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我已經在四川待了兩年,四川的生活、發展速度令我印象深刻。我很喜歡四川美麗的風景、友好的人民和豐富的歷史文化。我在四川當總領事,是要促進兩國之間的理解,增進雙方繁榮,繼續擴大美國跟四川在商務、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交流,是為了讓兩個偉大的國家有越來越密切和友好的關係。我希望四川和成都在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能保持四川的特色和味道。我一直非常喜歡川菜和花椒,覺得四川人的生活也有獨特的味道,希望四川可以保持這個味道。
——何孟德
入川28年,美領館工作人員由二三十人增至上百人,新籤證大廳10月底投用後,籤證面談窗口將增至8個。
8月20日,記者走進位於成都領事館路的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發現籤證處的擴建工程正緊鑼密鼓進行。「10月底新籤證大廳將投入使用。」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總領事何孟德用流暢的中文告訴記者,屆時,籤證面談窗口將增至8個,「還會有更大、更舒服的地方讓大家等待和休息。」
籤證大廳擴建的背後,是四川與美國不斷擴大的人員往來。「1985年剛開館的時候,每年大概發多少籤證?」記者的問題難倒了何孟德。「我猜只有幾千張。」他笑道,「但我可以告訴你最新的數據,去年有7.5萬張,今年將達8萬多張。」
在領館內的一面牆上,記者發現一張1985年10月17日的《四川日報》,頭版一條新聞正是美領館在蓉開館的消息——時任美國副總統的老布希親自前來剪彩,並在開館儀式上表示:「美國在成都設立總領事館,是因為美國人認為成都是一個有前途的城市……我們想和四川人民一起創造奇蹟。」
作為首家外國駐蓉領事機構,美領館最初將臨時館舍選在錦江賓館西樓,1993年才搬到現在的位置。美領館老員工回憶,20多年前,領事館路及周邊地區還是農田和農舍,如今已是高樓林立的繁華地帶;領館工作人員由最初的二三十人增加到現在的上百人,總領事換了10位。「其實早在十幾年前,我就計劃來成都工作了。」作為第11任總領事,何孟德坦言,雖然北京、上海等發達城市也很吸引他,但他最感興趣的還是那些快速發展中的地區。
「這10年的變化太大了!」何孟德感慨地說。2004年,他第一次來看到的那些矮舊建築,都已被高樓大廈取代。成都不僅城市外觀發生巨變,經濟模式也在悄然轉變,「過去來川投資的企業,生產產品多是為了出口,現在他們更看重包括四川在內的國內市場。」他特別不贊同「少不入蜀」這句話,「四川有這麼多機會,應該是『少要入蜀』。」
令何孟德欣慰的是,美國與四川的聯繫越來越密切,尤其是在經濟方面。2012年,四川與美國進出口總額達123.9億美元,同比增長23.2%,在川投資的美國企業超過1000家。「我相信財富全球論壇後,會有更多美國企業把目光投向這裡。」談到明年成都將開通直飛舊金山的航線,他有些興奮:「我回家更方便了!」
何孟德的任期已過去三分之二。這位喜歡三國文化、愛吃麻辣川菜的總領事頗有「時不我待」的感覺。「即使離開成都,我也會想念這裡的美景美食,還有熱情幽默的四川人。」他說,「希望四川在發展過程中不要丟掉自己的特色和味道,『老不出川』這一點永遠不要變」。
英特爾在川見證奇蹟的10年
變化
離開美領館前,記者請何孟德推薦一家在川發展迅速的美資企業採訪。何孟德脫口而出:「英特爾怎麼樣?」
英特爾與四川結緣,要追溯到10年前——2003年8月,英特爾時任執行長貝瑞特訪華期間,宣布英特爾將投資3.75億美元在成都高新區建立一座晶片封裝測試廠。這家封裝測試廠也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成都迎來的最大外商投資。
為什麼是成都?無數人在追問。英特爾的答案是:中國西部大開發的政策優勢、便利的交通條件、優越的人居環境、大量高技術人才、強大的市場輻射能力……
英特爾成都公司總經理卞成剛告訴記者,2003年到2009年,英特爾共3次增資,使在蓉總投資額達6億美元;2009年,英特爾將上海的封裝測試廠搬到成都;2010年,英特爾全球晶圓預處理三大工廠之一在英特爾成都開始運營;2012年1月9日,英特爾成都第十億顆晶片下線,英特爾同時宣布,中國西部地區分撥中心落戶成都高新區,進一步提升英特爾對中國市場及客戶需求的服務質量和響應速度……每一個大動作,都彰顯出英特爾對四川的信心。
目前,世界各地用戶所使用的筆記本電腦,每兩臺中就有一臺配置「成都製造」的英特爾晶片,成都已成為英特爾全球最大的晶片封裝測試中心之一。
「英特爾(成都)最近三四年發展很快,產量以每年翻番的速度上升,員工隊伍擴展到近3000人。」卞成剛介紹,「全球ICT產業正以成都為中心積聚西部,英特爾將有更多投資放到四川,包括在技術研發和產品生產等方面,成都將成為眾多英特爾新產品的全球首發地。」
記者 劉淼淼
來源: 四川日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