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技術助力晶片製造過程中質量和良率提升

2020-11-26 電子發燒友

測試技術助力晶片製造過程中質量和良率提升

廠商供稿 發表於 2019-12-05 09:46:59

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的不斷縮小,以及消費者對於終端產品的差異化以及質量的要求,另外快速的上市時間,這些都導致晶片公司所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而且在晶片設計,流片,製造,封裝,測試等一系列過程中,每個環節都不允許出現任何的差錯或失誤,否則將導致研發成本的提高,質量的下降,並延誤產品的上市時間,從而影響品牌。因此,測試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經過嚴格、細緻並快速的測試,才能保證每個階段的順利推進,建立並維護一個好的品牌形象。

那測試工程師到底在做什麼呢或者他們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很多人認為傳統的測試就是測試晶片的好壞。泰瑞達業務戰略總監Natalian Der女士表示:「晶片測試環節是晶片生產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測試工程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測試晶片的好壞。現在最新的測試功能是,測試工程師需要對晶片進行Trim,也就是修正或者微調整,然後進行重新測試,再來區分哪些是最終被淘汰的『壞』的晶片。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大大提高晶片的良率,同時也能降低單晶片的測試成本。對於行動裝置來說,還可以延長電池壽命。」這個Trim在測試中佔越來越大的比重,有的甚至高達百分之五六十,對測試設備的精度要求非常高。

目前,隨著一些新興應用的興起,如物聯網,智能家居,AR/VR,自動駕駛以及5G和AI等,這些新應用的產品晶片生產廠家希望能有一個測試平臺能靈活地對各種晶片進行測試。例如對於5G,它相對於4G,速度提升了很多,它的帶寬也增加了一千多倍。另一個例子是人工智慧(AI),它需要測試的數據越來越多,從最初的只是雲計算,到後來慢慢的邊緣設備越來越多,需要進行測試和分析的數據也大幅增加,接口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可高達56GB/s。

那面對這些新興應用的測試需求ATE測試廠商會擁有怎樣的測試工具以應對這些挑戰呢?Natalian Der女士則表示:「泰瑞達的測試工具都具有靈活性,例如我們的板卡,它專門面向不同測試需求而開發,如應用於模擬的,射頻的,數字的,以及人工智慧的。可以根據客戶晶片的要求不同,選用不同的板卡來配置。泰瑞達的測試平臺也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客戶可以根據他們的測試需求,選擇不同的平臺,如今年泰瑞達剛剛發布的UltraFLEXplus等。對於成本控制,最有效的一個方法就是parallel testing(並行測試),多個晶片可同時進行測試,這樣可以有效降低每個晶片單晶片的測試時間和測試成本。最後,測試環境也尤為重要,如泰瑞達的IG-XL,具有圖形化的界面,測試工程師很容易就能上手,從而能夠快速地、更好地完成繁重的測試任務。」

圖:泰瑞達UltraFLEXplus產品圖。

Natalian Der強調:「目前的測試已經和之前不同,目前的測試已經不僅僅是查錯,也是一個提升的過程,從而確保整個晶片製造過程的流暢及準確,並最終減少測試成本,加快產品的上市時間。」

作為生產了世界上第一臺自動測試儀器的製造商,也是第一個能夠真正做到混合信號測試機臺的公司,泰瑞達自1960年成立至今已經走過了59年,一路走來,泰瑞達一直把客戶的滿意度作為自己的發展宗旨。在VLSI過去幾年對客戶滿意度的調查中,泰瑞達一直都穩居榜首。泰瑞達保護也幫助扶持了很多品牌。Natalian Der女士表示:「很多目前消費者使用的電子產品裡面都有使用泰瑞達工具測試過的產品在運行。」

