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冬在頭,天冷在年關」,今年的冬季會不會寒冷?

2020-12-05 鄉土鄉人

記得小時候,北方農村的冬季特別寒冷,那時候可沒有現在的羽絨服,人們都穿著老棉襖。當然家裡也沒有暖氣,唯一的取暖設備就是一個火盆,因為裡面燒的是木炭,因此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就必須要滅掉火盆,當然有些家裡連木炭都沒有,土炕就成為全家人取暖的地方。

如今的冬季,不知是衣服厚了?還是天氣暖了?但總感覺沒有小時候那麼冷了。那麼今年的冬季到底會不會冷呢?農村有句俗話叫:「冬在頭,天冷在年關;冬在中,單衣能過冬;冬在尾,提防倒春寒」,這句話也是農村人在長期的生活中,對天氣變化的一些總結,下面就來看看有沒有道理?

這句話裡所說的「冬」指的就是冬至這一天,意思就是冬至這一天如果在當月的月初,到了過年前,也就是年關,天氣就會寒冷。而冬至這一天如果在當月月中,那麼這個冬天就不會太寒冷,甚至穿著單衣都能過冬。如果冬至在月末,那就要提防倒春寒了。

冬在頭,天冷在年關

翻開日曆就能看到今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也就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七,這就是說今年的冬至是在月初,按照「冬在頭,天冷在年關」的說法,意思就是今年的冬季會比較寒冷,而且到年關的時候會更寒冷,當然過完年天氣就會逐漸轉暖。

大家都知道,去年的冬至是農曆的十一月二十七,也就是冬在尾,根據「冬在尾,提防倒春寒」這句話,大家不妨回憶一下,看看今年的春季有沒有「倒春寒」?當然這種農村俗語並不是絕對的,而是有一定的機率性。

首先今年的冬至相比去年要早20天,大家都知道冬至來得早,立春也就會跟著早來,那麼明年的立春是在陽曆的2月3日,也就是農曆的臘月二十二,離過年還有八天。也就是說在過年前八天就已經立春了,那麼所謂的「春寒」自然也就提前了,說不定會在過年的時候就會發生春寒。

到了過年的時候,已經是六九的頭一天了,也就是所謂的:「春打六九頭」,農村有句俗語叫:「五九六九,隔河看楊柳」,意思是到了五九六九,天氣逐漸轉暖,河邊的楊樹柳樹已經開始冒出綠芽,也就是過2021年過年之後,天氣是冷不到哪兒去了,最寒冷的天氣還是在過年前。

其實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冬至這一天在月初,過年前是會比較冷的。過了年之後,天氣就會變暖,畢竟已經到了六九了,還能冷到哪兒去呢?

冬在中,單衣能過冬,冬在尾,提防倒春寒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冬至這一天在當月的月中,那麼整個冬天就不會太寒冷,因為冬至這一天在月中的話,立春也同樣會推遲,當然「單衣能過冬」只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不會太過寒冷。而冬至在月尾,那立春就更推遲了,也就是說更暖和,只需要提防「倒春寒」就行了。

