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中國公司製造了可以與三星競爭的存儲晶片。下一步是什麼?

2020-12-01 騰訊網

一家成立於2016年的公司希望收購三星,SK海力士,美光和英特爾。

在中國半導體行業的一個裡程碑中,武漢揚子存儲技術有限公司上周宣布,它已經在內部開發了128層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128L)。武漢揚子發言人告訴黑臉,該公司預計大規模生產將在2020年底至2021年中期之間開始。

這家位於武漢的公司達到了這一裡程碑,同時努力在其家鄉鎖定期間繼續生產

當晶圓達到表面積極限時,晶圓上的空間就像市區的房地產:這是非常寶貴的。分層電路使晶片製造商可以在同一空間中容納更多的內存,而不是增加內存。128L使武漢揚子處於快閃記憶體的最前沿,但是要擴大規模以使其競爭對手具有競爭性將是一項挑戰。

快閃記憶體用於從「入門級」 USB和存儲卡到更複雜的固態硬碟的產品。武漢揚子當前一代的64L內存已站在該梯子的最低梯級上。

三星(Samsung),美光(Micron)和SK海力士(SK Hynix)在2019年達到了最初的生產裡程碑,並於2020年初開始銷售其同類晶片。武漢揚子的產品可以與它們競爭,但比競爭落後了六個月至一年。

專家說,這是中國邁向半導體獨立之路的重要一步,但武漢揚子設法在晶圓上堆疊128層電路這一事實並不一定使其成為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重要參與者。為了在質量,規模和價格上與現有企業競爭,武漢揚子需要克服幾個障礙。

分析師表示,武漢揚子先前的NAND晶片幾乎沒有取得成功。臺灣市場研究公司TrendForce的半導體分析師Avril Wu告訴黑臉:「由於武漢揚子剛剛開始銷售64L NAND產品,並且由於COVID-19的影響,目前的實際銷售數字仍然很低。」

武漢揚子尚未發布有關已售出多少個64層存儲晶片的信息,也沒有回覆黑臉的數據請求。TrendForce 預計 2021年武漢揚子將佔全球快閃記憶體市場的8%。

武漢揚子推出128L晶片的時機恰到好處,因為一些競爭對手的創新可能會放緩。TrendForce表示,2019年NAND Flash的價格平均下跌了46%,導致虧損,保守的資本支出以及創紀錄的低產出增長預期。

製造困難

為了使武漢揚子能夠與國際同行競爭,存儲晶片生產標準與設計同樣重要。業界用來衡量質量的一種度量是良率:正常工作的晶片上晶片的比例。

在最好的情況下,武漢揚子將成為全球快閃記憶體晶片遊戲的主要參與者。蘭德爾說,在最壞的情況下,其客戶不會超越中國。

Wu說:「 武漢揚子在產量和產品穩定性方面落後於其他主流存儲器製造商。」 她補充說:「它正在積極彌合這一競爭差距。」 產量不僅僅是設計問題,還受生產過程的影響。隨著工程師獲得特定設計方面的專業知識,公司可以改進位造流程。

市場分析師吳說,「主要障礙」是製造設備的採購。用於生產晶片的數十億美元的機器是由美國和歐洲的少數公司製造的,例如荷蘭ASML和American LAM Research。他們要花幾個月的時間才能生產,而且等待的時間很長,這就是為什麼在宣布產品與將產品推向市場之間通常會有數月的滯後時間的原因。

「如果將來美國政府禁止歐美設備供應商運送到武漢揚子,將對公司的產能擴張計劃產生負面影響,」吳說。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副總裁兼技術政策計劃主任詹姆斯·劉易斯(James Lewis)告訴黑臉,經驗和知識問題對於擴大生產規模也很重要。

他說:「障礙不是來自半導體製造設備的外國資源,」

據報導,向中國提供市場進入服務的諮詢公司Intralink的電子和嵌入式軟體部門主管Stewart Randall表示,64L的產量「足夠好」。這對於128L的產量來說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但其生產難度更大。他說:「讓我們看看128L的性能如何。」

在朋友的一點幫助下

分析師表示,武漢揚子極有可能在2021年擴大產能並大規模生產其128L快閃記憶體晶片。但是,這種生產的規模對於規模經濟至關重要,因為規模經濟允許公司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價格。由於缺乏專業知識和設備,武漢揚子要花一些時間在價格和質量上與老牌公司相匹配。

