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區東柵街道新南社區的怡和園小區是個拆遷安置為主的小區,小區老人總喜歡搬上一把破凳破椅,和鄰居一起聊聊天打打牌。老人們是開心了,但是小區環境看上去就不那麼舒服了。怎麼解決這個難題,讓老人開心的同時,又不影響小區整體環境呢?來看新南社區的做法。
朱阿姨今年70歲,在怡和園小區住了十五年,但是直到最近,戶口才遷到怡和園小區,戶口一遷過來,朱阿姨就來到社區,領取「老人愛心椅」。
社區老人朱有珍:下來乘風涼,做什麼的,帶出來方便,這個凳子小,大凳子不方便。
新南社區幹部何春曉:如果要領凳子的話,就必須這個老人是六十周歲以上了,然後長期住在我們這裡的居民,那麼我們可以領這個凳子的。如果他已經年滿八十周歲了,那麼他可以領一個大一點的凳子。
領椅子的老人,要和社區籤一份協議,就是家裡的破桌椅,以後不能放到小區公共區域去了。如果椅子壞了,社區免費更換。徐阿姨的椅子用了兩年了,前段時間壞了條腿,趕緊到社區來更換。
社區老人徐美寶:老年人坐一樣的凳子要好一點,家裡麼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塑料,有的麼凳子,兩樣的,社區裡麼給我們發一樣的,坐上去看起來整齊一點。
截至目前,怡和園小區年滿六十周歲的老人中,超過一半的老人,領取了老人愛心椅。橙色的愛心椅,成了社區老人的身份象徵。
社區老人徐美寶:有時候到外面去搞搞活動, 打打牌啊,老年人麼喜歡打打牌,乘乘涼快,那麼搬出去坐一下。
新南社區黨委書記袁芳:一方面是我們的愛心和孝心 ,另外一方面,老人帶著這把椅子,可以到我們社區來參加一張圓桌的協商會議,帶著這把椅子,相當於也是一張門票,可以參加到我們社區協商裡面來。
據了解,老人們領的愛心椅,大的68塊錢一把,小的48塊錢一把,老人們也不是買不起,那麼,這把橙色的愛心椅,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呢?
原來,怡和園小區的老人,大多都是拆遷安置戶,習慣了農村的生活習慣,以前經常把家裡的破桌椅拿到樓道或小區公共區域,圍成一桌,聊天打牌,造成小區環境髒亂差,老人們坐在破桌椅上面,也不安全。社區花了大量精力去清理這些破桌椅,但是這邊清理了,那邊又搬出來了。社區工作人員忙於應付,永遠清理不完,還容易與老人發生矛盾。
新南社區黨委書記袁芳:一方面我們看到的是破桌破椅影響環境,另外一方面我們看到好的一面,就是這些老人能夠自動自發的凝聚在一起,能夠相互關心,相互關愛,鄰裡關係非常的和睦。
如何照顧到老人們的生活習慣,又不影響小區環境?從2017年開始,社區和共建單位一起,開展愛心椅贈送活動。贈送的橙色愛心椅,輕便安全,相比原來的木製破桌椅,拿進拿出很方便,很受大家歡迎。
社區老人洪水花:這個凳子是社區裡發給我們的,叫我們坐這個,另外的不要了,這個凳子好。
新南社區幹部何春曉:有些老人就覺得,這也是一個身份的象徵,就是也參與到社區的一些活動中來了,所以就會吸引越來越多的老人進來,雖然這個凳子不是很值錢,但是他們有些老人會覺得,我自己參與到社區活動中來了。
新南社區黨委書記袁芳:這張愛心椅一方面我們更換了以後,提升了我們小區的整體環境,另外一方面我們也保留了一個圍桌而談,這樣鄰裡互助的一個很好的氛圍。
(原標題《【新南小事】一把椅子如何讓小區大變樣?》。編輯黃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