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MLC到QLC是科技進步還是倒退?大家都冤枉QLC了!

2021-01-07 太平洋電腦網

1SSD寫滿80%之後更容易磨損?回頂部

【PConline雜談】最近大家都升級了多大的SSD硬碟了?由於去年NAND快閃記憶體價格由漲轉跌,SSD價格也應聲下滑,240/256GB容量的SSD甚至可以做到199塊,500/512GB容量的也能做到400塊以內,再也不需要用120GB容量的SSD硬碟緊巴巴地湊合用了。隨著今年QLC快閃記憶體的量產,NAND快閃記憶體的價格預計還會再跌50%,年底普及1TB大容量SSD有戲了。

在2019年,QLC快閃記憶體預計會佔到市場產能的1/3左右,雖然還不會取代TLC的地位,但是今年QLC快閃記憶體勢必會在市場掀起一場波動,因為份額不斷增加的同時,大家對QLC以及佔據主流地位的TLC快閃記憶體其實還有不少誤解,以訛傳訛的信息會誤導不少小白玩家,比如我們之前的一篇文章《SSD故事會(25):該來的QLC SSD終究還是來了,但它有這麼可怕嗎?》中的評論區就有很多玩家對NAND快閃記憶體有諸多誤解,我們今天就打算著重給大家談談這些誤解了。

▍誤解1:QLC快閃記憶體P/E壽命只有500次,所以可靠性差?

圍繞QLC快閃記憶體爭議最大的就是可靠性問題了,因為很多人了解過NAND快閃記憶體原理之後就知道NAND快閃記憶體有SLC、MLC、TLC及現在的QLC快閃記憶體了,這幾種快閃記憶體基本的特色及優缺點大家也多少了解一了。

正常來說性能&可靠性是SLC>MLC>TLC>QLC,價格的話則是反過來QLC最便宜,SLC快閃記憶體是最貴的,所以目前SLC快閃記憶體基本上消失了,不論消費級還是企業級應用中都少見SLC快閃記憶體了。

由於技術原理所致,QLC快閃記憶體確實存在先天性的可靠性降低問題,具體到指標上就是P/E擦寫次數不斷下降,SLC快閃記憶體的P/E壽命高達1萬到10萬次,MLC快閃記憶體之前也有5000~1萬次的壽命,到了TLC時代就剩下3000次左右,QLC更差,是500~1000次,所以大家就會認為QLC的可靠性很差了。

對於P/E次數,很多人並不了解的是P/E次數並不是固定的,隨著技術的提升及NAND快閃記憶體的改進,P/E次數是會變化的,而且是往好的方面提升,壽命是會增加的。QLC快閃記憶體500次的說法最早源於前幾年東芝QLC試驗中的數據,不過去年美光發布企業級QLC硬碟時,給出的P/E次數是1000次。

退一步說,即便QLC快閃記憶體真的只有500次P/E壽命,以1TB容量的硬碟為例,每天日常使用的寫入量大概是20GB,再誇大一點算作50GB,寫入放大率也往大了算,算作2.0,那麼1TB容量的QLC硬碟可以使用的時間=500x1000/(2x50x365)=13.7年,對寫入量多的人來說再翻倍到100GB每天,那麼也能用7年左右,這已經遠遠超過普通SSD硬碟的質保時間了。如果是2TB的SSD,那可用時間更是要翻倍了。

只算P/E次數的話,其實500次已經足夠很多人用了,別說現在的QLC實際能達到1000次水平了。不過大家擔心的問題除了P/E次數,還有就是寫入大半容量之後,SSD掉速以及空間不足導致的頻繁擦寫特定區域的問題。

誤解2:如果已經寫入80%固定文件,是不是剩下的20%會被不斷擦寫從而提前損壞?

