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ye正在利用母公司英特爾公司的晶片製造能力來製造雷射傳感器

2021-01-15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Mobileye正在利用母公司英特爾公司的晶片製造能力來製造雷射傳感器

智車科技IV 發表於 2021-01-14 10:52:30

Mobileye NV正在利用母公司英特爾公司的晶片製造能力來製造雷射傳感器,該公司表示,到2025年,無人駕駛汽車的價格將足夠便宜,以出售給零售買家。

這家位於耶路撒冷的公司於2017年被英特爾收購,在高級駕駛員輔助視覺系統的全球市場中約佔80%的份額。它正試圖將其在基於攝像頭的汽車技術中的主導地位擴大到一個完整的自動駕駛傳感器套件中,其中包括雷達和昂貴的雷射雷達(稱為雷射雷達),Mobileye旨在使用英特爾矽晶片在內部進行製造。

英特爾部門目前擁有的攝像頭和軟體具有強大的汽車功能,可幫助駕駛員克服盲點或留在車道上。該公司發展迅速,其技術是在將汽車行業轉變為自動駕駛汽車的起步階段中使用最廣泛的技術之一。

但它仍然只是英特爾很小的一部分,英特爾去年的年銷售額為720億美元。

英特爾執行長鮑勃·斯旺(Bob Swan)讚揚了該部門的努力,並舉例說明了該晶片製造商如何擺脫對個人計算機市場的依賴而實現多元化。為了使Mobileye能夠對英特爾整體產生影響,它必須找到可以在數千萬輛新車中使用的產品,並獲得數十億美元的收入。

Mobileye執行長Amnon Shashua表示,該公司正朝著這一目標前進。

他在接受彭博電視臺(Bloomberg Television)採訪時說:「最終的聖杯是每個人都可以去購買汽車,並使汽車具有自主性。」 「這是一個夢想,可以在2025年實現。我們正在與多家汽車製造商進行認真的討論,以開始採用這種技術。」

隨著汽車製造商為車輛增加更多攝像頭以實現行人檢測等高級功能,對Mobileye的片上軟體系統的需求激增。研究公司Guidehouse Insights的首席分析師Sam Abuelsamid表示,從通用汽車公司到寶馬汽車公司再到日產汽車公司的汽車製造商都依靠Mobileye技術獲得先進的駕駛員輔助功能,例如日產的ProPilot或通用汽車的Super Cruise。

Mobileye利用銷售為自動駕駛技術開發提供資金

但是Abuelsamid質疑所謂的四級技術-允許在有限區域內進行自動駕駛-距離出現在汽車經銷商展廳僅四年之遙。

他說:「我們將在同一時間範圍內看到一些第四級的東西,但這將是相當有限的。」 高端車輛的「供消費者使用的能力仍將僅限於長途高速公路駕駛」。

Mobileye最早計劃在2022年實現全自動駕駛技術業務,當時它計劃將其第一級四級系統出售給商業機器人駕駛者,並將其安裝在自己的無人駕駛車隊中。該公司與大眾汽車公司和Champion Motor Group Inc.達成協議,將在特拉維夫部署機器人。對於該系統,它將使用來自Luminar Technologies Inc.的雷射雷達,該雷射雷達上個月以34億美元的反向合併上市。

英特爾部門針對零售市場車輛的長期目標不涉及Luminar。相反,Mobileye設想使用仍在開發中的另一種稱為FMCW的雷射技術,該技術代表調頻連續波。支持者聲稱這是更準確的,因為它可以捕獲物體的速度及其與汽車的距離。

Mobileye自動車輛標準副總裁傑克·韋斯特(Jack Weast)表示,將FMCW放在英特爾晶片上也將使其更便宜。

他說:「您將所有這些結合在一起,現在我們正在談論一種自動駕駛系統,該系統的成本水平可以滿足您和我負擔得起的車輛的需求。」

並非所有人都認為FMCW是自動駕駛系統的最佳雷射雷達選擇。汽車技術供應商Aptiv Plc例如,正在採用以雷達為中心的方法,該方法可以使用其他類型的雷射雷達來實現具有競爭力的性能和成本。

