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閃記憶體是一種永久性的半導體可擦寫存儲器,U盤、SD存儲卡、SSD 等都屬於快閃記憶體。
3D NAND顆粒又可以分為32層、48層甚至64層或更高層次,3D TLC/MLC顆粒的不同產品,各大廠商的技術不盡相同。根據NAND快閃記憶體中電子單元密度的差異,又可以分為SLC(單層次存儲單元)、MLC(雙層存儲單元)以及TLC(三層存儲單元),此三種存儲單元在壽命以及造價上有著明顯的區別。
一、SLC、MLC、TLC、QLC之區別是什麼?從使用壽命和價格上比較。
1、單層次存儲單元SLC = Single-Level Cell,即1bit/cell,速度快壽命最長,價格貴(約MLC 3倍以上的價格),約10萬次擦寫壽命。
2、雙層存儲單元MLC = Multi-Level Cell,即
2bit/cell,速度一般壽命一般,價格一般,約3000---1萬次擦寫壽命。
3、三層存儲單元TLC =Trinary-Level Cell,即3bit/cell,也有Flash廠家叫8LC,速度慢壽命最短,價格便宜,約500-1千次擦寫壽命。
4、QLC四比特單元(4bits/cell,即每個Cell單元儲存4個數據),成本更低,容量更大,但壽命更短(理論可擦寫150次),想成為接替TLC的產品還有急需解決的問題。
註:每Cell單元存儲數據越多,單位面積容量就越高,但同時導致不同電壓狀態越多,越難控制,所以導致顆粒穩定性越差,壽命低。各有利弊。
QLC出現的時間很早,但一直未被人關注過,它真正進入大家的眼睛,應該是從2015年。
2018年7月23日消息,西數第二代QLC快閃記憶體就要來了:96層堆棧1.33TB。
西數在馬來西亞的機械硬碟工廠要關停了,西數馬上又表示了,最新的第二代QLC快閃記憶體最快會在2018年內出貨,將首發於閃迪的消費級固態硬碟中。
英特爾和美光也宣布過64層的QLC 3D NAND,只不過主要應用在企業級產品上,而這次西數的第二代QLC的SSD是消費級產品,快閃記憶體採用的是96層堆棧工藝,核心容量達到了1.33TB,比英特爾和美光之前的1TB還要高出1/3。
二、目前大多數SSD快閃記憶體顆粒:則主要分為MLC、TLC、SLC,其中TLC又有3D-TLC與2D-TLC兩種,3D-TLC又再細分為32層3D-TLC、64層3D-TLC和最新的96層3D-TLC。
SLC是企業級伺服器用的,MLC已經逐漸退出市場,目前TLC是普通用戶主流顆粒。
隨著TLC技術的成熟與發展,單純從擦寫壽命來看,3D-TLC已經能夠與MLC相當,不少企業級固態硬碟也已經開始使用3D-TLC。
三、TLC已經是主角
SLC顆粒固態目前主要在一些高端固態硬碟中出現,售價多數上千元,甚至更貴,這是企業級伺服器用戶使用的顆粒。
TLC顆粒憑藉著3D堆疊技術的成熟和應用,穩定性、讀寫性等相關性能有著相當的提升,進一步凸顯出TLC製造成本低的優勢,而MLC快閃記憶體顆粒已被淘汰出局,繼SLC後也退出了歷史舞臺。
四、怎樣查看SSD快閃記憶體顆粒型號?
大品牌是有質量保證的,網上可查。但小品牌,顆粒類型在產品上沒有標註,只有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