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晶片的下半場:份額鞏固和業務延伸

2021-01-10 界面新聞

文|申文冠

報告要點:

匯頂科技作為模擬IC中去年表現最優質的標的在今年年初以來罕見的和創業板走了一個反向,基本反映了市場在實現預期後的估值修復,經過研究分析判斷當前位置對應估值和市場環境下的估值相近,對IoT新業務持謹慎樂觀的態度,而對主營業務的持續性展示出觀望態度。

從技術水平上看匯頂的確具備國內一流的模擬IC晶片設計能力,在細分賽道上的積累和IoT上的收購擴張也穩步有序,目前最大的變數在於市佔率能否在新一代產品中鞏固,以及新業務上能否複製當年光學指紋晶片的彎道超車。

一、公司概要

匯頂科技是國內屈指可數軟硬一體化研發的生物識別晶片企業,2002年成立,由固定電話晶片轉向電容觸控按鍵晶片(2008),2017年大基金一期入股,當前專注於屏下光學指紋晶片的同時進軍NB-IoT領域,包括汽車電子、移動終端、可穿戴產品等,2019年收購NXP語音及音頻應用解決方案。作為一家IC 設計企業,匯頂採取 Fabless 模式,專注於晶片的設計研發,而晶圓製造、封裝和測試等環節則外包給專業的晶圓代工、封裝及測試廠商。公司產品採用直銷和代理經銷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將產品銷售給模組廠、方案商和整機廠商。

企業實控人為張帆,此外匯發和大基金也有一定控股。匯發國際是臺灣聯發科的孫公司,主要從事投資業務。近期匯頂科技受到兩大股東的減持和股權激勵解除限售上市的雙重壓力,減持部分共計1162萬股(佔總股本2.5%,其中大基金1%,匯發1.5%),套現27.95億元,股權激勵解除限售方面,第一期6月20日上市的9名對象合計16.94萬股+94名對象合計44.3萬份期權(一年行權期,行權價格104.03,當前價格203),股權解除限售方面佔目前總股本0.134%紙面影響相對減持影響較小。大基金減持行為在規劃內,但匯發的減持則可能具備信息量。

受到雙重壓制,匯頂股價持續下挫,短期壓力較大。同時匯頂科技在5月15日發布2020年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擬向激勵對象授予70.47萬股,佔總股本的0.15%,其中,首次授予59.57萬股,首次授予激勵對象133人,預留授予10.9萬股。首次授予的股票期權行權價格為243.23元/份,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為121.62元/股。本次股權激勵計劃分4期解鎖,解鎖比例分別為22%、24%、26%、28%,考核指標以應收/淨利潤複合增長率和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進行打分。
股東分布上,受大股東減持影響,去年三季度以來股東總戶數持續增加,同時伴隨股價回落到上一平臺。

二、主營業務拆分研究

(一)屏下指紋光學解決方案:匯頂科技的頭牌和明牌

1. 整體格局     

匯頂科技的指紋識別業務從電容方案開始出發,2016-2017為爆發期,業務研究難度最高的階段在2018年由電容方案轉型屏下指紋光學方案(AMOLED),表現在當年的財報四季度前都不增收但毛利率持續上升,產品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需要去預測新技術方案的市場接受度。

分析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賣方報告,給到19年指紋識別88-100%不等的增速,實際數據為74%,雖然不及賣方預期但也足夠恐怖。從今年Q1的10.27%同比增速來看,反映了幾個因素的合力:疫情影響手機銷量、由於去年四季度的基數已經有大幅增加因此10%也不算差、滲透率和市佔率上升速率趨緩。注意到大股東減持和匯頂科技增速登頂拐頭是同步的,因此需要對屏下指紋光學未來的持續性進行分析枚舉:

屏下指紋光學賽道市場維持3-5年內的持續穩定增長需要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a)    手機銷量的穩定:國內終端在5G技術落地中維持4億臺/年左右更新速度(回落速度年化不能超過目前2%,疫情影響增加變數,華為已經計劃下調2020年手機產量);國外是否有增量?

b)    影響手機終端銷量的另一要素是不出現手機以外的新型移動終端崛起(眼鏡、手錶)

c)    其他手機解鎖解決方案,尤其是屏下指紋方案保持目前的格局(關注超聲波技術的迭代以及潛在新型的非光學類解決方案)

d)    屏下指紋光學解決方案自身不出現類似超聲波技術的安全問題

e)    匯頂科技在賽道中的技術和市佔率逐步提高,目前市佔率已經超過50%,其實已經是雙寡頭市場了。

f)     光學LCD的解決方案推廣如何不確定性較強,某種程度上看OLED滲透率提高會不斷壓縮LCD的市佔率,此項解決方案更多是作為OLED的補充

針對上述問題,運用波特五力進行分析:

