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能源所1kW自航式波浪能裝置河試成功

2020-11-26 中國科學院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276185)支持下,1月7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建的1kW自航式波浪能小型樣機在廣東順德容奇西江河面航行試驗成功。

  該樣機長5.2米、寬2.3米,推進器馬力為18匹。該技術基於單浮體波浪能量轉換不受四周遮擋影響、尾部造波少、運動避颱風的理念而研建,技術基礎為振蕩水柱轉換技術。該樣機模型實驗從波浪能量到氣動能量轉換效率(俘獲寬度比)高。樣機河試自航成功,為波浪能裝置進港避颱風、現場維護和廣海域利用波浪能資源邁出了重要一步。 

三人逆水航行試驗情景

  

相關焦點

  • 1千瓦自航式波浪能裝置河試成功—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徐超)1月7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下,經過四年的攻關,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自主研發的
  • 廣州能源所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完成交接
    7月16日下午,中海工業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在廣州市黃埔區舉行了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出廠交接儀式。廣州能源所黨委書記馬隆龍、科技處副處長姜洋、海洋能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參加了交接活動。
  • 廣州能源所鷹式波浪能發電研究榮獲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廣州能源所鷹式波浪能發電研究榮獲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6-10-26 廣州分院 【字體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盛松偉、遊亞戈、王坤林、張亞群等完成的「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研究開發與示範」項目榮獲2015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2年廣州能源所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鷹式波浪能發電技術,獲國家和國際發明專利,研建的10kW「鷹式一號」波浪能發電裝置首次實現了我國漂浮式波浪能裝置在實海況條件下長期穩定工作,並在201330號颱風「海燕」中發電。
  • 廣州能源所海洋波浪能發電技術取得突破
    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在實施知識創新工程中,以國家戰略需求和國民經濟建設為價值取向,進一步凝練科技目標,大力加強「三性」研究,開展一系列的創新性科研工作。最近在海洋波浪能發電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使研製的波能裝置能將海洋的隨機波浪能轉換為用戶可以直接使用的、穩定的電力。從而為大規模地利用海洋能開闢了新的途徑。
  • 記中科院廣州能源所100kW漂浮式波浪能電站—新聞—科學網
    記中科院廣州能源所100kW漂浮式波浪能電站
  • 國產波浪能發電裝置運行
    圖: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 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據中通社報導:來自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 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正式交付廣州能源研究所
    波浪能是一種清潔的海洋可再生能源,由於具有綠色環保和儲量豐富的特點。它的開發和利用對緩解能源危機和減少環境汙染是非常重要的。洶湧的海浪運動產生巨大的、永恆的和環保的能量,如果能將海浪的動能及其他水面的波浪能充分利用起來,則世界能源的前景會相當廣闊和光明。
  • 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成功發電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謝舜源)11月19日,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在珠海市萬山島海域順利投放了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
  • 中科院漂浮式波浪能發電裝置通過驗收 可為南海島嶼提供清潔能源
    此時,空中雨點飄灑,十餘分鐘的顛簸後,在萬頃碧波中看到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所研製的100kW漂浮式波浪能裝置。中科院廣州能源所安置在大萬山的波浪能裝置會發電的「輪船」鷹式裝置較之鴨式裝置,更易俘獲波浪能,而且它採用了半潛駁平臺,結構簡單,使得後期維修和運輸方面成本大為降低。鷹式裝置的成功投放和發電,驗證了我國自行研發的波浪能裝置的有效性,同時為降低成本、提高轉換效率、規模化開發利用海洋波浪能奠定了基礎。同行的科學家們強調,今後,相關的研發技術還會與時俱進。
  • 我國最大波浪能發電裝置成功交付啦!
    6月30日上午,自然資源部海洋可再生能源資金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儀式在招商工業孖洲島基地隆重舉行,這也是為慶祝建黨99周年的光榮獻禮。國家海洋技術中心能源室主任王海峰、中國南方電網創新管理部副總經理鄭耀東、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所長馬隆龍、招商工業副總經理吳四川出席儀式並致辭。
  • 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成功發電—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謝舜源)11月19日,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在珠海市萬山島海域順利投放了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
  • 海洋波浪也是清潔能源:我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記者胡喆)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清潔能源?記者10日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我國擁有綿長的海岸線,洶湧起伏的海浪蘊藏著無盡的能量。
  • ...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項目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
    裝置搭載的鷹式波浪能發電技術由廣州能源所研發,具有獨特的吸波浮體和良好的俘獲性能,採用半潛式結構搭載吸波浮體和能量轉換設備,具有較高的轉換效率與工程便利性。裝置採用四角拋錨方式與海底連接,在風暴來臨前通過調節錨泊系統和吸波浮體主動下潛的方式大幅度降低結構受力,保障平臺安全。裝置內部採用雙套液壓發電系統,互為備用,提升裝置海上運行的可靠性。
  • 南海兆瓦級波浪能工程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
    6月30日,由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發設計、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建造的自然資源部海洋可再生能源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儀式舉行。
  • 我國最大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
    據招商局集團最新消息,自然資源部海洋可再生能源資金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首臺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日前在招商局旗下招商工業深圳孖洲島基地正式交付。招商工業方面介紹, 「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是海洋能「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於2017年立項。項目將在珠海市大萬山島建設我國首個、亞洲一流、國際先進的波浪能發電試驗場。「舟山號」是該波浪能場的首臺進場裝置,也是目前我國裝機容量最大的波浪能發電裝置,裝機容量500千瓦,由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發設計,招商重工建造。
  • 科學網—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
    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 王振鵬供圖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鄭望舒)6月30日,自然資源部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首臺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在深圳正式交付。
  • 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在青島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
    2014年1月20日,由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史宏達教授主持研製的10千瓦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在青島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這是繼去年潮流能發電裝置投放後,又一種利用海洋能源發電的裝置投入使用
  • 38所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近日,由38所最新自主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這標誌著我國在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方面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 走進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
    日前,「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正式交付。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是由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的科學家研發的,用於捕獲海洋波浪能並將其轉換為電能的裝置。為什麼取名為鷹式呢?
  • 應用改進的算法,優化波浪能轉換裝置陣列,提升系統發電效率
    仿真結果表明,陣列規模越大,浮子之間的互補作用越大,波浪能轉換裝置的效率越高,這驗證了所提陣列優化方案的有效性。據估計,可再生能源中的海洋能約佔世界能源總量的70%以上,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海流能、波浪能、海水溫差能和鹽差能等。相對於海水溫差能、鹽差能以及潮汐能,波浪能和海流能所蘊含的能量密度較大。海洋波浪運動所蘊含的能量密度非常高,據估計,全世界波浪能蘊藏量約為25億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