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黛玉和晴雯都是芙蓉花?

2020-12-03 莊周居不易

首先「芙蓉」一詞,在古代可指代不同花卉,包含的文化意象也有所區別。聯繫書中上下文來看,黛玉的芙蓉和晴雯的芙蓉,應該並非同一種——晴雯是木芙蓉,這一點基本無疑問;但關於黛玉,她的「芙蓉」,更可能是水芙蓉,即荷花。

荷花古名甚多,芙蓉即是其中一個,並且常常出現在書面用語中。而木芙蓉,《本草綱目》中註解「此花豔如荷花,故有芙蓉之名」,所以算是跟了荷花的風。晴為黛副,這樣理解倒是很合適;更重要的是,書中對林黛玉這個人物以及相關情節的設定,都是非常符合中國古典文化中的荷花形象的。

先看原文。

63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裡,大家抽籤,個人都有對應的花名。幾乎是最後剩了一支給黛玉: 香菱便又擲了個六點,該黛玉掣。黛玉默默的想 道:「不知還有什麼好的被我掣著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見上面畫著一枝芙蓉,題著「風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舊詩,道是: 莫怨東風當自嗟。 ……眾人笑說:「這個好極。除了他,別人不配作芙蓉。」

這裡面,詩句「莫怨東風當自嗟」是來自歐陽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主要是暗示紅顏薄命,跟花關係不大,可忽略不計。「風露清愁」四字,倒是仙氣騰騰,但翻遍古詩詞和花木古籍,也未見確切出處。可能是曹雪芹原創。

光是這麼看原文,芙蓉的意象確實很飄渺,大家理解不一致也很正常。但重要的是眾人的反應:只有她黛玉配得上芙蓉啊。

——晴雯當時應該也在場吧?這才寫了芙蓉的不二人選是黛玉,後面再來一篇濃墨重彩的《芙蓉女兒誄》。。。倘若是同一種花,這主線bug就開得有點太大了,曹雪芹打自己的臉也打得有點過分了啊。

而且比起木芙蓉。。。

怎麼看也確實是身為水芙蓉的荷花,更契合「風露清愁」的靈動氣質吧。

好吧可能有人審美觀有差異,會說我就覺得木芙蓉比水芙蓉更有仙氣! 那也沒有辦法。。。

可是就算外在美沒有定論,荷花的內在美也還是完勝啊。。。

中國古典文化裡,荷花其實一直是【女性美】和【愛情】的象徵。譬如「出水芙蓉」這樣的成語,或者在清朝的花卉百科全書《廣群芳譜》裡收錄的大量荷花詩歌,幾乎都是以美少女互為比擬的。

洛神挺凝素,文君拂豔紅。麗質徒相比,鮮彩兩難同。——盧思道《採蓮曲》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葉。將歸問夫婿,顏色何如妾。——王昌齡《越女》 (王昌齡貌似很好這一口。還有那個有名的「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也是他寫的。。)

至於愛情也從來不少見: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古詩十九首·涉江採芙蓉》

棹發千花動,風傳一水香。 傍人持並蒂,含笑打鴛鴦。——常倫《採蓮曲》

一曲天香金粉膩。蓮子心中,自有深深意。薏密蓮深秋正媚,將花寄恨無人會。——歐陽修《蝶戀花》

進入宋朝之後,理學開始大力發展,周敦頤《愛蓮說》裡「蓮,花之君子者也」的意象才逐漸明確起來,但民間文化中仍然將荷花視為純潔美麗之代言。而這些特質也並非絕對矛盾:比如,如果有這樣一個女孩子。。。七竅玲瓏,亭亭玉立,還有出淤泥不染、濯清漣不妖的清高文人氣。。。能做到這些的,也只有荷花,和林妹妹了。

除此之外,黛玉與荷花的關係也仍有其他佐證。還記得那首《嘆香菱》嗎?

