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LC與TLC快閃記憶體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2021-01-07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QLC與TLC快閃記憶體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太平洋電腦網 發表於 2020-03-27 10:11:45

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遊戲、電影、照片等數據越來越大,硬碟容量將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雖然傳統的機械硬碟可以解決容量問題,但是速度太慢,體驗糟糕,並不是最優的個人存儲解決方案。我們渴求大容量的SSD,不過超過TB大容量SSD動不動就幾千元的售價,對於支付能力有限用戶實際上沒有意義。SSD的成本主要來源於快閃記憶體,在TLC快閃記憶體能夠實現TB容量可惜價格未能降下來。只有不斷開發新類型的快閃記憶體,解決容量與價格的矛盾,才能讓SSD真正在大數據時代發揮應有作用。

這時,QLC 快閃記憶體就應運而生, 目前,東芝和西數先後宣布成功開發基於四比特單元3D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即QLC快閃記憶體,這也意味著QLC SSD將要來臨。那麼,它與TLC快閃記憶體又有什麼區別,能否取代TLC成為SSD主流快閃記憶體之選?

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TLC 以及QLC快閃記憶體?

TLC = Trinary-Level Cell,即3bit/cell(每個Cell單元儲存3個數據,有8個狀態,具體如上圖,有八種不同電壓狀態)。主要特點:成本低,容量大,但速度慢,壽命短,約500-1000次擦寫壽命。但隨著技術的成熟,壽命問題已經得到改善(約1500-2000次擦寫壽命),並成為目前快閃記憶體顆粒中的最主流產品。

QLC=Quad-Level Cell,即4bit/cell(每個Cell單元儲存4個數據,有16個狀態,具體如上圖,有十六種不同電壓狀態)。相比於TLC來說,成本比更低,容量更大,而可靠、穩定性及壽命則更差些(此前幾年預計的理論可擦寫100-150次),不過目前東芝宣稱,他們的QLC NAND擁有多達1000次左右的P/E編程擦寫循環,幾乎已經和TLC快閃記憶體旗鼓相當。

註:每Cell單元存儲數據越多,單位面積容量就越高,但同時導致不同電壓狀態越多,越難控制,導致顆粒穩定性越差,壽命低,利弊都有。

不得不承認,TLC快閃記憶體的出現大大提升了SSD的容量,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SSD的價格。不過,依舊沒解決SSD價格的難題,大容量SSD仍舊貴。小容量SSD+大容量HDD的存儲方案,終究沒有單純大容量SSD來得好。

當QLC 快閃記憶體的誕生,也許既廉價又擁有超大容量的SSD,從理想變為現實。

QLC與TLC之間的區別:

1、壽命

前段時間,東芝稱其QLC NAND擁有多達1000次左右的P/E編程擦寫循環,打破100-150次魔咒,可以與TLC快閃記憶體顆粒壽命想媲美。如果真的達到這個標準,那麼QLC SSD就能夠「理直氣壯」進入市場了。

1000次壽命,對於普通人來說,也沒有那麼可怕。一般人平均每天的寫入量很少能超過10GB,那麼我們就假設是10GB,120GB QLC SSD,寫入壽命達到120 TB。假設寫入放大係數則假定為3,甚至5,那麼三年之內,很難寫壞它。且QLC快閃記憶體擁有高容量,也意味著其在QLC驅動器中可通過超額配置以延長產品本身的有效壽命。

目前TLC SSD在質保期普遍達到3年,有的質保期甚至達到5年。那麼QLC 壽命問題又有什麼好擔心?