坦白說,都9102年了還有人擔心SSD硬碟會笨到「」逮住一隻羊薅羊毛,這種觀念還真讓人有點意外,因為早在SSD硬碟發展初期,這個問題就被主控、算法解決了,這麼多年不再重複提及是因為耗損平衡(wear-leveling)早已經是SSD硬碟的基礎功能了,即便你寫入了80%容量的數據,剩下的20%空間也不會頻繁被寫入數據,SSD主控依然會將數據輾轉騰挪,保證每個快閃記憶體核心都是差不多的寫入次數。

耗損平衡也會分為不同的技術類別,有靜態耗損平衡、動態耗損平衡之分,其中靜態耗損平衡效果是最好的,不過具體使用哪種方案看主控的選擇了。

與之類似的還有垃圾回收、TRIM、壞塊管理、錯誤糾正(之前用ECC現在多是LPDC)等等,這些技術早已經成為SSD硬碟的基本能力,資歷老的玩家可能還記得SSD硬碟以前連支持微軟TRIM都不一定做到,但是現在幾乎沒有不支持TRIM的SSD硬碟了。

誤解3:QLC實際壽命可能不到理論三分之一,廠商標稱的P/E次數會坑人?

前面已經算過了,即便是500次P/E壽命,實際上也是足夠用很多年的,但是在大部分人的眼裡,商業公司為了騙人是什麼敢說的,萬一他們說的P/E次數是坑人的呢,實際值不到理論值1/3的話,那我們豈不是要被騙了?

這個朋友的擔心不無道理,廠商為了利益有騙人的動機,但是另一方麵廠商如果在這些數據上造假也會面臨嚴重的法律後果,所以不要動不動就陰謀論。實際上廠商公布出來的P/E壽命是他們承諾的最低值,遠不是NAND快閃記憶體的真正壽命,換句話說真正的壽命只會比標稱P/E值更高,有的時候還會高出很多。

SSD硬碟的實際P/E壽命高於標稱值早就不是新聞了,前幾年就有過很多類似的測試了,在20nm MLC時代,Anandtech網站就以英特爾335系列SSD為例做過測試,當時標稱的P/E值大概是3000次,實際模擬測試之後P/E次數超過6000次了,而且SSD依然在正常使用中。

影馳公司前不久也公布過一項測試,他們在One系列240GB硬碟上做的耐久度測試達到了715.5TB,換算下來P/E次數達到了大約3000次,這是一款3D TLC快閃記憶體的硬碟,標稱P/E次數大概是2000次左右,壽命高出50%以上。

2這些誤區都值得你們重視回頂部

誤解4:QLC快閃記憶體會取代TLC,TLC/MLC快閃記憶體消失

從之前的發展過程來看,MLC快閃記憶體取代了SLC快閃記憶體,TLC快閃記憶體也取代了MLC,現在已經是市場上份額最高(超過50%了)的NAND類型,現在QLC快閃記憶體出現了,很多人認為QLC快閃記憶體會取代TLC快閃記憶體,以為也會重複這個過程,但實際上並不是,QLC快閃記憶體即便大規模應用了,也不會取代TLC快閃記憶體,更不會取代MLC快閃記憶體。

這是QLC快閃記憶體的特性決定的,我們之前的文章《QLC閃亮登場:性能低、可靠性渣?但取代HDD的必定是它》中已經解釋過了,NAND廠商目前對QLC快閃記憶體的定位是取代HDD機械盤,而非TLC快閃記憶體。

大家可以注意下,不論美光、英特爾還是東芝、西數,首發QLC快閃記憶體的時候都是把QLC快閃記憶體用於企業級市場的,消費者反而是後推出的,這點跟之前並不一樣。這次之所以有這樣的變化,就是因為NAND廠商把QLC快閃記憶體的硬碟定位於大容量數據盤,取代的是企業級中HDD硬碟的地位。

如上圖所示,企業級、數據中心市場對硬碟陣列的容量、性能、功耗乃至空間的要求夠很高,如果是HDD硬碟,需要12塊8TB硬碟才能組成100TB級別的陣列,多盤並行的速度有3000MB/s,但是隨機性能就只有2K IOPS,待機功耗高達96W,而且12個硬碟佔據的空間也很大。

一旦換成QLC快閃記憶體,單盤容量就可以做到100TB(暫時還不行,但未來一兩年就可以了),速度也有3000MB/s,而且隨機性能高達50K IOPS,是HDD硬碟的25倍,同時功耗低至0.1W,佔用空間也會大大減少。

這只是一個例子,但已經說明了QLC硬碟的定位,那就是取代HDD硬碟而非TLC/MLC硬碟,因為QLC的容量、成本是其最大優勢,連續性能不一定比HDD高很多,但隨機性能依然是秒殺HDD硬碟的存在。

