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病人出國求醫熱情近年來日益高漲,公開信息顯示,我國每年僅赴美就醫的患者就達3000人,這使跨境醫療服務市場格外活躍,並且已形成產業鏈。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我國出國醫療中介公司已經有1000多家,但由於缺乏行業監管,亂象叢生。
當國內最好的醫院、最好的醫生都表示無能為力的時候,一些中國病人、尤其是癌症病人將目光投向了海外醫院。
原因:國人為何要去海外治病或體檢?
事實上,中國病人到海外就醫主要分為兩大人群,一類人群是有著雄厚經濟實力的富人,出國看病是為了享受世界頂級醫療服務。還有一類人則是為了救命。他們往往是在國內醫院找不到更好的治療方法,但又不甘心等死的癌症患者,而國外醫院最吸引他們的是高質量新藥和最先進的診療方案,這是他們絕地逢生的唯一希望。
腫瘤患者赴美就醫總花費45萬元
近日,杭州網友「傾心2007」的一個赴美就醫帖子廣為熱傳。事情是這樣的,該網友的丈夫2012年5月7日被診斷為脊柱腫瘤,兩口子跑了國內三四家醫院,聽了六七位專家的意見,所有的醫生都建議做關節置換手術,並表示手術難度大、風險大、術後病人活動受限,但是如果不做,患者將面臨癱瘓。絕望之下他們決定孤注一擲赴美治療。
美國各大醫院基本都有國際中心,專門接收國際病人,像安德森癌症治療中心國際部甚至有中文網頁。「傾心2007」找到這些醫院的國際中心網頁,按照要求填寫表格,按指定郵箱發申請郵件。2012年6月3日他們終於拿到了加州大學舊金山分院醫療中心國際部的預約單。美國主診醫生診療之後認為該網友的丈夫可能患的是骨髓瘤,不需要手術,放療就可以。兩口子得知後又驚又喜。
「在中國沒有一位醫生跟我們說還有這種可能。」「傾心2007」說,整個問診時間1個小時,花費500美金,因為沒有保險,醫院給打了6折,掛號費實際金額300美金。接下來是活檢折後價1.5萬美金。活檢結果確認是骨髓瘤,不需要手術,因此患者被轉診到放射科接受放療,總共20次,每天一次,一周5天,每次真正照射時間不過兩三分鐘。20次放療結束。總共費用是5萬美金。一個月之後再做MRI檢查,腫瘤明顯萎縮。隨後醫生建議患者服用鈣片以便骨骼康復,「牌子無所謂,可以直接去藥店買。」醫生當時對中國夫婦這麼說。「傾心2007」在帖子最後總結道:在美看病歷時3個月,沒有住過1天院,掛過1瓶水,治病總體費用是7萬多美金,約合人民幣45萬元。如今她丈夫已經完全恢復正常,定期在國內醫院檢查。
據記者調查,在醫療價格上中美醫院存在巨大差距,上述這些檢查和治療在中國則便宜很多。以放療為例,我國目前比較先進的放療技術的IMRT強調放療,一個放療療程需要花費3萬至5萬元人民幣,再比如掛號費,中國專家級醫生診療費為每次14元。同樣是脊髓瘤活檢穿刺,中國醫院的費用大致在3000元至4000元人民幣之間。這筆帳算下來,如果在國內治療,杭州夫婦在看病上所花的費用就會大大降低,大約為6萬元左右。但遺憾的是,他們在國內得不到這樣的治療方案,國內專家給出的建議都是風險大、難度大、效果未知的關節置換手術。
為尋求針對性強的治療方案出國治病
海外華人劉先生告訴記者,他的姨媽患癌30年,一直是在美國檢查、動手術、化療,然後回國療養,現在姨媽年紀已80多歲了。劉先生說,國內醫生一天接診的病患可能比外國醫生一個月的都多,他們忙得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很難給患者做出非常精細化、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劉先生表示,國外醫療的強項不是醫生,而是檢查設備和臨床用藥,比如癌症靶向治療,國內只能分類治療,而國外則可以針對病患個體情況配藥治療。
此外,劉先生認為,儘管中國醫生診療經驗豐富,但是他們的手裡沒有抗癌利器——新藥。出國治病,尤其是治療癌症這類重症,能吃上國際上最新的藥品,對於中國患者來說無疑是穿越到未來去尋求一條再生之路。
數據顯示,國外新研發的藥物通常需要等待3至5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進入中國市場。以世界首支預防宮頸癌的疫苗為例,從2006年開始就在全世界很多國家上市使用。但是中國從申請、臨床試驗,到今年最終上市,經歷了長達10年的時間。令人尷尬的是,該疫苗在中國一上市就過時了,是9介疫苗,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婦女目前已經接種預防宮頸癌13介疫苗了,可以預防更多的病毒感染。
據了解,出國就醫人群中,癌症患者佔7成以上,其他還有心臟病患者、骨科患者、作整容手術的等。
日本體檢豪華套餐9.8萬篩查早初期癌症
這幾年,赴海外體檢也備受青睞。記者諮詢了一些從事海外高端醫療服務的中介機構,他們的海外健康體檢目的地國家均首推日本。一位健康顧問介紹,這是因為日本的醫療儀器最為先進,而且,日本醫院可以做健康人群的篩查體檢。