2、穩定性

QLC快閃記憶體是存儲4位電荷,有16種狀態,而TLC存儲3位電荷,有8種狀態 。這意味著QLC快閃記憶體單位存儲密度更大,是TLC的2倍,單顆晶片可達到256GB甚至512GB。但是,也因如此,QLC快閃記憶體的電壓更難控制,幹擾更複雜,而這些問題都會影響QLC快閃記憶體的性能、可靠性及穩定性。不過TLC的這個活生生的案例在前面,解決起來會更容易一些。

3、成本

雖然QLC只是在TLC的電子單元內增加了一個比特位,但其所要求的技術含量卻非常高。因為不僅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一個比特單位,還需要雙倍的精度才能保有足夠高的穩定性以及性能。不過,一旦解決了所有技術上的難題,隨著SSD容量的大幅增加,其所需要的單位成本也會相應降低。

4、容量

東芝的QLC的技術已經可以實現每快閃記憶體顆粒768Gb(96GB)的容量,相比之TLC顆粒的 512Gb有了更大提升。如果採用16顆粒封裝,那麼可以實現單顆晶片封裝達到1.5TB的容量,容量達到目前單顆最大。如果一塊SSD採用八顆這樣的新品,總容量可以達到驚人的12TB。

寫在最後:

雖說目前QLC 快閃記憶體不過剛正式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其在速度、壽命、穩定性等方面可能會比TLC差,但是更便宜的成本、更大容量的優勢是無法忽視的。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QLC就像當年TLC一樣從不被接納到廣泛認可也是早晚的事情。

