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製造」入選首條5納米晶片生產線

2020-11-27 央廣網

   5納米,相當於頭髮絲直徑(約0.1毫米)的二萬分之一,將成為集成電路晶片上的最小線寬。臺積電計劃明年進行5納米製程試產,預計2020年量產。最近,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收到一個好消息:其自主研製的5納米等離子體刻蝕機經臺積電驗證,性能優良,將用於全球首條5納米製程生產線。刻蝕機是晶片製造的關鍵裝備之一,中微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讓「上海製造」躋身刻蝕機國際第一梯隊。

   走進位於金橋出口加工區的中微公司,就要換上公司提供的皮鞋,這家精密製造企業要求一塵不染。在潔淨室門外,記者看到身穿白色工作服,戴著白帽子、口罩和手套的研發人員,正在測試一臺大型設備,它就是全球屈指可數的5納米刻蝕機。只見一片片300毫米大矽片被機械手抓起,放入真空反應腔內,開始了它們的刻蝕之旅。「多種氣體會進入真空反應腔,經過化學反應變成等離子氣體,隨即產生帶電粒子和自由基,與矽片發生化學物理反應。」中微首席專家、副總裁倪圖強說,這些化學物理反應在矽片上開槽打洞,形成令人嘆為觀止的微觀結構,一塊指甲蓋大小的晶片可集成60多億個電晶體。

   方寸間近乎極限的操作,對刻蝕機的控制精度提出很高要求。刻蝕尺寸的大小與晶片溫度一一對應,中微自主研發的部件使刻蝕過程的溫控精度保持在0.75攝氏度內,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氣體噴淋盤是刻蝕機的核心部件之一,中微和國內企業聯合開發出一套創新工藝,用這套工藝製造的金屬陶瓷,其晶粒十分精細、緻密。與進口噴淋盤相比,國產陶瓷鍍膜的噴淋盤使用壽命延長一倍,造價卻不到五分之一。

   創新成功的秘訣是什麼?秘訣之一是超前布局研發。2004年中微創立時,全球最先進的晶片生產線是90納米製程,那時他們就開始研發40納米刻蝕機,因為集成電路產業技術迭代很快,超前兩代研發才能掌握主動權。擁有國際化團隊,也是一個成功原因。經過本土培養和海外引進,中微600多名員工來自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而且公司研發團隊很完整,200多人的專業覆蓋30多門學科,為刻蝕機研發這一系統工程奠定了基礎。

   憑藉自主創新,中微已申請1200多件國內外專利。「因為有大量專利保護,我們經歷4次與發達國家企業的智慧財產權訴訟,未嘗敗績。」公司副總裁曹煉生說。如今,中微與泛林、應用材料、東京電子、日立4家美日企業一起,組成了國際第一梯隊,為7納米晶片生產線供應刻蝕機。明年,臺積電將率先進入5納米製程,已通過驗證的國產5納米刻蝕機預計會獲得比7納米生產線更大的市場份額。(記者 俞陶然)

