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不出晶片快閃記憶體和作業系統,中國IT產業,拿什麼自詡大國基本盤

2020-12-05 城市把脈

開發不出晶片快閃記憶體和作業系統,中國IT產業,拿什麼自詡大國基本盤?網際網路是個風頭上的產業。但是國家不靠這些網際網路公司,根本不是基本盤。碼農們還是要有自知之明,悶聲掙點血汗錢就行了。

IT產業

各行有各行的道理,IT(包括網際網路公司,要知道華為三星電子英特爾並不是網際網路公司),金融是目前國內工資最高的的行業,但並不能說就是核心產業,金融不說,老牌巨頭,活了幾百年不衰弱的產業。

IT是最近半個世紀興起的,只是當下的新興行業,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新興行業。宏觀鼓勵這個行業,並不代表會以這個行業為核心,的確近年來,IT公司不斷把老牌商業巨頭踹下五百強,IT公司也製造了龐大的市場利潤。

可是歐洲的IT落後於中國大陸,為什麼還說歐洲比中國大陸發達?實際上,中國的IT行業嚴重畸形,全部偏向於網際網路公司,晶片半導體非常落後,另外就算是網際網路行業,也偏向於應用型軟體開發。

再說細緻一點,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外包遍地開花,行內人士應該知道什麼意思。直白地說,中國IT很好,但是開發不出晶片,開發不出快閃記憶體,開發不出作業系統。

IT產業

網際網路公司最大的特點就是崛起快,市值高,以前人們常說網際網路經濟是泡沫經濟,也是有道理的。騰訊市值能進全球IT公司前十,但是你覺得騰訊的實力能進前十嗎?