其實不管是TLC還是QLC,只要價格夠便宜,容量夠大,速度夠快,壽命有保障,總會獲得消費者的喜歡,贏得屬於自己的市場份額。

而對於HDD來說,QLC的出現將帶來更大的威脅。或許真正QLC SSD普及之時,才是HDD 跟我們Say byebye之時。

責任編輯:ct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3D 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SLC、MLC、TLC、QLC的區別是什麼?
    快閃記憶體是一種永久性的半導體可擦寫存儲器,U盤、SD存儲卡、SSD 等都屬於快閃記憶體。3D NAND顆粒又可以分為32層、48層甚至64層或更高層次,3D TLC/MLC顆粒的不同產品,各大廠商的技術不盡相同。
  • QLC快閃記憶體性能低?取代HDD的會是它
    在了解QLC快閃記憶體之前,我們首先簡單介紹下NAND快閃記憶體中不同類型到底都有哪些區別及優缺點吧。NAND快閃記憶體基本原理:QLC容量大,但性能也變差了NAND快閃記憶體是靠存儲單元能多少位信息然後施加不同電壓才實現信息存儲的,很多人都知道NAND快閃記憶體有SLC、MLC及TLC之分,現在又多了QLC快閃記憶體,那麼它們之間到底有多少區別呢?
  • QLC快閃記憶體已被強力吐槽 更渣的PLC快閃記憶體冒頭了
    NAND快閃記憶體下一步還要怎麼發展?我們知道提高3D NAND快閃記憶體容量現在主要有兩個方向了,一個是提高堆棧層數,今年多家NAND公司量產了96層堆棧的3D快閃記憶體,三星日前還首發了另一個提高快閃記憶體容量、降低成本的方式就是提高快閃記憶體cell單元的bit位元,所以就有了SLC、MLC、
  • TLC 快閃記憶體顆粒為什麼不好?
    那麼什麼是TLC呢?TLC是一種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存儲單元,它的英文是TLC = Trinary-Level Cell,即3bit/cell。早在去年三星840evo固態硬碟就採用了TLC晶片,後來被發現存在老數據讀取速度下降的問題,三星堅稱,問題源於快閃記憶體管理算法失誤,並不是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毛病。目前來說,大部分的固態硬碟採用MLC顆粒,極少高端的產品採用SLC顆粒,因為價格的問題部分入門級固態硬碟採用了TLC顆粒。從成本採購上來看,TLC的價格相對於MLC來說要便宜不少,更別提是SLC。
  • 固態硬碟的MLC和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差別大嗎?
    SLC作為高端的我們不討論,那麼MLC和TLC這兩種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差別大嗎?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根據存儲原理快閃記憶體顆粒可以分為SLC、MLC、TLC三種。SLC英文全稱單層式儲存,存取原理上SLC架構是0和1兩個充電值,即每Cell只能存取1bit數據,有點兒類似於開關電路,雖然簡單但卻 非常穩定。
  • QLC、PLC快閃記憶體有多慘 最快35次寫完 不過別怕...
    QLC、PLC快閃記憶體有多慘 最快35次寫完 不過別怕..... SSD硬碟現在已經開始從TLC快閃記憶體向著QLC快閃記憶體升級,未來很快還會升級到PLC,容量還會增加,但是代價就是寫入壽命越來越低。從行業報告來看,PLC快閃記憶體的P/E壽命最短只有35次。
  • 固態硬碟SLC、MLC、TLC、QLC是什麼意思?裝機時該如何選選擇
    固態硬碟SLC、MLC、TLC、QLC是什麼意思?裝機時該如何選選擇我們在選擇固態硬碟的時候總是有很多參數可以參考,不像機械硬碟除了容量和尺寸和接口外其他的不用考慮,固態硬碟比較複雜,上面的這些參數也要注意,還有很多其他的參數需要注意,例如題目中的這四種快閃記憶體類型。
  • QLC快閃記憶體續命神器 國產SSD主控廠商開發4K LDPC算法
    國內的主控廠商聯芸科技日前宣布研發成功4K LDPC算法,這是國內SSD主控晶片廠商第一次實現該技術的連續突破,將極大地提高QLC快閃記憶體的可靠性及使用壽命。提到QLC快閃記憶體,很多SSD硬碟用戶覺得很雞肋,對其可靠性嚴重不放心。
  • 64層3D TLC快閃記憶體 三星860 EVO 2TB SSD圖賞
    [來自IT168]三星在2018年初發布了860 PRO/EVO SSD的新品,快閃記憶體顆粒為三星自家的第四代V-NAND,堆棧層數由之前的48層提升到64層,而860 PRO/EVO兩者之間的區別就在快閃記憶體類型上(860 PRO是MLC,860 EVO是TLC),之前我們已經為大家解讀了
  • 比QLC更不耐用的PLC顆粒被低估了:這些應用領域你想不到