但是武漢存儲晶片製造商有一個強大的朋友牽著手。它由政府支持的企業集團清華紫光集團資助。北京的大型基金致力於促進本土半導體的發展,去年夏天籌集了290億美元。在經濟建設與發展組織(OECD)12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2014年至2018年間,清華紫光集團在全球所有半導體企業中獲得的州政府資金最多。

作為一家未上市的戰略性公司,武漢揚子和清華紫光集團不需要像競爭對手那樣賺錢。國有公司可能願意為虧損提供資金,以幫助一家中國半導體公司在市場上立足

Wu說:「對於武漢揚子來說,財務和人力資源因素都不是問題。」 在清華紫光集團的支持下,它所需要的只是時間來搶佔快閃記憶體市場。TrendForce表示,武漢揚子的128L批量生產可能會降低整個行業的價格。

消息人士告訴黑臉,武漢揚子的客戶絕大多數由中國公司組成,但它也與臺灣公司Phison Electronics合作,後者將快閃記憶體晶片包裝到USB,存儲卡和SSD的控制器中。

YMTC的一大步,中國的一小步

128L快閃記憶體晶片的開發是一項成就。該公司成立於2016年,在半導體設計的一個關鍵方面設法與三星等擁有數十年歷史的公司正面交鋒:在晶片上堆疊電路。對於這家總部位於武漢的公司來說,這是個大新聞,但這只是中國努力實現半導體生產和製造自力更生的一小步。

128L晶圓將使武漢揚子能夠從存儲卡和USB到計算機的固態驅動器,提高遊戲性能。Wu說,它已經開發了自己的晶片架構,稱為Xtacking,這一事實對未來的智慧財產權衝突是一個好兆頭。

劉易斯說,但是存儲晶片是最容易生產的集成電路,這是「半導體技術的低端」。中國公司在設計更先進的晶片(如圖形處理單元)方面還沒有取得重大進展,並依賴西方公司。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可能很快就會向全球提供存儲組件,但它將繼續從世界其他地區進口計算機製造的所有其他晶片。 一家成立於2016年的公司希望收購三星,SK海力士,美光和英特爾。

在中國半導體行業的一個裡程碑中,武漢揚子存儲技術有限公司上周宣布,它已經在內部開發了128層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128L)。武漢揚子發言人告訴黑臉,該公司預計大規模生產將在2020年底至2021年中期之間開始。

這家位於武漢的公司達到了這一裡程碑,同時努力在其家鄉鎖定期間繼續生產

當晶圓達到表面積極限時,晶圓上的空間就像市區的房地產:這是非常寶貴的。分層電路使晶片製造商可以在同一空間中容納更多的內存,而不是增加內存。128L使武漢揚子處於快閃記憶體的最前沿,但是要擴大規模以使其競爭對手具有競爭性將是一項挑戰。

快閃記憶體用於從「入門級」 USB和存儲卡到更複雜的固態硬碟的產品。武漢揚子當前一代的64L內存已站在該梯子的最低梯級上。

三星(Samsung),美光(Micron)和SK海力士(SK Hynix)在2019年達到了最初的生產裡程碑,並於2020年初開始銷售其同類晶片。武漢揚子的產品可以與它們競爭,但比競爭落後了六個月至一年。

專家說,這是中國邁向半導體獨立之路的重要一步,但武漢揚子設法在晶圓上堆疊128層電路這一事實並不一定使其成為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重要參與者。為了在質量,規模和價格上與現有企業競爭,武漢揚子需要克服幾個障礙。

分析師表示,武漢揚子先前的NAND晶片幾乎沒有取得成功。臺灣市場研究公司TrendForce的半導體分析師Avril Wu告訴黑臉:「由於武漢揚子剛剛開始銷售64L NAND產品,並且由於COVID-19的影響,目前的實際銷售數字仍然很低。」

武漢揚子尚未發布有關已售出多少個64層存儲晶片的信息,也沒有回覆黑臉的數據請求。TrendForce 預計 2021年武漢揚子將佔全球快閃記憶體市場的8%。

武漢揚子推出128L晶片的時機恰到好處,因為一些競爭對手的創新可能會放緩。TrendForce表示,2019年NAND Flash的價格平均下跌了46%,導致虧損,保守的資本支出以及創紀錄的低產出增長預期。

