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製造到底有多難?真正的晶片製造過程十分複雜

2020-11-30 電子發燒友

晶片製造到底有多難?真正的晶片製造過程十分複雜

李倩 發表於 2018-09-08 10:41:53

今年4月中興事件引發了全民對國產晶片的關注。據數據統計,2017年國內集成電路進口額仍高達2601.4美元,進出口逆差更是達到了1932億美元。顯然,中國目前對於國外晶片的依賴程度依然很高。

晶片製造到底有多難?

晶片生產是一個點砂成金的過程,從砂子到晶圓再到晶片,價值密度直線飆升。真正的晶片製造過程十分複雜,下面我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晶圓是指矽半導體集成電路製作所用的矽晶片,由於其形狀為圓形,故稱為晶圓。單單從晶圓到晶片,其價值就能翻12倍,2000塊錢一片的晶圓原料經過加工後,出來的成品價值約2.5萬元,可以買一臺高性能的計算機了。

從熔融態Si中拉出晶圓並切片

獲得晶圓後,將感光材料均勻塗抹在晶圓上,利用光刻機將複雜的電路結構轉印到感光材料上,被曝光的部分會溶解並被水衝掉,從而在晶圓表面暴露出複雜的電路結構,再使用刻蝕機將暴露出來的矽片的部分刻蝕掉。

晶圓片拋光後利用光刻機將設計好的電路轉印到晶圓上

在晶圓上刻蝕出來複雜的結構

接著,經過離子注入等數百道複雜的工藝,這些複雜的結構便擁有了特定的半導體特性,並能在幾平方釐米的範圍內製造出數億個有特定功能的電晶體。

鍍銅後再切削掉表面多餘的銅

再覆蓋上銅作為導線,就能將數以億計的電晶體連接起來。

經過測試、晶片切割和封裝,就得到了我們見到的晶片

一塊晶圓經過數個月的加工,在指甲蓋大小的空間中集成了數公裡長的導線和數以億計的電晶體器件,經過測試,品質合格的晶片會被切割下來,剩下的部分會報廢掉。千挑萬選後,一塊真正的晶片就這麼誕生了。

切割出合格晶片後報廢的晶圓

光刻機——晶片製造的卡脖子環節

制約集成電路技術發展的有四大要素:功耗、工藝、成本和設計複雜度,其中光刻機就是一個重中之重,核心技術中的核心。

一些裝備由於其巨大的製造難度被冠以「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的稱號,最主流的說法是兩大裝備:航空發動機和光刻機,最先進的航空發動機目前的報價在千萬美元量級,但是最先進的光刻機目前的報價已經過億美金。

晶片的集成程度取決於光刻機的精度,光刻機需要達到幾十納米甚至更高的圖像解析度,光刻機的兩套核心系統——光學系統和對準系統的精度越高,可以在矽片上刻的溝槽越細小,晶片的集成度越高、計算能力越強。

目前,世界上80%的光刻機市場被荷蘭ASML公司佔據,而能夠進行7nm甚至5nm生產的EUV光刻機目前全球也只有ASML一家能夠供應。再加上ASML的EUV光刻機成本高昂(ASML最高端的EUV光刻機NXE 3400B一臺售價約1.2億美元),而且產能非常有限,可謂是一機難求。

前面有提到2012年前後英特爾、臺積電、三星都對ASML進行了資助,併入股成為了其股東。ASML一共得到了13.8億歐元(17.22億美元)的研發資金,正好達到了最初的預期值,而通過出讓23%的股權換來了38.79億歐元(48.39億美元),合計達到52.59億歐元(65.61億美元)。而英特爾、臺積電、三星之所以選擇資助和入股ASML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推動其EUV光刻機的研發,並且控制供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瓦森納協定》的存在,中國大陸引進國際先進的半導體設備是會受到限制的。

《瓦森納協定》又稱瓦森納安排機制,目前共有包括美國、日本、英國、俄羅斯等40個成員國。儘管「瓦森納安排」規定成員國自行決定是否發放敏感產品和技術的出口許可證,並在自願基礎上向「安排」其他成員國通報有關信息。但「安排」實際上完全受美國控制。而中國大陸就在「被禁運」國家之列。

當「瓦森納安排」 某一國家擬向中國出口某項高技術時,美國甚至直接出面幹涉,如捷克擬向中國出口「無源雷達設備」時,美便向捷克施加壓力,迫使捷克停止這項交易。

事實上,對於中國半導體領域的禁運一直存在,英特爾、三星、臺積電2015年就能買到荷蘭ASML的10nm光刻機,而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2015年只能買到ASML 2010年生產的32nm光刻機,5年時間對半導體來說,已經足夠讓市場更新換代3次了。