上下遊方面,匯頂主營業務的上遊是集成電路晶片的晶圓條線,2019年供應商CR5為63.58%;下遊為模組封裝、手機廠商等,2019年客戶CR5為80.46%(華為、oppo、vivo、小米、中興),主要原因是上下遊目前的集中度較高,主要潛在風險是下遊大客戶由於競爭、經營或疫情影響形成壞帳,因此稍後財務分析需要重點關注應收帳款的變化、帳齡構成和壞帳計提方式 下遊市場環境變化是最大變數,主要分為手機終端需求、手機屏幕格局兩方面。 終端需求方面,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0年5月份國內手機出貨量3375.9萬部,同比下降11.8%,其中5G手機佔比46.3%。1-5月,國內市場5G手機累計出貨量4608.4萬部、上市新機型累計81款,佔比分別為37.0%和47.9%。2020年5月,智慧型手機出貨量3266.1萬部,同比下降10.4%,佔同期手機出貨量的96.7%。1-5月,智慧型手機累計出貨量1.21億部,同比下降16.0%,佔同期手機出貨量的97.4%。從數據上看,考慮618的衝量,疫情對手機終端的影響H1預期在13%的同比下降,全年不確定性較強,中性假設下給-8%的環比下降。

時間節點

樂觀

中性

悲觀

20H1

-10%

-13%

-15%

Y20

-6%

-8%

-10%

Y21

10%

10%

8%

Y21出貨量預測(億)

4.14

4.05

3.89

在此基礎上,屏下指紋光學晶片的應用還會受到屏幕場景的限制。就目前而言,智慧型手機屏幕分為LCD和OLED兩類,針對指紋識別晶片而言,光學屏下指紋識別的方法,都是利用屏幕照亮手指,隨後手指的成像透過OLED屏幕的小孔,被屏幕下方的光學傳感器所感知,進而比對識別。而光線在透過屏幕的過程中,阻擋、折射、反射光線的有玻璃蓋板、AMOLED 顯示層、濾光片等,因此光線不容易在屏幕下方的光學傳感器上清晰成像,由於LCD的厚度和存在背光片等原因,屏下指紋光學方案和超聲波方案目前都無法在LCD上應用(參照iPhoneSE、11和11Pro的區別)。目前屏下指紋光學晶片主要應用於使用AMOLED的高端機型,主流觀點認為在手機端OLED屏幕的滲透率將會迅速提高,是屏幕的未來,會快速侵佔LCD的市場份額,我們需要驗證一下這個觀點。 支持類: 對比LCD,OLED的優勢在於(大部分情況下)更優秀的顯示效果和色彩表現、異形屏設計生產靈活性、節能、材料成本低。 成本方面除了材料成本降低以外,規模效應和良率提高會降低成本中的折舊攤銷佔比,LCD物料成本:折舊=70:17,最新OLED物料成本:折舊=48:34,規模效應改善,未來還有下降的空間,目前6.4寸剛性OLED和LCD面板價格相似,而柔性OLED價格是前兩者的兩倍; 國產化促進OLED的滲透——2019年AMOLED智能機面板出貨4.6億片(+3.6%),韓系壟斷格局逐漸好轉,新增產能在未來兩年大量釋放甚至會導致OLED供需失衡競爭加劇價格進一步下降,這是OLED滲透率提高的核心論據,即供應確定性增加,價格下沉。 論據量化:根據中國產業信息數據,OLED市場空間18年265億美元預期增長到23年325億美金,CAGR14.7%

削弱類(需求):目前而言LCD屏價格仍然具有約20%優勢,疫情可能會導致消費降級,LCD的性價比和技術成熟度是個優勢;同時,消費者偏好方面,由於OLED屏幕相比LCD對比度和亮度方面有不同,會存在部分消費者不適應OLED屏。數據支撐方面,根據DSCC數據2021年前LCD屏幕手機出貨量佔比仍在50%以上。