製造困難

為了使武漢揚子能夠與國際同行競爭,存儲晶片生產標準與設計同樣重要。業界用來衡量質量的一種度量是良率:正常工作的晶片上晶片的比例。

在最好的情況下,武漢揚子將成為全球快閃記憶體晶片遊戲的主要參與者。蘭德爾說,在最壞的情況下,其客戶不會超越中國。

Wu說:「 武漢揚子在產量和產品穩定性方面落後於其他主流存儲器製造商。」 她補充說:「它正在積極彌合這一競爭差距。」 產量不僅僅是設計問題,還受生產過程的影響。隨著工程師獲得特定設計方面的專業知識,公司可以改進位造流程。

市場分析師吳說,「主要障礙」是製造設備的採購。用於生產晶片的數十億美元的機器是由美國和歐洲的少數公司製造的,例如荷蘭ASML和American LAM Research。他們要花幾個月的時間才能生產,而且等待的時間很長,這就是為什麼在宣布產品與將產品推向市場之間通常會有數月的滯後時間的原因。

「如果將來美國政府禁止歐美設備供應商運送到武漢揚子,將對公司的產能擴張計劃產生負面影響,」吳說。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副總裁兼技術政策計劃主任詹姆斯·劉易斯(James Lewis)告訴黑臉,經驗和知識問題對於擴大生產規模也很重要。

他說:「障礙不是來自半導體製造設備的外國資源,」

據報導,向中國提供市場進入服務的諮詢公司Intralink的電子和嵌入式軟體部門主管Stewart Randall表示,64L的產量「足夠好」。這對於128L的產量來說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但其生產難度更大。他說:「讓我們看看128L的性能如何。」

在朋友的一點幫助下

分析師表示,武漢揚子極有可能在2021年擴大產能並大規模生產其128L快閃記憶體晶片。但是,這種生產的規模對於規模經濟至關重要,因為規模經濟允許公司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價格。由於缺乏專業知識和設備,武漢揚子要花一些時間在價格和質量上與老牌公司相匹配。

但是武漢存儲晶片製造商有一個強大的朋友牽著手。它由政府支持的企業集團清華紫光集團資助。北京的大型基金致力於促進本土半導體的發展,去年夏天籌集了290億美元。在經濟建設與發展組織(OECD)12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2014年至2018年間,清華紫光集團在全球所有半導體企業中獲得的州政府資金最多。

作為一家未上市的戰略性公司,武漢揚子和清華紫光集團不需要像競爭對手那樣賺錢。國有公司可能願意為虧損提供資金,以幫助一家中國半導體公司在市場上立足

Wu說:「對於武漢揚子來說,財務和人力資源因素都不是問題。」 在清華紫光集團的支持下,它所需要的只是時間來搶佔快閃記憶體市場。TrendForce表示,武漢揚子的128L批量生產可能會降低整個行業的價格。

消息人士告訴黑臉,武漢揚子的客戶絕大多數由中國公司組成,但它也與臺灣公司Phison Electronics合作,後者將快閃記憶體晶片包裝到USB,存儲卡和SSD的控制器中。

YMTC的一大步,中國的一小步

128L快閃記憶體晶片的開發是一項成就。該公司成立於2016年,在半導體設計的一個關鍵方面設法與三星等擁有數十年歷史的公司正面交鋒:在晶片上堆疊電路。對於這家總部位於武漢的公司來說,這是個大新聞,但這只是中國努力實現半導體生產和製造自力更生的一小步。

128L晶圓將使武漢揚子能夠從存儲卡和USB到計算機的固態驅動器,提高遊戲性能。Wu說,它已經開發了自己的晶片架構,稱為Xtacking,這一事實對未來的智慧財產權衝突是一個好兆頭。

劉易斯說,但是存儲晶片是最容易生產的集成電路,這是「半導體技術的低端」。中國公司在設計更先進的晶片(如圖形處理單元)方面還沒有取得重大進展,並依賴西方公司。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可能很快就會向全球提供存儲組件,但它將繼續從世界其他地區進口計算機製造的所有其他晶片。

