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中國晶片產業為何老被美國「卡關」?外媒給出2個原因!

2021-01-13 網易新聞

圖表視界:最新數據顯示,自從華為、中興通訊被制裁後,中國半導體產業就掀起了一場「造芯(晶片)運動」,相關企業如雨後春筍一般不斷成立。

不過,外媒則分析評論稱,即便如此,中國半導體產業可能還面臨2大阻力,而這也是中國半導體產業被美國「卡脖子」的原因……

01 中國晶片產業屢屢被美國「卡脖子」!

眾所周知,自從中興通訊、華為被美國制裁後,面臨晶片被「卡脖子」困境的中國再次體會到了「芯痛」,隨後,國內開始興起了一場「造芯(晶片)運動」。

據企查查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初,中國晶片相關企業已逾5萬家,而且令人驚訝的是,就2020年,新成立的晶片公司高達1.2萬家。

不過,對此,外媒——《美國之音》(VOA)撰文分析評論稱,雖然中國最終加速推進晶片自主研發,但實際上可能有2個因素或讓中國「造芯(晶片)運動」難以突破現有困境。

02 第一個原因:晶片產業高度全球化!

上述報導稱,第一個原因就在於晶片半導體產業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產業,就目前來看,即便是美國,也還是沒有一個國家是「自力更生」造出涉及50多個學科、數千道工序以及要在毫釐之間構建數十億個電晶體結構的晶片。

對此,德國柏林智庫——新責任基金會高階研究員、科技與地緣政治項目主任——克雷恩豪斯(Jan-Peter Kleinhans)就表示,總體來說,雖然美國在晶片業佔主導地位,但是目前來看,還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立造晶片。

此外,克雷恩豪斯還表示,晶片產業的成功是各國最先進技術的結晶。

「缺少了其中任何一家公司,全球半導體價值鏈就會斷裂,」克雷恩豪斯進一步解釋稱。

無獨有偶,柏林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MERICS)高階研究員——約翰(John Lee)也有類似的看法!約翰表示,目前全球晶片生產過程建築在西方國家數十年的知識積累之上,短期內,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公司都不太可能撇開現有產業鏈體系而獨立生產晶片。

約翰說:「雖然有幾家中國公司已經有能力生產一些半導體,但是問題是:在裝置產業鏈的上遊,你會注意到必須用到美國公司實際壟斷的技術。」

03 第二個原因:多邊出口管制!

除了上面晶片產業高度全球化以外,《美國之音》還認為,中國晶片產業之所以被「卡脖子」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多邊出口管制,具體來看:

1)早在1996年,管制傳統武 器及軍、商兩用貨品出口的「瓦森納爾協議」(The Wassenaar Arrangement)完成籤署;

2)而就在去年12月,協議公布新的修訂版擴大管制範圍,追加了可轉為軍 用的半導體製造技術,光刻機也在協議所涉範圍內。

對此,《美國之音》分析評論稱,雖然這一修訂版沒有明說針對中國,但其中所指的出口限制對象是非成員國,而中國、伊 朗和朝 鮮都不是成員國。

無獨有偶,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科技與國家安全項目高階研究員——拉塞爾(Martijn Rasser )就表示,美國所擁有的盟友和夥伴網絡是一個巨大優勢,這些盟友包括:韓國、日本半導體,而就目前來看,中國沒有,而這對中國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阻力。

你怎麼看?你認為,中國晶片產業被美國「卡脖子」的原因為何?