削弱類(技術):LCD技術分離出來的Mini-LED和Micro-LED一個新賽道,目前只能用於TV面板且沒有達到商用條件,這個邏輯近期不通。

這個邏輯還有一個漏洞,那就是光學方案只能在OLED上運用,LCD無法使用的主要原因是A背光片不透光需要加縫隙B厚度問題C LED的背光源是被動發光,會干擾指紋反射的光線。但實際上從2018年開始就出現不少的LCD屏下光學指紋方案,由於成熟度和良率問題一直沒有商用,但匯頂在2020將會推動LCD解決方案量產;除了匯頂以外,阜時科技(紅米系列)、京東方、華星光電、上海籮箕(OXi)、法國LSORG等廠商也提供LCD屏下光學指紋,最終推廣中的成本問題,功耗問題,業績貢獻等等都需要跟蹤。

替代品方面,摺疊屏手機仍然屬於手機品類,智能手錶由於與人直接接觸,對指紋識別沒有需求,是潛在的替代品,但目前而言仍然視為手機端的補充;智能眼鏡目前主要應用於AR、VR等場景,在通訊和日常應用方面替代手機首先需要在某些領域取得突破形成壁壘,觀察點是智能眼鏡在VR、AR遊戲場景的推廣情況。

2.  技術壁壘和目前增量

a) 在屏下指紋專利方面,光學方案中匯頂科技主要是通過和vivo的合作成長起來的,包括有微透鏡陣列(MicroLens Array)、光學空間濾光器陣列(Spatial Filter Array),微透鏡陣列需要經過MEMS(微機電系統)技術處理或化學處理【保證進入傳感器的光線基本都是來自指紋的反光】,以及改進的小孔成像技術等,這些在美國和國內都擁有相關專利,而美國方面蘋果的屏下指紋實現方式是過在OLED屏幕下方布置紅外發射器(IR Emitter)實現,相關專利較少。

超聲波指紋識別方案,FPC的方案17年底就能穿透20mm,據說超聲波方案是可以適配AMOLED和LCD的,但就搜集的信息而言,超聲波目前仍然不適配LCD;在厚度方面,高通的晶片已經打入京東方,為蘋果的2020款iPhone提供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功能;由於超聲波識別方案比光學要薄有出現替代的聲音,但匯頂新一代超薄方案(透鏡式)厚度也做到了300um以內;從理論上來說,超聲波的極限厚度和在全面屏解鎖方面是較光學有潛力的,需要持續跟蹤

b) 潛在的增量有三方面:

 匯頂科技新一代超薄光學指紋產品的量產和迭代能進一步提高市佔率【方案已應用於華為P40】超薄光學產品主要適用於天線、電池體積更大、對其他模組體積輕薄化要求更高的5G手機。 由於超聲波方案的歷史影響,三星在屏下光學指紋方案選擇和匯頂合作,這部分將會對屏下指紋業務和出口業務帶來增量【Galaxy A71 5G版,目前在中國(五月)、美國(6.18)發售,是AMOLED屏】;不過,與匯頂科技的合作並不代表三星對超聲波識別的完全放棄,三星即將推出的Galaxy S21/30旗艦機大概率仍然使用高通3D超聲波指紋識別。 推進LCD屏下光學指紋方案的量產

3. 數據更新

a)  根據群智諮詢調查數據,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指紋晶片的出貨量大約為2.0億顆,同比增長約17%。其中,受華為、小米等品牌廠的側面指紋需求帶動,電容式指紋晶片的出貨量約為1.3億顆,同比增長約14.2%。在屏下指紋方面,根據群智諮詢調查數據,第一季度屏下指紋晶片的出貨量約為6720萬顆,同比增長約21.8%。其中光學屏下指紋晶片出貨量約為5330萬顆,同比增長約20.6%;超聲波屏下指紋出貨量約為1390萬顆,同比增長約26.9%。隨著5G智慧型手機對於超薄指紋的需求愈發強烈,匯頂科技、神盾股份、高通等企業都在積極布局超薄指紋市場。預計2020年,全球超薄指紋晶片的出貨量將達9100萬顆。其中,光學超薄指紋晶片發貨量約為4500萬顆(49.5%)。從指紋晶片公司的競爭結構來看,廠商格局依舊相對穩定,匯頂科技依然為龍頭廠商,神盾(Egis)、FPC、高通(Qualcomm)緊隨其後。受到整體研發費用的增加以及傳統指紋晶片價格下行影響,匯頂科技的營業利潤率雖有所下降,但整體出貨量依然表現出增長態勢。根據群智諮詢調查數據,第一季度,匯頂科技指紋晶片出貨量同比增長約23%。

