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中海東部的愛奧尼亞海域,有一個許多世紀以來一直在吞吸著大量海水的「無底洞」。據估計,每天失蹤於這個「無底洞」裡的海水竟有3萬噸之多。為了揭開其秘密,科學家們把一種經久不變的深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觀察染料是如何隨海水一起沉下去的。接著又察看了附近的海面以及島上的各條河、湖,滿懷希望能發現這種染料的蹤跡和同染料在一起的那股神秘水流,然而這些實驗毫無結果。
地中海「無底洞」引起了科學家們極大的研究興趣,第二年又進行了新的實驗:他們用玫瑰色的塑料小粒替海水做了「記號」。他們把130千克重的這種肩負特殊使命的物質統統擲入打著旋轉的海水裡。一會兒所有小粒塑料就被旋轉的海水聚成一個整體,然後全部被無底深淵所吞沒。科學家們對這次試驗寄予了極大的希望。然而,他們的計劃仍然是落空了。至今誰也不知道為什麼這裡的海水竟然會沒完沒了地「漏」下去?芽這個「無底洞」的出口又在哪裡呢?芽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流淌到哪裡去了呢?芽地中海「無底洞」成了千古之謎。
千百年來,在古希臘的寓言、神話和史詩中都先後多次提到地中海邊曾經有過一個極其強盛的城市──埃及「法老城」。西文「歷史之父」希羅多德所著《歷史》中,詳細地描述了訪問埃及「法老城」時的見聞,例如港口伊拉克利翁和城中壯觀的「大力神」廟宇殿堂,該地是當時許多宗教的朝聖之地。但這個文明城市卻在2400多年前神秘消失了。更令人奇怪的是在古埃及的正史裡卻沒有該城市的任何文字記錄。自從1870年德國考古學家海因裡希·施裡曼根據《荷馬史詩》中的描述發掘出特洛伊古城後,人們才相信《荷馬史詩》並不是神話。但失落的「法老城」又在那裡呢? 1988年,由世界著名考古學家組成的專家小組借用電磁波在內的高科技,才在埃及北部的亞歷山大港海岸30米深的海底下發現了「法老城」可能所在地。考古學家在海中打撈出黑色的獅身人面像和伊希斯神像,據推測可能是女王克利奧佩特拉的父親──託勒密十二世法老。
有一種觀點認為,「海底人」確實存在,它們既能在「空氣的海洋」裡生存,又能在「海洋的空氣」裡生存,是史前人類的另一分支,其理由是:人類起源於海洋,現代人類的許多習慣及器官明顯地保留著這方面的痕跡,例如喜食鹽,身無毛,會遊泳,海生胎記,愛吃魚腥等等,而這些特徵則是陸上其它哺乳動物所不具備的。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很可能成了水中陸上兩個分支,上岸的被稱為「人類」,下水的則被稱為「海怪」。有人說,也許「海怪」還把人類稱為「陸怪」呢!第二種觀點則認為,『海底人。不是人類的水下分支,很可能是棲身於水下的特異外星人,理由是這些生物的智慧和科技水平遠遠超過了人類。
目前,大多數科學家都不同意這兩種觀點,他們認為,神秘的「海底人」的許多特徵均符合地球的生存條件,他們只能是地球的產物,而不可能是來自外星的生物。於是,海底不可能有另一支人類分支的說法逐漸佔了上風。
神秘的地中海及其周邊古代文明,儘管神秘莫測,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人們總會有一天能夠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把其真面目查出個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