該健康顧問告訴記者,他們推出的最貴的一款日本體檢旅遊套餐是9.8萬元,連體檢和觀光全部行程需要6天5晚。其中體檢就需要3天時間,體檢項目包括全身PET檢查、頭部MRI檢查、腦部PET檢查、腫瘤標誌物篩查、血液篩查、無痛腸鏡胃鏡等150項。之後中介還為體檢者安排了一天半的觀光和購物。套餐費除了體檢費用,還包括往返機票、五星級酒店住宿、餐費、籤證費用等。
據了解,日本是世界癌症防治最先進的國家,尤其是早期癌症的發現,保持著發現癌症的世界紀錄——發現毫米級別以下的早初期癌症。
然而日本的醫療費用卻是發達國家中最低的。重大疾病比如開胸開顱手術,全部治療費用加起來一般在500萬日元以內,約合人民幣30萬元。拿國內較為熟悉的PET-CT檢查費用來說,國內檢查需花費11000至13000元人民幣左右,在日本做這項檢查僅僅需要12000元人民幣左右,與國內相比治療與檢查費用幾乎相似。
現象:境外醫療服務中介超過千家
有需求就有市場。隨著遠渡重洋、到海外求醫或體檢的需求增多,海外醫療旅遊、海外醫療中介服務應運而生。有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出國醫療中介公司數量已經超過1000家,主要分布在北京、深圳、廣州、上海、杭州等大中型城市。
出國看病中介費無統一標準
記者調查發現,雖然這些中介的服務項目大致相同:病歷翻譯、遠程會診、聯繫醫院、預約醫生、辦理籤證、機票酒店預訂、陪同翻譯、專車接送等,但是服務價格卻是千差萬別,一家一個報價。
記者與其中一家公司溝通時,該公司工作人員稱,國外專家遠程會診費起步價2.5萬元。而在另一家海外醫療中介官網的公開信息中顯示,如果僅僅是請外國專家遠程會診諮詢,並給出治療建議,那麼中介服務費用為4.2萬元人民幣起。但患者要親自去國外治病,那麼中介費用為7.8萬元人民幣起。如果是癌症等重症病例,中介費用就會更高,從幾萬到幾十萬元人民幣不等,既沒有行業標準,更沒有國家標準。
中介都與三家美國頂尖醫院有合作?
記者在網上對「跨境醫療中介」、「出國看病中介」、「海外醫療中介」等關鍵詞進行檢索,立即彈出幾百萬條相關信息及中介公司網站。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現象是,幾乎所有中介公司都聲稱與美國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梅奧診所、MD安德森癌症治療中心有合作關係,並將這三家醫院的簡介掛在官網主頁最顯眼的位置,但是沒有展示任何的文件、材料、證書等來證明這種合作關係的真實存在。
記者隨機撥打了幾家中介公司的諮詢電話,詢問他們是否有美國三大醫院的委託授權證書,接線工作人員均表示自己對這一情況不太清楚,「放心,我們肯定可以幫病人約到外國專家。」其中一家中介工作人員如此回答。有知情者透露,上述三家醫院是美國排名靠前的幾家大醫院,對合作對象有選擇、合作數量也有限,因此一些中介對國內患者自稱與美國大醫院建立了就診綠色通道,實際上到了那邊也是以普通人的身份替患者預約醫生而已。
據介紹,購買出國體檢套餐人群主要是有經濟實力的高端人群,如公司董事長、企業總經理等,男女比例差別不大,年齡主要集中在40至50歲。
調查:出國看病費用到底幾何
出國就醫,患者需要面臨的最大的現實問題就是高昂的醫療費。
記者調查,現在市面上海外醫療中介公司主打的主要是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的醫療機構,這些國家醫療機構特點是醫療私有化。與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士等高福利國家不同的是,這些國家的醫藥不受社會醫療保障系統的限制,說簡單點就是給錢就能看病。與那些醫療高福利國家預約一個手術動輒幾個月甚至是幾年不同的是,美國的醫療已經成了產業,預約個手術很快就能上手術臺。
醫療的高便捷帶來的是醫療行業的高投入,診療費用的不斷高漲,這對於收入較高的當地人,都有一定的壓力,但是他們可以用持續購買高額的醫療保險與之平衡。買的年頭越多每年的醫療保險支出就會相應越少。當然,美國的保險公司是要賺錢的,對於美國人來說,保險公司不過是某種零存整取。
但對於海外的求醫者,沒有多年的零存整取,面對的只能是令人咋舌的價格。儘管網上經常有人宣傳海外醫療多麼人性化,醫療費用可以承受,但事實與宣傳有很大差距。醫生見患者一面就要收500美金,一個普通的檢查通常要5000到7000美金,手術的費用是要看有多少醫務人員參加了手術而定的,很多手術十幾萬、幾十萬美金的帳單上所列的大部分是人工成本,而器械、藥物、醫用耗材通常也就佔整個醫療活動的一、二成。人工成本不像藥物與耗材,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海外求醫在資金預算上還是要寬打。