b)6月23日,IDC發布《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1762萬臺,同比下降11.3%。基礎可穿戴設備(不支持第三方應用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1486萬臺,同比下降5.5%,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276萬臺,同比下降33.3%。

c)匯頂科技財報上的指紋識別晶片業務包括主要的屏下光學指紋晶片以外還包括傳統的電容式指紋晶片,除了應用在手機(背面、側面、正面)上【2019 年,依靠與客戶密切的合作關係,公司較早洞察到側面指紋的需求,業界率先發布了超窄側邊指紋方案並成功收穫華為、榮耀、Redmi 等品牌客戶的量產商用,結合創新的軟體算法,該方案在擁有極佳綜合性能的同時,實現了手機側邊指紋和電源鍵二合一的創新應用,並取得了這一細分市場的領先地位】,應用場景還包括PC端【公司的電容指紋晶片在 PC 端的全球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智能門鎖【在智能門鎖市場,公司的「安全 MCU+活體指紋」創新智能門鎖方案已在 ASSA ABLOY、雲丁科技、小米等知名智能家居品牌的多款暢銷智能門鎖上獲得商用,以高安全性和創新力斬獲 GSMA 2019 全球移動大獎】等,口徑原因無法再細化;

d) 預測數據:CINNO Research 報告數據顯示,2019 年全球屏下指紋手機出貨量約 2.0 億臺,同比增長 614%,預估至 2024 年,屏下指紋手機出貨量將達 11.8 億臺,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達 42.5%;其中,OLED 屏下指紋手機出貨量將增長至約 9.8 億臺,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達 37%。

(二)電容觸控業務:超預期能否延續

電容觸控晶片業務是匯頂科技第一次轉型的核心產品,主要包括觸控屏、觸控板和觸控按鍵類的控制晶片。電容觸控晶片的行業競爭對象、格局和目前屏下指紋晶片格局相像,歐美企業在2018年以前擁有技術優勢和技術積累(系統噪聲處理、靈敏度、穩定度、解析度),競爭對手包括Focaltech(敦泰科技)、Mstar(晨星臺灣)(2014被聯發科收購)、Atmel(微控制器、電容、現金邏輯、快閃記憶體、射頻)、Cypress(賽普拉斯)、Synaptics(其TDDI【觸控與顯示驅動器集成Touch and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業務擬被韋爾股份以1.2億美元收購)等。從可得到的數據(敦泰科技)進行對比,敦泰(含觸控晶片、指紋識別晶片等)2016-2019增速為4%、1%、-15%、6%,匯頂科技相關業務增速為-10.43%、-2.84%、-15.53%、65.17%,可以觀察到由於終端變化(平板&筆記本電腦 to 手機,小型化會晶片顆數需求減少?)、技術更新迭代(In-cell, On-cell)等潛在因素,2016-2018三年間行業似乎進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但2019年行業復甦的背景下匯頂觸控晶片業務增速在三年同比下滑情況下大幅增長65.17%,即營收比2016年增長22.5%,四年CAGR提升到5%,同時毛利率也提升0.7%。

按照匯頂年報的說法,公司觸控產品的市場佔有率穩居行業前三,人機互動產品以手機觸控、平板觸控、PC 觸控和汽車觸控為主,並沒有對該業務的大幅增長有解釋:

手機觸控方面,2019年在華為、OPPO、vivo、小米等中高端旗艦機型上商用AMOLED系列觸控產品; On-cell方面在業界率先支持0.3mm空氣間隙,Out-Cell 觸控晶片支持 GFF/GFM/OGS/G1F 等多種 TP 疊構; PC和平板方面打入HP、Dell、華為、聯想等供應鏈,筆記本觸控板產品在Dell和小米等品牌上商用,在Chromebook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平板觸控產品在華為旗艦平板MatePad Pro(目前最新一代最高配置)上量產商用汽車觸控領域和吉利、長安、奇瑞等品牌合作實現規模商用 匯頂科技在觸控晶片業務的二次爆發是市場預期以外的東西,因為在過去的市調預測和賣方研報中對於此項最樂觀的估計都預測0增長,而將預期全部打在屏下光學晶片業務,這也導致了目前相關二手數據和信息太少。同時由於近期匯頂受到前文提到解禁減持方面的壓力,賣方關注度下降,投資者互動和賣方研報更新極少,因此此部分的邏輯有必要進行驗證。

對匯頂科技電容觸控晶片業務增長的因素進行羅列:

受益觸控技術在筆電、平板中滲透率提升(周期性復甦?市佔率提高?) OLED屏在智慧型手機中提升趨勢,AMOLED屏幕觸控晶片價值量和滲透率提升 汽車觸控業務的量產突破

對於觸控業務的估算除了分析下遊市場容量和增速外還可以分析處在產業鏈中遊的企業,如生產液晶顯示用ITO導電膜玻璃、觸控螢幕用ITO導電膜玻璃、手機面板視窗材料的材料模組企業長信科技(2020-2022歸母預測32%、23%、13%)。

(三)IOT產品:打造物聯網綜合平臺,未來十年的起點

IoT,物聯網,通過傳感數據採集和移動通信技術實現機機互聯和人機互聯,下遊應用場景廣泛,包括教育、醫療、安防、交通、家居、農業、建築等,主要分為三類:數據採集類、實時交互類、視頻應用類,按終端通信速率有小到大排列。

IoT 的發展前景極為廣闊,據 IHS Markit 預測報告,全球的可連接設備在 2030 年將增長至1,250 億臺,年複合增長率超過 12%。在我國,以 5G 為龍頭的新基建投資,將進一步加速國內物聯網市場的發展。與此同時,消費者的連接性設備開始呈現多元化的趨勢,手機周邊的可穿戴設備,尤其是音頻設備業已出現爆炸式增長。

IoT發展中的痛點如接入側的能耗問題、網絡側的費用問題、應用側的共性需求重複建設問題等,因此需要往低功耗、穩定性、速率、資源整合方面發展,目前主要解決方案為蜂窩物聯網。

蜂窩物聯網指的是使用現有蜂窩網絡連接物聯網設備,主要和Wi-Fi、藍牙類在高帶寬短途通信類技術進行區分。蜂窩物聯網具有遠距離,低成本等特點,在此發展起來主要兩種技術LTE Cat-M1(LTE-M,主要應用於移動實時通信類應用),和窄帶物聯網(NB-IoT,為每個物聯網終端用戶分配如5kHz或者更小的帶寬,以滿足小數據量(數kbps)傳輸的需求,主要滿足上文中的數據採集類和固定實時交互類應用)實現了低功耗特性(如NB-IoT的PSM,Power Saving Mode深度睡眠工作模式)和強覆蓋(適用於地下室一類低SNR【信噪比】網絡環境),同時兩者都是4G技術時代的產物,在LTE帶內操作且共享LTE頻譜,能向前兼容5G技術,因此受益5G通信技術發展。

對於運營商而言,5G上馬後運營商需要關停老舊網絡來降低OPEX,國內2/3G退網較慢是由於前期存在大量2/3G終端,計劃在2-3年內退網給運營商卸負。下圖展望,預期NB-IoT終端在2020年通過替代2G網絡終端佔比會提升到20%,2G的替換空間近4.8億個,市場產業鏈方面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模組組裝(移遠通信、廣和通、有方科技)。結論:NB-IoT市場由存量加速替代和增量的雙重邏輯,五年內CAGR30%+。消息面上得到2020年5月7日的工信部通知引導新增物聯網終端不再使用2G/3G網絡的驗證,利好物聯網模組廠商移遠通信、 廣和通、有方科技。

下遊需求方面,根據 Canalys 數據,1Q20 全球 TWS 出貨 4380 萬臺(YoY 86%),其中蘋果出貨 1810 萬臺(YoY 60%),華為出貨200萬臺(YoY 261%)(韋爾和TI的電源管理、BES恆玄的40nm藍牙晶片、捷騰光電的入耳)。

匯頂在2018年MWC(Mobile World Congress)大會上宣布進軍NB-IoT(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併購德國半導體蜂窩IP提供商CommSolid,2019年對外發布圍繞IoT的「傳感器+計算+安全性+連結」平臺。

目前,匯頂形成系統性的戰略布局,覆蓋傳感、無線連接等市場,下遊包括消費電子(手機周邊,家具)類,醫用類等傳感器領域,可提供業界一流的健康和觸控傳感器,服務快速成長的可穿戴市場。

匯頂的IoT產品主要包括以下三類:

