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閃記憶體顆粒大降價 固態硬碟到底該怎麼選?

2020-11-28 驅動之家

在一大波分析預測之後,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顆粒毫無懸念走向了供過於求,被延期了數年的大容量SSD固態硬碟普及也終於如願以償走上了正軌。目前SSD大廠價格戰爭已經展開,PC OEM SSD成本下跌。根據預測,512GB、1TB SSD合約均價在年底前跌破每GB 0.1美元,達到歷史新低。

512GB乃至1TB SSD將會取代128GB的市場地位,成為僅次於256GB的市場第二大主流規格。這意味著,剁手換掉機械硬碟時機越來越近。問題是,TLC、QLC、NVMe、連續讀寫、隨機讀寫看到就讓人頭疼,如何撥開迷霧,選擇合適自己的固態硬碟?這裡有一些經驗供大家參考。

TLC和QLC快閃記憶體顆粒能用嗎?

固態硬碟結構通常分成幾個部分,包括用來存儲內容的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顆粒,負責緩存可能需要訪問信息的少量DRAM緩存,以及負責讀寫的主控晶片。

其中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顆粒即是大夥購買固態硬碟討論的重點之一。早期的SLC(Single-Level Cell)快閃記憶體顆粒架構只有單層,無法做到大容量,但壽命相當可觀,可重複擦寫10萬次。

而接下來MLC(Multi-Level Cell)和TLC(Triple-Level Cell)顆粒則是在SLC的1bit單元基礎上,變成2bit和3bit。你可以這麼理解,原來一個房間只需要住1個小姐姐,到了TLC,同一個房間要裝進3個大兄弟。

同樣單元內融入更多內容,成本自然會降低,但顆粒的擦寫壽命、速度都會下降明顯。例如MLC擦寫壽命下降到了1萬次,TLC擦寫速度只有1000次。QLC則可能達不到1000次。

是的,快閃記憶體顆粒歷經SLC、MLC、TLC、QLC演變之後,隨著容量增高,性能、壽命、可靠性卻不斷降低。

事實上,從MLC到TLC,對快閃記憶體顆粒讀寫的質疑聲源源不斷,TLC SSD投入消費市場已經有3年時間,隨著讀寫算法不斷升級,TLC得到了主流市場接受。以三星860EVO 250GB SSD為例,三星官方給出的保修條件為五年或150TBW。

如果以1天寫入50GB數據計算,需要8年才能達到150TBW的標準,對於絕大多數消費用戶而言其實很難做到50GB的數據量。反之,對數據寫入敏感的企業用戶,則仍然會優先選擇容量小,但採用S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企業固態硬碟,價格不是普通消費者能夠接受的。

因此,關於快閃記憶體顆粒,作為消費者其實可以進行如下分類:

SLC:不要想了,太貴不划算MLC:追求高性能、高頻率讀寫的用戶TLC:追求性價比,讀取遠比寫入數據多的玩遊戲玩家QLC:想擁有一定SSD性能表現,以存儲為目的玩家

請儘量選擇大容量

單純考量單個快閃記憶體顆粒讀寫壽命其實意義不是很大。當SSD硬碟容量越大,單個快閃記憶體顆粒被反覆讀寫的機會、次數就會越少,在使用時間上看,自然就會獲得更長時間的壽命。

大容量的好處不僅僅在於增加單一快閃記憶體顆粒使用時長。正如前面所言,原始的MLC、TLC讀寫速度遠比SLC難看,QLC甚至連100MB/s都達不到,連機械硬碟都不如。

由於DRAM緩存昂貴且無法做到大容量,是難以做到對外宣稱的高速讀寫,這時候就會引入一個寫入加速Write Acceleration技術,普遍做法是利用SLC充當緩存,以犧牲容量為代價換取性能。以提升一定容量下的讀寫速度。

當容量越大,劃給SLC緩存的空間就可以越多,如果想確保全盤加速,則可能要佔據至少1/4的容量。不過注重性價比的SSD做法,通常是只給TLC、QLC做大概5GB到8GB左右的加速。當然也有一些比較猛的產品,例如三星970EVO 2TB的SLC緩存達到78GB,當然,當時的定價也高達5999元人民幣。

一旦緩存用完,顆粒的原始讀寫便會直接暴露,讀寫斷崖式下跌。這也是為什麼某些廠商宣稱的吃滿SATA協議速度的SSD,卻128GB版本中掉速嚴重,因為SLC緩存本身不多,且很快就被用完了。

一腳邁進QLC時代的SSD們亦是如此,三星860 QVO會在持續寫入80GB以後開始出現嚴重掉速的情況,直接暴露QLC快閃記憶體顆粒實際讀寫速度在75MB/s左右。

