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LC快閃記憶體續命神器 國產SSD主控廠商開發4K LDPC算法

2020-12-04 快科技

國內的主控廠商聯芸科技日前宣布研發成功4K LDPC算法,這是國內SSD主控晶片廠商第一次實現該技術的連續突破,將極大地提高QLC快閃記憶體的可靠性及使用壽命。

提到QLC快閃記憶體,很多SSD硬碟用戶覺得很雞肋,對其可靠性嚴重不放心。SSD硬碟的可靠性是個系統問題,除了快閃記憶體之外還跟主控有關,或者說主控的作用更大一些,尤其是糾錯算法影響很大。

目前快閃記憶體的糾錯算法已經從BCH全面轉向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它比BCH算法更先進但也更複雜,帶來了主控晶片功耗的急劇上升,給SSD系統穩定性帶來了極大隱患。

此外,LDPC複雜的解碼過程,特別是軟解碼,會大量佔用快閃記憶體數據帶寬,從而降低SSD用戶實際使用性能,還會嚴重惡化數據讀寫延時,帶來極差的用戶體驗。

在糾錯技術上,聯芸科技有自己的Agile ECC技術,其中Agile ECC 2基於2K LDPC,現在則是突破了4K LDPC,成功實現了基於4K LDPC糾錯的第三代Agile ECC 3快閃記憶體信號處理技術的開發和驗證。

聯芸科技表示,相比2K LDPC糾錯技術,4K LDPC糾錯性能無論是硬解碼還是軟解碼都有大幅提升。在相同原始誤碼率(RBER)情況下,相對於2K LDPC,4K LDPC的糾錯失敗概率(UFER)能降低至少兩個數量級。

或者說在相同糾錯失敗概率(UFER)要求下,4K LDPC能容忍更高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原始誤碼率(RBER),從而可以大大延長快閃記憶體的使用壽命。

聯芸的Agile ECC3技術引入4K LDPC,無論是硬解碼能力還是軟解碼能力相比2K LDPC都有極大提升。LDPC軟解碼的能力提升保障了最惡化情況下的快閃記憶體數據可靠性,極大的延長了SSD的使用壽命;而LDPC硬解碼能力提升則可以大大減少進入LDPC軟解碼的概率,從而避免了複雜的LDPC的軟解碼過程,大大提升了用戶實際使用體驗。

此外,LDPC碼長從2K到4K會增加電路實現複雜度,理論上會帶來晶片功耗的增加和成本上升,不過聯芸科技表示其4K LDPC糾錯技術採用獨特的LDPC編解碼器架構和先進的動態功耗管理技術,大大優化了系統功耗和成本。

聯芸基於4K LDPC的第三代Agile ECC技術過一系列技術創新,不但大大提升了主控晶片的快閃記憶體糾錯能力,還優化晶片功耗,給用戶帶來極佳的性能和超低功耗體驗。