傳感器,包括心率監測、入耳檢測傳感器;

a)前者涉及醫療健康行業和智能手錶,2019年智能手錶同比增長43%,,預期2018-2024CAGR為21.6%;相關產品有基於光學的心率監測傳感器、血樣檢測傳感器等(ex. GH301心率傳感器具體是有3個LED,一個PD光學接收器和一個模擬前端的心率傳感器模塊),具體應用有5.25發布的realme Watch;

b)後者則是乘著TWS耳機風口前進。根據Counterpoint預測,2019-2022年TWS耳機CAGR為80%;入耳檢測傳感器氛圍光學方案和電容方案,Airpods採用光學方案,痛點在於需要打孔通光,不利於防水設計,PCB堆疊困難;而電容方案易受溫度影響;匯頂的GH610/611屬於電容方案,從晶片底層解決溫漂影響,適用於-30到60°場景,無需打孔,具備更低識錯率,具體應用如vivo的TWS Neo耳機和OPPO Enco Free耳機;

c)傳感器晶片方面目前走的還是國產替代路徑,細分領域較多,全球市場龍頭為意法半導體(40%)、博世(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微機電系統龍頭)等。
2. 連接類:低功耗藍牙晶片,主要應用於智能穿戴、車載電子和智能家居;行業方面藍牙技術聯盟(SIG)數據,2013-2022年藍牙設備出貨量複合增長率12%,而物聯網的推廣在未來2-5年會呈現加速,應用場景多樣化,如家居照明等藍牙網絡自動化控制5年CAGR達到54%,智能穿戴3年CAGR預期34%,藍牙互聯醫療設備CAGR40%;匯頂的低功耗藍牙GR551X晶片運用mesh組網,具有低延遲、高速率、遠距離傳輸和低功耗的優勢,目前沒有大廠商的產品應用。

3. 晶片基礎上的延伸:高性能MCU

匯頂有推出自己的RISC-V低功耗高性能MCU,但主要是基於自身的安全指紋算法上做捆綁升級銷售。東北證券的研報對MCU的行業描述有很多,但匯頂目前還不在主流玩家隊列內,MCU的行業競爭度較高,恩智浦和瑞薩電子佔比接近60%,國內市場由海外主導,有存在國產替代的邏輯,匯頂通過收購恩智浦的語音音頻部門也有助於拓寬其IoT產品線應用廣度。

從整體業務來看,匯頂科技的業務都屬於模擬晶片IC的範疇,而晶片設計無論是模擬和數字目前都是海外企業為主的競爭格局。模擬晶片具有細分賽道多、整體技術迭代較慢但設計門檻高學習曲線長的特點,因此行業龍頭(德州儀器等)都是多賽道的王者,國產替代通過細分品類進行超車是可取的,但整體市佔率提高的目標任重道遠。根據IC Insights預測2018-2023年IC全球市場CAGR為6.8%,模擬IC市場為7.4%。中國2018年模擬IC的自給率僅為14%,而全球前十大模擬IC供應商集中度由2018年60%上升到2019年62%,分析主要業務增長點在於汽車模擬晶片市場的擴張。匯頂業務除開指紋識別、電容觸控以外的部分2019年2800萬營收,只佔總體0.43%,短時間對企業的影響微乎其微,但需要持續關注匯頂在收購恩智浦VAS業務後在IoT領域、ToF領域的布局和業務爆發性增長的情況,考慮到目前主營業務生命周期5年左右,對應整體估值保守在700億左右,推斷市場對IoT業務有給到預期,因此需要跟蹤對IoT新業務的增速假設預測.

模擬IC行業具備爆發性,預測難度大,細分賽道多,匯頂的優勢是從屏下指紋晶片出發往相關的終端(手機、平板、可穿戴設備)滲透延伸,汽車屏幕方面公司有開發軟硬體結合的車規級車載指紋方案並在領克等知名汽車品牌實現量產商用,目前從指紋晶片突破智能座艙能否成為重要版圖仍有待確認。

