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花,又稱木芙蓉、地芙蓉、華木等等,所謂出水芙蓉,就是形容女子之美,那芙蓉花本身自然也是美麗了。其具有纖細之美,具有純潔的象徵。
芙蓉花的枝幹芽葉,各有其自然的生長規律。春季時,一片朝氣蓬勃的氣象。夏季時,綠葉茂盛,可帶來一絲涼意。秋季時,花團錦簇,極其壯觀。
芙蓉除了用來觀賞外,其還可食用,可用來燒湯,吃起來軟而不膩。其除了食用外,還有一定的醫用效果,比如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止血的功效。
在我國湘江一代從唐朝開始就普遍種芙蓉了。故而湖湘大地有「芙蓉國」之稱。
有關芙蓉花,還有一段傳說故事。 據說在五代時期,後蜀皇帝孟昶有一個美麗的妃子,名為「花蕊夫人」。花蕊夫人不僅美麗,而且還特別喜歡花。 有一次,花蕊夫人在百花叢中看到芙蓉花開的就猶如天上的雲彩滾滾而來,所以就很喜歡芙蓉。
後蜀皇帝孟昶很寵愛花蕊夫人,他為了花蕊夫人開心,於是就下令在成都城頭盡種芙蓉,待到來年開花之時,那成都就是錦繡之城了。也正是因為如此,成都有了芙蓉城之稱(成都的市花就是芙蓉)。 孟昶雖然和花蕊夫人很恩愛,但後來孟昶的後蜀卻滅亡了,而美貌的花蕊夫人則被趙匡胤帶到了宮中。
失去孟昶後,花蕊夫人很想念他,於是就偷偷的藏了孟昶的畫像,然而卻被趙匡胤知道了,趙匡胤讓花蕊夫人交出孟昶的畫像,花蕊夫人不願意,結果趙匡胤一怒之下就殺了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死後,人們敬仰她的為人,於是就尊她為芙蓉花神。
芙蓉花因光照強度不同,故引起花瓣內花青素濃度的變化。木芙蓉的花早晨開放時為白色或淺紅色,中午至下午開放時為深紅色。人們把木芙蓉的這種顏色變化叫「三醉芙蓉」、「弄色芙蓉」。 有些芙蓉花的花瓣一半為銀白色,一半為粉紅色或紫色,人們把這種芙蓉花叫做「鴛鴦芙蓉」。
芙蓉花名字很多,比如木芙蓉、拒霜花、三變花等等。至於為什麼這麼叫,還是有原因的, 其花或白或粉或赤,皎若芙蓉出水,豔似菡萏展瓣,故有「芙蓉花」之稱,又因其生於陸地,為木本植物,故又名「木芙蓉」。木芙蓉開的花一日三變,故又名「三變花」,其花晚秋始開,霜侵露凌卻丰姿豔麗,佔盡深秋風情,因而又名「拒霜花」。
芙蓉花的小枝、葉片、葉柄、花萼均密被星狀毛和短柔毛,能有效地吸附大氣中飄浮的固體顆粒物;另外,木芙蓉對SO2抗性強,對Cl2與HCl也有一定抗性。
由於芙蓉花花大而色麗,中國自古以來多在庭園栽植,可孤植、叢植於牆邊、路旁、廳前等處。特別宜於配植水濱,開花時波光花影,相映益妍,分外妖嬈,所以《長物志》云:「芙蓉宜植池岸,臨水為佳」。因此有「照水芙蓉」之稱。
大家喜歡芙蓉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