   原標題:中微公司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躋身刻蝕機國際第一梯隊

   「上海製造」入選首條5納米晶片生產線

相關焦點

  • 國產刻蝕機入選全球首條5納米晶片產線...
    據媒體報導,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5納米等離子體刻蝕機最近經臺積電驗證,性能優良,將用於全球首條5納米製程生產線。臺積電計劃明年進行5納米製程試產,預計2020年量產。而刻蝕機是半導體晶片製造的關鍵裝備之一,曾是一些發達國家的出口管制產品。受益於本土半導體產能投資擴張,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市場需求高漲。根據SEMI的數據,2017年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額達到566億美元,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銷售額達到82.2億美元,預計全球將於2020年前投產62座半導體晶圓廠,其中26座設於中國大陸。
  • 北京首條MEMS晶片生產線正式投產!
    北京首條MEMS晶片生產線正式投產!今天,發改君便帶來一個與晶片有關的好消息——北京市重點支持的、由賽微電子控股子公司賽萊克斯(北京)公司投資建設的「8英寸MEMS國際代工線建設項目」,近日在經開區正式通線運行。據了解,該生產線現階段月產能為1萬片,達產後將形成3萬片/月的生產能力。這標誌著北京市首條商業量產、全球業界最先進的8英寸MEMS晶片生產線進入實際生產階段。
  • 上海光源二期首條光束線站出光
    《解放日報》報導 11月2日凌晨4時,上海光源二期首條光束線站順利出光。幾天前,在李政道研究所第一次國際諮詢委員會上,日本理論物理學家Yana Gida確認出任該所教授。半個月前,華虹集團六廠的首批12英寸矽片進入工藝機臺,開始28納米晶片產品的製造流程。
  • 中微突破了「卡脖子」技術,讓「上海製造」躋身刻蝕機國際第一梯隊
    打開APP 中微突破了「卡脖子」技術,讓「上海製造」躋身刻蝕機國際第一梯隊 發表於 2018-12-20 14:01:18
  • 中微半導體的5nm等離子體蝕刻機將用於臺積電全球首條5nm工藝生產線
    打開APP 中微半導體的5nm等離子體蝕刻機將用於臺積電全球首條5nm工藝生產線 發表於 2018-12-21 15:59:34
  • 5納米晶片國產化?為之喝彩但別被誤導!
    而紫光國芯的DDR4內存晶片更是很快就將面市。但說到晶片製造就不能不提到光刻與蝕刻這兩個關鍵的工藝,目前世界上先進的晶片工藝已經進入了7納米製程,甚至5納米製程,但是光刻、蝕刻作為晶片生產的最關鍵步驟,技術要求非常之高,頂尖的光刻機、蝕刻機的生產與製造都集中在荷蘭ASML等幾家大公司。
  • 我國首條金屬濺射膜壓敏晶片生產線有望10月在瀏陽高新區建成投產
    「奮戰100天,高質量完成淨化車間的施工建設,啟動生產線設備安裝調試。我國首條自主研發的金屬濺射膜壓敏晶片生產線,有望在10月份竣工投產。」  6月中旬,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湖南師範大學理學院博士生導師王國秋說到。
  • 中科院首創2納米晶片關鍵技術,還依賴光刻機嗎中國晶片迎轉機
    我們在科技領域一直在打壓了幾十年,這也讓我們相關領域的技術始終無法突破,而作為製造晶片的關鍵設備EUV光刻機,我們目前掌握的精度最高的僅僅是45納米級別的,就連28納米的技術我們也在研發當中,可想而知我們在這個行業走的是多麼的艱難
  • 中科院首創2納米晶片關鍵技術,或不再需要光刻機
    中國幾十年的飛速發展,是所有國家都有目共睹的,雖然說被稱為「基建狂魔」,中國製造更是遍布了世界全球,但是科技領域始終一直處於落後狀態,真正的救星終於出現,並且還帶來了首創的2納米晶片技術,光刻機的存在或許並沒有那麼重要了。
  • 科創板受理企業透析|中微半導體:7納米晶片刻蝕機第一梯隊
    3月29日,又有9家公司的科創板上市申請獲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在列。中微半導體生產的是製造晶片的關鍵設備——刻蝕機。由於西方國家對刻蝕機產品出口中國進行管制,一些最先進的刻蝕機無法第一時間出口到中國。
  • 國產集成電路設備重大突破 中微半導體5納米刻蝕機通過臺積電驗證
    中證網訊(記者 楊潔)根據解放日報12月18日消息,近期中微半導體自主研製的5納米等離子體刻蝕機經臺積電驗證,性能優良,將用於全球首條5納米製程生產線。5納米相當於頭髮絲直徑的二萬分之一,是集成電路製程工藝最小線寬。臺積電宣布2019年將進行5納米製程試產、預計2020年量產。