實際情況是,消費者很少會遇到以持續550MB/s的速度寫入80GB的需求,並且勝在便宜和大容量,三星860 QVO起跳容量為1TB,電商售價不到800元人民幣,速度缺陷完全值得原諒。

顆粒以外的因素同樣重要

固態硬碟之所以快,還在於IOPS每秒讀寫操作次數比機械硬碟更高。我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視頻、文檔不可能都是一整個大體積文件,而是由許多散亂的文件組成。IOPS可以理解成硬碟每秒鐘對文件抓取的數量,在機械硬碟上,由硬碟轉速、磁頭數量、碟片數量、磁碟密度決定。磁頭越多、轉速越快,每秒鐘能操作的數量就越多,基本上可以達到220次/秒,也就是220 IOPS。

但對於固態硬碟而言,沒有這樣的機械設置,你可以理解成快閃記憶體顆粒晶片相互之間就能在固態硬碟內部組成Raid 0陣列,讀取速度達到100000 IOPS根本不是問題。因此在小文件讀寫、響應上,固態硬碟給我們帶來了質的飛躍。所以性能再不濟的固態硬碟,在表現上也會比普通消費級機械硬碟響應好看得多。

在2017年末,英特爾將誕生於超算的傲騰技術正式加入到固態硬碟陣營中,就算是初代傲騰SSD 900P,隨機寫入IOPS操作就可以輕鬆達到55萬次IOPS。在英特爾的解釋中,傲騰速度處於固態硬碟和內存之間,但作為非易失性存儲器,傲騰能做到斷電之後不會丟失信息,這是內存所做不到的。

只不過,傲騰固態硬碟價格真的很貴,480GB傲騰電商定價在3200元人民幣左右,通常也只會出現在頂級玩家的PCIe上。

回到主題。現在宣揚高性能的固態硬碟不會是SATA3接口的固態硬碟。原因很簡單,在機械硬碟時代,硬碟速度不可能跟上CPU速度,中間需要一套中斷機制讓CPU能夠有效調用硬碟。因為固態硬碟速度可以更快,在NVMe規範之後,CPU直接通過PCIe調用固態硬碟,同時也會佔據更多的PCIe通道。

與CPU直連之後,主控晶片採用哪一家其實不需要過分在意,一般購買非代工品牌,固態硬碟性能在實際體驗中其實不會有太大的區別。

在近幾年的CPU更新中,英特爾創作為定位的高端CPU PCIe通道提升到了44條,主板上兼容NVMe標準的M.2接口也不斷增加。像華碩這樣厲害的主板廠商還會在內存槽旁邊追加一個DIMM.2槽,用來擴展出更多的M.2接口固態硬碟。

但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M.2接口走的都是NVMe標準,接口本身只是對外觀的形容,早期主板以及一些筆記本上的M.2接口其實仍然通過PCH,走AHCI規範,性能與常見的SATA口固態硬碟相當,在500MB/s左右,而非NVMe標準動輒2000MB/s、3000MB/s的高性能讀寫。

入手最佳時機在今年末,1TB SSD價格可能會達到歷史新低,與機械硬碟同容量且高性能的固態硬碟指日可待。在組件PC時,筆者建議先購買一塊支持NVMe PCIe的固態硬碟作為C盤,安裝系統、日常軟體和經常玩到的遊戲,可以大幅提升滿足感。

而C盤之外的固態硬碟,則可以放心考慮TLC、QLC硬碟,用來存儲數據,加速遊戲都不會有太大問題。

如果你是主機黨,甚至可以考慮花上700多元給PlayStation 4 Pro換上一塊QLC硬碟,對於主機遊戲讀寫而言,80GB的高速緩衝足以輕鬆應付PS4遊戲的讀寫需求。

至於心念傲騰技術的同學,英特爾在數周前其實也公布了一塊傲騰混合固態硬碟,你可以理解成傲騰顆粒代替了硬碟上的SLC緩存顆粒,然後再配以QLC顆粒,最終也能讓採用QLC的英特爾固態硬碟表現出更高的性能。只不過,目前英特爾沒有打算單賣傲騰混合固態硬碟,而是與OEM廠商合作,與裝在筆記本中,以降低筆記本的成本和售價。

 

最後,如果你希望要站在PC遊戲玩家的食物鏈頂端,酷睿i9 9900K以及GeForce GTX 2080 Ti的配置之外,硬碟自然可以考慮傲騰905P這種強到沒天理的硬碟,不過傲騰固態硬碟不屬於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顆粒是的範疇,所以近期也不會降價。

對於更多數主流的玩家而言,諸如三星970Pro、Evo系列,威騰電子固態硬碟黑盤都值得關注。簡而言之,在資金允許的前提下,儘量購買大容量的固態硬碟,帶來的幸福感更容易爆棚。

