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施壓英特爾分拆:剝離晶片製造、加強競爭力

2021-01-08 騰訊網

具有英特爾股東身分的激進避險基金Third Point 29 日致信英特爾,要求該公司做出重大改革,包括將晶片設計和製造任務進行分離,以彌補他們失去的市場優勢。但投資銀行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認為,英特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21 年將是極具挑戰的一年。

分析人士稱,如果Third Point要求改革的努力獲得支持,則可能導致Intel進行重大重組。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投資者一直呼籲Intel將更多的製造任務外包,但Intel反應遲緩。

Third Point CEO丹尼爾·勒布(Daniel Loeb)在致Intel董事長伊什拉克的信中稱,Intel應立即採取行動,以提升公司作為PC和數據中心處理器晶片主要供應商的地位。

知情人士透露,Third Point已積累了近10億美元的Intel股份。

該消息傳出後,Intel股價上漲6.1%至49.95美元,創下8個多月來的最大漲幅,使公司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今年以來,Intel股價下跌了約21%。相比之下,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了43%。

晶片設計人才流失

勒布在信中寫道,Intel最緊迫的任務是解決其「人力資本管理問題」。Intel許多有才華的晶片設計人員紛紛逃離,因為公司現狀導致他們士氣低落。

勒布稱,Intel在微處理器製造領域的領先地位,已經輸給了臺積電和三星電子。此外,Intel在其核心的PC和數據中心處理器市場的份額,也被AMD搶走。NVIDIA在人工智慧應用中使用的計算模型市場佔據主導地位,而Intel基本缺席這個新興的市場。

勒布表示:「如果Intel不立即做出改變,我們擔心美國獲得尖端半導體供應將受到限制,這將迫使美國更加依賴其他國家和地區。」

對此, Intel在一份簡短的聲明中稱:「我們歡迎所有投資者就提高股東價值發表意見。本著這一精神,我們期待著與Third Point就實現這一目標的想法進行接觸。」

Third Point在信中稱,希望Intel聘請一名投資顧問,以評估各種戰略選擇,包括是否應該繼續作為一家集成式設備製造商(即同時保留晶片設計和製造業務),以及剝離一些失敗的收購。

消息人士透露,Third Point認為Intel應該考慮將其晶片設計與半導體製造業務分開,這可能涉及到組建一家製造合資企業。

勒布在信中寫道,蘋果、微軟和亞馬遜等Intel的客戶,都在開發自己的內部解決方案,並將這些設計外包給東亞地區製造。勒布建議,Intel必須提供新的解決方案來留住這些客戶,而不是讓他們把生產轉移。

此外,勒布在信中還表示,如果Intel不願通過合作形式解決這些擔憂,Third Point將保留「在下屆年度股東大會上提交候選人進入Intel董事會」的權利。

外包製造業務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有大量的員工居家辦公,學生們在家上網課,這推動了Intel筆記本電腦銷量的增長。但除此之外,Intel卻未能充分利用人們對更廣泛的半導體的強勁需求,如智慧型手機和人工智慧(AI)相關需求。

這主要是因為,Intel的內部製造能力,經常在客戶想要的定製晶片方面舉步維艱。此外,競爭對手所擁有的更廣泛的供應商網絡能力,也導致Intel許多產品在速度和能源消耗方面落後於競爭對手。

而分離晶片設計和製造業務,通過利用外部供應商製造其最先進的中央處理器,可以幫助Intel以更低的成本生產更好的晶片。雖然如此,Intel的高管們長期以來卻一直抵制這一行動。

然,出售Intel的工廠,甚至將它們更多地開放給代工製造,也可能會帶來挑戰,因為它們是針對Intel自己的設計流程,而不是其他公司遵循的更廣泛的行業標準。

此外,美國對所謂的國家安全方面的擔憂,也可能會成為分拆的另一個障礙。Intel最強大的製造競爭對手,臺積電和三星在海外都有製造基地,鑑於Intel在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目前尚不清楚監管機構是否會批准將Intel出售晶片製造業務。

去年1月,在經過半年多的苦苦尋覓,Intel終於宣布,任命公司CFO羅伯特·斯萬(Robert Swan)為公司新任CEO。今年6月,Intel晶片設計天才吉姆·凱樂(Jim Keller)意外離職。