雖然ASML曾否認其會受到《瓦森納協定》的影響,而且今年中芯國際也成功訂購到了一臺EUV光刻機,但是最快也要等2019年年初才會交貨。也就是說等到2019年,中芯國際才能用上EUV光刻機進行一些試驗性研發。

按照中芯國際目前的進度,恐怕最快也要等到2020年底才可能量產10nm,而實際上更先進的7nm才會需要用到EUV。而且一臺EUV光刻機最多也只能做試產,根本沒法做量產。顯然,中芯國際要想用EUV量產7nm,就需要採購更多的EUV光刻機,而ASML後續能賣你幾臺還不知道,即使能夠繼續買,樂觀估計中芯國際7nm量產最快也要等到2022年了。而到那時,臺積電、三星的3nm可能都出來了!中國大陸的半導體製程與海外仍將保持近兩代的差距。

當然,中國也有自己的光刻機產業,但是由於起步較晚且技術積累薄弱,與國外的差距仍是非常的巨大。

作為國內光刻設備的龍頭企業,上海微電子裝備(SMEE)目前最先進的光刻設備也只能提供最高90mn的工藝技術。單從指標上看,基本也和ASML的低端產品PAS5500系列屬於同一檔次。此外還有合肥芯碩半導體、無錫影速半導體等企業,目前也只能提供最高200mn的工藝技術。

不過,我們也不必過於悲觀。目前國家也在針對光刻機領域進行重點突破。中國16個重大專項中的02專項,就提出光刻機到2020年研發出22nm。2015年出45nm的並且65nm的產業化。45nm是目前主流的光刻機工藝,包括32nm的還有28nm基本都是在45nm的侵入深紫外光刻機上面改進升級來的。所以中國掌握45nm的很重要。45nm光刻機是一個很重要的臺階,達到這個水平後,在45nm光刻機上面進行物鏡和偏振光升級可以達到32nm。

另外,用於光刻機的固態深紫外光源也在研發,我國的光刻機研發是並行研發的,22nm光刻機用到的技術也在研發,用在45nm的升級上面。還有電子束直寫光刻機,納米壓印設備,極紫外光刻機技術也在研發。對光刻膠升級,對摺射液升級,並且利用套刻方法可以達到22nm到14nm甚至10nm的水平。相應的升級的用的光刻膠,第3代折射液等也在相應的研發中。

而在目前最為先進的EUV技術方面,去年「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及成套工藝」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極紫外光刻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順利通過驗收。項目研究團隊歷經八年的艱苦奮戰,突破了制約我國極紫外光刻發展的超高精度非球面加工與檢測、極紫外多層膜、投影物鏡系統集成測試等核心單元技術,成功研製了波像差優於0.75nm RMS 的兩鏡EUV 光刻物鏡系統,構建了EUV 光刻曝光裝置,國內首次獲得EUV 投影光刻32nm 線寬的光刻膠曝光圖形。

