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芯科技」推出高端消費級晶片STAR1000P,打造自主可控SSD主控...

2021-01-09 36氪

隨著5G、大數據、自動駕駛、AI等場景發展對存儲的需求大幅增加,存儲在5G時代要求也更高,包括數據中心、交通設施以及移動端連接等方面,這都會導致數據流量上升,也就需要更多的存儲解決方案,加上Flash顆粒的價格下降,這就讓SSD逐漸成為市場主流,進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SSD主控玩家加入其中。

市場上的高端固態硬碟控制器晶片訂單主要集中在美國的Marvell和Microchip(收購PMC而得),面向的主要是工業領域和企業級系統;而消費類低端控制器晶片則主要由臺灣慧榮(SMI)和群聯(Phison)瓜分。其中慧榮的市場份額更是高達30%。

國產SSD主控晶片與國際大廠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受國際大廠標準和技術演進控制,國內的技術眼界稍微受限;其次,目前flash 大廠還是以國外為主,對國內企業支持力度相對有限;第三,SSD controller領域國內各種積累,技術,產品,和國際大廠相比也相對有限。

北京憶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憶芯科技」)主控晶片,其自主研發的高性能低功耗NVMe SSD主控已量產出貨。憑藉是一家賦能大數據應用的晶片及方案公司,業務方向覆蓋消費級和企業級SSD自主研發和創新,獲得了全球首創多核同構SSD控制器架構、最高IOPS的Star NVMe技術、業界最低功耗的Star LDPC技術等120餘件發明專利。

憶芯科技股權穿透圖-天眼查

天眼查信息顯示,憶芯科技成立於2015年11月,註冊資本約1226.6萬人民幣,實繳資本約1199.9萬人民幣,由沈飛擔任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長,且持股12.75%。北京昴星團信息技術中心(有限合夥)持股25.49%為最大股東。公司在2016年7月完成億元級別A輪融資,在2018年7月完成億元級別A+輪融資,2018年8月披露B輪融資情況,並在2020年5月披露天堂矽谷的股權融資,交易金額暫未披露。

公司總部位於北京,同時在上海,成都,廈門,深圳分別設有研發中心和客戶技術支持中心。公司技術團隊由業界IC專家和資深工程師組成,具有豐富的工程化及成熟的產品化能力。核心成員具有多年研發經驗和多項研發成果,擁有從底層算法到晶片設計,再到解決方案設計等多方面的豐富經驗。

憶芯科技歷經FPGA技術驗證、MB1000原型晶片,STAR1000量產晶片,推出最新一代高端消費級/入門企業級SSD主控晶片STAR1000P,而且基於主控晶片,憶芯科技推出以下四套解決方案: STAR1200C,高性能、低功耗NVMe消費級解決方案;OC SSD,基於定製化Open-Channel接口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STAR1200E,低功耗、高性能NVMe企業級解決方案; 基於AI存儲主控的Deep SSD產品,賦能監控市場KV存儲應用。

STAR1000 NVMe SSD控制器

STAR1000是高端消費級/入門企業級NVMe SSD控制器,以最小的功耗實現最大的靈活性與高性能。支持NVMe 1.2標準,利用StarLDPC ECC引擎支持市場上所有主流MLC 3D TLC NAND快閃記憶體。SMP架構的片上多核CPU簡化了固件開發,支持最大32TB容量。 此外,還可通過XTS-AES256引擎實現實時數據加密,提供真隨機數、SHA256以及RSA算法。

STAR1000P NVMe SSD 控制器

STAR1000P是一款高端消費級以及入門企業級的PCIe SSD控制晶片,其核心技術完全自研,有較強的連續讀寫和隨機讀寫性能。該晶片採用憶芯科技自研StarLDPC/StarNVMe/StarUCC等多項核心技術,全面支持NVMe最新協議標準,靈活適配所有市場主流MLC、TLC、QLC快閃記憶體顆粒;支持中國商密(SM2/3/4)安全方案。