相關焦點

  • GF用12nm FinFET工藝製造出新級別Arm 3D晶片,半導體製程競爭正在...
    正在三星和臺積電的7nm工藝臨陣待發時,GF突然公布了一項重要的戰略轉變,決定停止在7nm工藝技術的所有工作及後續製程的研發,將專注於為新興高增長市場的客戶提供專業的製造工藝,包括射頻晶片和嵌入式存儲晶片等低功耗領域。
  • 三星與谷歌合作開發定製Exynos晶片組,或用三星5nm LPE工藝製造
    根據已有消息,該晶片組將會使用ARM的Mali MP20 GPU,還有三星的5nm LPE工藝製造。在2019年,三星使用7nm LPP 製造工藝生產過晶片,還表示在2019年第四季度使用5nm LEP工藝,很顯然,這款5nm LEP製作的晶片會在2020年發布並使用。除此之外,三星表示有可能和AMD合作,開發一款新的GPU。
  • 三星表示5nm工藝晶片製造完全沒有問題
    【PConline 資訊】在昨天舉行的 ISSCC(International Solid State Circuit Conference)國際固態電路會議上,三星向全球首次展示了10nm FinFET半導體製程。當時業內人士紛紛表示,三星有望搶在英特爾之前造出全球第一款10nm工藝用於移動平臺的處理器。
  • 存儲領域競爭加劇,3D NAND蝕刻逐步明朗化
    3D NAND將思路從提高製造工藝轉移到了堆疊更多層數,這樣就可以兼顧容量、性能和可靠性了。但隨著3D NAND的興起,在價格和競爭壓力期間,3D NAND供應商正準備迎接新的戰鬥,相互競爭下一代技術。
  • 2020中國十大最值得期待的晶片設計公司!
    來源:北京電子學會近些年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每年要消耗大量的半導體晶片。在市場應用的帶動下,以及在國家半導體大基金的扶持下,中國半導體產業獲得了較快的發展,逐漸湧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半導體晶片設計廠商 。雖然總體上和國外的半導體設計水平差距還比較大,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 中國晶片產業已取得了哪些成就?
    備受關注的存儲晶片方面,中國也已取得突破,長江存儲在去年投產32層NAND flash,不過由於該技術與國外存儲晶片企業普遍投產的64層存在差距,長江存儲並未大規模投產。今年長江存儲已研發成功64層NAND flash,預計在明年將實現大規模投產,這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可喜的進步。
  • 三星5nm晶片發布,能為晶片市場帶來什麼?或對華為有著推動作用
    Exynos 1080的發布意味著在全球手機晶片市場中又多了一個高端玩家,蘋果A14、華為麒麟9000又添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回顧智慧型手機發展的歷程,歸根結底拼的就是晶片,好的晶片不一定會讓一款手機變得出色,但出色的手機必定擁有一個好的晶片。
  • 中國晶片技術現狀分析_中國晶片發展趨勢
    那麼,中國晶片技術現狀如何?別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中國晶片技術現狀如何? 晶片的問題永遠無法做到像網際網路一樣的快速發展。即使面臨中興被制裁,所有人都看到了被扯下了遮羞布的中國科技現狀。因為晶片問題不是我國擅長的擼起袖子開始幹的模式。憑著一股勁就能解決的問題。大家喜歡說兩彈一星,兩彈一星一共生產了多少?能實現批量生產麼?顯然不能,那批量生產的難點在哪裡,第一工業基礎,第二人才儲備。可惜的是,這兩點目前中國都沒有。就目前的現狀來說,工業基礎基本上被房地產毀了。人才儲備基本上被網際網路吸走了。 中國的晶片技術現在達到了什麼水平?
  • 蘋果晶片為何能領先競爭對手?深度揭秘A13仿生晶片
    蘋果在2008年的某個時候決定設計並製造自己的晶片。當時,該公司只有40名工程師致力於集成來自不同供應商的晶片。然後到2008年4月,蘋果斥資2.87億美元收購了名為P.A. Semi的晶片初創公司。這樣一來,蘋果晶片工程師的總數就增加到了150人左右,並為手機帶來了最重要的專業知識——能效。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66期:美國晶片禁令即將生效!三星、SK...
    三星、SK海力士「斷供」華為據韓媒報導稱,由於美國升級了對中國華為的限制措施,韓國的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已經停止向華為供應含有美國技術的存儲晶片。不僅僅是存儲晶片,三星顯示器和LG Display為華為提供的高端智慧型手機顯示面板中的驅動晶片裡也含有美國的技術,所以也將停止供應。9月15日,美國晶片禁令就將正式生效。
