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殼「水棺」不會再發生氫氣爆炸(圖)

2020-11-22 搜狐網

日搶修人員首次進入1號機組反應堆機房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洩漏事故搶修人員5日進入1號機組反應堆機房,鋪設大型換氣軟管,啟動空氣循環淨化裝置,以降低空氣中放射物濃度。

  這是搶修人員自3月12日發生氫氣爆炸以來首次進入1號機組反應堆所在建築內部。東京電力公司稱,反應堆安全殼「水棺」作業順利,不會再次發生氫氣爆炸。

  開始換氣

  重啟反應堆堆芯冷卻系統是現階段搶修重點,但反應堆機房相對密閉,空氣輻射水平非常高,搶修人員無法進入。東電決定給反應堆機房換氣,以降低輻射水平。

  當天上午11時30分左右,兩名東電員工戴防護面罩,穿防護服,身背類似潛水員使用的氧氣瓶和呼吸器,打開1號機組反應堆機房和渦輪機房之間的兩重門。

  他們進入機房,測量輻射水平,大約25分鐘後撤出。東電發言人富川泰介(音譯)說,這段時間,兩人累積承受的輻射量為2毫希。

  安全上限為3毫希。這證實反應堆所在建築內部輻射水平在可承受範圍內。

  下午1時30分開始,9名來自東電下級承包商的搶修人員身著相同防護裝備,進入建築,分組輪流作業,鋪設換氣軟管。4名東電員工在外面監控輻射水平,以確保輻射量不超標。作業持續1個半小時,搶修人員所受最大輻射量為2.8毫希。

  軟管直徑30釐米,共8根,經走廊與安裝在隔壁渦輪機房內的空氣循環淨化裝置連接;4根用於抽出汙染空氣,另外4根把淨化後空氣送回反應堆機房。

  東電介紹,這個換氣裝置設有能夠吸附放射物的過濾器,可以吸附汙染空氣中95%的放射物,即反應堆機房內部輻射水平有望降至現階段的二十分之一。

  「重要一步」

  東電高級管理人員松本純一把搶修人員5日進入反應堆機房稱為「向著低溫關閉反應堆邁出第一步」。「我們首先得進入這座建築,這是重點。」

  根據東電公布的搶修時間表,實現「冷停堆」需要6個月到9個月。

  松本同時向媒體解釋,東電上月29日用機器人到1號機組反應堆機房內部測量最新數據,得知一些地點輻射水平不超過安全上限,才決定派作業人員進入。雖然他們是氫氣爆炸以來首次進入反應堆建築,但「不是所謂的敢死隊」。

  東電預計,空氣循環淨化裝置連續運轉3天左右,反應堆機房內輻射水平將降至安全範圍內。松本說,東電還打算把機房內一些因氫氣爆炸產生的建築碎片移出,或者蓋上防護罩,以進一步降低輻射水平。

  如果順利,搶修人員將於8日進入1號反應堆機房,開始安裝新的冷卻系統。

  東電最新評估報告顯示,1號機組反應堆情況最為嚴重,估計堆芯55%的燃料棒熔化受損,但這低於先前所評估的70%損壞率。

  東電上月27日正式開始在1號機組反應堆安全殼實施「水棺」作業,增加注水量,打算把安全殼內裝有燃料棒的壓力容器全部浸入水中,以實現冷卻。

  最新評估報告說,「水棺」作業使得1號機組機房不會再次發生氫氣爆炸。如果日本政府核能監管機構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批准這份報告,東電將加快注水速度。

  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幹事丹尼斯·弗洛裡5日在奧地利維也納總部告訴媒體記者,儘管福島第一核電站搶修有所進展,但核電站當前形勢依然非常嚴峻。

  (新華社供本報特稿/胡若愚)

  這是東京電力公司5月5日提供的在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渦輪機房內安裝的排風機的照片。新華社發

(責任編輯:Newshoo)

