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寶貴的,因為時間不可逆轉做出決定後就無法改變,但是時間的本質是什麼呢?在未來科技不斷發展後,人類有沒有可能破解時間的奧秘呢?首先,對於人類來說時間就等於壽命,每個人的壽命都是有限的,隨著時間的流逝,肉體也會越來越衰老。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時間是宇宙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時間的存在宇宙才有了意義,否則時間停滯,宇宙可能永遠都只是一個「奇點」,不會發生大爆炸,炸出整個宇宙。因此,時間的起點就是宇宙大爆炸的一瞬間,因為現代科學還無法研究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所以科學家普遍認為,時間是從大爆炸開始的瞬間計算的。
對於人類來說,時間也是十分熟悉的,每天的生活和工作都和時間有關,從小時再到分鐘,每一秒都被精確的規劃,根據時間,我們可以把每天都給數據化,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規劃未來,也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對時間上的規劃作出改變。
那麼時間是否存在一個最短的極限呢?對於普通人來說,在認真工作時,可能一下子就過去幾個小時,但是在焦急地等待時,時間就會變得十分緩慢,這就證明如果人類集中精神去觀察時間的話,就可以更加清楚地感受到時間的變化,並且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小孩子對時間的流逝更加敏感,年齡越大,越會感覺到時間倉促。
在物理學中,對最短的時間是有明確要求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普朗克時間」,在宇宙中雖然時間在不斷的流逝,但是「普朗克時間」就是最小的時間間隔,是時間的極致無法再次縮小,每一個普朗克時間就是10的負43次方(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秒),由此可以見,每一個普朗克時間都是很短暫的,人類幾乎沒辦法感受到這麼短的間隔,但是在物理學中,這個時間又確實存在著。
普朗克時間的誕生和量子力學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科學家認為,時間也屬於量子,而普朗克時間就是把這些時間量子區分開來的間隔,這個觀點很神奇,因為這個觀點認為,時間並不是一直流逝的,而是中間存在著間隔,每一個間隔都是一個獨立的空間。
一開始普朗克提出普朗克時間的概念,就是為了研究宇宙大爆炸後的瞬間發生了什麼,為此提出了最短的間隔,通過這個間隔我們可以更加具體化的去研究宇宙大爆炸後我們熟知的行星和恆星是如何誕生的,畢竟用我們常規的時間單位很難描述這些事情。
而普朗克時間的提出幫助科學家解決了這個難題,並不是因為時間無法再次壓縮了,而是再壓縮我們常識中的物理規律就會「失效」,因為這個時間太過短暫了,人類已經無法研究,所以才會提出最短的時間間隔,如果更準確來說的話,應該是人類可以計算研究的最小時間間隔。
那麼,普朗克時間的意義是什麼呢?它就像秒一樣,可以幫助我們把時間系統化,也更方便我們去描述,有科學家認為,其實時間的概念並不存在,因為如果人類順利發展的話,那麼在未來或許就可以穿越時間,但是直到今天,也沒有外來的時間旅客,這就說明,時間可能具有「獨立性」。
如果時間是獨立的,那麼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時間不可逆轉了,因為每一個普朗克時間都是獨立存在的,所以時間的概念並不存在,我們只是從一個獨立的時空轉移到了另一個獨立的時空,變化的是空間,而不是時間。
你認同這個觀點嗎?又或者你對時間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也可以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