  • 陳根:激蕩六十年,晶片風雲
    那麼什麼是晶片?在第三次產業轉移中,中國大陸異軍突起。綜合內需與外銷來看,中國大陸是晶片第一大消費地區,但從產業鏈來看,還是兩頭重、中間輕,即設計與封測增長快,而製造的核心技術仍極度依賴進口。晶片生產的全流程涉及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其中設計環節華為一直在自己做,而最重要的環節製造,則只能外包給代工廠。之前能承擔華為、高通、蘋果這類手機晶片設計公司代工訂單的,基本上僅有中國臺灣公司臺積電(三星也有一些訂單)一家。
  • 三星與康寧或合作投資6億美元在中國新建一家TET-LCD工廠
    據國外媒體報導,三星
  • 降低製造成本 三星將接管三星SDI等離子業務
    韓國三星電子將接管三星SDI公司等離子面板運作。分析師表示,這一舉措將幫助三星SDI公司持續虧損的等離子面板業務實現盈利。  三星SDI公司製造等離子面板、傳統的陰極射線管屏幕和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由於電視屏幕的價格繼續下降,液晶面板的價格越來越便宜並更加流行,導致三星SDI連續六個季度出現虧損。
  • 馬雲的阿里巴巴,會成為下一個韓國三星嗎?
    比如手機和蘋果,華為比,晶片製造和臺積電比,屏幕的京東方比。除了晶片製造略輸與臺積電,其餘的領域都做到了世界第一。今年第二季度三星電子在美國市場手機份額佔據了33.7%,超越蘋果成為世界第一。今年第三季度三星電子是全球最大的電視機銷售商,佔據全球33.1%的市場份額,並創新單季新高紀錄。
  • 量子晶片離量產不遠了?一家挑戰谷歌的初創公司
    在成立這家公司之前,這個身形魁梧的物理學博士一直在Yale和IBM從事量子硬體的研究,2013年在Y Combinator的支持下,他們成立了這個企業。根據《麻省科技評論》在2016年三月份的報導,Rigetti Computing公司已經製造了有三個單位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晶片,代表了使用量子態的數位該量子計算晶片包含一種名為量子比特的連接設備,這代表採用精確的量子力學態的數據數位。它們可以像常規電腦一樣使用0或1進行編碼-也可以同時有效進入兩種編碼狀態。
  • 英特爾怒懟三星臺積電:我比你們領先三年!
    英特爾公司製造、運營與銷售集團總裁Stacy J. Smith說,"我們領先了友商整整3年。"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英特爾就已在舊金山講述過同樣觀點。但在中國這個關鍵市場再次重申,並展示10納米晶圓,這被業界視為英特爾發起全面反攻,並加速拓展晶片代工市場的信號。
  • 中國晶片產業鏈細分領域龍頭名單
    同時,大批量、低成本核心器件的民用領域推廣、應用,也奠定了中國製造紅外晶片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紅外行業的競爭地位。 上證資訊了解到,2017年,公司軍品訂單受軍改影響有部分延期,而最新的消息是延期訂單將恢復,同時不影響2018年度新的採購計劃。 華泰證券認為,垂直分工已成為半導體行業經營模式的發展方向。主要是以下三個部分:設計、製造、封測。
  • 華為又入股一家中國半導體企業!危機之下 一年投資17家晶片企業
    無論是從成立時間和體量上來看,寧波潤華全芯微電子都只是一家初創企業,規模不大,短期內對華為突破封鎖的作用並不大。事實上,華為所有投資目標大多是與晶片相關的中國初創企業。研究公司 EqualOcean追蹤中國晶片行業的分析師伊萬 · 普拉託諾夫(Ivan Platonov)表示:「這些公司大多是小型利基公司,擅長自己的業務,但不一定具有全球競爭力。」
  • 大股東施壓英特爾分拆:剝離晶片製造、加強競爭力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投資者一直呼籲Intel將更多的製造任務外包,但Intel反應遲緩。 Third Point CEO丹尼爾·勒布(Daniel Loeb)在致Intel董事長伊什拉克的信中稱,Intel應立即採取行動,以提升公司作為PC和數據中心處理器晶片主要供應商的地位。
  • 光刻如何一步一步變成了晶片製造的卡脖子技術?
    來源:芯論語 摘要:晶片製造用到的技術很多,光刻是晶片製造的靈魂技術,但是開始的時候,光刻並不是所有技術中最厲害的。現在大眾認識到了晶片的重要性,討論晶片產業的卡脖子問題時,提到最多的是光刻和光刻機。那麼,光刻是如何一步一步變成了晶片製造的卡脖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