知情人士稱,凱樂的離職,是因為在「是否應該將更多製造任務外包」方面與公司存在分歧。

之前,Intel一直依賴凱樂的技術專長來設計下一代處理器,如3D堆疊技術。

來源:綜合整理自MoneyDJ、新浪科技、EETOP

相關焦點

  • Mobileye正在利用母公司英特爾公司的晶片製造能力來製造雷射傳感器
    打開APP Mobileye正在利用母公司英特爾公司的晶片製造能力來製造雷射傳感器 智車科技IV 發表於 2021-01-14 10:52:30
  • 晶片真的很難製造嗎?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華為該怎麼辦呢?
    為了壓制華為,美國已一次又一次提升限制範圍了——8月17日晚,美國商務部發文稱:將進一步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的權限,華為不得採購使用美國技術製造的晶片,並且將38家華為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又是晶片!
  • 【臺股看過來】全球晶片供應吃緊!臺積電承包訂單仍是關鍵 英特爾...
    臺積電承包訂單仍是關鍵 英特爾將棄三星尋臺積電製造7奈米 文/editor2021-01-13 07:39:41來源:FX168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造成消費電子產品需求激增,晶圓代工廠商擴產速度仍不夠快,造成晶片供應吃緊現象影響到汽車生產
  • 對衝基金Third Point敦促英特爾探索戰略替代方案 後者股價大漲5%
    來源:金融界網站億萬富翁投資者丹尼爾-勒布(Dan Loeb)旗下對衝基金Third Point敦促英特爾董事會聘請投資顧問,以探索該晶片製造商在與臺積電、三星和AMD的競爭中失去市場份額後的「戰略選擇」。
  • 英特爾現任CEO將於2月15日卸任,由VMware CEO接棒
    兩周前、2020年12月29日,激進對衝基金Third Point的執行長Dan Loeb致信英特爾董事會,敦促其探索「戰略替代方案」、分拆「失敗的收購業務」,還批評英特爾正在失去「晶片製造業的領導地位」,並對多位晶片設計人才的流失表示擔憂。媒體稱,該對衝基金已購入約10億美元的英特爾股份,公開宣稱「股東將不再容忍公司管理層浪費優勢」。
  • 美國晶片製造衰落,中國公司獨佔6席,英特爾落後臺積電2年
    在2019年半導體產業鏈十強中,便有6家來自美國,英特爾、高通、TI等都是全球知名半導體巨頭。 然而,在晶片製造上,美國企業卻正在落後,而中國企業的奮起直追,以至於全球晶片製造業迎來了大洗牌。
  • 有它,就能控制全球「晶片」!
    然而,它卻控制了全球的「晶片」製造!也就是說,但凡是要在晶片製造行業裡有國際競爭力的,你必須「求」著ASML賣光刻機給你!最重要的是,由於阿斯麥的高端產品每年產量及其有限,比如,EUV光刻機的生產難度和成本都非常大,導致ASML的EUV去年出貨僅12臺,2018年可望增加至20臺。
  • 焦點分析|比亞迪半導體「大刀闊斧」推進分拆上市,意欲何為?
    過去一周,比亞迪的股東笑開了花 ——A股股價一度漲近10%、突破220元,總市值一度超6000億元。2020年年初至今,比亞迪A股股價累計漲幅高達350%。多家證券公司維持「買入」、「跑贏大市」評級。比亞迪半導體是比亞迪在2004年10月成立的全資子公司,自主研發車規級IGBT(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主要業務覆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智能傳感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擁有包含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和下遊應用在內的一體化經營全產業鏈。
  • 擬分拆「麻雀」公司上市
    擬分拆「麻雀」公司上市,方洪波攜七位副總裁突擊成股東) 繼創維集團(0751.HK)、比亞迪(002594.SZ)、海康威視(002415.SZ)等企業後,又一家企業啟動分拆上市計劃。
  • 螢石網絡分拆上市!