未來消費級市場上也是如此,QLC快閃記憶體可以輕鬆作出廉價的大容量數據盤,由於先天特性限制,QLC硬碟的寫入速度不會很高,非緩存狀態下真實寫入性能可能也就100-200MB/s,沒比HDD好多少,但隨機性能依然遠勝HDD硬碟,而且容量也達到4TB以上,日常使用中用作數據盤也足夠了,擔任系統盤的則是PCIe通道的MLC或者TLC硬碟,也就是說未來大家的硬碟系統是QLC、TLC/MLC共存的,不是取代,而是互相協作,發揮各自的優勢。

誤解5:SSD硬碟一代比一代爛,性能在倒退?

從SLC、MLC到TLC、QLC,由於技術原理的限制,不同類型的快閃記憶體性能、可靠性確實是在下降的,但是綜觀SSD硬碟以及NAND快閃記憶體這10年來的發展,不說容量越來越大,性能、可靠性、性能實際上是在不斷提升的,這聽上去讓部分玩家不滿意,但這是事實。

從SLC到QLC,這些升級過程其實是不同類型的選擇,並不能稱之為技術上的倒退,大家更應該看到的是當年做SLC是因為當時的技術限制只能做到SLC的水平,技術不斷進步了才有可能做出來MLC、TLC再到今天的QLC。

QLC在容量增加、成本降低的同時,技術上的缺陷就是性能(相對)降低了,但是絕對性能是在不斷增長的。舉例來說,五年前三星的主流SSD還是840 Evo,使用的是19nm TLC快閃記憶體,最低容量120GB,讀取速度520MB/s,寫入速度410MB/,隨機性能是94K IOPS、35K IOPS。

如今SATA產品中,三星的新品是860 QVO,使用的是QLC快閃記憶體,最低容量都是1TB,讀寫速度550/520MB/s,隨機性能97K、98K IOPS,而且起價也在120美元左右,算算這個提升是多大吧。

當然,SATA硬碟因為接口限制,讀寫性能是沒提升空間了,如果考慮到NVMe硬碟,三星970 PRO系列的硬碟讀取速度都達到3.5GB/s,寫入也有2.7GB/s,370K、500K的隨機性能更強大,性能比五年前的高端SSD強得多了。

對普通人來說,這麼多年來NAND最大的變化實際上是讓大家能夠承受得起容量越來越大SSD硬碟了,從當初核心容量32Gb到現在的512Gb甚至1Tbi,SSD的單位容量成本急劇下降,之前每GB價格高達10美元以上,現在每GB大概是0.1美元了,國內差不多是1元/GB了,部分產品甚至能做到每GB不到7毛錢,白菜價了。

總結:NAND快閃記憶體可靠性不是單一原因所致

對於NAND快閃記憶體的可靠性問題,這其實是個非常複雜的話題,多年來業界一直在討論SSD可靠性問題,SLC/MLC/TLC/QLC的類型區別確實是個主要因素,但可靠性從來不是單一因素所致的,說MLC比TLC可靠、TLC比QLC可靠需要站在同一基礎上,但現實情況中真正影響NAND快閃記憶體可靠性的因素多了,原片、白片、黑片導致的差異其實比SLC/MLC/TLC/QLC大多了。

有關原片、白片、黑片的話題也是爭議很多了,這三者的區別簡單來說就是NAND廠商質量控制要求不同的區別,原片有複雜、嚴格的測試流程保證質量,但是價格肯定是最高的,白片價格便宜30%以上,但質量可能有瑕疵,也可能運氣好不會遇到問題,而黑片就更沒法保證了,但是因為淘汰的邊角料更便宜,成本極低。

總之,今天說了這麼多,主要是針對大家在NAND快閃記憶體認知上的一些誤解做個解釋,不論是TLC快閃記憶體還是QLC快閃記憶體,都經歷過有關性能、可靠性及價格上的長期爭議,如今QLC快閃記憶體受到質疑只不過是在重複當年TLC快閃記憶體剛問世時的遭遇而已,並不新奇,希望大家不要被單一因素迷惑了。

