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大過年!今日冬至,南方人和北方人這樣過冬!

2020-12-05 雲安電視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今日12時19分

我們將迎來

2019年最後一個節氣

冬至

「至」有極致的意思

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北半球各地都是一年中

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

冬藏之氣至此而極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今日以後

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

正午太陽高度會逐漸升高

北半球的白天也將慢慢變長

自冬至開始

我們正式進入「數九」天

各地有不同版本的「九九歌」

生動形象地記錄

冬至到來年春分的物候變化

最常見的有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自冬至起天地陽氣漸強

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

所以古時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人們在這一天祭祖賀冬

慶祝新一年的到來

在北方,餃子是冬至的「標配」

冬天天寒,容易凍著耳朵

而餃子形如「耳朵」

人們覺得吃餃子可以保護耳朵

南方人喜歡在冬至這天

闔家團聚、圍爐夜坐

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

其樂融融、團團圓圓

蘇州地區還盛行冬釀酒

在米酒中加入桂花

不僅能夠溫體驅寒

更寄託了對生活的美好祈願

深冬也是儲蓄健康的好時候

出門注意防寒保暖

室內經常通風換氣

多吃一些溫補的食物

也別忘了保持一份好心情

既是節氣又是節日

這一天也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

為它留下動人詩句

都城開博路,佳節一陽生。喜見兒童色,歡傳市井聲。幽閒亦聚集,珍麗各攜擎。卻憶他年事,關商閉不行。——(宋)王安石《冬至》

佳節已至,陽氣漸生

孩童歡笑和市井叫賣相融

在冬日裡洋溢著熱鬧的氣氛

春來冰未泮,冬至雪初晴。為報方袍客,豐年瑞已成。——(唐)楊凝式《雪晴》

隆冬天寒,冰河未消

但大雪初晴時的明麗與溫暖

預示著一個豐收的好年景

「冬至」又稱「小陽春」

白雪皚皚的天地間

正厚積著生命的力量

冬天就這樣

悉心地孕育著春天

在這個歲末年初

讓我們整理好心緒

盤點收穫,再接再厲

讓所有的心願

都能在未來一一實現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南方人和北方人,都是怎麼看暖氣的?
    南方地區冬季不像北方地區的絕對溫度那麼低,但是空氣溼度比北方大得多,是典型的潮溼陰冷型地區,南方地區也不屬於國家強制規定供暖的地區。北方地區冬季的絕對溫度很低,但是空氣乾燥,屬於乾燥寒冷型地區,所以北方是國家強制規定需要供暖的地區。
  • 南方人才是真正的大佬,南方人的操作北方人看驚了
    南方人才是真正的大佬,南方人的操作北方人看驚了 每當提到南方人和北方人 都永遠有說不完的話題 提起「生猛」兩個字 北方人當仁不讓 但是在某些時刻 #南方人才是真正的大佬
  • 冬至大過年,有你才完美,老蘇州的冬釀酒,浸潤江南煙雨的桂花香
    我一拍腦門:你小子該不會去元大昌買冬釀酒了吧!趕緊放棄,他們家從來都是賣到中午就沒酒了,你還排個川普啊!真的,都說鎮江人新年打醋狂熱,其實蘇州人冬至前拷冬釀酒也不遑多讓。我表哥給我發了一張圖片,觀前街那家老字號居然排起了長龍。你以為買奶茶都是託嗎?非也非也,幾乎全是大爺大媽等著買冬釀酒,年輕人根本就是寥寥無幾啊。冬釀酒是老蘇州的一項飲食傳統文化。
  • 為何說冬至大過年?冬至與夏至是制定曆法的關鍵
    因為,從冬至起,就開始數九寒天,只待過了小寒、大寒兩個節氣,二十四節氣就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冬至為何大過年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 早生活|北方人比南方人更抗凍?真相是……
    ☞ 北方人比南方人更抗凍?真相來了南方冷還是北方冷?對於室外溫度來說,北方肯定會更低一點。對於室內溫度來說,南方肯定會更低一點。因為北方普遍有暖氣,《室內空氣品質標準》規定,冬季採暖標準為16℃~24℃。
  • 荔枝說:北方的白菜南方的冷 「南方人不懂系列」又雙叒來了
    11月,南方人在屋裡穿秋褲,北方人穿襯衫。   12月,南方人在屋裡穿毛衣,北方人穿襯衫。  同一個冬天,南方人和北方人卻有著360°截然不同的過冬模式。   你們熟悉的 「南方人/北方人不懂系列」又雙叒來了。
  • 「秋褲分割線」向北偏移 南北方人過冬各有秘訣
    12月4日,淘寶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秋褲分割線」向北遷移近10個緯度,而河南省恰被分割線一分為二,不少人更是為了過冬穿不穿秋褲「吵」了起來,面對日益降低的氣溫,你站哪一派呢?  「秋褲分割線」向北偏移,今年的冬天或許比往常來得更暖一些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秋褲一詞逐漸成了冬天繞不過去的「坎」。
  • 今年冬至為何比往年早一天
    冬至一般出現在陽曆12月22日,而今年12月21日20時04分,太陽垂直射向南半球南回歸線,在我國24個節氣中,這天就被稱為「冬至」,因此今年冬至要比常年提早一天。據廣東天文學會常務理事李建基解釋,從今年起至本世紀末,凡閏年(陽曆2月有29天)的冬至,日期都在12月21日,今後冬至日期在12月21日將會越來越多,甚至會出現連續12年的冬至日期都在12月21日(2088年至2099年)。
  • 農村俗語:「冬在頭,天冷在年關」,今年的冬季會不會寒冷?
    農村有句俗話叫:「冬在頭,天冷在年關;冬在中,單衣能過冬;冬在尾,提防倒春寒」,這句話也是農村人在長期的生活中,對天氣變化的一些總結,下面就來看看有沒有道理?這句話裡所說的「冬」指的就是冬至這一天,意思就是冬至這一天如果在當月的月初,到了過年前,也就是年關,天氣就會寒冷。而冬至這一天如果在當月月中,那麼這個冬天就不會太寒冷,甚至穿著單衣都能過冬。