當然,從技術突破到真正的商用,到量產仍有很長的一段距離。但是,如果我們不想被卡脖子,就必須敢啃這塊硬骨頭。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晶片製造到底有多難?顯微鏡放大到1000倍,終於看明白了
    針對手機晶片和電腦CPU,很多人一直有個疑問,生產一顆小如指甲蓋的東西,到底有多難?當把晶片放在顯微鏡下,放大1000倍後觀察,你一定會消除疑問。首先在材料的難度上,材料的純度幾乎接近100%,這還並不是部分的幾個,而是所有的材料都要精確,目前常見的晶片製作工藝,比如手機晶片上,最高的工藝是7nm工藝;而電腦CPU上,最高的工藝有14nm工藝。
  • 華為麒麟絕版背後:晶片製造究竟有多難?
    8月7日,華為悲情地宣布,由於美國的制裁,麒麟晶片可能成為絕唱。因為,一直以來,華為主攻的是晶片設計,而非晶片製造。正如餘承東坦誠:「遺憾的是,我們在半導體製造方面,華為在重資產投入型的領域,這種資金密集型的產業,華為沒有參與,我們只做到了晶片的設計,但沒搞晶片的製造,是我們非常大的一個損失。」那麼,製造到底有多難?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 ASML是唯一能製造極紫外光刻機的廠商,高端晶片製造到底有多難?
    生產晶片最重要的設備是光刻機,世界上先進的光刻機主要由荷蘭一家名為阿斯麥(ASML)的公司製造,市場佔有率超過80%,而其中最先進的極紫外光刻機(EUV光刻),全世界只有ASML一家公司能製造。每秒5000次的計算能力,還遠遠比不上現在幾塊錢的掌上計算器,人類科技之所以有這麼大的進步,就是因為有了晶片的發明,而晶片的發明者是美國人傑克·基爾比,他在2000年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 深度思考:晶片製造到底哪裡卡了脖子?
    晶片是多種集成電路的集合,是集成電路的物理載體。所以三者之間的關係是:晶片>集成電路>半導體。  晶片製造工藝是集成電路時代的工藝集大成者, 與一般製造業不同,晶片製造工藝的實現、趕超難度遠大於設計環節,是整個產業鏈的核心環節。晶片製作完整過程包括:晶片設計、晶片製作、封裝製作、成本測試等幾個環節。
  • 測試技術助力晶片製造過程中質量和良率提升
    打開APP 測試技術助力晶片製造過程中質量和良率提升 廠商供稿 發表於 2019-12-05 09:46:59 而且在晶片設計,流片,製造,封裝,測試等一系列過程中,每個環節都不允許出現任何的差錯或失誤,否則將導致研發成本的提高,質量的下降,並延誤產品的上市時間,從而影響品牌。因此,測試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經過嚴格、細緻並快速的測試,才能保證每個階段的順利推進,建立並維護一個好的品牌形象。 那測試工程師到底在做什麼呢或者他們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很多人認為傳統的測試就是測試晶片的好壞。
  • 我國的晶片製造水平如何?
    我國企業晶片製造水平的實情已顯露。隨著華為遭遇晶片製造劫難和中芯國際也被限制,我國晶片製造的真實水平可以說已經顯露無遺了。比如中芯國際,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這件事「對10nm及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及產能建設有重大不利影響」,研發和建設因此而進行不下去之後還能在世界上排名第五嗎?
  • LED晶片的製造工藝流程
    外延生長的基本原理    在一塊加熱至適當溫度的襯底基片(主要有藍寶石和、SiC、Si)上,氣態物質InGaAlP有控制的輸送到襯底表面,生長出特定單晶薄膜。目前LED外延片生長技術主要採用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方法。
  • 光刻如何一步一步變成了晶片製造的卡脖子技術?
    從圖上可以看到,第4步以及之前的過程為下一步刻蝕SiO2層上要去除的區域劃定了範圍。第5步是實際的加工過程——刻蝕,第6步是收尾過程,目的是清除SiO2的T形圖案上不需要的光刻膠。因此說,光刻有兩個階段,一是劃定範圍,二是針對劃定範圍進行實際加工。
  • 濺射靶材:晶片製造材料王者
    而高純金屬產業集中度較高,美國、日本等國家的高純金屬生產商依託先進的提純技術在整個產業鏈中居於十分有利的地位。靶材製造首先需要根據下遊應用領域的性能需求進行工藝設計,然後進行反覆的塑性變形、熱處理,需要精確地控制晶粒、晶向等關鍵指標,再經過焊接、機械加工、清洗乾燥、真空包裝等工序。
  • 晶片製造技術系列科普1:生產晶片的光刻機到底長啥樣?
    晶片是電子產品的關鍵裝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生產一塊晶片最關鍵的設備是光刻機,這種高精度的設備對於技術要求以及部件配置的要求都是很高的,目前能夠真正掌握光刻機技術的國家只有日本、荷蘭、德國這三個。相比之下,荷蘭的光刻機技術更為先進,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晶片生產廠家都需要從荷蘭進口光刻機。那麼,光刻機到底長啥樣呢?所謂光刻機,在原理上跟照相機差不多,不過它的底片是塗滿光敏膠的矽片。各種電路圖案經雷射縮微投影曝光到光敏膠上,光敏膠的曝光部分與矽片進行反應,將其永久的刻在矽片上,這是晶片生產的最關鍵步驟。
  • 你知道晶片的封裝工藝嗎?晶片製造的重要的一環