Abuelsamid說:「我還不知道最好的解決方案是什麼,還為時過早。」 「那裡還有其他一些東西,它們也顯示出了真正的潛力,並且可能會早日準備就緒。」

責任編輯:xj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Mobileye/英特爾雷射雷達剖析
    上市公司Aeva的FMCW雷射雷達,雖然也說自己有自研晶片,但那只是光調製晶片,仍然需要光波束轉向掃描器,可以選擇稜鏡、振鏡、旋轉鏡或MEMS,體積仍然龐大。對於雷射線性調頻而言,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是基於聲光效應的聲光調製和基於電光效應的電光調製兩種外調製方式,但是由於聲光調製的工作帶寬相對較窄,所以大多數外調製方案都採用電光調製器作為腔外的頻率調諧器件。但體積龐大,難以晶片化,主要用在非車載領域。英特爾累積多年的光電半導體製造經驗,初創企業根本不能與其同日而語,差距超過20年以上,尤其是製造工藝的摸索,同時英特爾擁有龐大的產能。
  • 英特爾:Q1將提升10納米伺服器晶片產量
    美國晶片製造商英特爾公司當地時間周一表示,將在第一季度提升10納米製造工藝技術的數據中心晶片產量,今年內10納米製造工藝技術晶片的產量將會超過14納米工藝製造技術晶片,使得新一代晶片製造技術成為該公司今年產量的關鍵組成部分。
  • 大股東施壓英特爾分拆:剝離晶片製造、加強競爭力
    具有英特爾股東身分的激進避險基金Third Point 29 日致信英特爾,要求該公司做出重大改革,包括將晶片設計和製造任務進行分離,以彌補他們失去的市場優勢。但投資銀行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認為,英特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21 年將是極具挑戰的一年。
  • 美國晶片製造衰落,中國公司獨佔6席,英特爾落後臺積電2年
    在2019年半導體產業鏈十強中,便有6家來自美國,英特爾、高通、TI等都是全球知名半導體巨頭。 然而,在晶片製造上,美國企業卻正在落後,而中國企業的奮起直追,以至於全球晶片製造業迎來了大洗牌。
  • 英特爾發布為Mobileye自動駕駛汽車視覺系統開發的兩塊關鍵晶片
    據外媒報導,英特爾和Mobileye為自動駕駛汽車開發了一對新的傳感器,旨在降低雷達和LIDAR的價格並幫助自動駕駛汽車提供動力,進而讓它們能相互訓練以應對新的位置。在2021年CES上發布的這款新型傳感器有望解決讓自動駕駛汽車更加普及的最大障礙之一,即降低用於觀察其駕駛周圍世界的綜合傳感器套件的成本。這一直是一個障礙,即使有了先進的固態LIDAR和其他類型的傳感器。雖然我們離早期自動駕駛汽車原型上安裝的大型旋轉雷射測距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現實是,即使是少數現代LIDAR傳感器也會給汽車添加大量的材料。
  • Mobileye副總裁Erez:TOPS數字不過是過去的數值競賽
    特斯拉和新造車空前的現金儲備,正割裂自動駕駛計算晶片市場。Mobileye受到的衝擊尤為明顯,這家以色列公司以打包提供視覺感知晶片和算法著稱,幾乎斬獲了汽車攝像頭市場全部利潤,在2017年被英特爾斥資153億美元收入麾下。但是在2020年,國內新造車頭部公司全部收穫上百億融資後,Mobileye的方案則被放棄。
  • i-VISTA|Mobileye劉思遠:Mobileye,從輔助駕駛到自動駕駛及反向迭代
    mobileye是一家做汽車視覺的公司,在汽車行業應該都知道,我們到今天為止向全球通過6500萬晶片,超過6500萬晶片在汽車裡面運行,從1999年開始到現在有超過21年的時間,mobileye不斷提升視覺能力和水平。
  • 半導體製造行業深度報告:從um級製造到nm級製造
    晶圓產能自 2000 年以來,半導體產業靠著增加晶圓投片量來提高晶片出貨量,利用製程微縮讓每片晶圓切割出更多晶片的貢獻並不多。從 2000~2019 年,每片晶圓切割出的良品晶片的年平均成長率僅 0.9%,但通過增加晶圓投片來增加的良品晶片的年平均成長率達 6.5%。
  • GF用12nm FinFET工藝製造出新級別Arm 3D晶片,半導體製程競爭正在...
    不過,先進半導體製程的提升難度越來越大,無論英特爾還是臺積電,都在通過先進封裝技術進一步提升性能。目前看來,GF也加入其中。這可能意味著半導體先進工藝的競爭,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GF(GlobalFoundries,格羅方德)本周宣布,它已採用其12nm FinFET工藝製造出高性能3D Arm晶片。
  • 晶片製造到底有多難?真正的晶片製造過程十分複雜