相關焦點

  • 福島核電站發生氫氣爆炸 無須談「核」色變
    一位核能業內人士更是用通俗語言向記者解釋了事故發生的前因後果。地震引發海嘯後,福島第一核電站全廠斷電,而負責向反應堆輸送冷卻劑的應急冷卻柴油機組卻無法運轉。反應堆內部的核物質長時間得不到冷卻,使堆芯溫度不斷上升。高溫導致冷卻液大量蒸發,使反應堆堆芯冷卻水位急劇下降,堆芯逐漸露出水面,積聚的熱量導致燃料熔化。同時,液體蒸發使反應堆內壓力增大,機組的安全殼面臨超壓的風險。
  • 東電用「水棺」法 冷卻核反應堆
    據新華社電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和原子能安全保安院人士說,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冷卻作業事實上正朝著把反應堆安全殼變成「水棺」的方向進行。    東電向1號機組反應堆壓力容器大量注水降溫。意味著將把裝有核燃料棒的壓力容器基本浸入水中,反應堆安全殼將成為「水棺」。
  • 實驗室安全乾貨——氫氣篇
    氫氣氣瓶爆炸的探討為何氫氣爆炸威力大風險高?要探討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發生爆炸的基本條件。4.0%或大於75.6%時,即使遇到火源,可能會發生燃燒但是不會爆炸。滿足最小點火能和爆炸極限這兩個條件,氫氣才有可能發生化學爆炸。因為氫氣的最小點火能低,爆炸極限範圍寬,下限低,同時氫氣又具有高熱值,所以氫氣極易發生爆炸且威力巨大。
  • 69.從微觀角度解釋氫氣爆炸
    雖然我們已經用視頻讓大家看了氫氣和氧氣放在一起後點燃就會爆炸,但是一直沒有解釋為什麼會爆炸。要想解釋宏觀世界的爆炸現象的話,還是要從微觀世界著手。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情況,那就是如果只是單純的把兩種氣體混合在一起的話,是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的。如果想要它們爆炸,那就還需要進行點火。或許小朋友們會覺得,點火不是很正常嗎?
  • 男子使用氫氣鋼瓶發生爆炸 被崩失明(圖)
    日前,家住哈市南崗區的史剛(化名)在使用氫氣鋼瓶灌裝氫氣球時,氫氣鋼瓶發生爆炸,史剛被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崩飛,倒在地上當場昏迷。史剛的妻子李彩霞(化名)立即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將他送到黑龍江省醫院搶救。  據李彩霞介紹,她和丈夫下崗後一直以販賣氫氣球為生。
  • 溫州發生氫氣爆炸,賣氣球攤販當場身亡!氫氣球的危險遠超你想像!
    今天早上,溫州一所中學的門口,就發生了驚險的一幕!10月29日早上6點30左右,溫州平陽縣昆陽三中大門口,一充氣球攤位的氫氣罐突然發生爆炸,一名商販身受重傷不幸遇難!據現場一名調查人員稱,他們趕到時,爆炸現場圍滿了群眾,其中還有好幾名穿校服的學生,滿地都是氣球碎片和鐵皮。
  • 氫氣瓶爆炸敲響安全警鐘
    ,氫氣瓶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爆炸,國家對氫氣的生產和使用有何明確規定等問題。    充裝氫氣要求嚴    在1月3日發生的爆炸現場,記者看到用於盛裝氫氣的氣瓶已經被炸成碎片,但在氣瓶的碎片上還可以看到「液化」等字樣,可見該戶主是用液化氣鋼瓶來充裝氫氣。而近年來,國內許多省市曾發生過利用液化氣瓶或自製的土氣瓶(罐)作為氫氣發生、儲存容器而引發的爆炸事故,與我市發生的這起氫氣瓶爆炸有諸多相似之處。
  • 氫氣與爆炸極限,你了解嗎
    對混有空氣的氫氣,應防止點火引燃反應容器內的混合氣體而發生爆炸。點火後氣體在針尖上方燃燒,發出藍色火焰。在操作3中,可以觀察到在燒杯內壁有水液。用石灰水檢驗燒杯內的氣體,石灰水不變渾濁。說明氫氣燃燒只生成水。
  • 發光的網紅氣球竟然這麼不安全!充氫氣後遇明火發生燃爆
    但是氣球爆炸事件發生後,工商部門特意前來檢查,要求他們不得出售可燃氣體,所以記者走訪的多家氣球商均表示只賣氣球和氦氣,不出售氫氣。&nbsp&nbsp&nbsp&nbsp11月29日晚,華商報記者走訪城南、城東、城北多個街頭,商場、公園門口出售這種氣球的商販很多,基本充的都是空氣,只在丈八路購買到充氫氣的氣球。
  • 【安全提醒】2死6傷!氫氣制儲爆炸事故敲響警鐘! 
    不料,氫氣罐發生爆炸。   事故發生後,當地消防部門派遣150餘人投入救援。消防局擔心有被埋者,連夜進行7次搜查,最終確認沒有被埋者。爆炸引起火柱,但並未引發火災。原因在於氫比空氣輕14倍,在空氣中迅速擴散,周圍沒有易燃物,因此未引起火災。   該事件是韓國國內首次發生的涉及氫氣的爆炸事故,也是近年來全球首次發生在氫氣製取儲存過程中的爆炸事故。