相關焦點

  • 聯芸成功實現基於4K LDPC糾錯的第三代Agile ECC 3快閃記憶體信號處理...
    打開APP 聯芸成功實現基於4K LDPC糾錯的第三代Agile ECC 3快閃記憶體信號處理技術的開發和驗證 可極大延長NAND的使用壽命 聯芸科技 發表於 2020-04-14 15:28:03
  • 臺電推出國產SSD固態硬碟,這回看國外廠商還怎麼收韭菜
    在短短三年內就研發出了64層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向128層進軍,已經跟上了國際主流水平。而其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Xtacking技術不僅巧妙地繞開了國際廠商的專利壁壘,更賦予了固態硬碟內存級的I/O速度。上一期我們給大家開箱介紹過騰龍的國產顆粒的內存條,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同樣是採用長江存儲快閃記憶體顆粒的純國產固態硬碟——臺電騰龍系列固態硬碟。
  • 紫光發布企業級SSD P8260硬碟:3D快閃記憶體、主控、內存均為紫光產品……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有紫光自主研發NAN快閃記憶體的SSD硬碟的消息,我們分析過了所謂紫光S100系列固態硬碟不可能是國產NAND快閃記憶體,國內的長江存儲目前還無法量產性能、規格足夠成熟的快閃記憶體。不過長江存儲確實有一定的3D NAND快閃記憶體生產能力了,日前在深圳第七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2019)上,紫光存儲就推出了企業級P8260硬碟,它使用的是長江存儲的32層堆棧3D NAND快閃記憶體、紫光得瑞的SSD主控及紫光國芯的DRAM緩存,至此SSD三大核心晶片都有國產的了。
  • 15nm TLC顆粒 西數黑盤SSD重出江湖
    作為西數定位於高端固態硬碟市場的產品,此款新近推出西數黑盤採用了更加強大的主控方案和核心顆粒。    具體來說,主控上採用Marvell研發的Marvell 88SS1093主控晶片,熟悉固態硬碟的朋友都知道此款Marvell 88SS1093是Marvell公司研發的首款支持NVMe協議的主控晶片,採用28nm製造工藝,內部集成了Marvell第三代NANDEdge LDPC糾錯機制,支持NVMe1.1技術規範,同時還可以根據廠商需求設計傳輸速率為2GB/s或是4GB/s的定製化產品
  • 「憶芯科技」推出高端消費級晶片STAR1000P,打造自主可控SSD主控...
    國產SSD主控晶片與國際大廠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受國際大廠標準和技術演進控制,國內的技術眼界稍微受限;其次,目前flash 大廠還是以國外為主,對國內企業支持力度相對有限;第三,SSD controller領域國內各種積累,技術,產品,和國際大廠相比也相對有限。
  • 慧榮科技推出搭配完整Turkey的16通道PCIe 4.0 NVMe企業級SSD主控...
    【2020/11/18,臺北及美國加州訊】--全球NAND快閃記憶體主控晶片設計與營銷領導品牌--慧榮科技(NasdaqGS:SIMO),今日宣布推出最新款搭配完整Turnkey的SM8266企業級SSD主控晶片解決方案,搭載16通道PCIe 4.0 NVMe 1.4的硬體及固件。
  • QLC快閃記憶體已被強力吐槽 更渣的PLC快閃記憶體冒頭了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價格連跌了6個季度,上遊廠商叫苦不迭,但是下遊廠商及消費者總算喘了口氣,智慧型手機128GB容量都是標配了,1TB SSD硬碟也實惠多了NAND快閃記憶體下一步還要怎麼發展?
  • 可否六分天下 看各品牌SSD主控當前定位(全文)_飢餓鯊 Vector系列...
    進入2013年後,主控技術的成熟對廠商和用戶雙方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對新SSD主控的開發是技術突破的關鍵,目前SSD市場內六大主控的掌權,孰重孰輕,對於品牌的影響力度如何,我們在文章中一探究竟。
  • 同為入門級SSD 性能竟也有如此差異?_影馳固態硬碟_固態硬碟評測...
    SSD固態硬碟,說白了就是由主控晶片、快閃記憶體顆粒和緩存單元組合而成的一塊電子集成板。在這三大部件中,最有技術含量以及核心技術的莫過於主控了,它決定著SSD性能的優劣;緩存單元,由於不同廠商對於不同型號的產品的定位,存在著內外置緩存的區分。而採購成本最高的無疑是快閃記憶體顆粒,大約佔據了70%的份額。
  • 典型主控與能力
    Marvell主控出色的性能也帶來了成本較高、產品開發難度大等問題,在很長時間內,它甚至並不提供自有固件等配套解決方案,需要廠商自行開發,因此只有經驗豐富的大廠才會採用其主控產品,例如金士頓、美光(英睿達Crucial)、閃迪、建興、浦科特等。
