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相信釣魚人是最熟悉的了,但是釣魚釣了這麼多年,鯽魚有哪些品種卻不一定能說得清!下面小編花半天時間,翻閱中華文庫給大家整理了鯽魚分類,希望對大家有用!
(一)、我國原生鯽魚品種(系)
鯽魚,江蘇、浙江一帶稱河鯽魚,東北稱鯽瓜子,湖北稱喜頭魚等。按照個頭大小又有不同名字:瓜子鯽-麻將鯽(1兩以下)-奶鯽-板鯽(大腳板大小,超過半斤),
鯽魚在我國已知的有兩個種(鯽和黑鯽 )和一個亞種(銀鯽)。
黑鯽在我國儀分布於新疆的額爾齊斯河水系。
鯽,就是我們常說的土鯽魚,除青藏高原和新疆北部無天然分布外,幾乎遍布於全國各地的江河湖泊、池塘水庫和沼澤河溝等大小水體中。此鯽魚繁殖能力極強,喜群居,抗低氧、抗弱鹼和弱酸性水質,喜棲息在較渾濁、有水草、地勢複雜、渾暗凸凹交界處的水域中。老話兒說的「有水就有魚」指的就是這種鯽魚。但它生長緩慢,在長江流域,個體長到0.25千克需要2年時間,最大個體在600克左右。
銀鯽主要分布在黑龍江水系、呼倫湖和新疆額爾齊斯河。其經濟價值在三個品種中最高。
(二)、經過選育的我國地方性優良鯽魚品種(系)
共有方正銀鯽、彭澤鯽、淇河鯽、普安鯽、滇池高背鯽、縮骨鯽等地方性優良鯽魚品種,但以方正銀鯽、彭澤鯽為多見。
彭澤鯽是我國第一個直接從野生鯽魚中人工選育出的養殖新品種。蘆花鯽魚又叫彭澤鯽,喜歡待在蘆葦叢裡面,且背部偶有蘆花般的黑紋,飼養一段時間變淡消失。一般魚塘釣到的大鯽魚,基本都是蘆花鯽,生長速度比野鯽魚快,而且,如果任其長大,也能長到好幾斤,不過釣友們一般不會給它寂靜生長的機會的……
方正銀鯽菜市場也能買到,一般1到3斤左右,目前只有東北地區、湖北、湖南、安徽、江蘇等地區一些池塘河流多一點,其他地區沒有完全推廣開來,不過可以去超市的水產檔買到。
高背鯽是鯽魚界的大哥大!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它超越了普通鯽魚的生長極限,可以長到5、6斤一條!這個也是人工在雲南滇池培育的。
這種魚和鯿魚有點像,聽名字就知道了,高背鯽,背部很高,體型很大,別人釣到的「怪魚」,其實就是高背鯽,不過這個鯽魚沒有強大背景,沒有在內地推廣,北方的朋友想要釣,有點難。
(三)、引種馴化的優良鯽魚品種
目前只有日本白鯽從日本引進的一個引種馴化的優良鯽魚品種。
白鯽又稱大阪鯽、河內鯽、日本土鯽,原產日本琵琶湖,經多年選育成純系品種,日本白鯽和土鯽魚均是二倍體類鯽魚,但是白鯽生長速度比土鯽魚快1倍~2倍。菜市場賣的那種2、3斤一條的就是這種了,如果養個2、3年,也能漲到4、5斤,
(四)、雜交育成的優良鯽魚品種
共有異育銀鯽、豐產鯽、異育銀鯽「中科3號」、松浦鯽等運用有性雜交育成的優良鯽魚品種,因為魚類雜交具有偏母本遺傳特性,所以魚體形仍以鯽魚表徵為主,但以異育銀鯽、異育銀鯽「中科3號」、豐產鯽為多見。
(五)、運用細胞工程遠源雜交育成的優良鯽魚品種
共有湘雲鯽及其湘雲鯽2號、巨鯽(先科、新科)、黃金鯽、湘鯽、芙蓉鯉鯽等運用細胞工程雜交育成的優良鯽魚品種,巨鯽(先科、新科)是父本採用德國鏡鯉,母本採用日本白鯽而成,但以湘雲鯽、巨鯽為多見。
湘雲鯽1988年暫定名「工程鯽」,1997年正式定名為「湘雲鯽」。
它是一種太監鯽魚,繁殖不了後代。它的生長速度快比土鯽魚快3倍以上,很多魚塘放養的所謂野生鯽魚,其實就是工程鯽,野鯽魚很難長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