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韓國發生59例接種流感疫苗的死亡病例。中國臺灣地區有51例接種流感疫苗後發生了不良反應。綜藝節目主持人吳宗憲也表明,自己打完流感疫苗也感到暈眩。那麼,接種流感疫苗會有哪些不良反應呢,下面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很多人對流感存在誤區,他們認為流感就是感冒流行起來了,其實並不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具有高度的接觸傳染性。預防接種的目的是通過接種主動或被動免疫製劑使個體和群體產生主動或被動免疫力, 保護個體和群體不受病原因子的感染和發病。流感疫苗是降低流感發病率及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國外在流感疫苗的研發及應用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 預防效果明顯提高。
而流感疫苗作為免疫製劑, 對機體來說是一種異種或異體大分子物質, 一些接種對象在獲得免疫保護的同時, 也會發生一些除正常免疫反應以外的其他不利於機體的生理反應。在這些反應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臨床症狀和體徵, 稱為接種不良反應。那麼不良反應主要有哪些表現呢?
重點在這裡!
不良反應主要分為局部反應和全身反應, 其中局部所指的也就是針刺部位,局部反應主要為局部紅腫、疼痛、硬結等, 不需要進行特殊的處理,2到3天痛感即可消失。 而全身反應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寒戰、面色蒼白、出冷汗等。部分人群接種流感疫苗6-12小時內還會出現全身不適、肌肉酸痛,的症狀,大約1到2天後全身反應可消失。另外神經性癔症、急性間質性腎炎腎衰竭、脊髓脫髓鞘病、溶血性貧血、急性脊髓炎、過敏性紫癜、嚴重胃腸道反應、誘發房顫和皮肌炎, 僅有個案報導。不良反應發生時間主要集中於接種後72h內, 較少見於接種後10d。
流感疫苗不良反應主要發生於較年長的兒童及成人, 可能與年幼兒童免疫系統的發育不夠完善, 免疫耐受較強有關。但成年人免疫調節能力較強, 能夠將免疫反應局限於接種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