    2021年1月9日,海康威視發布公告,擬將其控股子公司螢石網絡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後,分拆至科創板上市。在本次分拆完成後,海康威視股權結構不會發生變化,且仍將維持對螢石網絡的控股權。在分拆上市的消息發布後,首個交易日1月11日,海康威視的股價就保持上升趨勢,截止發稿時,海康威視市值一度往6000億元靠近。
  • 10納米製程量產一再延遲 技術與製造事業群一分為三
    10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Apple Insider報導,在英特爾旗下技術與製造事業群的負責人退休後,英特爾準備將該集團分拆成三個部門。分拆後的三個部門都隸屬於Venkata Murthy Renduchintala之下。在管理層改組的同時,英特爾正緩慢地從14納米工藝過渡到10納米工藝,這一過程經常被推遲。該公司原定於2015年推出10納米製程處理器,但由於產量問題而一再推遲,目前僅能少量生產。英特爾臨時執行長鮑勃?
  • 英特爾:Q1將提升10納米伺服器晶片產量
    美國晶片製造商英特爾公司當地時間周一表示,將在第一季度提升10納米製造工藝技術的數據中心晶片產量,今年內10納米製造工藝技術晶片的產量將會超過14納米工藝製造技術晶片,使得新一代晶片製造技術成為該公司今年產量的關鍵組成部分。
  • 大族雷射:擬分拆大族數控至創業板上市
    11月10日大族雷射公告,大族雷射擬將其控股子公司大族數控分拆至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本次分拆完成後,大族雷射股權結構不會發生變化,且仍將維持對大族數控的控制權。
  • 英特爾薪酬最高高管之一離職,原部門一分為五
    英特爾在談到Renduchintala時,表示Renduchintala的團隊匯集了英特爾所有主要技術、工程和製造職能,這些職能包括半導體工藝技術、製造和操作、系統和產品體系結構、IP開發、設計和片上系統工程、軟體和安全以及管理英特爾實驗室。
  • 全球晶片業大變局:臺積電的野望和英特爾的潰敗-虎嗅網
    這家美國最大的晶片設計製造公司股價上周五下挫16%,這也讓其總市值跌至臺積電的一半。此前,該公司因為在晶片製程上無法突破而令投資者極其失望。雖然用別人家的技術製造晶片可以迅速迎合市場,但這也意味著英特爾和臺積電的差距會越來越大。Bernstein Research的資深技科技分析師Mark Li則表示,從純粹技術角度看,英特爾已經落後臺積電兩年。考慮到量產後產能利用率和良品率的競爭力,這個差距至少有兩年。
  • 蘋果自研晶片M1問世,將對英特爾和微軟造成怎樣的影響?
    蘋果自研晶片M1問世,將對英特爾和微軟造成怎樣的影響?下面這張圖表引自AnandTech的一篇文章,它向我們展示了過去幾年裡(2014-2020)蘋果自研晶片和英特爾處理器的性能發展情況,蘋果A系列晶片的性能表現在2019年超過了英特爾,現在已經處於領先地位。 為蘋果在個人電腦領域實現了自己的承諾而歡呼吧,但這對英特爾會有什麼影響?
  • 晶片製造到底有多難?真正的晶片製造過程十分複雜
    晶片製造到底有多難?真正的晶片製造過程十分複雜 李倩 發表於 2018-09-08 10:41:53 今年4月中興事件引發了全民對國產晶片的關注。
  • 荷蘭ASML光刻機如此強大,背後股東到底是誰?說出來可能不信
    為什麼現在還是進口晶片,那就不得不說我們目前還不能夠造出高端晶片。同樣,華為遭遇M國三次制裁,直至斷供晶片,我們也是因為製造晶片缺少競爭力,而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光刻機。關於光刻機,我們知道的太少就目前而言,荷蘭ASML光刻機佔據著接近80%以上的市場!
  • 被競爭對手趕超,英特爾「閃電」換帥,VMware掌門人下月接棒
    2020年夏天,英特爾聲稱其最新一代7nm工藝晶片將推遲發布,而AMD的7nm晶片已經被廣泛使用在了筆記本電腦中,英偉達也同時推出7nm安培GPU。蘋果則直接發布基於ARM架構的M1自家晶片,從而終止與英特爾長達15年的唯一(酷睿系列)晶片供應合作關係。
  • 閃電換帥 英特爾重回「技術咖」
    來源:北京商報面對晶片市場愈演愈烈的競爭,近兩年一直處於低迷狀態的英特爾終於有了大動作:英特爾宣布新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將頂替現CEO司睿博(Bob Swan)扛起英特爾大旗。這位技術派出身的新CEO在18歲時就曾加入英特爾,在公司工作過3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