註:本文由王爺說財經旗下圖表視界編撰,轉載請註明出處,另外請原文轉載,不得進行任何的圖文轉變圖集、視頻等形式轉載,侵權必究!此外,文中觀點系個人觀點,僅用於學習交流探討用,不構成投資建議!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留言評論,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在下方點讚、推薦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從7個方面了解中國晶片產業現狀
    從7個方面了解中國晶片產業現狀 胡薇 發表於 2018-04-26 09:13:28 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高達3770億塊,同比增長10.1%;進口額為2601
  • 中國晶片產業中很能打的「獨立團」
    這一土一洋的兩所學校,為中國晶片行業輸送了大批頂尖的工程師、企業家和投資家,並通過傳幫接代的校友關係,孵化出一批又一批的晶片企業。   從成立至今,清華微電子和兄弟院系已經為中國的晶片產業貢獻了三批企業家。 第一批是「海外發光派」,代表有早期赴美留學的77級陳大同和81級鄧鋒。 兩人90年代活躍在矽谷的華人圈子,分別創立了豪威科技和網屏公司。頗為有趣的是,兩人都是微電子的老輔導員。
  • 中國北鬥系統領先日本,為何蘋果卻選擇後者,原因值得深思
    手機不僅能讓我們與別人聯繫,還能打發無聊時間,甚至還可以保證我們的安全,手機一般都會安裝GPS系統,這樣可以定位,不僅能夠為我們自己導航,也能讓我們身處險境的時候,讓家人定位到我們的地址,GPS是全球第一大導航系統,它的使用壽命超過20年,而僅次於GPS排在第二的,就是中國的北鬥導航系統,而第三是日本的準天頂系統,不過比起我國的北鬥系統還存在一定差距。
  • 碳基晶片:中國趕超歐美的超級晶片
    中國需要碳基晶片實現趕超歐美的「夢想」由於美歐等對矽晶片技術的封鎖,中國想在矽技術上超越它們可以說是難於上青天的,畢竟很多專利與門檻卡在那裡,如晶片架構、晶片製造等,光這個光刻機就困擾中國數十年之久,在全球貿易緊張的局勢下,晶片核心技術自主迫不及待,中國必須依靠一種新的晶片技術實現對歐美等過的趕超。
  • 中科院已設計出2納米晶片?原來是出了「烏龍事件」
    事實真相只說對了一半,「2納米」確實存在,但「2納米晶片」卻是失真。據快科技2020年1月13日報導(近期突然火起來,說明炒作嫌疑很高),中科院成功研發出了生產2nm及以下晶片工藝所需要的新型電晶體——疊層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電晶體是晶片中的一個單元元器件。也可以簡單理解成晶片是由一個個電晶體組成。
  • 從開放式協同創新看中國晶片產業生態圈營造
    下面的內容安排為:首先分析全球晶片產業發展格局及各晶片產業鏈現狀;然後重點剖析美國晶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及可借鑑發展模式;進一步找出中國晶片產業與美國的差距及未來的突破口;最後,提出完善、優化晶片產業生態圈各子系統的途徑,思考如何共建中國晶片產業生態圈。
  • 中國晶片的騙局和破局
    這價格對於在全球佔比90%以上的ARM晶片架構來講,這價格完全屬於賤賣了。為何這時收購ARM?毫無疑問就是劍指華為,剛卡完晶片轉架構,之後估計就是晶片設計了。英偉達掌控ARM,EDA至少90%技術被Synopsys、Cadence和Mentor把控,軟體、架構、製造全將被卡,技術更是米國想斷就斷,不自主研發,就不可能擺脫卡脖子。到現在還替米國找藉口的是不是該醒醒了?科技無國界純屬胡扯!
  • 中國晶片曾有夢幻般開局,為何從領先韓國10年,到落後美國20年
    北京電子管廠研製出鍺電晶體之後,成為亞洲最大的電子管廠,也就是現在的京東方的前身。1959年,中國製造出了第一塊矽單晶,1963年成功研製出5種矽平面器件,應用在了109丙型計算機上。而且在1965年,在一塊約1平方釐米大小的矽片內,刻蝕了7個電晶體、1個二極體、7個電阻和6個電容的電路,我國第一塊集成電路由此誕生。
  • 老特下臺,美國解凍,中國晶片要起飛?
    川普的晶片政策,給中國的晶片企業提了一個大大的醒,也給美國晶片企業增加了大量的積壓庫存,"天下苦川普久矣",拜登上臺,這個情況是否會有所緩解?照目前的跡象來看,不一定,就算有短時期的緩解,也保不齊什麼時候再這麼來一下子。
  • 中國駐休斯頓領館為何被關?前總領事點出三大原因
    聽新聞海外網12月22日電距離美國單方面挑釁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事館已過去5個月時間,中國駐休斯頓總領館前總領事李強民日前在「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2020」上分析休斯頓領館被關原因。李強民表示,中國在美國共有五個總領館,為什麼選擇關閉休斯頓總領館?
