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SLC、MLC、TLC、QLC的區別是什麼?

2021-01-11 老許生活之體驗

快閃記憶體是一種永久性的半導體可擦寫存儲器,U盤、SD存儲卡、SSD 等都屬於快閃記憶體。

3D NAND顆粒又可以分為32層、48層甚至64層或更高層次,3D TLC/MLC顆粒的不同產品,各大廠商的技術不盡相同。根據NAND快閃記憶體中電子單元密度的差異,又可以分為SLC(單層次存儲單元)、MLC(雙層存儲單元)以及TLC(三層存儲單元),此三種存儲單元在壽命以及造價上有著明顯的區別。

一、SLC、MLC、TLC、QLC之區別是什麼?從使用壽命和價格上比較。

1、單層次存儲單元SLC = Single-Level Cell,即1bit/cell,速度快壽命最長,價格貴(約MLC 3倍以上的價格),約10萬次擦寫壽命。

2、雙層存儲單元MLC = Multi-Level Cell,即

2bit/cell,速度一般壽命一般,價格一般,約3000---1萬次擦寫壽命。

3、三層存儲單元TLC =Trinary-Level Cell,即3bit/cell,也有Flash廠家叫8LC,速度慢壽命最短,價格便宜,約500-1千次擦寫壽命。

4、QLC四比特單元(4bits/cell,即每個Cell單元儲存4個數據),成本更低,容量更大,但壽命更短(理論可擦寫150次),想成為接替TLC的產品還有急需解決的問題。

註:每Cell單元存儲數據越多,單位面積容量就越高,但同時導致不同電壓狀態越多,越難控制,所以導致顆粒穩定性越差,壽命低。各有利弊。

QLC出現的時間很早,但一直未被人關注過,它真正進入大家的眼睛,應該是從2015年。

2018年7月23日消息,西數第二代QLC快閃記憶體就要來了:96層堆棧1.33TB。

西數在馬來西亞的機械硬碟工廠要關停了,西數馬上又表示了,最新的第二代QLC快閃記憶體最快會在2018年內出貨,將首發於閃迪的消費級固態硬碟中。

英特爾和美光也宣布過64層的QLC 3D NAND,只不過主要應用在企業級產品上,而這次西數的第二代QLC的SSD是消費級產品,快閃記憶體採用的是96層堆棧工藝,核心容量達到了1.33TB,比英特爾和美光之前的1TB還要高出1/3。

二、目前大多數SSD快閃記憶體顆粒:則主要分為MLC、TLC、SLC,其中TLC又有3D-TLC與2D-TLC兩種,3D-TLC又再細分為32層3D-TLC、64層3D-TLC和最新的96層3D-TLC。

SLC是企業級伺服器用的,MLC已經逐漸退出市場,目前TLC是普通用戶主流顆粒。

隨著TLC技術的成熟與發展,單純從擦寫壽命來看,3D-TLC已經能夠與MLC相當,不少企業級固態硬碟也已經開始使用3D-TLC。

三、TLC已經是主角

SLC顆粒固態目前主要在一些高端固態硬碟中出現,售價多數上千元,甚至更貴,這是企業級伺服器用戶使用的顆粒。

TLC顆粒憑藉著3D堆疊技術的成熟和應用,穩定性、讀寫性等相關性能有著相當的提升,進一步凸顯出TLC製造成本低的優勢,而MLC快閃記憶體顆粒已被淘汰出局,繼SLC後也退出了歷史舞臺。

四、怎樣查看SSD快閃記憶體顆粒型號?

