其中主要講解了微觀粒子具有的疊加性和波動性,但是不少網友表示無法接受「疊加態」這種說法。的確!一個微觀粒子同時處於多個位置,這聽起來非常難以接受,因為我們長期生活在宏觀世界,感受到的都是宏觀世界積累下來的直覺和經驗,但是微觀世界卻與我們的宏觀世界大大的不同,這一時間很難接受也很正常。
  • 以一束光為參照系,相對的另一束光的速度是二倍光速嗎?
    人類對光的認知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隨著相對論的出現,光才逐漸被人類所認知。在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就是光速,從理論上來說,沒有任何一種物體的運行速度可以與光速一致或者超過光速,因為當物體達到光速,那麼這個物體就會達到相對靜止的存在,簡單來說,達到光速運行的物體是相對靜止的。
  • 朋友圈背景一束光圖片 微信朋友圈背景圖一束光圖片匯總2020
    導讀:最近抖音裡面有一組很火的朋友圈背景圖,叫做黑暗裡的一束光,非常的特別有個性。朋友圈背景一束光圖片,想要換上的朋友,看看文中的介紹吧。   2020微信朋友圈黑暗中的一束光背景在哪下載呢?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了這麼一組背景圖,那就是在黑暗中投射的一束光,光影中寫滿了對2020年的期待,大家是不是想看看都有哪些圖片呢?
  • 光的粒子性分析
    依據本章前面2小節的內容,我們現在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宇宙是一個粒子的世界,粒子性是宇宙的本質屬性。因此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是粒子,或者是粒子的聚合體。因此,作為宇宙中的一員,光也必然是粒子。如果光是粒子,那麼我們該如何理解具有代表性的光的幹涉和衍射的實驗結果呢?
  • 哦,我的上帝粒子!
    這種粒子的能量震驚了當時的科學家,而且時至今日,我們還是不知道是什麼把這樣一顆物質粒子加速到那樣的速度。從那時起,儘管非常罕見,但其他具有相似能量的粒子已經被發現,奇怪的是研究資料顯示這些粒子也許源自大熊星座的某個特定區域。還有證據顯示,不像是大多數宇宙射線往往由質子或氦核構成,這些高能粒子可能實際上是鐵原子核,而這又增加了一些謎團。
  • 如果在兩面鏡子之間發出一束光,光會一直來回反射而不消失嗎?
    大家好,我是初見,今天小編又來給大家推薦優質的科學類文章了,小編歡迎大家一起來閱讀!這意味著只要46微秒的時間,光就會損失一半的能量。在460微秒後,光的能量將會變為原來的千分之一。
  • 黑夜裡的一束光
    這不是驚悚片的現場,這是眼前必經的小巷。小城入睡的早,此時的夜裡大家已然入了夢鄉。這條道,走了很多年,依然沒能走出漆黑的迷茫。每每經過此處,心想便著前方能有一束光多好。好指引我方向,好照亮漆黑的前方。我知道,即使有一絲光亮,也照不全這曲幽且長的小巷。我在心裡點了一盞燈,照亮了我的心房。
  • 是波還是粒子?
    16世紀的自然哲學家笛卡爾提出了兩種假說:一種假說認為光是由一個個小微粒構成的;另一種假說認為光是一種叫做「以太」的介質傳播的壓力。到了17世紀中期,義大利數學家格裡馬第發現了光的衍射現象——在暗室中讓一束光穿過小孔後,光偏離了直線傳播,投射到屏上呈現出明暗相間的圖案,這一現象讓格裡馬第覺得光或許與水波相似,也是一種波。
  • 手電筒關閉之後,這束光會到達宇宙盡頭嗎?
    當我們把手電筒的光照射在一個物體上的時候,光會受到物體的折射進行反射,如果我們將手電筒的光照向天空,你會發現,天空中會留下一道光的痕跡,那麼有手電筒發出的這道光是在宇宙中繼續傳播,還是會突然消失不見呢?
  • 法官文苑 | 追逐心中那束光
    我要穿過一條狹長的過道,一個破敗多年的老宅基,找姑姑作伴的信念支撐著我,我瘦小的身軀,緊裹的棉衣,急促的呼吸在冬日的夜裡延綿,我一路小跑,不敢停頓,不敢回頭,甚至不敢思考,直到透過低矮的毛坯房,看到大奶奶家那熒熒燈火,我停頓,總是會莫名流淚,那一束若有若無的光,溫暖了我敏感而無助的童年。後來的許多年,我一直在想,我的淚腺究竟是為光刺傷了雙眼,還是戳中了柔軟的內心。
  • 克卜勒望遠鏡給我們留下的最後一束光!
    萬物「迴光返照」的那一瞬間往往能展現一個最完美的狀態,克卜勒做到了!我們知道,望遠鏡通常會拍攝到「第一束光」記錄下它對宇宙的第一道足跡。2009年3月6日克卜勒望遠鏡被送上太空,正式開始它太空探索的旅程。2009年4月,克卜勒拋棄了覆蓋在其敏感相機上的防塵罩,迎來了第一束光!
  • 一半光速運動的飛船從A發出一束光,這束光相對飛船速度是多少?相對...
    先說答案:即使以二分之一光速飛行的飛船向前進方向發出的光,這束光相對於飛船的速度仍然是光速。這個結論用經典物理的思維――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的速度合成法則也能得出。當然這裡不能用伽利略相對性原理(光沒有慣性),而只能是光速不變原理,即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對於任何慣性系是不變的,與觀察者和光源的運動狀態無關,根本不存在任何優越的參考系。也就是說儘管飛船這個光源在高速運動,但它發出的光對於高速運動的飛船仍然是光速。注意在這裡嚴格地只能說是光相對於飛船的速度,不能說飛船與光的相對速度,光速是不能作參考系的。我們不妨把這個問題引申一下,談幾點讀者朋友比較關心的問題。
  • 這幾個無法解釋的點令人細思極恐
    其實世界倘若是虛擬的,有一個人們普遍會進行的活動是可以模擬這個感受的,那就是做夢。   還有就是,人類在觀察微觀粒子世界的時候,發現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那就是微觀粒子的狀態會隨著觀測者的觀測而產生變化。通俗點說就是,假設一束光照在牆上,我看的時候是一束光,而我和我的朋友兩個人一起看的時候,這束光變成了不同狀態的光。
  • 直追光速,神秘莫測,我的上帝粒子
    這種粒子的能量震驚了當時的科學家,而且時至今日,我們還是不知道是什麼把這樣一顆物質粒子加速到那樣的速度。從那時起,儘管非常罕見,但其他具有相似能量的粒子已經被發現,奇怪的是研究資料顯示這些粒子也許源自大熊星座的某個特定區域。還有證據顯示,不像是大多數宇宙射線往往由質子或氦核構成,這些高能粒子可能實際上是鐵原子核,而這又增加了一些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