憶芯科技首席架構師孫唐介紹到,數據處理的一大挑戰是非結構化數據讓數據的存儲、管理、分析和提取等都變得複雜、耗時,從而讓數據的價值大打折扣。而憶芯科技推出的PCIe的NVMeSSD,則通過Starblaze DeepSSD的性能加持,讓整個方案不僅具有高速的讀寫能力,同時,它還支持大量的隨機並發,實現海量視頻數據實時的分析、查找和對比。

在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閉幕式上,憶芯科技的「存算一體類腦晶片研發中心」項目正式與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籤約。臨港集合了一些真正在AI和應用上有論證實力的企業,同時也有一批真正在做晶片和做創新方向研發的公司。這對於憶芯科技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可以與眾多先進企業一起,形成一個集群效應,能夠更地去賦能AI和數據,一起打造技術的新高地。

全球存儲市場持續穩定增長,SSD大規模替代機械硬碟大潮湧現,中國勢力不斷崛起。2019年到2022年快閃記憶體應用方向以SSD和移動應用為主,SSD市場的增速持續上揚。SSD出貨量又以消費級SSD為主,同時消費級SSD和企業級SSD均呈現良好的增長勢頭。國產SSD領域不乏新興勢力出現,比如:得一微、聯芸科技、紫光得瑞、衡宇科技、芯邦科技、中勍科技等。

得一微憑藉PCIe3x4 SSD主控YS9203存儲控制晶片在2020年度中國IC設計成就獎評選活動中獲得最佳存儲器大獎,已完成B輪融資;聯芸科技聯合11家一線SSD廠商,量產NVMe主控晶片,已完成A+輪融資;紫光得瑞是國內唯一可商用的企業級NVMe SSD控制器廠商,正處於A輪融資中。