    先來具體了解一下PLC快閃記憶體眾所周知,自NAND Flash發展至今,快閃記憶體顆粒已經進行了四次革新。根據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內部排列的電子單元密度的不同,快閃記憶體顆粒有了如今的SLC、MLC、TLC、QLC快閃記憶體之分。其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存儲密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單位Bit的成本也得到極大降低。
  • H5DU1262GTR-F_hynixtlc什麼意思
    H5DU1262GTR-F_hynixtlc什麼意思本文導讀:其中英飛凌首次進入TOP10榜單。這10家公司的營收額佔據了全球Q1總營收996億美元的56%,下個季度營收額突破1000億是沒跑了。
  • 從MLC到QLC是科技進步還是倒退?大家都冤枉QLC了!
    由於去年NAND快閃記憶體價格由漲轉跌,SSD價格也應聲下滑,240/256GB容量的SSD甚至可以做到199塊,500/512GB容量的也能做到400塊以內,再也不需要用120GB容量的SSD硬碟緊巴巴地湊合用了。隨著今年QLC快閃記憶體的量產,NAND快閃記憶體的價格預計還會再跌50%,年底普及1TB大容量SSD有戲了。
  • 把TLC「逆轉」成SLC快閃記憶體,會讓多少商家暴利?
    NAND FLASH由SLC開始,一路發展,延伸出了MLC、TLC、QLC以及已經在研發的PLC,從2D單元升級到3D單元,存儲單元的密度和容量越來越大,但有利就有弊,隨著容量的增大,NAND FLASH的性能和壽命也逐級遞減,也讓人們憂心忡忡,擔心存儲數據的保全,但是如果快閃記憶體能夠轉換,那是不是屬於福音
  • tlc5615工作原理及功能框圖
    打開APP tlc5615工作原理及功能框圖 發表於 2017-11-23 17:52:39   TLC5615 為美國德州儀器公司
  • 到底iPhone6S會用TLC還是MLC
    坐上北京地鐵就會發現蘋果6有多麼的街機了,不過不可否認的是iphone作為全球最優秀的智慧型手機,確實有很多值得買的地方,但去年部分iphone6內存顆粒使用TLC也著實讓人心裡沒有那麼舒服。那麼今年9月9號,北京時間10號凌晨1點即將發布的iphone6s又會使用什麼樣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呢?想要知道這個我們首先還需要了解的是快閃記憶體顆粒分為哪幾種?TLC又是什麼?
  • SLC/MLC/TLC詳解
    今天,小編就來科普一下我們市面上最常見的三種快閃記憶體晶片,看看TLC到底靠不靠譜。而這次iPhone6最具爭議的地方就是因為部分批次的機型使用了TLC晶片。但這一點卻讓很多網友對此耿耿於懷,是不是意味著我們擦寫個幾百次這顆快閃記憶體就報廢了呢?當然不是,在這一方面,快閃記憶體的設計壽命是遠超我們的預期的。快閃記憶體晶片有自己的延壽機制,當有部分快閃記憶體區塊發生故障時,就會有原本被屏蔽的區塊就會代替故障的部分繼續工作,保證了快閃記憶體的持續穩定運行。其次,快閃記憶體的主控也會平均分攤每一個區塊的擦寫次數,讓快閃記憶體的整體壽命得以保障。
  • Flash存儲器快閃記憶體工作原理及具體步驟
    什麼是快閃記憶體?了解快閃記憶體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它的「出生」它的「組成」均研究的透徹底底的。   快閃記憶體的存儲單元為三端器件,與場效應管有相同的名稱:源極、漏極和柵極。柵極與矽襯底之間有二氧化矽絕緣層,用來保護浮置柵極中的電荷不會洩漏。採用這種結構,使得存儲單元具有了電荷保持能力,就像是裝進瓶子裡的水,當你倒入水後,水位就一直保持在那裡,直到你再次倒入或倒出,所以快閃記憶體具有記憶能力。
  • QLC固態硬碟到底如何?固態硬碟你選了什麼?
    而隨著本世紀生產力以及快閃記憶體技術的進步,固態硬碟在近幾年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在我們選購固態硬碟時,各種各樣的固態硬碟價格千差萬別,網上一搜,「TLC」、「QLC」、「主控」、「緩存」等等五花八門的專業詞彙更令人眼花繚亂。這裡就從固態硬碟的主體:快閃記憶體顆粒,來粗略的了解一下目前的固態硬碟。
  • 全快閃記憶體陣列供應商TOP 10,第一不太出名?
    在那之後,IDC也於2017年年底發布了同類型報告,指出全快閃記憶體陣列已佔據了2017年企業級存儲市場的大部分份額,該細分市場的收入約為總市場的80%以上。我們無法確定地說未來數據中心會是全快閃記憶體的——最直觀的例子就是,企業不常用的冷數據也許更適合放在雖然性能較低但容量更高、功耗更低的傳統存儲設備中。但我們也可以明確地看到,快閃記憶體在數據中心的比重已日漸拔高。
  • 3D NAND快閃記憶體有多遠?未來將如何發展?
    打開APP 3D NAND快閃記憶體有多遠?未來將如何發展?儘管與傳統的HDD相比仍存在價格優勢,但3D架構的發展將快閃記憶體存儲擴展到更廣闊的市場,因為它具有更高的可擴展性和可負擔性。 3D技術:浮柵與電荷陷阱技術 自從1980年代SLC快閃記憶體的2D平面景觀問世以來,快閃記憶體驅動器一直在使用浮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