  • PCIE+RGB燈 影馳HOF名人堂SSD評測
    ,在嚴重的情況下,還會造成主控主動降頻犧牲產品性能,從而防止產品過熱。      根據官方披露的信息,此款主控在工藝上,採用臺積電28nm工藝製造,同時支持八個NAND快閃記憶體通道,支持PCI-E 3.0 x4總線、NVMe 1.3標準、第四代SmartECC LDPC糾錯機制、AES-256/TCG Opal/TCG Pyrite安全加密等技術,兼容未來96層堆疊的3D TLC/QLC快閃記憶體顆粒,最大容量8TB,還支持雷電3移動SSD。
  • 讀寫雙超500MB/秒 三代SSD何時爆發?
    OCZ Vertex4  SSD採用自產的Indilinx Everest 2 主控,優秀的算法設計讓它擁有二代SSD中的最高IOPS值,當時它採用的是25nm美光快閃記憶體。,這款主控採用完全不同的RISC處理器架構,雙核心設計,獨立一核心完全處理快閃記憶體的控制與寫入管理等演算法。
  • 國產存儲正當時 大華C900 PRO固態硬碟首測
    ,從原廠顆粒到主控晶片,從上遊渠道再到下遊品牌,國產存儲化的進程幾乎不可阻擋,近日,筆者收到了一款來自大華存儲研發的全新C900 PRO 固態硬碟,說起大華存儲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然而其母公司大華股份卻大有來頭。
  • SSD真能淘汰HDD?硬碟廠商轉型意欲為何
    硬碟廠商轉型意欲為何    HGST開發氦氣硬碟,衝擊最大10TB容量,同時在企業級SSD發力,除了2.5英寸筆記本硬碟,HGST不再涉及消費級硬碟,主攻企業級硬碟市場。    希捷去年下半年收購LSI SSD主控業務,退出消費級SSD市場,卻欲走還留。
  • 小Z聊固態:扒一扒主控晶片的那些事(全文)_固態硬碟_固態硬碟SSD微...
    1主流主控品牌    我們知道固態硬碟,其實就是由主控晶片、快閃記憶體顆粒和緩存單元組合起來的一塊電子集成板。在這三大件中,採購成本最高的無疑是快閃記憶體顆粒,大約佔據了70%的份額,而最有技術含量以及核心技術的則是主控晶片了。
  • 選NVMe SSD有譜了,看主控識NVMe SSD
    主控是SSD的大腦,它對SSD的性能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就像CPU之於電腦。如果說,快閃記憶體決定了SSD的壽命,那麼主控就決定了SSD的性能。瑞昱電子的集成網卡、集成音效卡很出名,近年它也開始做SSD主控了。RTS5760是瑞昱電子2016年推出的一款NVMe SSD主控,它支持PCI-E 2.0 x4通道,NVMe 1.2標準,4通道,支持1x、1y、1z nm工藝MLC、TLC及3D NAND快閃記憶體。不提哪款NVMe SSD使用了這款主控,只能告訴大家,使用這款主控的NVMe SSD性能很爛。
  • 最高達4GB/s Marvell發布全新SSD主控
    而在2014全球快閃記憶體會議(PCM)上,固態硬碟又湧現出了一批新品。除了HGST的FlashMAX III系列以及Silicon Motion的SM2256主控晶片,今天,Marvell也帶來了旗下的新固態硬碟主控晶片88SS1093系列,主要面向企業級市場,屬於NVMe非易失性主控。
  • 屌絲主控逆襲時 影馳Thunder GT SSD評測-影馳,Thunder GT,SSD...
    具體規格方面,影馳的Thunder系列SSD獨家採用了Jmicron JMF667H主控晶片,快閃記憶體晶片則是來自東芝的Toggle DDR 2.0快閃記憶體,連續讀寫速度為480/300MB/s,最高IOPS為70000(QD64讀取)/58000(QD64寫入),在QD1下IOPS為9200/24000。
  • 從MLC到QLC是科技進步還是倒退?大家都冤枉QLC了!
    坦白說,都9102年了還有人擔心SSD硬碟會笨到「」逮住一隻羊薅羊毛,這種觀念還真讓人有點意外,因為早在SSD硬碟發展初期,這個問題就被主控、算法解決了,這麼多年不再重複提及是因為耗損平衡(wear-leveling)早已經是SSD硬碟的基礎功能了,即便你寫入了80%容量的數據,剩下的20%空間也不會頻繁被寫入數據,SSD主控依然會將數據輾轉騰挪,保證每個快閃記憶體核心都是差不多的寫入次數。
  • 固態硬碟的MLC和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差別大嗎?
    SLC作為高端的我們不討論,那麼MLC和TLC這兩種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差別大嗎?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根據存儲原理快閃記憶體顆粒可以分為SLC、MLC、TLC三種。SLC英文全稱單層式儲存,存取原理上SLC架構是0和1兩個充電值,即每Cell只能存取1bit數據,有點兒類似於開關電路,雖然簡單但卻 非常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