相關焦點

  • Synaptics向清芯華創出售顯示整合觸控晶片業務
    日前全球顯示觸控巨頭新思科技宣布將旗下的TDDI顯示整合觸控晶片業務以1.2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清芯華創。
  • 中國公司迅速崛起,歐洲晶片大廠英飛凌擴充中國產能鞏固老大位置
    IGBT(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晶片)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元器件,佔電機驅動成本的一半、整車成本的7%-10%,是影響車輛扭矩和最大輸出功率的關鍵技術。 目前,歐、美、日廠佔據IGBT 70%的市場份額。
  • 乾貨|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分類、封裝及工藝流程匯總
    並且使晶片的厚度和模組的厚度都實現縮減。TSV+SIP封裝,使晶片和模組的體積更小性能更佳。,當時市場上的指紋識別晶片幾乎是由Authen Tec 和FPC 兩家企業壟斷,並且Authen Tec 市場份額遠超瑞典FPC,份額比大約為8:2。
  • 國內十大晶片設計公司最新排名,豪威躍居第二!
    在芯謀研究的2017榜單裡,比特大陸因為在礦機ASIC方面的異軍突起,一躍成為中國第二大的晶片設計公司。但在今年因為礦機市場的衰落,AI晶片遲遲沒有取得更大的進展,這就拖累了其業績,讓其跌到了2018年中國第四大的企業。取而代之的是最近兩年憑藉CMOS圖像傳感器業務大紅大紫的供應商豪威科技。 圖像傳感器供應商豪威科技曾是納斯達克的上市企業。
  • 詳解電容觸控晶片與指紋晶片的研發與生產流程
    指紋識別晶片 電容式指紋識別晶片較普通電容觸控晶片具有更高的解析度和靈敏度,基本原理與電容觸控晶片相似,通過檢測每個極板與手指的耦合電容以得到檢測數據。手指觸摸傳感器表面時(其原理如下圖 4 所示),指紋脊和谷與檢測電極表面的距離會有細微差異,當檢測極板的尺寸小於指紋的脊或谷的寬度時,則每個極板與手指的耦合電容大小會隨位置的不同而不同,脊下面的極板由於與手指距離更近,其耦合電容大於谷下面的極板,因此通過檢測整個極板陣列的電容大小,即可得到指紋圖像。
  • 比晶片還重要!美國壟斷95%的份額,華為成「破冰」急先鋒!
    導讀:比晶片還重要!美國壟斷95%的份額,華為成「破冰」急先鋒!眾所周知,自從我國的華為被打壓以後,就讓人意識到了半導體晶片的重要性,作為現代科技領域發展的核心,可以說半導體晶片的研發和生產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對於華為這樣的科技企業而言,沒有了晶片的供應,那麼影響將會是巨大的,自從臺積電不給華為生產海思麒麟晶片以後,華為的晶片就成為了絕唱,為了保全華為智慧型手機業務的發展,最終華為也不得不將子品牌榮耀手機給賣了出去!
  • 邁瑞微郭小川:全球首家TSV封裝的指紋晶片廠家
    以下為演講實錄: 指紋識別並不一定需要藍寶石或者微晶鋯蓋板,目前,FPC、神盾、思立微、邁瑞微都有在做塑封,並且證明這是可行的。 塑封方案裡面,哪家挖掘技術最強?傳感器晶片首要指標靈敏度,即穿透塑封材料厚度能力。能穿透藍寶石和微晶鋯還用談塑封的穿透率嗎?
  • 兩種主流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對比
    Guaednc一、 指紋識別的二次創新指紋識別是生物識別中的一種技術路徑,根據美國諮詢與市場調研機構 Lucintel 的統計與預測數據,2017年全球指紋識別市場約為 13億美元,佔生物識別市場份額為 10.32%。預計 2022 年指紋識別市場將增長至 28 億美元, 佔當年生物識別市場份額為 8.62%。
  • 國星光電:小間距封裝持續景氣 白光封裝和LED晶片業務相對疲軟
    評論:公司小間距業務景氣度依然較好,小間距擴產速度略慢於預期。公司第四季度業績有所調整,我們認為主要原因在於晶片及白光產品影響。2018 年 LED晶片由於供給過剩價格下降較多,白光照明受經濟影響增長不及預期,整體對國星非 RGB 業務造成較大影響。但隨著小間距下遊需求的穩定增長和國星RGB 和小間距業務產能佔比的持續提升,公司未來有望實現產品結構的優化和業績的增長。
  • 「安防+AI」下半場,運維服務走向智能化轉型
    人工智慧在安防行業落地的日益成熟,使得安防各細分領域日益向著「方案-實施-運維」的下半場邁進,智能運維服務市場逐步擴大。據深圳市安全防範行業協會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安防運維和服務市場約為660億元,同比往年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增長率最高達到20%。
