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北方農村的冬季特別寒冷,那時候可沒有現在的羽絨服,人們都穿著老棉襖。當然家裡也沒有暖氣,唯一的取暖設備就是一個火盆,因為裡面燒的是木炭,因此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就必須要滅掉火盆,當然有些家裡連木炭都沒有,土炕就成為全家人取暖的地方。
如今的冬季,不知是衣服厚了?還是天氣暖了?但總感覺沒有小時候那麼冷了。那麼今年的冬季到底會不會冷呢?農村有句俗話叫:「冬在頭,天冷在年關;冬在中,單衣能過冬;冬在尾,提防倒春寒」,這句話也是農村人在長期的生活中,對天氣變化的一些總結,下面就來看看有沒有道理?
這句話裡所說的「冬」指的就是冬至這一天,意思就是冬至這一天如果在當月的月初,到了過年前,也就是年關,天氣就會寒冷。而冬至這一天如果在當月月中,那麼這個冬天就不會太寒冷,甚至穿著單衣都能過冬。如果冬至在月末,那就要提防倒春寒了。
冬在頭,天冷在年關
翻開日曆就能看到今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也就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七,這就是說今年的冬至是在月初,按照「冬在頭,天冷在年關」的說法,意思就是今年的冬季會比較寒冷,而且到年關的時候會更寒冷,當然過完年天氣就會逐漸轉暖。
大家都知道,去年的冬至是農曆的十一月二十七,也就是冬在尾,根據「冬在尾,提防倒春寒」這句話,大家不妨回憶一下,看看今年的春季有沒有「倒春寒」?當然這種農村俗語並不是絕對的,而是有一定的機率性。
首先今年的冬至相比去年要早20天,大家都知道冬至來得早,立春也就會跟著早來,那麼明年的立春是在陽曆的2月3日,也就是農曆的臘月二十二,離過年還有八天。也就是說在過年前八天就已經立春了,那麼所謂的「春寒」自然也就提前了,說不定會在過年的時候就會發生春寒。
到了過年的時候,已經是六九的頭一天了,也就是所謂的:「春打六九頭」,農村有句俗語叫:「五九六九,隔河看楊柳」,意思是到了五九六九,天氣逐漸轉暖,河邊的楊樹柳樹已經開始冒出綠芽,也就是過2021年過年之後,天氣是冷不到哪兒去了,最寒冷的天氣還是在過年前。
其實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冬至這一天在月初,過年前是會比較冷的。過了年之後,天氣就會變暖,畢竟已經到了六九了,還能冷到哪兒去呢?
冬在中,單衣能過冬,冬在尾,提防倒春寒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冬至這一天在當月的月中,那麼整個冬天就不會太寒冷,因為冬至這一天在月中的話,立春也同樣會推遲,當然「單衣能過冬」只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不會太過寒冷。而冬至在月尾,那立春就更推遲了,也就是說更暖和,只需要提防「倒春寒」就行了。
其實這句俗語只是農民在長期的生產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有一定的概率性,並不是那麼絕對,大家覺得這句話有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