  • 基於FLUENT的氫氣爆炸分析案例
    1 前言國內的氫能發展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而氫的安全問題是氫能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氫氣的易燃易爆(空氣中的爆炸極限體積分數4%-75%)特性以及其他的特性如材料氫脆等決定了人們無法忽視其安全性而單純討論產業發展,人們對氫氣的害怕最主要的應該是它容易爆炸,近期在美國、韓國都發生了氫氣設施的爆炸事件。
  • 溫州一中學門口發生氫氣爆炸 賣氣球攤販身亡
    10月29日6點30分左右,溫州平陽縣昆陽鎮第三中學校門前一個賣氫氣球的流動攤位發生爆炸,攤販受傷後不治身亡。  據目擊者描述,爆炸地點就在中學大門前的廣場上,距校門50米左右。當時,一輛售賣小型氫氣球的三輪車旁邊突然爆炸,站在三輪車邊的一個中年男人被撞開好幾米,躺在地上一動不動。
  • 溫州一中學召開運動會發生氫氣爆炸,賣氣球攤販當場身亡!氫氣球的危險遠超你想像!
    據現場一名調查人員稱,他們趕到時,爆炸現場圍滿了群眾,其中還有好幾名穿校服的學生,滿地都是氣球碎片和鐵皮,危險的是,氣球攤原有兩個灰色的氫氣罐,一個爆炸了,一個罐體保存完好但有些發燙,罐口還在洩漏氫氣,一旦遇到明火,很可能再次爆炸,他們馬上疏散群眾,消防隊員關閉氫氣罐閥門後,再將其緊急轉移到附近一條河流邊。
  • 氫氣制儲爆炸事故敲響警鐘!
    不料,氫氣罐發生爆炸。事故發生後,當地消防部門派遣150餘人投入救援。消防局擔心有被埋者,連夜進行7次搜查,最終確認沒有被埋者。該事件是韓國國內首次發生的涉及氫氣的爆炸事故,也是近年來全球首次發生在氫氣製取儲存過程中的爆炸事故。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相關人士強調,本次事件是「在實驗的過程所產生的不幸,在加氫站的普及過程中,由於技術原理的不同,出現類似的事故概率極小。」韓國氫能聯盟秘書長表示:「這是世界上一次不尋常的事故,要找出原因並不容易。」
  • 美國叉車加氫站爆炸,初步排除氫氣引起
    而今日,該氫氣工廠的執行長兼總裁保羅·道森(Paul Dawson)表示:「就爆炸事件而言,現在並不能說一定是氫氣引起的,調查結果初步排除氫氣引發事故的原因的可能性非常高。」保羅表示,4月7日爆炸發生後,工廠的大部分氫氣立即被回收,當時工廠的氫氣量為200至300KG。雖然有一些氫氣遺失了,但保羅表示,該工廠由一個安全機制,在這種安全機制下,儲罐會釋放氫氣以避免儲罐爆炸。
  • 美國制氫廠爆炸最新進展:事故可能並非由氫氣引起
    發生在Long View的氫工廠爆炸事故將近兩周之後,事故原因的調查仍在進行。不過,該氫氣工廠的執行長表示,如果氫氣不對爆炸負責,他不會感到驚訝。「就爆炸事件而言,現在並不能說一定是氫氣引起的。」OneH2執行長兼總裁保羅·道森(Paul Dawson)表示,「調查結果出臺並排除氫氣引發事故的原因的可能性非常高。」道森的推測可能是來自於氫氣工廠剩餘的氫氣量。他說,4月7日爆炸發生後,工廠的大部分氫氣隨即被回收,當時工廠的氫氣量為200至300公斤。
  • 發光氣球"肚裡"裝氦氣相對安全,氫氣有風險
    會不會有危險?  昨日,濟源晨報記者特意購買了一個「波波球」。「波波球」的發光結構看起來非常簡單。整個球身是透明的,外面纏繞了一圈LED小彩燈,燈帶末尾連著一塊能裝3節電池的小型電池盒,上面有控制燈帶的開關。  「這種氣球安全麼?」購買時,記者對「波波球」的安全性提出了疑問。
  • 平陽一中學召開運動會發生氫氣爆炸,賣氣球攤販當場身亡!氫氣球的危險遠超你想像!
    據現場一名調查人員稱,他們趕到時,爆炸現場圍滿了群眾,其中還有好幾名穿校服的學生,滿地都是氣球碎片和鐵皮,危險的是,氣球攤原有兩個灰色的氫氣罐,一個爆炸了,一個罐體保存完好但有些發燙,罐口還在洩漏氫氣,一旦遇到明火,很可能再次爆炸,他們馬上疏散群眾,消防隊員關閉氫氣罐閥門後,再將其緊急轉移到附近一條河流邊。
  • 女商販自製氫氣爆炸毀容!家長注意,這種氣球不要再給孩子買了!
    前不久,家住貴州省思南縣的魏大姐私自製作氫氣時發生爆炸,造成臉部大面積燒傷。
  • 美國加氫站再爆炸,60間房屋被毀,氫能安全刻不容緩
    加氫用氫的安全一直以來是行業重點關注的話題,任何一次加氫站爆炸事故都能引發行業對於氫安全的擔憂。  4月7日,美國北卡州朗維尤(Long View)一家氫燃料工廠發生爆炸引發海外媒體的廣泛報導,這次加氫站爆炸事故直接導致附近60處房屋受損,慶幸的是沒有造成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