    晶片製造到底有多難?真正的晶片製造過程十分複雜 李倩 發表於 2018-09-08 10:41:53 今年4月中興事件引發了全民對國產晶片的關注。
  • Mobileye副總裁:今年將在吉利車型上率先搭載EyeQ5晶片
    似乎蔚來正在「放棄」這位多年以來的合作夥伴。 Erez對此表示,2020年全年Mobileye向蔚來提供了超過5萬套系統,包括三目攝像頭系統以及ADAS解決方案。 不過,作為ADAS晶片行業的老大,Mobileye更希望與大廠合作。
  • 傳感器熱點:DARPA研究出近零功率射頻晶片和傳感器
    傳感新品 【DARPA研究出近零功率射頻晶片和傳感器】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在2020年5月完成的近零功率射頻和傳感器操作(N-ZERO)項目,研究出近零功率射頻晶片和傳感器,相比於之前的四周,其持續工作壽命延長至四年
  • 「紅光」前傳——用心做好大功率半導體雷射晶片 助力中國製造
    瑞波光電 成立於2011年,是專業從事高端半導體雷射晶片研發和生產的高科技企業,擁有從半導體雷射晶片外延設計、材料、製造工藝,到晶片封裝、表徵測試等全套核心技術,可向市場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大功率半導體雷射晶片,封裝模塊及測試表徵設備,並可提供研發諮詢服務。
  • 雷射刺青可以製造可食用和穿戴的電子產品
    然而,除了繪製可愛的貓頭鷹外,科學家們希望利用這項技術將電子傳感器安裝在日常用品上。供圖:傑夫·菲特洛/萊斯大學現在,想像一下你最喜歡的食物,它的表面有一種非常薄的可食用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可以給你提供有用的信息,也許它們可以告訴你食物的營養成分,或者展示食物生產的地點和時間,甚至展示食物的生產過程,這正是科學家們正在努力的方向。
  • 傳感器熱點:DARPA研究出近零功率射頻晶片和傳感器
    (N-ZERO)項目,研究出近零功率射頻晶片和傳感器,相比於之前的四周,其持續工作壽命延長至四年。射頻、聲學和紅外(IR)喚醒能力是N-ZERO項目開發的最成功的感應系統。這些近零功率的傳感器發送無線電信號進行通信(RF),測量聲級(聲學),並檢測紅外(熱)輻射。
  • 英特爾成功測試17量子位超導計算晶片 與IBM、谷歌研發競爭加劇
    美國當地時間10月10日,英特爾宣布攜手荷蘭研發合作夥伴QuTech成功測試17量子位超導計算晶片,這款測試晶片的體積相當於一枚1元人民幣硬幣,更重要的是,英特爾稱該晶片的輸出輸入信號能力比晶片線焊方式提高10-100倍。「我們正在把量子計算從學術界帶入半導體行業。」英特爾量子硬體的主管吉姆·克拉克(Jim Clarke)說道。
  • 研究人員與英特爾合作製造超敏感人造皮膚
    機器人領域是近年來取得了一些重大進展的領域,但我們與機器人同行之間的一個主要區別是我們的感覺能力。僅僅擁有執行任務的靈活性並不總是足夠的,因為我們的觸覺給大腦提供了很多背景信息。今天,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研究人員展示了新的工具,這些工具將允許機器人感知觸摸,有可能為它們打開窗口,以執行更多的任務。今天的宣布已經醞釀了很久。
  • 中國半導體IC製造產業現狀與創新應用對半導體行業的發展
    晶片製程概念 晶片製造工藝常用90nm、65nm、40nm、28nm、22nm、14nm、來表示。比如:英特爾六代酷睿系列CPU就採用14nm製造工藝。 國外企業製程進展 今年4月,國際晶片製造廠商先後公布它們最新製造工藝進展,代工巨頭臺積電宣布其7nm,工藝技術已經成熟,並開始量產晶片,當前,臺積電已經使用7nm技術生產了18種產品,年底將生產50種以上的產品,它的7nm技術將應用於CPU、GPU和移動SOC等領域。
  • 懂得晶片生產製造,看懂製造商從小處用心的美好
    而在晶片製造領域,也是如此。 小小的晶片,看似簡單,卻充滿了科技之道。只有真的懂得製造工藝與應用原理,了解每一顆晶片生產背後的艱辛,才能看懂製造商從小處用心的美好。 晶圓製造與未來汽車 在強大的半導體技術推動下,許多曾被認為屬於科技幻想的汽車功能正不斷被開發出來,例如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ADAS)正在為自動駕駛汽車鋪平道路。可以這麼說,汽車電子業務發展緩慢、後續乏力的情況已經一去不返了。
  • ASML來了,能夠製造7nm等先進位程晶片的光刻機也來了
    晶片可以說當下網際網路科技產品中最重要的元器件,因為各種智能設備都依賴晶片的強大計算能力、聯網能力等,甚至屏幕顯示都需要晶片來驅動,等等。 也就是因為晶片重要,很多企業都爭相進入晶片領域內,但由於晶片技術難度大、門檻高,很多企業在晶片領域內是吃力不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