    晶片製造的原材料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它就是二氧化矽,沙子的主要成分。既然沙子的價格那麼便宜,為什麼晶片的價格那麼貴呢?甚至有人說晶片的價格可能多少年後會像沙子一樣的價格賣!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晶片的製造工藝非常複雜,成本也是非常高。
  • 光刻如何一步一步變成了晶片製造的卡脖子技術?_騰訊新聞
    從圖上可以看到,第4步以及之前的過程為下一步刻蝕SiO2層上要去除的區域劃定了範圍。第5步是實際的加工過程——刻蝕,第6步是收尾過程,目的是清除SiO2的T形圖案上不需要的光刻膠。因此說,光刻有兩個階段,一是劃定範圍,二是針對劃定範圍進行實際加工。
  • 晶片製作全過程
    4、測試工序:晶片製造的最後一道工序為測試,其又可分為一般測試和特殊測試,前者是將封裝後的晶片置於各種環境下測試其電氣特性,如消耗功率、運行速度、耐壓度等。經測試後的晶片,依其電氣特性劃分為不同等級。而特殊測試則是根據客戶特殊需求的技術參數,從相近參數規格、品種中拿出部分晶片,做有針對性的專門測試,看是否能滿足客戶的特殊需求,以決定是否須為客戶設計專用晶片。
  • 舌尖上的硬體(2) CPU/GPU晶片製造解析
    所以半導體晶片的製造必須而且只能按照設計好的順序,從最底層向上逐級進行這一系列的破壞和改變。這樣的特點,造就了以「覆膠遮蓋—光刻—清洗暴露—區域處理」為核心半導體晶片製造的獨特過程。至此,晶片的製造主體過程大體上就算完成了,在經過切割和封裝測試之後,它就成了我們所熟悉的半導體晶片。製造完成等待切割的晶片  當然,這樣的過程並不是一上手就可以成功的。
  • 國產晶片製造水平大曝光!這項晶片技術全球領先:成「國產芯」遮羞布
    」,但實際上沙子要變成晶片,實際上還有一個非常複雜且非常巨頭技術含量的過程,這也是目前國產晶片製造技術被「卡脖子」主要原因;那麼沙子是如何變成晶片的呢?縱觀整個晶片製造過程,大概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步則是沙子的提純和處理,因為一般沙子中矽元素的含量在32%~42%左右,所以要將沙子提純至99.9999999%純度的矽,而這個擁有9個9純度的矽,後續還要經過一系列製作工藝,最終形成矽晶圓片,為後續晶片製造提供了最為重要的基礎原材料,而目前國內的矽提純技術,不僅僅較為落後,同時在產能方面也有很大的不足。
  • 晶片製造行業的新方向:「自組裝」技術解析
    顯然,隨著製程工藝的不斷逼近物理極限,不僅在技術實現上越來越困難,所需要的設備越來越複雜,而且晶片開發成本也急劇增長,如果晶片廠商沒有足夠的實力,晶片出貨沒有足夠的出貨量,將很難承擔高昂的成本。對於以上的這些新技術可能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了解和接觸過,而在去年在德國舉辦的TED演講當中,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Karl Skjonnemand為延續「摩爾定律」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思路,即利用「分子工程和模擬自然的方法」來實現電晶體的「自組裝」(self-directed assembly),從而極大的降低半導體製造的成本。
  • 央視最強科普:晶片是怎麼製造的?
    隨著科技的發展,晶片在製造業各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那麼,什麼是晶片?如何製造晶片?涉及到多少高科技?我國的晶片產業現狀如何?又會有哪些挑戰?讓我們跟隨央視新聞出品的科普長圖,一起了解晶片那些事。,但製造難度非常大,其製作過程不亞於在指甲蓋上建造一座城市,我們一般看到的晶片是這樣的↓↓↓但是在顯微鏡下,如同街道星羅棋布
  • 「上海製造」入選首條5納米晶片生產線
    刻蝕機是晶片製造的關鍵裝備之一,中微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讓「上海製造」躋身刻蝕機國際第一梯隊。   走進位於金橋出口加工區的中微公司,就要換上公司提供的皮鞋,這家精密製造企業要求一塵不染。在潔淨室門外,記者看到身穿白色工作服,戴著白帽子、口罩和手套的研發人員,正在測試一臺大型設備,它就是全球屈指可數的5納米刻蝕機。
  • 一片晶圓可以切多少個晶片及晶圓製造流程
    晶圓製造的流程一顆集成電路晶片的生命歷程就是點沙成金的過程:晶片公司設計晶片——晶片代工廠生產晶片——封測廠進行封裝測試——整機商採購晶片用於整機生產。晶片供應商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叫IDM,通俗理解就是集晶片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等多個產業鏈環節於一身的企業。有些甚至有自己的下遊整機環節,如Intel、三星、IBM就是典型的IDM企業。另一類叫Fabless,就是沒有晶片加工廠的晶片供應商,Fabless自己設計開發和推廣銷售晶片,與生產相關的業務外包給專業生產製造廠商,如高通、博通、聯發科、展訊等等。
  • LED晶片的製造工藝流程及檢測項目分析
    LED晶片的受損會直接導致LED失效,因此提高LED晶片的可靠性至關重要。蒸鍍過程中有時需用彈簧夾固定晶片,因此會產生夾痕。黃光作業若顯影不完全及光罩有破洞會使發光區有殘餘多出的金屬。晶粒在前段製程中,各項製程如清洗、蒸鍍、黃光、化學蝕刻、熔合、研磨等作業都必須使用鑷子及花籃、載具等,因此會有晶粒電極刮傷的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