  • 美國晶片製造衰落,中國公司獨佔6席,英特爾落後臺積電2年
    美國是半導體產業的發源國,長時間在該領域都佔據著優勢地位。在2019年半導體產業鏈十強中,便有6家來自美國,英特爾、高通、TI等都是全球知名半導體巨頭。 然而,在晶片製造上,美國企業卻正在落後,而中國企業的奮起直追,以至於全球晶片製造業迎來了大洗牌。
  • 深度思考:晶片製造到底哪裡卡了脖子?
    接著,經過離子注入等數百道複雜的工藝,這些複雜的結構便擁有了特定的半導體特性,並能在幾平方釐米的範圍內製造出數億個有特定功能的電晶體。再覆蓋上銅作為導線,就能將數以億計的電晶體連接起來。  晶片的集成程度取決於光刻機的精度,光刻機需要達到幾十納米甚至更高的圖像解析度,光刻機的兩套核心系統——光學系統和對準系統的精度越高,可以在矽片上刻的溝槽越細小,晶片的集成度越高、計算能力越強。目前,世界上80%的光刻機市場被荷蘭公司佔據,高端光刻機也被其壟斷。中國在努力追趕,但是目前仍與國外存在技術代差,比美國差兩代、比美國的盟國差一代。
  • 中國晶片產業的大梁都是誰在挑?
    fRpednc鬥轉星移,走過崢嶸歲月的清華電子系,不僅茁壯成長為清華第一大系,而且開始自由的奔湧,挑起了中國晶片產業的大梁。fRpednc如今的晶片產業,放眼望去,數不勝數的晶片企業高管的履歷上,赫然寫著「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
  • 臺灣人均GDP高達15萬元,為何基礎設施這麼陳舊?原因讓人深思
    臺灣人均GDP高達15萬,為何設施這麼破舊?原因讓人深思臺灣,坐落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是中國第一大島,有著35882.6258平方千米的面積,被譽為是「祖國寶島」,自古以來便是我們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中國晶片產業的技術壁壘
    【財新網】(作者 王元)美國商務部禁止美國公司7年內向中興通訊出售元器件、軟體和技術,讓中國通信行業首次感受到「缺芯」之痛。  壞消息不止這一個。有消息稱,英國政府建議本國通訊企業減少向中國企業購買通訊設備。  在此背景下,國內圍繞晶片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出現了很多評論。
  • 開發不出晶片快閃記憶體和作業系統,中國IT產業,拿什麼自詡大國基本盤
    開發不出晶片快閃記憶體和作業系統,中國IT產業,拿什麼自詡大國基本盤?網際網路是個風頭上的產業。但是國家不靠這些網際網路公司,根本不是基本盤。碼農們還是要有自知之明,悶聲掙點血汗錢就行了。,但並不能說就是核心產業,金融不說,老牌巨頭,活了幾百年不衰弱的產業。
  • DNF:深度分析槍魂冰子,老版本走來的主播,為何讓玩家討厭?
    大部分玩家談起槍魂冰子,總會產生「厭惡」的表情,作為老版本一路走來的主播,為何淪落到這種田地?其中的原因令我們深思。當然,槍魂冰子之所以讓玩家討厭,這幾點原因很重要! 深度分析槍魂冰子,老版本走來的主播,為何讓玩家討厭?
  • 技經觀察 | 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新機遇 產業篇
    在碳基半導體研究上,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和杜克大學開發出工藝設計工具包(PDK)和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為碳基晶片設計和開發提供軟體支持。ADI和SkyWater公司提供碳基晶片代工,SkyWater更是建造了世界首個碳納米管90nm晶片代工廠,為碳基晶片系統設計和工藝工程化提供硬體支持。
  • 外媒稱三星14nm以上製程湧入中國晶片客戶
    打開APP 報導稱三星14nm以上製程湧入中國晶片客戶 問舟 發表於 2020-11-23 11:16:55 據外媒 Digitimes 報導,半導體業內人士表示,三星近期 14 納米以上製程新增客戶有不少來自中國內地的晶片廠商,帶動三星產能利用率逐季增長。
  • 外媒很驚訝,中國為何增產稀土?答案是……
    通知中將2019年稀土開採、冶煉分離總量分別提升到13.2萬噸和12.7萬噸,分別高於2018年的12萬噸和11.5萬噸,是「有史以來的最高配額水平」。這項消息一發布,外媒就給予了高度關注,紛紛猜測中國稀土增產背後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