圖:泰瑞達連續四年居VLSI客戶滿意度調查榜首。

Natalian Der同時也表示:「中國市場一直是ATE測試的重要市場,也是泰瑞達最為重視和注重發展的市場,目前泰瑞達整個公司60%的產品都在這裡製造。2018年,整個大中華區的營收佔泰瑞達全球營收的42%。」泰瑞達扶持並保護了很多知名的品牌, 在中國晶片公司做大做強並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泰瑞達的產品會助您一臂之力,幫您建立起您所期待的品牌形象。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製造過程中使用RFID等技術提升效率、保證質量
    704所是我國第一家在航天飛行器飛行過程中應用光纖準分布式傳感技術的單位,提供的光纖傳感技術已為我國多型飛行器提供了健康監測服務。在海南文昌發射場,704所還配置了火箭遙測地面接收系統,為火箭發射任務前靶場最後階段火箭自身和箭上測控設備的工況進行最後一次診斷測試提供可靠的信號接收、數據判讀依據。通過對遙測信號的判讀,檢測火箭各關鍵部位工作是否正常,是確保火箭能否如期發射的關鍵指標。
  • SSD主控晶片CP測試遇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QLMEETC-電子工程專輯當前主流SSD主控晶片已經進入了28nm ,14nm等高端半導體製造工藝時代,一顆晶片通常集成千萬級邏輯門電路,這樣勢必會導致晶片的功耗大幅增加,測試pattern頻率需要大幅提升。而SSD主控晶片通常相對一般SoC晶片有更大的I/O數量和電源功耗,由於CP 測試探針卡的局限性,導致在大生產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異常的問題。
  • 晶片製造到底有多難?真正的晶片製造過程十分複雜
    晶片製造到底有多難?真正的晶片製造過程十分複雜 李倩 發表於 2018-09-08 10:41:53 今年4月中興事件引發了全民對國產晶片的關注。
  • 「紅光」前傳——用心做好大功率半導體雷射晶片 助力中國製造
    導讀: 隨著半導體材料外延生長技術、半導體雷射波導結構優化技術、腔面鈍化技術、高穩定性封裝技術、高效散熱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半導體雷射器功率及光束質量飛速發展,促進了直接工業用半導體雷射加工系統和高功率光纖雷射器的發展。
  • 新型鍵合技術助力微流控晶片的規模化生產
    )醫療,因為這些晶片能夠從一滴血中當場診斷出一系列疾病。一項簡單的鍵合技術將助力上述設想變為現實。微流控晶片微流控技術已經經過多年研發,由於鍵合晶片塑料部分的任務困難且昂貴而受到一定的限制,因為微流控晶片需要保持微通道的完整性才能實現其診斷功能。
  • 「ADI助力半導體測試設備成長」在線研討會即將開始
    專注於引入新品並提供海量庫存的電子元器件分銷商貿澤電子 ( Mouser Electronics ) 近日宣布將攜手ADI於1月12日下午14:00-15:30舉辦一期主題為「ADI助力半導體測試設備成長」的在線研討會。
  • 晶片製作全過程
    4、測試工序:晶片製造的最後一道工序為測試,其又可分為一般測試和特殊測試,前者是將封裝後的晶片置於各種環境下測試其電氣特性,如消耗功率、運行速度、耐壓度等。經測試後的晶片,依其電氣特性劃分為不同等級。而特殊測試則是根據客戶特殊需求的技術參數,從相近參數規格、品種中拿出部分晶片,做有針對性的專門測試,看是否能滿足客戶的特殊需求,以決定是否須為客戶設計專用晶片。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化技術推動增材製造質量提升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化增材製造系統平臺」項目,主要針對航空、航天、兵器等領域關鍵構件快速、可靠、高質量定製化研製生產的迫切需求,構建具備工藝推理功能、可擴展的工藝參數庫和知識庫;研發過程監測與控制等關鍵智能模組,形成在線監測反饋系統及裝備自診斷系統;建立增材製造過程工業標準體系與開放式增材製造智能化平臺,解決影響增材製造成形精度質量的關鍵瓶頸問題
  • LED晶片的製造工藝流程
    該設備集精密機械、半導體材料、真空電子、流體力學、光學、化學、計算機多學科為一體,是一種自動化程度高、價格昂貴、技術集成度高的尖端光電子專用設備,主要用於GaN(氮化鎵)系半導體材料的外延生長和藍色、綠色或紫外發光二極體晶片的製造,也是光電子行業最有發展前途的專用設備之一。
  • NI半導體測試方案助力IC設計
    打開APP NI半導體測試方案助力IC設計 發表於 2018-11-30 15:55:32 從實驗室到產線所採用的測試方法不同.很難能夠進行很好的關聯( correlation ) ,使得整體的測試成本難以降低。因此最佳的系統優化應透過通用的統一的測試平臺,可因應設計檢驗到生產測試而隨時調整、讓設計與測試部門可輕鬆共用資料、以現有的半導體技術搭配最新功能,進而降低成本。
  • 深度思考:晶片製造到底哪裡卡了脖子?