其實這句俗語只是農民在長期的生產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有一定的概率性,並不是那麼絕對,大家覺得這句話有沒有道理?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冬至中,暖烘烘」是什麼意思,今年冬天會不會很冷?
    二十四節氣的產生,成為指導人們生活的重要曆法,同時圍繞著二十四節氣,古人們觀察總結出來各種節氣農諺俗語,為人們推測未來的氣溫變化提供了各種依據和參考。冬至中,暖烘烘,就是人們根據冬至時間交節的時間來判斷未來冬季氣溫的俗語。
  • 立冬將至,農村俗語立冬陰,一冬溫是啥意思?今年是暖冬嗎?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就要到了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九個節氣立冬了,立冬節氣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立冬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冷冬季的來臨。今年立冬節氣是11月8日,農曆的十月十二。因為立冬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所以在農村有著看立冬節氣時的天氣來推測冬季寒冷與否的俗語,比如農村俗語「立冬陰,一冬溫」,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今日重陽,俗語:「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準確嗎?
    在農村關於重陽節的俗語也相當的多,很多都是關於天氣走勢的。其中就有一句俗語叫做:「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說的準確嗎?重陽晴,一冬凌:這句俗語說的是如果在重陽節這一天,出現天氣晴朗,萬裡無雲一派青睞的天氣,那麼這個冬天將會比較的冷,寒冷的冬天不但溫度低,而且出現降水的頻率還很大,低溫導致降水凝結成冰,所謂冰凌,路面溼滑,江河湖泊冰封一片,是一個十分寒冷的冬天。
  • 今年冬天會不會很漫長?會不會很寒冷?
    現代氣象學以連續5天的日平均氣溫小於10℃,作為進入冬季標準。從1981-2010年的30年氣候資料統計,杭州平均入冬日為11月28日,去年11月29日入冬,今年比去年晚了4天。但從近10年的氣候資料看,杭州入冬最遲為2010年和2018年的12月6日,最早為2012年和2016年的11月23日,年平均入冬日為11月30日,比前30年推遲了2天。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啥意思?三九應該怎麼補?
    很多人會說,現在人們生活條件變好以後才開始注重養生,其實並不是,早在很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關注起養生問題,在農村中關於養生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和節氣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是三九,我們應該怎麼補呢?
  • 農村俗語「無雨一冬晴,沒有十月初一靈」啥意思?今天晴天好嗎?
    今天還是寒衣節,是我國三大傳統的祭祀節日之一,在這一天人們會祭奠掃墓,紀念仙逝的親人,所以又稱為送寒衣。在農村中關於十月初一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無雨一冬晴,沒有十月初一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晴天好不好呢?
  • 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是什麼意思,今年的冬天有多冷?
    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是什麼意思,今年的冬天有多冷?現在已經進入了12月上旬,離「一九」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而冬至的頭一天便是「一九」的節氣。關於今年寒冷的農村俗語也是有很多的,我們這裡也有一段關於「一九」的一句諺語:「一九在月頭,大寒年夜交。一九在月中,天寒也無霜,一九在月尾,大寒正二月。」上面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一九」那天在農曆的月初,那麼在大寒這天,正好是在過年的時候,所以說在過年的時候是很冷的。
  • 農村老人說:霜降不見雨必定暖到冬什麼意思?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其實對於冬季是暖冬還是冷冬對於現在來說有氣象衛星可以知道大概,但在很久以前人們就知道預測冬季冷暖了。說到預測氣候變化還得看祖祖輩輩的實際經驗而總結出來的一些俗語。這些俗語在以前沒有氣象預報時是根據我們祖輩常年的農事生產經驗所總結,這裡包括各個時期的氣候變化特徵,可以大致預測明天或者半月的一些氣候變化。
  • 農村俗語「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是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寒指的是寒冷,小寒是指天氣已經變得寒冷,但是還沒有到達極點的意思。在農村中關於小寒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什麼時候最冷?
  • 農村俗語「重陽無雨一冬晴,重陽放晴一冬凌」啥意思?有道理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田園生活無不讓人嚮往,農村雖然不比城市的繁華,但卻有著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在這裡,農人們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雖然不是很富裕,但卻很知足。在這裡除了每天能欣賞原生態的環境外,還能聽到許多耐人尋味的俗語,比如說「不看家中寶,單看門前草」,說的是,要看一個家庭能否長期富裕下去,家中有多少金銀財寶是次要的,關鍵要看門前是否有雜草,如果連自家門前都是懶得除掉,那麼則說明這個人十分藍短,即使家產萬貫也是揮霍不了多久的。朗朗上口的同時讓人也悟出一些道理,我想這就是俗語的魅力吧。