相關焦點

  • 選NVMe SSD有譜了,看主控識NVMe SSD
    下面我們簡單的說說這幾款消費級NVMe主控。【一】入門級RTS5760:這款NVMe SSD主控來自於「小螃蟹」Realtek(瑞昱電子)。作為PCIe 3.0 NVMe 1.2 的控制晶片,SM2260為8通道設計,支持外置緩存,最高可支持2TB 容量,讀取速度可達2370MB,輸寫速度為1039MB。這款NVMe SSD入門級主控還算是比較優秀的,阿斯加特AN系列,威剛SX8000等NVMe SSD使用過該款主控。
  • 國產芯 紫光旗下長江存儲推出致鈦系列兩款消費級固態硬碟新品
    打開APP 國產芯 紫光旗下長江存儲推出致鈦系列兩款消費級固態硬碟新品 涪陵華強電子世界 發表於 2020-09-27 15:36:39
  • 炬芯科技正式推出64位平板晶片ATM9009
    炬芯科技CES 2015上發布了全新的64位平板電腦主控晶片炬芯ATM9009,採用Cortex-A53架構,主頻1.8GHz,GPU採用PowerVR G6230。ATM9009主要針對高端平板、Chromebook、智能遊戲終端、智能監控、以及其它雲端設備。
  • 國信證券多行業聯合深度 | 自主可控,大勢所趨、必由之路
    若能夠實現晶片國產化,這部分的收益將非常可觀,這也是晶片國產化的最大邏輯。當前的環境更是加速推進我國國產替代和自主可控的進程。一方面,國內政策積極推動國產替代與科技創新的發展。自主研發的產品可廣泛應用於普通消費電子(電腦、手機、平板等)、工控、通訊、監控、能源、金融等諸多領域。主要產品公司致力於消費類、企業類計算類以及其他存儲產品的主控晶片平臺開發。基於高集成度、高效能的晶片,搭配客戶化的軟體及參考方案,聯芸科技可提供完整的交鑰匙平臺方案,幫助客戶實現更快的設計周期,並有效降低開發成本。
  • 慧榮科技推出搭配完整Turkey的16通道PCIe 4.0 NVMe企業級SSD主控...
    【2020/11/18,臺北及美國加州訊】--全球NAND快閃記憶體主控晶片設計與營銷領導品牌--慧榮科技(NasdaqGS:SIMO),今日宣布推出最新款搭配完整Turnkey的SM8266企業級SSD主控晶片解決方案,搭載16通道PCIe 4.0 NVMe 1.4的硬體及固件。
  • 紫光發布企業級SSD P8260硬碟:3D快閃記憶體、主控、內存均為紫光產品……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有紫光自主研發NAN快閃記憶體的SSD硬碟的消息,我們分析過了所謂紫光S100系列固態硬碟不可能是國產NAND快閃記憶體,國內的長江存儲目前還無法量產性能、規格足夠成熟的快閃記憶體。不過長江存儲確實有一定的3D NAND快閃記憶體生產能力了,日前在深圳第七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2019)上,紫光存儲就推出了企業級P8260硬碟,它使用的是長江存儲的32層堆棧3D NAND快閃記憶體、紫光得瑞的SSD主控及紫光國芯的DRAM緩存,至此SSD三大核心晶片都有國產的了。
  • 微基因重「芯」定義基因檢測,賦能精準健康管理
    (原標題:微基因重「芯」定義基因檢測,賦能精準健康管理) 摘要:基因檢測行業新突破
  • 推出新D-ToF傳感器,「芯視界微電子」提供測距和三維成像晶片級...
    文 | 戀迦(bjjh@36kr.com) 圖 | 「芯視界微電子」官網 當前雷射雷達成本功耗高、可靠性低、系統設計複雜等痛點,近期,36氪了解到一家從事研發光電轉換器件設計和單光子檢測成像技術研發的科技公司——南京芯視界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視界微電子」),針對上述痛點,研發了世界上首款基於大規模單光子檢測陣列的全集成晶片。
  • 長光華芯完成1.5億元C輪融資 高功率雷射晶片累計出貨超1000萬顆
    2019再攀高峰 雷射晶片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實際上長光華芯成立至今已經取得非常大的進步,其高功率單管晶片已累計出貨超過千萬顆,光纖耦合模塊已累計出貨10萬隻,在工業及國防市場進入全面快速替代進口階段,而VCSEL面發射的晶片開始全面進入消費電子和傳感應用市場。
  • 網傳美國最大兩家半導體設備廠商對中芯等啟動「無限追溯」機制...
    對中芯國際等國內半導體廠商將產生哪些影響?「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舉個例子:通常,美國晶片廠商的部分高端晶片是被禁止出售給具有軍方背景的中國企業的。所以出售之前都會對合作企業進行一些背景調查,沒有問題就可以合作。   但是如果之後該企業從美國進口的晶片、或是用美國設備製造出來的晶片最終流到軍方手上,不管中間經過多少步驟,由於「無限追溯」,該企業都需要擔責。
  • 15nm TLC顆粒 西數黑盤SSD重出江湖