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荷花與菱角都是水生植物,香菱與黛玉則都是蘇州人氏,算是同鄉。後來又有學詩之緣,說是一脈相承,也是合適的。既然「兩地生孤木」是夏金桂——大家都看得出來——荷花指代的,自然便是黛玉了。

至于晴雯與芙蓉的關聯,則來自78回著名的《痴公子杜撰芙蓉誄》:

恰好這是八月時節,園中池上芙蓉正開。這丫頭便見景生情,忙答道:「我也曾問他是管什麼花的神,告訴我們日後也好供養的。他說:『天機不可洩漏。你既這樣虔誠,我只告訴你,你只可告訴寶玉一人。除他之外若洩了天機,五雷就來轟頂的。』他就告訴我說,他就是專管這芙蓉花的。」

先行禮畢,將那誄文即掛於芙蓉枝上,乃泣涕念曰:……

讀畢,遂焚帛奠茗,猶依依不捨。小鬟催至再四,方才回身。忽聽山石之後有一人笑道:「且請留步。」二人聽了,不免一驚。那小鬟回頭一看,卻是個人影從芙蓉花中走出來,他便大叫:「不好,有鬼。晴雯真來顯魂了!」

這裡已是農曆八月,即9-10月間。寶玉能將誄文掛在花枝上,黛玉又是從「山石之後」「芙蓉花影」中走出來,可見應是陸生的,正當花季的木芙蓉。

有細心的同學可能會說:這裡也提到水池了啊。

——這就更有趣了。木芙蓉雖不是水生,但古人一向公認宜在水邊栽培觀賞。《長物志》中就曾提到:「宜植池岸,臨水為佳。」

綜上,無論外在美還是內在美,水芙蓉(荷花)都完爆木芙蓉,其深厚的文化意象和理想氣質也絕非後者可匹敵。與之有關的象徵是美麗動人的少女、惺惺相惜的愛情、潔身自好的君子,這些深入人心的印象明顯更加符合黛玉的定位——詩意的,超脫的,在水一方的,出淤泥而不染的。 而木芙蓉,雖然缺乏荷花那樣深厚的文化底蘊,清秀靈動亦不及荷花,但粗枝大葉,疏朗豔麗,卻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值得一提的是,它還有一個別名叫做「拒霜花」,此花開過,便宣告肅殺秋冬即將來臨,從此群芳凋盡,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hl

P.S. 《紅樓夢》中,「花」是頗重要的一個意象。從書中的角色安排而言,幾位最重要、形象最豐滿的少女角色,對應的都不止一種花卉,且從文化淵源來看,也都大有可挖掘之處。譬如寶釵的牡丹與蘅蕪苑的各色藤本,史湘雲的海棠與芍藥,探春的玫瑰與紅杏。。。而黛玉,除了荷花,曹雪芹又在她的瀟湘館裡種滿竹子(寧折不彎),點綴三兩芭蕉——對,就是「紅香綠玉」裡那色如深綠玉石的芭蕉(心寄愁思),讓她長吟桃花行(紅顏薄命),魁奪菊花詩(孤高清逸),甚至還有那棵只應天上有的絳珠仙草——她們的形象,已經不是單用一種花就能概括和媲美的。