相關焦點

  • 「去性別化」, 進步還是倒退?
    「去性別化」, 進步還是倒退?我們不禁要問,「去性別化消費」,是進步還是倒退?        萌芽於「時尚界」          2016年,8 歲的英國女孩黛西·埃德蒙茲(Daisy Edmonds)批評樂購超市(Tesco)賣的 T 恤充滿了性別歧視,她母親錄下了她的視頻,讓小女孩一躍成了網紅。
  • 清興明亡,中國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只有一點清朝貢獻巨大
    清末那段屈辱的歷史讓很多人憤憤不已,那麼滿清取代了明朝,到底是中國的進步還是倒退呢?下面且聽我分析:政治眾所周知明朝是內閣制,這可是君主立憲制的開端,在那個時候明朝政治制度遠遠超越西方。康熙曾經表明天下大大小小的事都是他說了算,如果給別人那是千萬不能做的事。而乾隆更加狂妄說「天下繫於朕一人之身,責無旁貸」。這就真的表示國不可一日無君,沒有皇帝大臣都不敢拿主意了。不過也有優點,他將封建制度推向巔峰,皇權就是一切,不會有明朝的權臣權閹等擾亂朝政了。很多人都說清朝無昏君,那是因為皇權至上,皇帝昏庸,國家就完了,所以清朝對皇子的培養很是重視。
  • 3D 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SLC、MLC、TLC、QLC的區別是什麼?
    快閃記憶體是一種永久性的半導體可擦寫存儲器,U盤、SD存儲卡、SSD 等都屬於快閃記憶體。3D NAND顆粒又可以分為32層、48層甚至64層或更高層次,3D TLC/MLC顆粒的不同產品,各大廠商的技術不盡相同。
  • QLC快閃記憶體性能低?取代HDD的會是它
    去年7月份東芝公司就率先宣布了QLC快閃記憶體,核心容量768Gb,創造了NAND容量新紀錄,今年5月底美光、英特爾也宣布了自家的QLC快閃記憶體,並且推出了新的5210 ION系列硬碟,正式商業化QLC快閃記憶體技術,可它的到來卻讓很多人充滿懷疑,不少讀者都在質疑QLC快閃記憶體的性能及可靠性,甚至認為這是一種倒退,那麼實情到底如何呢?
  • 2020款高爾夫即將上市,從MK1到MK8,是進步還是倒退?
    像高爾夫SportWagen和高爾夫Alltrack這樣的車型都基於高爾夫延展,為它提供更多的貨艙空間或AWD,讓它可以去任何地方,隨時隨地使用,做任何事情。對於更多的鐵桿車迷來說,GTI的名字一直延續到今天,而大眾為第五代,第六代和第七代汽車增加了一款更加強勁的高爾夫R。 如今,經歷了45年的七代之後,大眾汽車剛剛推出了第八代高爾夫。
  • 固態硬碟SLC、MLC、TLC、QLC是什麼意思?裝機時該如何選選擇
    我們現在選擇時候選擇TLC或者QLC的固態硬碟幾顆,MLC價格太高,SLC現在廠商生產的也不多 ,容量也不大,所以TLC或者QLC的固態硬碟比較合適日常使用,QLC目前大家擔心使用壽命,不過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是跟容量成正比的,因為每個存儲單位的壽命有限,每次進行擦寫都會導致壽命變短,所以使用大容量的QLC會讓總體壽命延長。
  • 數學大師丘成桐:教育存在很大問題,中國的科技至少要倒退20年
    教育和科技,一直是人們所關心的話題,前者影響著孩子們的未來,後者關係著國家的強盛,而二者之間也是息息相關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能為國家的科技做貢獻,科技發達了,也能為教育提供好的條件,可以說科技和教育相輔相成,誰也離不開誰。
  • 科技是怎樣進步的
    科技是怎樣進步的      對於科技的進步這就意味著,有利於競爭的政策環境,才能促進科技的進步。因為它承認人和人之間的能力不同,鼓勵和保護個體的創造性勞動在資源佔取和擁有上的差異,符合人性中的個體性和自利性要求,能夠最大限度調動所有個體探索未知領域的主觀能動性。
  • 雲無心:禁止動物實驗,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
    不管是科學家還是公司的產品研發人員,是要用儘可能少的開銷,獲得儘可能多的可靠數據。這其中,他們是「動物與器材」的消費者——產銷者的支持對於消費者要不要消費,影響實在有限。 科學家和產品研發人員決定採取什麼樣的實驗,除了考慮「是否產生有價值的數據」,通常也要考慮「開銷有多大」。動物實驗是相當費錢的研究,如果不是「無急切用途」,他們不會去浪費經費。