  • 二十四節氣之冬至:冬至習俗你知多少?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又稱「冬節」,在我們古時候,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漂泊在外地的人們到了這個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以「年終有歸宿」就是這麼來的。
  • 汽車銷量南北差異有點大!你知道北方人和南方人最愛哪些品牌麼?
    汽車銷量南北差異有點大!你知道北方人和南方人最愛哪些品牌麼?由於地理、人文、風俗的不同,南北方的習俗真的是差異很大,比如說飲食方面,南方人接受不了北方人生吃大蔥和大蒜,而北方人對南方人愛吃「雞腸」「蛇肉」等也是無法理解;北方人多以麵食為主,而南方人則更喜歡吃米飯;北方人過年不吃豬舌頭,寓意怕遭人非議,而南方人則相反,在他們眼中過年吃豬舌頭,寓意是來年發大財;還有吃水餃的時候,北方人愛蘸醋,南方人愛蘸醬油;像這些差異,真是數不勝數
  • 憑什麼啊,南方人比北方人瘦那麼多
    南方人似乎都比北方人要瘦一點?這究竟是先天基因決定的,還是後天經濟和生活環境的影響?,北方人比較胖,東北人最胖 [4]。但體型的分類不是那麼絕對,只能說有些人更接近於某一類 / Wikipedia其中,北方人出現第一、三種體型的概率高於南方人,南方人出現第二種體型的概率高於北方人,男女有微小的差異。但總的來說,北方人的體型體脂更高,南方人的體型更為瘦長[5]。
  • 二十四節冬至諺語籤名 2020冬至快樂祝福語籤名已為你準備好
    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冬。 晴冬至,年必雨。 一年雨水看冬至。 冬至強北風,注意防霜凍。 陰過冬至晴過年。 冬至晴,正   原標題:二十四節冬至諺語籤名 2020冬至快樂祝福語籤名已為你準備好     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紛步難行。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北方人喜歡吃米飯,南方人卻接受不了麵食?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為什麼南方人喜歡吃米飯,而北方人喜歡吃麵食,這是由於地理環境以及氣候條件所決定的農作物的生長不同,所以造就了我們的飲食習慣不同,不過現在很多北方人也越來越喜歡吃米飯,但是我們大家都知道南方人卻不喜歡吃麵食,尤其是饅頭,南方人做出來的饅頭是甜饅頭,所以說對於北方人來說表示接受不了
  • 今日冬至,你知道「冬至大如年」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習俗嗎?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冬月)十六,冬至,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標誌著冬天的來臨,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同時,冬至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一陽節」或「亞歲」。此外,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那麼,問題來了,冬至的日期是每年的幾月幾日?冬至具體是什麼含義,有什麼習俗?為什麼會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一年冬至夜偏長 2019最長的夜晚
    冬至,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度。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今日,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 冬至已到,新年也不遠了!
    本文來源:重慶日報微信公眾號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日18時02分我們迎來冬至節氣「至」有極致的意思冰益壯,地始坼隆冬時節到了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一天「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今日以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會逐漸升高北半球的白天也將慢慢變長自冬至開始我們正式進入「數九」天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各地有不同版本的
  • 南方人的快樂,北方人懂嗎?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攝影/韓陽對於北方人來說,鵝毛大雪是日常;而對於南方人來說,零星小雪就是狂歡。當「霸王級」寒潮橫掃大半個中國,跨過長江,揮師南下,北方人在擔心降溫,南方人卻在期待下雪。尤其是廣東朋友們,一邊猶豫著掏出壓箱底的羽絨服,一邊在朋友圈躍躍欲試地問道:「咩啊?今年會唔會落雪?」
  • 位置最尷尬的省份:南方人認為是北方,北方人卻覺得是南方
    但在大多數時候,人們都更願意用一個區域來形容自己所在地方,就好比我是一個廣東人,而我會說自己是南方人。我的東北朋友,也會稱自己為北方人。但在我們中國,有這麼一個省份,位置非常尷尬。南方人認為是北方,北方人卻覺得他是南方。這個省份便是安徽省,安徽省位於我們中國的華南地區,與江蘇、湖北、江西、山東這幾個地區為鄰。
  • 南方的冬天能凍哭北方人,我保證
    南方的冬天還真是魔法攻擊又是一個冬天,又到了北方人被南方人給整笑了的時節。一個真正的南方人,腦內對北方的冬天一定有如下標配的疑問:你們暖氣調幾度啊?出門後暖氣不關嗎?暖氣的開關在哪裡?那是暖氣片?我還以為是柵欄!在北方室內居然可以穿短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