看看美國這些年就是在去工業化,把底層工業移植到第三世界國家,本國只保留高新技術製造業和服務業,可以改良就業形勢和經濟結構。

但是這種模式有個不好,一旦發生全面戰爭,美國的基礎供應就要依賴第三世界國家。所以很多人說中國有最完備的工業體系有道理的。IT產業,遠談不上是大國的基本盤。

IT產業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

相關焦點

  • 中國晶片的騙局和破局
    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場騙局,但是相關部門好像一直沒給個基本的說明; 2 當年的漢芯1號,陳進靠著買來的摩託羅拉的晶片,打上自己的logo,也能撈個盆滿缽滿,而且徹底傷了很多人的心,可以說阻礙了中國晶片產業發展的歷程。 為什麼會這樣呢?中國人的科技素養不夠嗎?不能了解晶片產業的問題嗎?還是地方招商過於著急,被人鑽了漏洞?
  • 中國晶片產業已取得了哪些成就?
    在晶片製造方面,中芯國際當前正努力推進14nmFinFET工藝的投產,如果該工藝成功投產,中芯國際可望在全球晶片製造方面方面居於第二陣營,與聯電、格羅方德等晶片製造企業的水平看齊;另外上海華宏半導體也已投產28nm工藝。在晶片製造方面,中國正在努力追趕居於領先地位的臺積電和三星,後兩者如今已投產7nm工藝。
  • 他是第一批工程院院士,一生為中國芯和作業系統奮鬥,卻爭議極大
    但這位院士爭議極大,有人說他是水貨院士,也有人說他是國之棟梁,一切的緣由都歸結於倪光南院士和中國「芯」。說倪院士是水貨院士,其理由無非是倪院士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但他在漢化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聯想就是在他的技術下發展起來的。倪光南院士和聯想柳傳志之間的爭議,更多的是企業發展路線之爭。
  • 大國重器之國產刻蝕機:中國晶片燎原火
    在開始之前先統一一下名稱,「刻蝕機」和「蝕刻機」都是正確的叫法。國內兩家重要的廠家中微半導體和北方華創用的都是「刻蝕機」,本文也統一使用「刻蝕機」。 一、刻蝕機是用來做什麼的 刻蝕機,顧名思義,對應的是晶片製造中的「刻蝕」這一步。
  • QLC與TLC快閃記憶體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打開APP QLC與TLC快閃記憶體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太平洋電腦網 發表於 2020-03-27 10:11:45 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
  • 中國晶片技術現狀分析_中國晶片發展趨勢
    因為晶片問題不是我國擅長的擼起袖子開始幹的模式。憑著一股勁就能解決的問題。大家喜歡說兩彈一星,兩彈一星一共生產了多少?能實現批量生產麼?顯然不能,那批量生產的難點在哪裡,第一工業基礎,第二人才儲備。可惜的是,這兩點目前中國都沒有。就目前的現狀來說,工業基礎基本上被房地產毀了。人才儲備基本上被網際網路吸走了。 中國的晶片技術現在達到了什麼水平?
  • 中國晶片處於國際市場的弱勢 中國晶片到底是什麼水平
    中國晶片處於國際市場的弱勢 中國晶片到底是什麼水平 工程師3 發表於 2018-04-24 14:14:01 如同人工智慧第一次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而引來人們極大的關注一樣
  • 晶片全景圖和國產數字晶片的機會
    所以,在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下,我國應加大攻克核心技術,大力發展國產晶片,加速晶片的國產替代,打造中國芯。 本文將對晶片做一個相對全面的介紹,包括晶片產業鏈、數字晶片、AI晶片、模擬晶片,以及世界晶片的主要格局及參與玩家,並試圖挖掘出國產晶片的機會。
  • 從A到Z 深扒蘋果公司開發的那些晶片
    從A系列晶片到最近基本確定的蘋果圖形晶片(暫時稱其為G系列晶片),蘋果為他們自主開發設計的晶片選擇了相應的英文字母代號,如今從A-Z中還有20個字母任蘋果選擇。那麼接下蘋果準備選擇哪個字母推出哪個系列的晶片呢?從iPhone硬體到其作業系統,蘋果擁有完全的控制權,讓他們在現代移動計算中佔據主導地位。
  • 國產作業系統都是騙局?一文看懂其發展現狀
    9Frednc但信息行業和客戶端相關的程序基本都遵循在什麼作業系統下使用,就在什麼系統下開發的原則,因此桌面端使用份額更大的Windows和OS X目前也是客戶端開發系統的主力軍。9Frednc因此,Linux雖然在這個行業有優勢,但和Windows、OS X更多的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很難徹底相互取代。
  • 從秦朝乘法口訣到當代「麒麟」作業系統——「中國智慧」不斷為...
    算盤化繁為簡,使用者只要熟悉珠算口訣、指法,就能快速地完成大量數據的基本運算。因為計算準確、方便,時至今日,湖南洪江古商城等地仍在使用算盤。「算盤和計算機都是基於『算法』的計算工具,古代的乘法口訣、珠算口訣,與現代計算機作業系統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傳統文化和數字傳媒兩個領域都有研究的中南大學教授劉燦姣說。
  • 15年了,龍芯拿什麼與國外晶片巨頭對抗?
    1、龍芯的誕生回溯歷史,中國也曾經擁有過自己的CPU和全自主的半導體產業。但因在上世紀80年代奉行「造不如買、買不如租」、「市場換技術」等方針路線,不僅沒能拉近和國外的技術差距,反而把原本的家底敗得精光,國內市場完全被外資佔領。
  • 大國重器之國產刻蝕機:中國晶片燎原火 - 刻蝕機,半導體,中微...
    國內兩家重要的廠家中微半導體和北方華創用的都是「刻蝕機」,本文也統一使用「刻蝕機」。一、刻蝕機是用來做什麼的刻蝕機,顧名思義,對應的是晶片製造中的「刻蝕」這一步。在晶片製造中,「光刻」和「刻蝕」是兩個緊密相連的步驟,也是非常關鍵的步驟。回顧IT之家之前介紹光刻機的文章,我們知道,「光刻」就相當於用投影的方式把電路圖「畫」在晶圓上。
  • 一家中國公司製造了可以與三星競爭的存儲晶片。下一步是什麼?
    一家成立於2016年的公司希望收購三星,SK海力士,美光和英特爾。在中國半導體行業的一個裡程碑中,武漢揚子存儲技術有限公司上周宣布,它已經在內部開發了128層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128L)。武漢揚子發言人告訴黑臉,該公司預計大規模生產將在2020年底至2021年中期之間開始。
  • 西安如何成為中國晶片產業重要一極?
    集成電路產業(即常說的晶片)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是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培育信息技術經濟的戰略重點,對提升綜合國力、整體工業實力和保障國家信息安全具有重大意義。集成電路產業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和基礎,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城市現代化、科技化水平的重要標誌。
  • 除了作業系統,openEuler 還可以是什麼
    和其他發行版不同,openEuler 的開場並不是以發行版開場的,而是從一個更加深刻的問題開始的——「作業系統有創新麼?」。這個答案是肯定的,近些年來,無論是內核的架構還是應用組織的方式,都在不斷的發生著創新和變化。但這些創新又好似離我們很遙遠,也沒有聽到誰在實際生產環境中應用。這背後不是開發者的不努力,而是作業系統開發和交付的問題。
  • 記錄2011蘇博會 旺宏電子快閃記憶體記憶晶片
    【CBSi中國·ZOL現場報導】10月20日-23日,2011年中國蘇州電子博覽會即將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eMEX一直秉承"用專業的運作演繹專業的展會"的辦展思路,為參展企業構築全方位的展示、交流、信息、採購、銷售和合作的六大平臺,為科技的交流與合作構築橋梁和紐帶,得到了廣大參展企業和專業人士的歡迎和認可。
  • 中國車載晶片為啥不缺「芯」眼?
    而且,未來半導體晶片的市場容量將隨著汽車等終端消費領域對半導體晶片需求的持續增長而進一步得到提升!筆者認為,中國車載晶片,從不缺心眼,在不遠的將來,也會不缺「芯」眼!中國的車載晶片依稀可以窺見鎢材料,更具體地說,是高純鎢濺射靶材,也就是純度達到99.999%(5N)以上的鎢靶材。那麼,什麼是鎢濺射靶材?鎢濺射靶材是製備電子薄膜的關鍵材料,也是濺射過程中的轟擊目標。
  • 英偉達晶片顯卡技術和作業系統技術到底是什麼?
    英偉達晶片技術主要包括顯卡技術和作業系統技術。還有nvidia顯示晶片技術、個人計算機顯示晶片技術和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晶片技術。顯卡技術主要包括pc卡、無線網卡、gpu集成顯卡、雷電3、rgb晶片等。作業系統技術包括windows和osx。
  • 華為大量備貨快閃記憶體;海思自研OLED晶片已流片;摺疊iPhone送廠測試
    華為海思自研OLED驅動晶片已流片 據悉,華為的顯示驅動晶片已經完成流片,今年就會量產,有望用於華為自家的手機及大屏產品中。此外,顯示驅動IC的主流工藝還是65nm、40nm,最高的也不過28nm工藝,這些工藝國內代工廠都已經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