  • QLC固態硬碟到底如何?固態硬碟你選了什麼?
    而隨著本世紀生產力以及快閃記憶體技術的進步,固態硬碟在近幾年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在我們選購固態硬碟時,各種各樣的固態硬碟價格千差萬別,網上一搜,「TLC」、「QLC」、「主控」、「緩存」等等五花八門的專業詞彙更令人眼花繚亂。這裡就從固態硬碟的主體:快閃記憶體顆粒,來粗略的了解一下目前的固態硬碟。
  • QLC快閃記憶體續命神器 國產SSD主控廠商開發4K LDPC算法
    國內的主控廠商聯芸科技日前宣布研發成功4K LDPC算法,這是國內SSD主控晶片廠商第一次實現該技術的連續突破,將極大地提高QLC快閃記憶體的可靠性及使用壽命。提到QLC快閃記憶體,很多SSD硬碟用戶覺得很雞肋,對其可靠性嚴重不放心。
  • 內地高校再破記錄,港大科大卻連續倒退?
    科大連續3年倒退!首先看一下內地高校的情況,中國內地大學的整體排名連續兩年都有明顯的提升,在這份排名中共有81所高校進入榜單。其中6所進入全球100強,是排名成立以來最高紀錄!其中清華大學再次提升到世界第20名,成為自2011年採用目前的研究方法以來第一所進入世界大學排名前20位的亞洲大學,穩拿亞洲TOP1!而香港地區今年依舊有6所大學上榜,其中香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排名連續出現倒退,港大今年險些跌出前40,排在世界第39名;科大跟中大並排在第56名。
  • 人類科技是要前進,還是要停滯不前?科技最終會消滅人類嗎?
    縱觀人類社會,自從人類發明真正的文字開始,不過六七千年,在人類發展的進程當中,科技水平的進步是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前進的中堅力量。科技的進步給人類生活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所以說,人類社會的進步就是科技的進步,反之亦然。如果科技得不到進步,那麼何談人類社會的進步呢?
  • 花粥發表新歌,回應抄襲質疑,是真的被冤枉,還是拒不認錯?
    相信說到花粥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作為近幾年爆紅的民謠女歌手,花粥不僅成功出圈,而且名聲一度火遍全網,在她筆下出現了一首又一首爆款歌曲,被網友們廣為傳唱,毫不誇張的說花粥就是一位「神曲製造機」,這份成就在同輩之中鮮有人及。
  • 不能以頒發諾獎來評判理論物理是否進步
    不能以頒發諾獎來評判理論物理是否進步:諾貝爾物理學獎在一般人心目中有至高學術地位,但它畢竟是人設,人設就有可能出錯,特別是沒有打開宇宙奧秘之前。試問宇宙奧秘尚且不知,你這個理論物理諾獎怎麼發?怎麼發都會有錯,因為誰心中都沒有宇宙奧秘的標準與答案。
  • 不能以頒發諾獎來評判理論物理是否進步
    不能以頒發諾獎來評判理論物理是否進步:諾貝爾物理學獎在一般人心目中有至高學術地位,但它畢竟是人設,人設就有可能出錯,特別是沒有打開宇宙奧秘之前。試問宇宙奧秘尚且不知,你這個理論物理諾獎怎麼發?怎麼發都會有錯,因為誰心中都沒有宇宙奧秘的標準與答案。
  • 大家都說的風電技術進步,到底是什麼
    來源:中國能源報風電涉及空氣動力、結構動力、仿真、電力電子、電氣傳動、控制技術、人工智慧、新材料等前沿和交叉學科,代表中國科技引領全球進步的方向。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中國能源結構將被重塑,新能源即將進入倍增時代。
  • 全球女性地位倒退25年怎麼狀況?女性地位倒退會有什麼影響?
    全球女性地位倒退25年怎麼狀況?女性地位倒退會有什麼影響?時間:2020-11-27 17:27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全球女性地位倒退25年怎麼狀況?女性地位倒退會有什麼影響? 隨著近些年來的努力,女性地位顯著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