- THE END -

#固態硬碟

原文連結:愛活網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QLC固態硬碟到底如何?固態硬碟你選了什麼?
    作為計算機的一種新型儲存器,固態硬碟其實並不年輕,早在上世紀它就開始活躍於儲存領域中,但因為價格高昂等問題,它並沒有走入我們民用市場。而隨著本世紀生產力以及快閃記憶體技術的進步,固態硬碟在近幾年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
  • 固態硬碟的MLC和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差別大嗎?
    如今固態硬碟可以說是電腦的標配,因為固態硬碟打破了之前硬碟存儲不超過100M/S的瓶頸,所以現在大家在選配電腦或升級原配件的時候,都將固態硬碟作為標配。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固態硬碟在價格越來越親民的時候,但其採用的存儲晶片也從SLC到MLC到TLC。
  • 固態硬碟原理大揭秘
    很多朋友只知道固態硬碟比機械硬碟快,但是卻不知道固態硬碟為什麼快?以及到底快在哪?這裡需要先了解一下機械硬碟的結構,機械硬碟採用磁性碟片來存儲數據,這是機械硬碟的結構圖。根據固態硬碟的定義,我們可以知道固態硬碟的內部結構,其實就是由三大塊主控晶片、快閃記憶體顆粒、緩存單元構成,那麼接下來,我們逐一來看。
  • 臺電推出國產SSD固態硬碟,這回看國外廠商還怎麼收韭菜
    當時國家發改委還約談三星希望能降價,降價需要動用行政手段幹預要靠發改委約談企業,可見被人卡脖子有多難受。令人欣慰的是,近幾年國產快閃記憶體顆粒的製造在國家與社會的大力投入下以及有了長足的進步,國家設立「半導體大基金」催化了很多成果的落地。武漢長江存儲就是主攻用於固態硬碟的NAND Flash顆粒。在短短三年內就研發出了64層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向128層進軍,已經跟上了國際主流水平。
  • 固態硬碟SLC、MLC、TLC、QLC是什麼意思?裝機時該如何選選擇
    固態硬碟SLC、MLC、TLC、QLC是什麼意思?裝機時該如何選選擇我們在選擇固態硬碟的時候總是有很多參數可以參考,不像機械硬碟除了容量和尺寸和接口外其他的不用考慮,固態硬碟比較複雜,上面的這些參數也要注意,還有很多其他的參數需要注意,例如題目中的這四種快閃記憶體類型。
  • M.2家用固態硬碟怎麼選?三款主流NVMe橫評給你明確答案
    俗話說得好無固態不開機,如今配備電腦主機「M.2固態盤」肯定是少不了,隨著NVMe協議固態硬碟迅速發展,SATA協議的固態硬碟顯然有些沒落了,由於NVMe固態硬碟讀寫速度不會受到接口限制,價格也獨漸步入親民,所以今天我們就精選三款家用主流NVMe固態硬碟進行簡單橫評,希望能為您在選購上提供一些幫助。
  • 極速鯊課堂1:固態硬碟是什麼?
    這是因為固態硬碟由固態電子存儲晶片陣列也就是快閃記憶體顆粒,來進行數據存儲的。固態硬碟內部構造所以,固態硬碟定義就是使用快閃記憶體顆粒而製成的電腦存儲媒介,英文名稱為Solid State Disk讀寫速度快:由於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所以固態硬碟的讀取速度相對機械硬碟更快。固態硬碟不用磁頭,尋道時間幾乎為0。無論是持續讀寫還是隨機讀寫的速度都非常驚人。在開機、大文件拷貝、開啟軟體和遊戲時都能更快的完成。
  • SSD漲價不要慌 這些固態硬碟真實惠
    近段時間以來,受制於上遊3D-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的產量不足,固態硬碟產品一直在瘋狂漲價,很多有需求的朋友都表示「鴨梨山大」,快要買不起固態硬碟了。那麼,對於有著剛需的朋友而言,在漲價的大環境下,到底該購買哪款固態硬碟產品比較合適呢?    下面,筆者就從性價比的角度出發,為大家推薦幾款優質的固態硬碟產品。
  • M.2的硬碟真的快嗎?選擇固態硬碟要看這幾點
    固態硬碟的優勢在哪裡?該如何選購?如果你的電腦開機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並且系統卡到爆,換塊固態硬碟(SSD)作為系統盤是最有性價比的選擇。那麼固態硬碟與機械硬碟相比,優勢在哪裡?又該如何選購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 TLC 快閃記憶體顆粒為什麼不好?