相關焦點

  • 紅樓夢中的「芙蓉」,曹雪芹暗指晴雯的木芙蓉,黛玉的水芙蓉
    在《芙蓉女兒誄》中清清楚楚地寫道晴雯死於「蓉桂競芳之月」,荷花開於盛夏,桂花盛於金秋,荷花怎麼可以和桂花爭豔呢?所以這裡的「蓉」只能是木芙蓉。晴雯是「白帝宮中撫司秋豔芙蓉女兒」,而白帝為秋天的司時之神,晴雯是在白帝宮中主管芙蓉之神,所以此處「芙蓉」也不是荷花。誄文寫好後,寶玉命小丫頭掛於芙蓉枝上,此處「芙蓉」如指荷花,那麼誄文還不掉入水中而浸溼?
  • 為什麼《紅樓夢》裡牡丹花這麼少?芙蓉花這麼多?
    《紅樓夢》裡的林黛玉是芙蓉花,薛寶釵是牡丹花。賈府有許多芙蓉花,牡丹花寥寥無幾。為什麼林黛玉是芙蓉花,薛寶釵是牡丹花?在第六十三回 ,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大家玩佔花名的遊戲。薛寶釵佔的花名是牡丹花。寶玉認為殘荷可恨要拔去,黛玉卻說「留得殘荷聽雨聲」更好。有第78回,小丫頭看見園中池塘上芙蓉正開,就杜撰說晴雯做了芙蓉花神。寶玉寫完《姽嫿詞》回來,看見池上芙蓉,想起小丫鬟說晴雯作了芙蓉花神,"不覺又喜歡起來,乃看著芙蓉嗟嘆了一會」。
  • 薛寶釵是牡丹花,為什麼賈府無牡丹,多芙蓉花?曹公寓意太晦澀
    按理說牡丹花花型美麗,花朵碩大,是富貴的象徵,賈府裡應該大面積種植才是,為什麼前八十回裡沒有牡丹花呢。著實奇怪。其他金釵的花都有實物,都有鮮花的描述。元春的石榴花。湘雲和翠縷說陰陽的時候提到了石榴花。翠縷道:「他們那邊有棵石榴,接連四五枝,真是樓子上起樓子,這也難為他長。」
  • 誰是造成晴雯之死的告密者?
    (薛姨媽和薛寶釵)有一天襲人在寶釵跟前抱怨寶玉去黛玉那裡,沒個白天黑夜的,而且很是生氣的樣子。正好被薛寶釵撞見,可謂正中她的下懷。原來還有一個志同的人,也是這麼樣排斥黛玉。既然能夠提拔襲人,當然也能夠算計晴雯。晴雯之死寶釵難逃干係。為什麼這麼說呢?那些時候,寶釵因為對寶玉粘得緊,不分白天黑夜在寶玉房間裡坐,逗寶玉玩。這自然影響他人休息。別人不說什麼,晴雯性格耿直,心直口快,第一個看不慣,就像當初襲人罵寶玉去黛玉那裡不分白天黑夜一樣,她也罵寶釵不分白天黑夜地跑過來,還死賴著不走,影響了她休息。
  • 「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芙蓉花是什麼花?
    我們都知道李白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其中的芙蓉指的是荷花。在《爾雅釋草》一書中「荷」的釋義為:芙渠,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東晉文學家郭璞曾為《爾雅》注釋:芙蕖,別名芙蓉。
  • 《紅樓夢》細數晴雯之死的13個原因,每一片雪花兒都不純潔
    這樣的人在職場中一定要吃虧的,她若在鳳姐和探春處,只有3個結局,要麼早早被開除,要麼你自己改!鳳姐狠起來打死也是有的(時勢造英雄,環境出性格)。  為什麼說晴雯不會說話?因為她急,一著急就口不擇言,而且不懂得保護自己。  第52回《俏平兒情掩蝦須鐲勇晴雯病補雀金裘》中婆子敢和晴雯吵架卻不敢與麝月分辨。
  • 晴雯到底是被誰誣告而死?賈寶玉一語道出真相
    晴雯是怡紅院中服侍賈寶玉 的一個二等丫頭,其地位在襲人之下,與麝月、秋紋等人相仿。晴雯位於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之首,力壓所有紅樓中的丫鬟,甚至將一等丫鬟襲人都擠到了第二位 ,這是為何?這樣一個模樣與性格都是黛玉相仿的姑娘為何會落得早夭而亡 呢?這裡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 讀《紅樓夢》:一哭晴雯,你太傻,二哭晴雯,你太痴!
    你的名字叫晴雯。 你到了怡紅院後,也深得寶玉的喜歡和寵愛,你覺得,橫豎是要和寶玉一輩子在一處了,你在怡紅院裡就有點恃寵而驕的意味了,基本上就是眼大心空,十指不沾陽春水,油瓶倒了都不扶,什麼事都支使小丫頭去做。
  • 為何黛玉和多姑娘會這樣笑寶玉