  • 中微已製造出5納米蝕刻機,對中國半導體領域影響深遠
    (文章來源:國器紀錄片)        早在2017年4月份從研製半導體設備的中微公司傳來捷報,其掌門人尹志堯正式對外宣布已經攻克5納米蝕刻機的製造技術,一時在國產半導體行業激起千層波浪,而實力頗為強勁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在兩星期後才掌握5納米刻蝕工藝。
  • 上海華力12英寸先進生產線首臺工藝設備搬入
    新華社上海5月21日電(記者高少華)上海華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建設和營運的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21日實現首臺工藝設備——光刻機搬入,這也是目前中國大陸集成電路生產線上最先進的浸沒式光刻機。華力12英寸先進生產線建設項目總投資387億元人民幣,被列為國家《「十三五」集成電路產業重大生產力布局規劃》,也是「十三五」期間上海市重大產業項目和上海市重大工程。華力12英寸先進生產線建設項目主要從事邏輯晶片生產,重點服務國內設計企業先進晶片的製造需求。根據規劃,該項目將建成月產能4萬片的12英寸集成電路晶片生產線,工藝覆蓋28-14納米技術節點。
  • 上海研發投入佔GDP的4%,《2019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報告》新鮮出爐
    2019年,上海共有52項重大科技成果獲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佔全國總數的16.9%;上海天文臺牽頭國內學者參與的全球首張「黑洞」照片公布;《自然》評選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優秀科學論文中,2篇入選的中國論文均出自上海。
  • 首期投資2000萬,建設首條稀土納米材料生產線,打破美日歐壟斷
    新技術出現1月10號有記者獲悉,包頭稀土研究院與某科技公司達成技術轉讓協議,籌備建立國內首條稀土納米斷熱生產線,並且首期預備投入2000萬元資金。意味著我國即將打破國外對此行業技術的壟斷。說到這裡可能有人不明白了,稀土納米斷熱材料是一種隔熱性能非常好的斷熱玻璃塗層材料,與市面上的節能玻璃相比,它可以隔離95%紅外線或紫外線,並在3小時內能快速降溫,最高可調節溫度7—15度,節能25%—40%,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都非常大。在此之前,我國在斷熱玻璃塗層材料方面一直處於被動,因為它的相關核心技術和智慧財產權由美、日、歐等國家掌握並且壟斷,是的,我們一開始並沒有這種技術。
  • 打破壟斷,國內首條稀土納米斷熱材料生產線開建,調節溫度達15度
    最近我國首條使用稀土為主要原料的斷熱塗層生產線開建,一舉打破美日歐等國家的壟斷,在稀土深化利用上實現了產業化的重大舉措。那麼這種稀土納米斷熱材料有什麼神奇之處呢?又將為稀土深化應用提供什麼樣的啟發?稀土納米斷熱材料研發成功,為玻璃等建材注入節能新活力當玻璃作為外牆門窗使用後,人們一直想要其既能透光又能保溫,為此做了很多努力。
  • 首條生產線投產 石墨稀萬億市場啟動
    寧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千噸級石墨烯生產線項目首期工程——年產300噸石墨烯規模生產線日前在慈谿市慈東濱海區正式落成投產。
  • 全球首條紡絲級單層氧化石墨烯10噸生產線試車成功
    全球首條紡絲級單層氧化石墨烯10噸生產線試車成功 原標題:   □ 一直以來,高品質單層石墨烯粉體類原料無法量產,使得石墨烯諸多優異性能無法充分發揮,導致其產業化之路困難重重  □ 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突破了
  • 全球半導體製造加速切換至5納米工藝製程 多款5納米晶片產品陸續發布
    全球半導體製造加速切換至5納米工藝製程 多款5納米晶片產品陸續發布 來源:界面新聞 • 2020-09-16 16:14:31
  • 全國首條自動化石墨烯生產線開始試生產
    近日,由永寧縣墨工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全國首條自動化石墨烯生產線進入試生產階段,填補了全區石墨烯項目空白。寧夏墨工科技有限公司總佔地面積100餘畝,總建築面積80000平方米,於2019年8月正式落戶永寧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