在這裡有個反面例子,曾經有國內中介,承諾一個費用額度,介紹一批國內的待產婦女到加拿大生外國籍下一代,結帳費用大大超出中介的承諾,結果這些產婦只能採取一走了之的方法逃避帳單,在當地產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提示:找中介留神各種「坑」
專業人士提醒,除了需要查明中介與國外醫院是否有合作授權書,患者和家屬還要留神中介服務中的以下幾個問題。
醫院
中介公司推薦的醫院未必就是最好的醫院。在美國,僅癌症治療中心就有40多家,再加上其他盈利、非盈利醫院更是讓人眼花繚亂。因此很有可能在中介口中的高端醫院,或許就是一家三級診所。據了解,美國每年根據專家聲譽、治療效果、保持患者安全率、先進技術等指標對所有醫院進行排名,有著90%美國人的認可率,國內患者出國看病擇院可做參考。
醫生
醫生資質也非常關鍵。中介提供的所謂專家,你要費心上網查一查,他究竟是大牌專家還是普通醫生。美國正規醫院的醫生資料在官網可一覽無餘,患者一定要確認好醫生的資質,如是否具備執業醫生資格,是否有就職醫院,所接患者數量及安全率為多少,目前在做什麼科研項目等。
翻譯
病歷、報告翻譯不能出差錯,否則會導致醫療事故。所有中介都聲稱是請醫學專家翻譯病歷,但實際上為降低成本,有些中介這邊收了患者高昂中介費,那邊卻捨不得花大價錢找醫學專家翻譯病歷,就是在淘寶上出點小錢找人翻譯,其翻譯水準可想而知。另外,陪同就診翻譯也很重要,要看醫療翻譯工作者是否有相關的從業資歷,只有擁有資深專業背景才能保障翻譯工作的質量。不規範翻譯,一個詞的錯誤可能會造成難以估量的後果。
遠程會診
美國的大型癌症中心都提供遠程診斷服務,遠程診斷是國外醫生根據中國患者提交的病歷資料對病人的病情做出判斷和給出治療建議,是病人決定下一步如何治療的參考,這和患者提交資料後、國外醫院判定是否決定接收患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攻略:如何繞開中介自助去美國看病
有什麼辦法能節省銀子,減少經濟壓力?人們首先能想到就是能否避開昂貴的中介費。那麼如何自己直接去國外看病呢?
自己找醫院、辦籤證
通常人們採取的方法是把自己在中國國內的檢查報告寄到國外的朋友手中,由他們聯繫相關的專家。對方醫生接診以後就會出具一封接診函,憑這封接診函就可以到相關國家駐中國大使館或總領館辦理籤證。對於沒有親朋好友的,也可以到了目標國家之後,直接登門求醫。
自己找翻譯
在國外找一個翻譯公司,僱一個伴隨翻譯,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就醫上,溝通問題迎刃而解。事實上幾乎所有的中介也都是在當地僱傭翻譯,只不過費用要高了很多。近些年來,美、英、德、日等國都把醫療產業推向了國際,所以很多醫院都有國際部,那裡是負責配備翻譯的,而且通常都是免費的。所以選擇哪家醫院,是不是有國際部也是一個應當優先考慮的因素。此外,厚厚的一摞病例最好在國內先翻成目標國的語言,這樣也能省不少錢。
加入出國就醫病友微信群
海外病友和病友家屬成立了很多的群,幾乎每種不同的疾病都有相應的微信群。有位張先生的兒子不幸患了罕見的眼癌,在國內跑遍了全國各地的知名醫院都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解決辦法,無奈之下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在一名患者的介紹下,他們加入了一個患者微信群,到裡邊一看,所有他們需要的信息應有盡有:世界上哪家醫院治療這種病最權威,手術成功率最高,大概的診療費需要多少,如何獲得美國就醫籤證,到了紐約如何找伴醫翻譯,甚至在紐約如何找住處,總之有些患友把所有就醫經驗全部無償奉獻了。張先生的太太就憑著這張就醫路線圖在紐約順利地找到了住房和心儀的醫院,孩子已經非常穩定地在紐約生活了一年多。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網上的信息真真假假,患者和家屬還要仔細地對網上信息做一番研究。
除了美國 其他國家也有醫療特長
實際上除了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家之外,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在醫學上都有一技之長。比如澳大利亞就曾經用人的幹細胞在老鼠的身上成功生長出完美的人耳,為失去耳朵的人再造了一隻耳朵。
而新加坡從李光耀時代就開始把新加坡打造成亞洲診療中心,亞洲很多國家的首腦、高官都到新加坡就醫。在那個地方完全可以用普通話與醫生交流,沒有任何語言障礙,而且籤證也比較容易獲得。
國內有很多頂尖的醫生都在國外著名的醫療機構深造過,有很多專家對國外的前沿醫學了如指掌,如果有可能出國前找一個有經驗的醫生諮詢一下也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