    自從收購了SanDisk以後,傳統存儲大廠西數加緊了在固態硬碟行業的布局和研發,繼發布了西數藍盤和西數綠盤後,目標定位於高端市場的西數黑盤,近日也終於亮相併且開售。    作為西數定位於高端固態硬碟市場的產品,此款新近推出西數黑盤採用了更加強大的主控方案和核心顆粒。
  • SSD主控晶片CP測試遇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CP是(ChipProbe)是縮寫,指的是晶片在foundry流片回來後,需要在wafer level 進行簡單的DC和功能測試,主要是通過探針卡的探針扎到晶片PAD上,然後通過ATE輸入激勵信號,測試晶片的輸出響應。
  • 可否六分天下 看各品牌SSD主控當前定位(全文)_飢餓鯊 Vector系列...
    OCZ為何要花重金打造自主主控     OCZ方面意識到了固態硬碟市場內主控技術的競爭激烈程度,自己掌控主控的優勢和在高端市場的佔有率相互呼應。這也是為何OCZ不惜花重金打造自主主控的根本原因,在Sandforce攬活了大量第三方廠商後,市場內缺乏自主固件的專一性,用戶找不到更有保障提供產品後期固件維護的廠商,這對於增加高端市場的可信度十分有必要。
  • 浙大重磅發布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基於 792 顆自研「達爾文 2 代」晶片,可「意念」打字
    2020 年 9 月 1 日,我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重磅發布。據悉,作為當前全球範圍內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這臺由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共同研製的類腦計算機含 792 顆「達爾文 2 代」類腦晶片、1.2 億脈衝神經元和近千億的神經突觸,堪比小鼠大腦神經元的規模,典型運行功耗僅 350-500 瓦。
  • 36氪首發|自主研發高密度基因晶片,「Genebox基因寶」獲數千萬元...
    拉索生物通過「Genebox基因寶」品牌為消費者提供全數位化體驗的個人基因檢測產品和服務。此外,公司還和萬孚生物(股票代碼:300482)全資子公司萬德康聯合研發並提供寵物基因檢測產品和服務。公司在廣州擁有1200平米的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在蘇州擁有2000平米的基因晶片研發生產GMP車間。A+輪融資主要用於公司在蘇州基因晶片GMP車間的工業化量產,以及其他產品的研發。
  • 專注提高大功率集成晶片技術,「芯龍半導體」致力於電源管理類模擬...
    文 | 美雲 編輯 | 戀迦(bjjh@36kr.com) 圖 |「芯龍半導體」 目前,5G、物聯網、智能電錶、電動汽車、智能照明等新興應用領域的新需求推動電源管理晶片行業的成長加速。36氪近期了解到一家專業從事電源管理類模擬集成電路開發的設計公司——「上海芯龍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專注研發開關電源晶片,「芯茂微」提供數字模擬混合集成電路解決...
    36氪近期了解到一家從事高性能模擬及數模混合集成電路設計的企業——「深圳市芯茂微電子有限公司」。 「芯茂微」成立於2012年10月16日,主要經營範圍為民用電源晶片、高壓器件的研發與銷售,計算機軟硬體、集成電路、電子產品、電子工業專用設備提供等。目前參保人數41人,持有 38項專利,最新一項公開日期2020年4月,專利名稱為開關控制電路、晶片、適配器及開關控制方法。
  • 環球半導體推出18-65W PD快充電源解決方案
    環球半導體的AC-DC數字電源系列晶片(G51、52系列),是高性能數字電源晶片領域的領跑者,國內首家推出的基於數字處理技術PSR電源晶片,目前經過迭代升級的第三代低功耗數字電源晶片已經成為國內外高性能電源晶片市場的主流之選。
  • 中國MEMS晶片第一股敏芯股份正式上市 打造MEMS產業鏈國產化的中國...
    敏芯股份恰是中國第一家自主研發並設計這類晶片背後的黑馬公司。這類晶片不僅在麥克風領域運用,隨著5G技術和物聯網的發展,MEMS產品已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自動化、醫療電子等領域。    三維立體結構下 打造會「動」的晶片   筆者獨家探訪的正是這家總部位於蘇州的MEMS晶片設計公司——敏芯股份。
  • 小Z聊固態:扒一扒主控晶片的那些事(全文)_固態硬碟_固態硬碟SSD微...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有哪些主控晶片呢?它們的性能又有什麼差距呢?    不同於PC端,一家擠牙膏般的絕對壟斷,自固態硬碟誕生以來,不斷的有廠商進行主控晶片的研發和創新,臺系、日韓、歐美等都有專注於主控晶片研發的廠商,並沒有產生具有壟斷性質的晶片廠商,除此之外由於固態硬碟的結構簡單,很多具有完整生產線的大牌廠商還進行自主研發,自產主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