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晶片政策,給中國的晶片企業提了一個大大的醒,也給美國晶片企業增加了大量的積壓庫存,"天下苦川普久矣",拜登上臺,這個情況是否會有所緩解?照目前的跡象來看,不一定,就算有短時期的緩解,也保不齊什麼時候再這麼來一下子。
從表面上看從10月開始,美國的晶片政策在逐漸解凍,包括部分美國晶片企業已經獲得向華為提供非5G晶片,華為的智慧型手機業務也有可能復甦,榮耀的剝離,很大程度上就是華為晶片上的戰略舉略,這個話題今天咱們不談。
經歷了生死考驗的國產晶片企業,在這兩年中已經清醒過來,看到了中國晶片的大方向,對於中國晶片的前途,每個人的心裡都寫著的四個大字:國產替代。
在這樣的全球晶片競爭格局下,我國要做的晶片自主可控,就必須擁有自主研發和生產芯力的能力。中興和華為的遭遇就告訴我們:核心科技是多少錢也買不回來的。
晶片行業涉及的領域很多,有集成電路,光電器件,傳感器的,也關係到晶片材料,設計軟體,晶片設計,生產封裝等產業鏈。
就晶片這個產品本身而言,也有好多種,比如存儲晶片,處理器,顯示晶片,基帶晶片等等。在這些晶片種類裡面,以存儲晶片的市場規模最大,在行業中的佔比已經超過了25%,每年的市場規模達到千億美元。我們常用的存儲晶片有PC機上的內存條,SSD,手機內存等。
雖然國內存儲晶片企業有長江存儲和合肥長鑫存儲,但是遠遠不能滿足行業的需求,中國市場基本被三星,東芝和威騰電子所壟斷,在NAND快閃記憶體行業,這三大巨頭幾乎佔領了99%的市場,而長江存儲這個國產品牌,經過多年的努力才拿到餘下的1%,而就是因為我們突破了這1%,人家就不爽了。
據海關統計數據,2019年我國存儲晶片的採購金額達到1059億美元,在這麼大的體量之下,國外晶片廠家還經常找各種藉口進行漲價,要麼說受疫情影響,要麼說工廠關停,其實這些只是這些晶片大廠隨意漲價,調整產能的藉口,而我們沒有自己的晶片產業,而又有大量的需要,只能接受。
前段時間本人一個做晶片供應鏈的同學介紹,他們公司現在積壓的晶片訂單超過1億顆沒辦法交貨,上遊的價格翻倍上漲,就算這樣,很多時候拿著現金還買不到貨,必須排隊。
嚴峻的形勢,逼迫國片晶片迅速成長,我國的晶片企業,除了武漢長江,合肥長鑫,華為海思,中芯科技,還有一個晶片巨頭也不可小覷,這家大廠就是兆易創新。
兆易創新旗下的晶片產業主要有三大業務:存儲器、微控制器(MCU)、傳感器,而存儲晶片是兆易創新的核心業務,這裡面又包含了三類產品:Nor Flash、SLC NAND,DRAM。一起來看看兆易創新對這三類產品的布局。
Nor Flash: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功能機上使用的Nor Flash逐步被智慧型手機上的NAND替代,Nor Flash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小,美光等巨頭也逐步退出了這個市場,兆易創新瞅準這個機會迅速切入,順勢擴大產能,到2019年第三季度,兆易創新的市場佔有率已經排名全球第三,而且是少有的產品線能覆蓋消費電子、IoT、汽車、5G等應用場景的存儲企業。
Nor Flash真的沒市場了嗎?其實不然,雖然功能機退出了市場,但是可穿戴設備這幾年迅速興起,給Nor Flash帶來的巨大的增量,而且這個市場需要都是低容量的Nor Flash,主要為穿載設備提供觸控,存儲啟動和運作代碼的功能。比如蘋果耳機使用的是128MB的Nor Flash,而且安卓系的穿戴設備用的都是2-64MB的Nor Flash。
低容量的Nor Flash正是兆易創新最擅長的部分,市場佔有率和技術實力,讓它有了和國際巨頭同臺競爭的機會,其實,國際巨頭退出之後的市場空缺被兆易創新補上之後,再要反過頭來佔領已經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了。
SLC NAND:
快閃記憶體晶片的一種,早期筆記本上的固態硬碟有一部分用的就是SLC NAND,容量小,而且價格高,但是壽命比較長。價格更優惠的MLC NAND和TLC NAND上市之後,SLC NAND逐漸被邊緣化,2018年,整個SLC NAND的銷售額為79億,只佔到NAND市場的2%。
不過,在網絡通訊,語音儲存,智能電視等行業,SLC NAND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所以巨頭們也一直沒有放棄,只是放慢了製程工藝升級的研發,目前,三星,美光等大廠的製程大都在20-30納米之間,而兆易創新即將攻克24納米工藝並投入量產,有望趕上世界巨頭的頂級水平。
DRAM晶片:
我國DRAM晶片行業,龍頭企業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合肥長鑫,兆易創新依託長鑫的力量,一起開展12英寸DRAM晶片的開發,一邊為合肥長鑫的DRAM產品作代銷業務,依此來構建自身的銷售和運營系,一邊也在募集資金進行DRAM晶片的自主研發和產業化,主要涉及的產品有DDR3,LPDDR3,DDR4,LPDDR4系統DRAM晶片,將在2021年開始進入市場。
兆易創新利用自己的資源和市場體量,不斷積累和發展,產品線從細分市場逐步擴展到主流市場,最終實現存儲晶片的國產替代。
除了存儲晶片之外,兆易創新還有另外兩項業務:微控制器(MCU)和傳感器。
MCU在消費電子,工業控制,汽車電子上面應用非常廣泛,因為在同一晶片上集成了CPU,RAM,ROM,I/O接口,MCU的功能完備,適用性廣,現在全球的MCU基本採用的是ARM Cortex內核,市場主要是瑞薩電子,恩智浦半導體,意法半導體等國際巨頭的天下,所佔份額達到80%以上,要實現國產替代有一定難度。
由於ARM Cortex內核的架構專利授權成本比較高,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因此兆易創新開始採用開源的RISC-V架構進行MCN研發,並於2019年推出首款基於RISC-V內核的GD32V,並同時向客戶提供完整工具鏈,讓上下遊產業逐步擺脫國外企業的限制,進一步推動MCN的國產化替代進程。
在傳感器業務板塊,兆易創新通過對上海思立微電子的收購,正式進入傳感器市場,現在主要的業務是指紋傳感晶片和觸控晶片,主要研發方向是屏下指紋技術,隨著智慧型手機的解鎖方式從電容觸控逐步向屏下光學過渡,這個領域未來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目前在指紋識別領域,龍頭企業是深圳的匯頂科技,基本實現了國產替代,兆易創新想在短期內實現超越,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如果把MCU和觸控晶片進行整合,在客戶端就能形成更強的競爭力,採用這種多方布局,協同銷售並獲得成功的企業有歐菲光科技。
兆易創新在晶片行業的全方位布局,是現在中國晶片行業的一個縮影,國產替代進口已經是晶片行業的共識,也是未來幾年晶片發展的大趨勢,2020年-2025年,註定是中國晶片產業的起飛階段。現在國產的手機品牌已經逐步走向世界並且佔據了大部分市場,如果再把晶片全部國產化,中國企業掌握在這個行業真正的話語權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