  • 從「做生意」的角度看半導體行業,晶片設計的投資邏輯是什麼?
    伴隨著技術變複雜和產業鏈延伸,市場形成穩定的生態結構,外來者想進入就變得更加困難。對於晶片設計來說,EDA軟體、底層架構、合作夥伴與客戶、技術人才是晶片設計的四大生態壁壘。2018年電容觸控晶片銷售量10.7億顆,指紋識別晶片銷售量12億顆,其中83%來自手機。手機的銷量決定了指紋識別晶片的市場規模,2018年全球智慧型手機銷量14億部,從此角度看2018年指紋識別晶片市場飽和度達到86%。指紋識別晶片的市場規模的天花板就是手機銷量的天花板。從單價看,匯頂科技整體晶片單價下降到2018年的6.33元。
  • 隔離時代,人臉和指紋識別如何「不失靈」?
    ,基於不同原理和產業鏈的成熟度,長期以來指紋識別與人臉識別佔據主流地位。在2020生物識別技術與應用論壇上,兆易創新傳感器事業部ToF市場總監劉浩雷表示,指紋識別從電容式拓展到光學和超聲波,根據產品自身特性及設計需求,存在於各自的細分市場。劉浩雷認為,相比於電容和光學,超聲波最大的特點在於不受材質的影響,可以穿透玻璃、金屬、塑料等材料,且不受髒汙環境和溼手指的限制,超聲波指紋識別前景廣闊。
  • 全球首款柔性屏筆記本電腦面世,重新定義「PC時代」下半場
    2019年全球PC市場份額佔比排行榜中,排名前五的公司依然是聯想、惠普、戴爾、蘋果和宏碁。除了排名前三的品牌廠商以外,其它廠商的市場份額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但總體銷量仍然呈現增長勢頭,前三家市場份額的進一步擴大,意味著留給華為、小米等廠商的市場空間更小了。這幾家頭部的PC廠商的產品線中,筆記本業務都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 ​三安光電:新領域產品滲透率逐步提高 鞏固行業龍頭地位
    2018年以來貿易摩擦、產能擴張等因素造成了傳統LED晶片供需結構失調,晶片價格和各公司毛利率普遍下降,LED行業進入下行周期。到2020 年,歷了兩年周期下行的LED行業逐漸觸底,晶片價格和毛利率逐漸企穩。三安光電作為行業龍頭,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並積極布局 Mini/Micro LED、GaN 等新興領域,高端產品市場滲透率逐步提升。隨著海外疫情的進一步緩解,MiniLED新興應用帶動需求增長,頭部LED晶片廠有望逐步退出低端LED產能,行業供需關係將持續改善。
  • 2020中國零售業下半場元年
    2, 不同業態的存量資產轉換,這是一個重點,比如說,生鮮市場的發展趨勢是半成品化、成品化和定製化,餐飲業在不斷地從超市和菜場裡分走市場份額,同樣超市的餐飲化也會分走餐飲業的市場份額,有些異業不是簡單的互補而是競爭,這種存量資產的轉換意義非凡。目前餐飲業的發展勢頭迅猛,因為它們對異業之間的市場份額轉換看的比一般的超市企業要透。3, 業態內容的重塑。
  • 國產PLC光分路器晶片佔全球50%份額,迫使國外晶片降價
    中國光電子晶片,已在豫北小城鶴壁獲得突破。其中的PLC光分路器晶片早在2012年就實現國產化,迫使國外晶片在中國市場的價格從每晶圓最高時2400多美元降到100多美元。目前已佔全球市場50%以上份額。攻克光電子晶片三大壁壘5月17日,科技日報記者前往鶴壁採訪。在仕佳光子展廳裡,吳遠大介紹,在目前世界上100多類高端光電子晶片中,國內有兩大類全系列化晶片技術基本實現國產化。一類是主要應用於光纖到戶接入網中的PLC光分路器晶片,另一類是主要應用於骨幹網、城域網、高速數據中心和5G領域的陣列波導光柵晶片。
  • 老特下臺,美國解凍,中國晶片要起飛?
    DRAM晶片: 我國DRAM晶片行業,龍頭企業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合肥長鑫,兆易創新依託長鑫的力量,一起開展12英寸DRAM晶片的開發,一邊為合肥長鑫的DRAM產品作代銷業務,依此來構建自身的銷售和運營系,一邊也在募集資金進行DRAM晶片的自主研發和產業化,主要涉及的產品有DDR3,LPDDR3,DDR4
  • 2020中國十大最值得期待的晶片設計公司!
    自主研發的鯤鵬系列伺服器CPU晶片全面的應用於華為鯤鵬伺服器中,華為鯤鵬伺服器在今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共和中國電信的採購項目均斬獲了較大的份額。天罡5G基站晶片、巴龍5G終端晶片已全面支撐華為的5G業務。華為海思在晶片設計領域是最值得期待的公司,希望能我們帶來的更多的創新與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