    TLC是一種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存儲單元,它的英文是TLC = Trinary-Level Cell,即3bit/cell。在TLC發明之前,固態硬碟大部分採用SLC和MLC,即Single-Level Cell單層單元和Multi-Level Cell多層單元。
  • 都是存儲器,但RAM、ROM、快閃記憶體、硬碟怎麼分?
    總的來說上面那些算是存儲器,從存儲器的材質來看,大概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磁性的機械硬碟、DVD和藍光類的光碟,而第三種則是今天要講的主人公,半導體存儲器,顧名思義,它是用半導體集成電路工藝製成的存儲數據信息的固態電子器件。
  • SST55VD020ATA/IDE 接口快閃記憶體固態硬碟設計方案
    ATA Flash Disk 固態硬碟設計方案同時可以製造成為 3.5 寸臺式機、伺服器的 ATA/IDE 固態硬碟,或 2.5 寸筆記本 ATA/Mini IDE 固態硬碟、移動固態硬碟,也可以成為 CF 卡的設計基礎方案。
  • 開學季這些優質固態硬碟不可不看
    特別是,隨著電子競技、VR技術的迅猛發展,DIY硬體外設在近幾年又得到了新的大發展。 那麼,今天筆者就單從固態硬碟品類出發,和大家一起聊聊關於如何選購固態硬碟產品,以及在當前市場下哪些固態硬碟產品值得買。 眾所周知,在近幾年的DIY硬體發展上,固態硬碟的出現絕對是革命性的產品。
  • HDD形式窘迫 840EVO 500GB京東售2039元_三星 840EVO_固態硬碟行情...
    固態硬碟的降價一路高歌猛進,千元以內的250GB SSD已經不是高端用戶所關注的,有很多消費者將目光投向了500GB產品,下面介紹的這款三星840EVO 500GB固態硬碟就是超大容量SSD中一個不錯的產品,目前京東報價2039元,擁有它,就可以完全擺脫HDD了。
  • 256MB緩存才夠用 士必得固態硬碟測評
    固態硬碟誕生之初開始,外置緩存晶片就成為了高端固態硬碟的標配。這是因為緩存晶片能夠協助主控進行更加快捷穩定的讀寫傳輸,協調和簡化主控晶片和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工作交互。可以說緩存的存在讓固態硬碟的性能更加強悍,使用壽命也更加長久。
  • 這些NVMe SSD真有料(全文)_固態硬碟_固態硬碟導購...
    進入2016年,我們見證了SATA固態硬碟的風光不再,唏噓著MLC顆粒的走下神壇。同時,也歡呼著新一代、無延遲的NVMe協議的到來,以及由此而來的固態硬碟性能的極致提升,也承受著3D TLC顆粒引發的顆粒革命的陣痛。    固態硬碟的產業,正在向前進步;固態硬碟產品,也在不斷進化。
  • 小Z聊固態:扒一扒主控晶片的那些事(全文)_固態硬碟_固態硬碟SSD微...
    1主流主控品牌    我們知道固態硬碟,其實就是由主控晶片、快閃記憶體顆粒和緩存單元組合起來的一塊電子集成板。在這三大件中,採購成本最高的無疑是快閃記憶體顆粒,大約佔據了70%的份額,而最有技術含量以及核心技術的則是主控晶片了。
  • 原廠顆粒極致性能 龜甲 T3000 NVMe M.2固態硬碟評測
    傳統的SATA接口固態硬碟由於帶寬的問題,性能被限制在了600MB/S以內,而最新的NVMe協議,可以讓固態硬碟的速度突破3000MB/S,而最新的PCIeGen4接口,則能讓固態硬碟的性能突破7000MB/S,這樣對於我們消費級的電腦來講,升級NVMeM.2固態硬碟,日常使用體驗將會大幅提升。
  • 主流SSD大橫評:固態硬碟全方位解析-科技頻道-和訊網
    小容量的快閃記憶體可被製作成帶有USB接口的移動存儲設備,亦即人們常說的「快閃記憶體盤」、「優盤」。隨著生產成本的下降,將多個大容量快閃記憶體模塊集成在一起,製成以快閃記憶體為存儲介質的固態硬碟已成為可能。MLC(Multi Level Cell, 多層式儲存)及SLC (Single Level Cell, 單層式儲存) 使用MLC顆粒的固態硬碟成本較使用SLC的低,但是寫入速度較低、使用壽命也較短。
  • _影馳固態硬碟_固態硬碟評測...
    SSD固態硬碟,說白了就是由主控晶片、快閃記憶體顆粒和緩存單元組合而成的一塊電子集成板。在這三大部件中,最有技術含量以及核心技術的莫過於主控了,它決定著SSD性能的優劣;緩存單元,由於不同廠商對於不同型號的產品的定位,存在著內外置緩存的區分。而採購成本最高的無疑是快閃記憶體顆粒,大約佔據了70%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