    因此,黛玉和多姑娘嘲笑寶玉的時候,許多人第一反應是不是寶玉「有問題」。事實上,黛玉說寶玉「銀樣鑞槍頭」並非指的是他某方面不行,而是笑他於是沒主見、失方寸。賈寶玉在賈府可謂是眾星捧月,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賈母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
  • 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黛玉為何為這句話色變
    就在寶玉祭奠晴雯時,被黛玉聽到,二人對這篇祭文進行推敲之時,就有了下半句:「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有一種說法是「襲為釵影,晴為黛影」,襲人的賢惠可人確實與寶釵相似,而晴雯的率真也與黛玉相近。
  • 襲人原名珍珠,晴雯原名什麼?竟是一種會吃蝗蟲和蛇的鳥類
    題:襲人原名珍珠,晴雯原名什麼?竟是一種會吃蝗蟲和蛇的鳥類!《紅樓夢》故事裡,作者對人名的運用是非常講究的,很多丫環的名字,都與其主人的命運相關。而丫環眾多的人物,比如賈母,手下的丫環,名字都是對稱相關的,比如琥珀、珍珠,都是一類;鴛鴦、紫鵑,又是一類。
  • 黛玉究竟是怎麼死的?其實她自己已經親口說出了答案
    很多人都認為,這兩句詩歌是預示著黛玉和湘雲之後的命運。黛玉就是在寒塘中沉湖而亡,只有一輪冷月的清輝映照著她的花魂。而這種說法還有一個支撐的理由,就是黛玉住在瀟湘館,探春給她取的外號是瀟湘妃子,因為黛玉最愛哭,每天迎風灑淚,將庭前的竹子上都撒滿了淚痕,成了斑竹。
  • 芙蓉花和花蕊夫人
    芙蓉花,又稱木芙蓉、地芙蓉、華木等等,所謂出水芙蓉,就是形容女子之美,那芙蓉花本身自然也是美麗了。其具有纖細之美,具有純潔的象徵。芙蓉花的枝幹芽葉,各有其自然的生長規律。春季時,一片朝氣蓬勃的氣象。夏季時,綠葉茂盛,可帶來一絲涼意。秋季時,花團錦簇,極其壯觀。
  • 林黛玉用了五個字做了精準評價
    三順認為,林黛玉曾經用來調侃賈寶玉的「五個字」,最能精準的概括賈寶玉的性格特徵。《紅樓夢》第二十三回,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唯美的畫面——寶黛共讀西廂。落紅成陣的桃花樹下,林黛玉一頓飯的功夫,已經將十六出《會真記》俱已看完,連稱有趣。賈寶玉笑道:我就是「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林黛玉一聽,微腮帶怒,薄面含嗔,指著賈寶玉道:你這該死的胡說!
  • 黛玉之美,用這一個詞形容最適合
    突然想,寶釵頭上要是弄個什麼花兒粉兒什麼的,倒真覺得彆扭,她不像黛玉,黛玉的生命是那麼燦爛。頭上一枝花,更凸顯出了黛玉的陽光形象。如果說哪一個詞最適合形容黛玉之美,那就是燦爛!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芙蓉花,正好似大家閨秀。
  • 紅樓夢林黛玉譏諷劉姥姥母蝗蟲,氣史湘雲口不擇言等級意識嚴重?
    黛玉說母蝗蟲的時候,眾人都笑成一片了,何以只說黛玉刻薄?她們的閱歷擺在那兒 ,不能理解和體恤劉姥姥很正常。我倒覺得這裡黛玉算是至情至性。再有,她也沒有當著劉姥姥的面出言諷刺。一方面從她當時的視角來看,劉姥姥是一個來打秋風的親戚,不但帶著又吃又玩,走了還又收又拿,並不知她的為人和日後的事情,換普通人家也是要不舒服的。另一個方面,她諷劉姥姥的時候可不只打趣她一個,而是惜春李紈等人都被她打趣了一遍,完全是大家高興開開玩笑。
  • 薛寶釵為什麼不拆穿林黛玉看禁書《西廂記》的「醜事」?
    但說著無心聽者有意,此時寶釵聽出了句子的出處,並暗暗記下,後找黛玉問罪。黛玉大驚失色,連連向寶釵求饒,一改往日對寶釵冷嘲熱諷的敵對神態。寶釵這才軟下態度,透漏自己小時候也頑皮,同黛玉一樣,沒少看這些雜書,同時也順帶教育黛玉,讀書是男人的事,男人讀書治世安邦,女人就該做針線活,不識字倒好,識了字不讀正經書反而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