    晶片是多種集成電路的集合,是集成電路的物理載體。所以三者之間的關係是:晶片>集成電路>半導體。  晶片製造工藝是集成電路時代的工藝集大成者, 與一般製造業不同,晶片製造工藝的實現、趕超難度遠大於設計環節,是整個產業鏈的核心環節。晶片製作完整過程包括:晶片設計、晶片製作、封裝製作、成本測試等幾個環節。
  • ASCO半導體領域解決方案 助力國產「芯」製造
    晶片(集成電路)製造技術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微細加工技術,是全球高科技國力競爭的戰略必爭制高點。除此之外,半導體晶片同樣被用於汽車控制項、人工智慧、新能源等諸多領域。 如此重要的晶片,製造過程非常複雜,包括晶片設計、晶圓生產、封裝測試等多個工藝環節,每個環節都不能出現任何紕漏!
  • 提高系統級晶片測試效率的方法
    可測性設計通過提高電路的可測試性,從而保證晶片的高質量生產和製造。藉助於EDA技術,可以實現可測試性設計的自動化,提高電路開發工作效率,並獲得高質量的測試向量,從而提高測試質量、低測試成本。傳統的利用功能仿真向量進行生產製造晶片的後期測試,雖然有的工程師認為由於充分測試過電路的功能,所以功能測試向量應該可以滿足市場對產品質量的需求,然而實際上功能測試向量還很不完備,亞微米、深亞微米製造工藝條件下,功能測試向量所能達到的測試覆蓋率只有50%到60%左右,測試的質量得不到充分保證;另外功能測試向量的產生和運行都十分昂貴;與此同時功能測試向量還不便於失效器件的故障診斷。
  • 摩爾精英宣布ATE測試專家王興仁先生擔任晶片測試服務副總裁
    Ivan將帶來他近三十年的晶片ATE測試技術管理經驗和先進運營管理方法學,為摩爾精英測試服務業務帶來增長新動能。從事集成電路晶圓製造與測試工作與研究近三十年,歷練過記憶體IDM廠旺宏電子(MXIC)、專業集成電路測試公司欣銓科技(Ardentec)。
  • 晶片製造行業的新方向:「自組裝」技術解析
    文中指出28nm節點的晶片開發成本為5130萬美元;16nm節點則需要1億美元;7nm節點需要2.97億美元;5nm節點,開發晶片的費用將達到5.42億美元;由於3nm還處於最初期的開發階段,所以其開發成本至今還難以確定,3nm的開發費用有可能超過10億美元。此外,先進的晶圓廠建設同樣需要大量的現金支持,以採用最新的設備來提升工藝製程,這將進一步拉高晶片的製造成本。
  • 國產晶片製造水平大曝光!這項晶片技術全球領先:成「國產芯」遮羞布
    」,但實際上沙子要變成晶片,實際上還有一個非常複雜且非常巨頭技術含量的過程,這也是目前國產晶片製造技術被「卡脖子」主要原因;那麼沙子是如何變成晶片的呢?縱觀整個晶片製造過程,大概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步則是沙子的提純和處理,因為一般沙子中矽元素的含量在32%~42%左右,所以要將沙子提純至99.9999999%純度的矽,而這個擁有9個9純度的矽,後續還要經過一系列製作工藝,最終形成矽晶圓片,為後續晶片製造提供了最為重要的基礎原材料,而目前國內的矽提純技術,不僅僅較為落後,同時在產能方面也有很大的不足。
  • 【技術】一文了解TSV封裝技術
    Silicon Via, TSV)技術是一項高密度封裝技術,正在逐漸取代目前工藝比較成熟的引線鍵合技術,被認為是第四代封裝技術。TSV技術通過銅、鎢、多晶矽等導電物質的填充,實現矽通孔的垂直電氣互連。矽通孔技術可以通過垂直互連減小互聯長度,減小信號延遲,降低電容/電感,實現晶片間的低功耗,高速通訊,增加寬帶和實現器件集成的小型化。
  • 半導體元器件的製造過程
    半導體元器件的製造除了人們熟知的「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四大環節以外,中間的整體環節其實很複雜,可分為前段製程和後段製程。半導體元器件的製備首先要有最基本的材料——矽晶圓,通過在矽晶圓上製作電路與電子元件(如電晶體、電容體、邏輯閘等),為上述各製程中所需技術最複雜且資金投入最多的過程。
  • LED晶片的製造工藝流程及檢測項目分析
    LED晶片的受損會直接導致LED失效,因此提高LED晶片的可靠性至關重要。蒸鍍過程中有時需用彈簧夾固定晶片,因此會產生夾痕。黃光作業若顯影不完全及光罩有破洞會使發光區有殘餘多出的金屬。晶粒在前段製程中,各項製程如清洗、蒸鍍、黃光、化學蝕刻、熔合、研磨等作業都必須使用鑷子及花籃、載具等,因此會有晶粒電極刮傷的情況發生。
  • 矽襯底LED晶片簡介及主要製造工藝分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7811.htm 1 Si襯底LED晶片製造  1.1 技術路線  在Si襯底上生長GaN,製作LED藍光晶片。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深入研究和採用了發光層位錯密度控制技術、化學剝離襯底轉移技術、高可靠性高反光特性的p型GaN歐姆電極製備技術及鍵合技術、高出光效率的外延材料表面粗化技術、襯底圖形化技術、優化的垂直結構晶片設計技術,在大量的試驗和探索中,解決了許多技術難題,最終成功製備出尺寸1 mm×1 mm,350 mA下光輸出功率大於380 mW、發光波長451 nm、工作電壓3.2 V的藍色發光晶片,完成課題規定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