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搶修人員首次進入1號機組反應堆機房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洩漏事故搶修人員5日進入1號機組反應堆機房,鋪設大型換氣軟管,啟動空氣循環淨化裝置,以降低空氣中放射物濃度。
這是搶修人員自3月12日發生氫氣爆炸以來首次進入1號機組反應堆所在建築內部。東京電力公司稱,反應堆安全殼「水棺」作業順利,不會再次發生氫氣爆炸。
開始換氣
重啟反應堆堆芯冷卻系統是現階段搶修重點,但反應堆機房相對密閉,空氣輻射水平非常高,搶修人員無法進入。東電決定給反應堆機房換氣,以降低輻射水平。
當天上午11時30分左右,兩名東電員工戴防護面罩,穿防護服,身背類似潛水員使用的氧氣瓶和呼吸器,打開1號機組反應堆機房和渦輪機房之間的兩重門。
他們進入機房,測量輻射水平,大約25分鐘後撤出。東電發言人富川泰介(音譯)說,這段時間,兩人累積承受的輻射量為2毫希。
安全上限為3毫希。這證實反應堆所在建築內部輻射水平在可承受範圍內。
下午1時30分開始,9名來自東電下級承包商的搶修人員身著相同防護裝備,進入建築,分組輪流作業,鋪設換氣軟管。4名東電員工在外面監控輻射水平,以確保輻射量不超標。作業持續1個半小時,搶修人員所受最大輻射量為2.8毫希。
軟管直徑30釐米,共8根,經走廊與安裝在隔壁渦輪機房內的空氣循環淨化裝置連接;4根用於抽出汙染空氣,另外4根把淨化後空氣送回反應堆機房。
東電介紹,這個換氣裝置設有能夠吸附放射物的過濾器,可以吸附汙染空氣中95%的放射物,即反應堆機房內部輻射水平有望降至現階段的二十分之一。
「重要一步」
東電高級管理人員松本純一把搶修人員5日進入反應堆機房稱為「向著低溫關閉反應堆邁出第一步」。「我們首先得進入這座建築,這是重點。」
根據東電公布的搶修時間表,實現「冷停堆」需要6個月到9個月。
松本同時向媒體解釋,東電上月29日用機器人到1號機組反應堆機房內部測量最新數據,得知一些地點輻射水平不超過安全上限,才決定派作業人員進入。雖然他們是氫氣爆炸以來首次進入反應堆建築,但「不是所謂的敢死隊」。
東電預計,空氣循環淨化裝置連續運轉3天左右,反應堆機房內輻射水平將降至安全範圍內。松本說,東電還打算把機房內一些因氫氣爆炸產生的建築碎片移出,或者蓋上防護罩,以進一步降低輻射水平。
如果順利,搶修人員將於8日進入1號反應堆機房,開始安裝新的冷卻系統。
東電最新評估報告顯示,1號機組反應堆情況最為嚴重,估計堆芯55%的燃料棒熔化受損,但這低於先前所評估的70%損壞率。
東電上月27日正式開始在1號機組反應堆安全殼實施「水棺」作業,增加注水量,打算把安全殼內裝有燃料棒的壓力容器全部浸入水中,以實現冷卻。
最新評估報告說,「水棺」作業使得1號機組機房不會再次發生氫氣爆炸。如果日本政府核能監管機構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批准這份報告,東電將加快注水速度。
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幹事丹尼斯·弗洛裡5日在奧地利維也納總部告訴媒體記者,儘管福島第一核電站搶修有所進展,但核電站當前形勢依然非常嚴峻。
(新華社供本報特稿/胡若愚)
這是東京電力公司5月5日提供的在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渦輪機房內安裝的排風機的照片。新華社發
(責任編輯: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