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一大早,皮明偉從車站社區警務室的「床」上爬起來,整理好床鋪,戴好口罩,準備在小區裡轉轉。
記者看到,這張「床」是用4把椅子、一塊木板臨時搭起來的。
「我在這裡睡了35天,已經習慣了。」皮明偉笑著對記者說,「疫情嚴重,社區是第一道防線。這裡事情多,我就索性住在這了。」
皮明偉是武漢市公安局漢陽區分局翠微街派出所社區民警,人稱「老皮」,59歲,濃眉大眼,身材高大。
日夜站崗的「守門人」
「車站社區是老舊社區,有2000多戶、5600多人,目前已確診的患者有十幾個,疑似患者有20個。」皮明偉對記者說,社區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容不得半點閃失。
皮明偉介紹,這裡是開放式社區,沒有物業管理,原本有9個進出口,目前關閉了7個,僅保留了2個。
記者看到,臨時關閉的進出口都是用1米多高的圍欄隔開的,2個出入口都有民警、社區幹部、志願者值守。
「1米多高的圍欄,很容易翻過去。」皮明偉指著圍欄對記者說,做好社區疫情防控難度很大。
剛剛實施社區封控那會兒,就有人把圍欄弄破。皮明偉只能叫工人來維護。
皮明偉心想:「這可不是個事呀,必須築起『心』的圍欄,才能防得住。」於是,他就組織志願者加大日夜巡邏防控力度。
「你們給我站住!」一天晚上,8個年輕人翻越圍欄時被皮明偉叫停。一看「老皮」到了,幾個年輕人立刻跑了,各回各家去了。
「這事沒完,必須跟到底。」在車站社區工作22年的皮明偉對這裡的情況很熟悉,硬是挨家挨戶追上門,給幾個年輕人上了一課。這事在社區微信群傳開後,再也沒有人翻越圍欄了。
記者在社區小巷看到,這裡的私人店鋪、小旅館、麻將館都已經關閉。皮明偉說,疫情防控初期,社區居民的防範意識普遍不強。部分私人店鋪、旅館業主偷偷營業,還有麻將館白天關門,夜晚悄悄營業。
為此,皮明偉組織志願者白天不間斷巡查,晚上又一家家「夜訪」,給店主講疫情形勢、講政策,不久後再也沒有人私下營業了。「他們都怕老皮找上門來談話。」一名志願者說。
「多嘮叨幾句,我才放心」
車站社區人口密集,老年人愛搬上小板凳坐在家門口,看見鄰居,再扯下口罩談天說地。
「這些老街坊啊,真拿他們沒辦法。」皮明偉對此很無奈。於是,一有時間,他就背上消毒桶邊為社區消毒,邊四處「搜尋」這些「不聽話」的街坊們。
中午時分,皮明偉吃完飯,又開始走街串巷了。
「老張,給下巴戴口罩沒用嘛。」皮明偉對一個老人說。
「馬上戴好,老皮辛苦啦。」老張笑著回答。
一路走,看到有居民沒戴好口罩,皮明偉就提醒幾句。
在物資發放點,前來取生活用品的居民很多,秩序有些混亂。
「一窩蜂上來,秩序就亂了。你讓他們排隊,注意間隔。」皮明偉對一名社區工作人員說。
「好的好的,我一定注意。」工作人員笑著說。
11時許,皮明偉來到一家旅社檢查。
「這裡是重點,必須看緊點。」皮明偉介紹,車站社區內有30餘家小旅社,居住著50餘名外地人。他們多在武漢務工,因疫情沒有返鄉過年。疫情發生後,皮明偉為他們核實了戶籍身份,並聯合社區工作人員給他們發放生活物品,定期為旅社消毒。每天巡邏時,皮明偉都會來這轉一圈,提醒店主注意防止人員聚集。
「多嘮叨幾句,我才放心啊!」皮明偉對記者說。
平均每天走兩萬多步
皮明偉個子高,走路快,記者跟在後面也是一路小跑。他笑著說:「我平均每天要走2萬多步,這是巡查時練的腳力。」
17時許,皮明偉的手機響起:「好的,我馬上過去。」
電話是社區工作人員打來的,說居民王某想外出工作,找居委會開證明時沒同意,就在那裡不願走。
「小兄弟,現在是非常時期,你的心情我理解,但是規定還得執行嘛!」皮明偉一到,三言兩語就把人勸走了。
皮明偉每天都要處理許多類似的事情,但只要「老皮」到場,事情基本都能解決。
前不久,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許某不願隔離,社區工作人員多次上門勸說,都無功而返,「老皮」決定上門做工作。
「老皮,我不是不想去,主要是我這100多隻鴿子沒人照顧啊。」看到老熟人皮明偉,許某放緩了語氣,講出自己的擔心。
「這樣啊,我幫你找人照顧。」皮明偉隨後就上門找到許某的嫂子,請她幫忙。事情解決了,許某主動收拾行李去了隔離點。
「還是老皮有辦法,一天不到就解決了。」翠微街派出所民警宋弘文對皮明偉很佩服。
「老同志嘛,大家都願意給個面子。」皮明偉謙虛地說,「在這裡年頭久了,街坊鄰居都成了老朋友。」(李昌林 王傳宗 張錚 師二洋 楊槐柳 李嘉雯 羅焱冰)
圖片故事
(轉自:中國警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