  • 農村立冬流傳的俗語「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是啥意思
    冬天已經不知不覺來臨,再過一兩個月馬上就可以看到銀裝素裹的世界,在農村,冬天對於農民們來說是決定來年是否大豐收的最重要的季節,這是為什麼呢?農村裡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俗語,有關於冬天的又有哪些呢?第一,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
  • 「頭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今冬會很冷?專家:已成定局
    時間過得真快,已經到了11月底,雖然農村老人們常說,進了數九天氣才開始變冷,但是從立冬後,我國大多數地區氣溫驟降,迎來了一波又一波大雪降溫天。那麼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拉尼娜真的來了?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在頭九時沒有下雪,那麼整個冬天便會很暖和,雖然用六月形容冬天的天氣有些誇張,但是卻足以說明,如果在頭九沒有下雪時,冬天會很暖和,是個暖冬。說到數九天氣,便不得不想到耳熟能詳的數九童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連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二九已到,俗語「二九時節一場風,來年莊稼收成空」,啥意思?
    今天是12月31日,過了今天我們就會迎來2021年,而不知道大家是否看了今天的日曆,今天也是二九的第二天,老話常講「一九二九不出手」,說的就是一九和二九天的寒冷,但真正寒冷的是在三九和四九,因為到了三九天開始,地表的溫度已經散盡,而且經過一冬天的寒氣積攢,空氣溫度已經達到了一個峰值,所以才會說三九天冷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啥意思?今年冬至後會冷麼?
    今天是冬至節氣,每當冬至到來,筆者的家鄉都會非常熱鬧,因為在冬至的時候貓冬的人們就會三五一小聚,十人一大聚的聚在一起包餃子、祭祖先,共同祈禱明年的莊稼能夠風調雨順,豐收滿滿,所以冬至對於別人說是節氣,但對於農民來說也是一種希望的寄託。
  • 農村俗語「四大嫩、四大蔫、四大緊、四大松」,分別指的是什麼?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雖然農村老人的文化水平並不是很高,但是總結出來的俗語卻都很有道理,比如今天咱們要說的俗語四大系列中的「四大嫩、四大蔫,四大緊、四大松」,這分別指的是什麼呢?
  • 今年是牛年寡婦年,農村俗語「太歲辛丑年,六畜瘴逡巡」,這話啥意思...
    今天是2021年的1月11日,農曆的十一月二十八,再有2天就到了臘月的開始,臘月也是進入到了年關的日子,這個時候在農村裡,大家幾乎是沒有事情做的,有的是農民工早早的回家了,畢竟今年的疫情和天氣也是出現了很多的變化,所以近期的疫情也是隨著溫度的降低後,多地的疫情也是開始反彈了。
  • 農村俗語首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是什麼意思?
    鄉下有許多關於九的俗語,像今天要講的「九不見雪,九如六月」這樣的俗語,這是什麼意思?俗話說得好,沒道理?新春佳節,一年中最冷的季節是數九寒天。在冬至到來時,有九個人開始計算。持續到九九八十一天後才結束。到處都有以九來不同描述的九首歌,在北方的九首歌中也是這樣描述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隔岸望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走。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臘月最為一年的結尾,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臘月和正月有什麼禁忌呢?臘月忌尾:臘月是每年的最後一個月,農村老人還常常把臘月叫做「歲尾」,作為結尾的一個月份,在農村有很多關於臘月的講究,人們認為,有些事情在進入到臘月後就不能再做,只有平平安安地將這一年送走,我們才會順順利利迎接新的一年,那麼臘月有哪些事情不能做呢?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這句話說的是什麼
    由於常年的在外打工,對於自己家鄉的一些事情也會逐漸的消失,那些過去家鄉說的俗語,很多人都已經忘掉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農村的幾個俗語,你能夠理解都說的什麼嗎?冬不坐石,是因為冬天時,天氣會變得很冷,這時候石頭常年都經受這風吹雨打,而且冬季的時候,天氣更加的寒冷,還會下雪什麼的,坐在這麼冰冷的石頭上,自然會對身體產生很大的傷害。夏不坐木,是因為夏天的溼氣太重,而且木頭本身就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這時候再加上溼氣,木頭上肯定會有很多的潮溼感,坐上去也會對身體的健康產生影響。
  • 農村俗話說「冷在三九」,今冬何時最冷?
    其實這是冬季的農村節氣,古代人從每年冬至這一天開始就數著日子過冬季。每9天是一個「九」,數9個「九」之後,也就是81天,過完了春天也就到了。    農村俗話說「最冷在三九」,「三九四九凍死狗」。  進入冬季之後,尤其是當前這股寒潮掃過之後,氣溫的確比往年低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