大品牌是有質量保證的,網上可查。但小品牌,顆粒類型在產品上沒有標註,只有拆機。

相關焦點

  • QLC與TLC快閃記憶體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那麼,它與TLC快閃記憶體又有什麼區別,能否取代TLC成為SSD主流快閃記憶體之選? 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TLC 以及QLC快閃記憶體? 但隨著技術的成熟,壽命問題已經得到改善(約1500-2000次擦寫壽命),並成為目前快閃記憶體顆粒中的最主流產品。 QLC=Quad-Level Cell,即4bit/cell(每個Cell單元儲存4個數據,有16個狀態,具體如上圖,有十六種不同電壓狀態)。
  • 固態硬碟的MLC和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差別大嗎?
    SLC作為高端的我們不討論,那麼MLC和TLC這兩種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差別大嗎?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根據存儲原理快閃記憶體顆粒可以分為SLC、MLC、TLC三種。SLC英文全稱單層式儲存,存取原理上SLC架構是0和1兩個充電值,即每Cell只能存取1bit數據,有點兒類似於開關電路,雖然簡單但卻 非常穩定。
  • SLC/MLC/TLC詳解
    【PConline 雜談】近日,有關64GB和128GB版本iPhone6使用「廉價快閃記憶體晶片」的傳言風聲四起,多家媒體大肆報導了TLC快閃記憶體顆粒壽命短缺陷多等特點,導致人們對iPhone6的質量問題非常擔憂。很多剛入手iPhone6的網友們激活後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自己的手機是否使用了TLC快閃記憶體晶片。事實上,這些擔憂顯得有些多餘。
  • 固態硬碟SLC、MLC、TLC、QLC是什麼意思?裝機時該如何選選擇
    固態硬碟SLC、MLC、TLC、QLC是什麼意思?裝機時該如何選選擇我們在選擇固態硬碟的時候總是有很多參數可以參考,不像機械硬碟除了容量和尺寸和接口外其他的不用考慮,固態硬碟比較複雜,上面的這些參數也要注意,還有很多其他的參數需要注意,例如題目中的這四種快閃記憶體類型。
  • TLC 快閃記憶體顆粒為什麼不好?
    那麼什麼是TLC呢?TLC是一種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存儲單元,它的英文是TLC = Trinary-Level Cell,即3bit/cell。早在去年三星840evo固態硬碟就採用了TLC晶片,後來被發現存在老數據讀取速度下降的問題,三星堅稱,問題源於快閃記憶體管理算法失誤,並不是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毛病。目前來說,大部分的固態硬碟採用MLC顆粒,極少高端的產品採用SLC顆粒,因為價格的問題部分入門級固態硬碟採用了TLC顆粒。從成本採購上來看,TLC的價格相對於MLC來說要便宜不少,更別提是SLC。
  • 到底iPhone6S會用TLC還是MLC
    坐上北京地鐵就會發現蘋果6有多麼的街機了,不過不可否認的是iphone作為全球最優秀的智慧型手機,確實有很多值得買的地方,但去年部分iphone6內存顆粒使用TLC也著實讓人心裡沒有那麼舒服。那麼今年9月9號,北京時間10號凌晨1點即將發布的iphone6s又會使用什麼樣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呢?想要知道這個我們首先還需要了解的是快閃記憶體顆粒分為哪幾種?TLC又是什麼?
  • 64層3D TLC快閃記憶體 三星860 EVO 2TB SSD圖賞
    [來自IT168]三星在2018年初發布了860 PRO/EVO SSD的新品,快閃記憶體顆粒為三星自家的第四代V-NAND,堆棧層數由之前的48層提升到64層,而860 PRO/EVO兩者之間的區別就在快閃記憶體類型上(860 PRO是MLC,860 EVO是TLC),之前我們已經為大家解讀了
  • MEMO | TLC顆粒:別誤解我,OK?
    年輕人,你對TLC顆粒是不是有什麼誤解?!SSD最重要的是快閃記憶體顆粒主要負責數據的存儲因為類型的不同它們主要分為SLC、MLC、TLC三種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舉個慄子我們把快閃記憶體顆粒想像成一個停車場1bit的數據就是一輛車在SLC停車場只停了一輛車因為沒有其他車擠佔這輛車來去自由,
  • 從MLC到QLC是科技進步還是倒退?大家都冤枉QLC了!
    中的評論區就有很多玩家對NAND快閃記憶體有諸多誤解,我們今天就打算著重給大家談談這些誤解了。▍誤解1:QLC快閃記憶體P/E壽命只有500次,所以可靠性差?圍繞QLC快閃記憶體爭議最大的就是可靠性問題了,因為很多人了解過NAND快閃記憶體原理之後就知道NAND快閃記憶體有SLC、MLC、TLC及現在的QLC快閃記憶體了,這幾種快閃記憶體基本的特色及優缺點大家也多少了解一了。
  • 3D NAND快閃記憶體有多遠?未來將如何發展?
    打開APP 3D NAND快閃記憶體有多遠?未來將如何發展?儘管與傳統的HDD相比仍存在價格優勢,但3D架構的發展將快閃記憶體存儲擴展到更廣闊的市場,因為它具有更高的可擴展性和可負擔性。 3D技術:浮柵與電荷陷阱技術 自從1980年代SLC快閃記憶體的2D平面景觀問世以來,快閃記憶體驅動器一直在使用浮柵技術。
  • 把TLC「逆轉」成SLC快閃記憶體,會讓多少商家暴利?
    NAND FLASH由SLC開始,一路發展,延伸出了MLC、TLC、QLC以及已經在研發的PLC,從2D單元升級到3D單元,存儲單元的密度和容量越來越大,但有利就有弊,隨著容量的增大,NAND FLASH的性能和壽命也逐級遞減,也讓人們憂心忡忡,擔心存儲數據的保全,但是如果快閃記憶體能夠轉換,那是不是屬於福音
  • 比QLC更不耐用的PLC顆粒被低估了:這些應用領域你想不到
    就在最近,9月19日的深圳「中國快閃記憶體市場峰會」上就展示了5bits Cell的SSD顆粒,也就是我們所說的PLC顆粒。PLC顆粒又到底是何方神聖?下面,我們一一來解讀。先來具體了解一下PLC快閃記憶體眾所周知,自NAND Flash發展至今,快閃記憶體顆粒已經進行了四次革新。根據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內部排列的電子單元密度的不同,快閃記憶體顆粒有了如今的SLC、MLC、TLC、QLC快閃記憶體之分。
  • QLC快閃記憶體性能低?取代HDD的會是它
    去年7月份東芝公司就率先宣布了QLC快閃記憶體,核心容量768Gb,創造了NAND容量新紀錄,今年5月底美光、英特爾也宣布了自家的QLC快閃記憶體,並且推出了新的5210 ION系列硬碟,正式商業化QLC快閃記憶體技術,可它的到來卻讓很多人充滿懷疑,不少讀者都在質疑QLC快閃記憶體的性能及可靠性,甚至認為這是一種倒退,那麼實情到底如何呢?
  • 快閃記憶體顆粒大降價 固態硬碟到底該怎麼選?
    固態硬碟結構通常分成幾個部分,包括用來存儲內容的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顆粒,負責緩存可能需要訪問信息的少量DRAM緩存,以及負責讀寫的主控晶片。是的,快閃記憶體顆粒歷經SLC、MLC、TLC、QLC演變之後,隨著容量增高,性能、壽命、可靠性卻不斷降低。
  • QLC快閃記憶體已被強力吐槽 更渣的PLC快閃記憶體冒頭了
    NAND快閃記憶體下一步還要怎麼發展?我們知道提高3D NAND快閃記憶體容量現在主要有兩個方向了,一個是提高堆棧層數,今年多家NAND公司量產了96層堆棧的3D快閃記憶體,三星日前還首發了這個問題也是QLC快閃記憶體普及的障礙,不過普通人也沒什麼辦法,隨著生產的擴大,QLC快閃記憶體遲早會是主流選擇之一。
  • MicroSD·TF卡終極探秘·MLC顆粒之謎,閃迪西數篇
    無論是快閃記憶體卡還是USB優盤,快閃記憶體顆粒佔據85%以上的成本。在2008年以前,市面只有價格高昂的SLC、MLC兩種快閃記憶體顆粒,主要應用在企業級SSD固態硬碟領域。家用消費類產品講究的是薄利多銷,跟利潤豐厚不差錢的專業數據中心產品爭搶原材料,沒有什麼議價權。
  • Marvell添新丁 金士頓首款TLC固態評測(全文)_金士頓 SUV400S37...
    進入2016年,TLC快閃記憶體技術進一步發展,製造成本進一步降低,MLC快閃記憶體顆粒性價比優勢近乎蕩然消散,東芝、英特爾、三星、浦科特等諸多廠商都已發布了旗下首款TLC固態硬碟,而一向以沉穩、保守、不激進著稱的存儲大廠金士頓,也於不久前發布了旗下首款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固態硬碟UV400,可以說固態硬碟TLC化不可逆轉。
  • QLC快閃記憶體續命神器 國產SSD主控廠商開發4K LDPC算法
    國內的主控廠商聯芸科技日前宣布研發成功4K LDPC算法,這是國內SSD主控晶片廠商第一次實現該技術的連續突破,將極大地提高QLC快閃記憶體的可靠性及使用壽命。提到QLC快閃記憶體,很多SSD硬碟用戶覺得很雞肋,對其可靠性嚴重不放心。
  • 一粒普通的沙子 是如何蛻變成一顆快閃記憶體顆粒?
    SSD主要由主控和快閃記憶體構成,而佔據了SSD 70%成本的快閃記憶體顆粒,毫無疑問是最受關注的焦點之一。作為存儲單元,快閃記憶體顆粒是如何被鍛造出來的呢?快閃記憶體晶片同各類晶片一樣,儘管用途與性能大有不同,但在材料上同宗同源,是的,它們都來源於沙子。晶片的基礎是矽晶圓,而矽元素普遍存在於我們日常所見的沙子中,尤其是石英砂,所以石英砂通常被用作晶片製造的原材料。
  • 你知道NAND快閃記憶體的種類和對比?
    由於快閃記憶體的成本取決於其裸片面積,如果可以在同樣的面積上存儲更多數據,快閃記憶體將更具成本效益。NAND快閃記憶體有三種主要類型:單層單元(SLC)、多層單元(MLC)和三層單元(TLC)。顧名思義,在相同的單位面積上,TLC快閃記憶體比MLC存儲的數據更多,而MLC又比SLC存儲的數據多。另一種新型的NAND快閃記憶體稱為3D NAND或V-NAND(垂直N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