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芙蓉」一詞,在古代可指代不同花卉,包含的文化意象也有所區別。聯繫書中上下文來看,黛玉的芙蓉和晴雯的芙蓉,應該並非同一種——晴雯是木芙蓉,這一點基本無疑問;但關於黛玉,她的「芙蓉」,更可能是水芙蓉,即荷花。
荷花古名甚多,芙蓉即是其中一個,並且常常出現在書面用語中。而木芙蓉,《本草綱目》中註解「此花豔如荷花,故有芙蓉之名」,所以算是跟了荷花的風。晴為黛副,這樣理解倒是很合適;更重要的是,書中對林黛玉這個人物以及相關情節的設定,都是非常符合中國古典文化中的荷花形象的。
先看原文。
63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裡,大家抽籤,個人都有對應的花名。幾乎是最後剩了一支給黛玉: 香菱便又擲了個六點,該黛玉掣。黛玉默默的想 道:「不知還有什麼好的被我掣著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見上面畫著一枝芙蓉,題著「風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舊詩,道是: 莫怨東風當自嗟。 ……眾人笑說:「這個好極。除了他,別人不配作芙蓉。」
這裡面,詩句「莫怨東風當自嗟」是來自歐陽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主要是暗示紅顏薄命,跟花關係不大,可忽略不計。「風露清愁」四字,倒是仙氣騰騰,但翻遍古詩詞和花木古籍,也未見確切出處。可能是曹雪芹原創。
光是這麼看原文,芙蓉的意象確實很飄渺,大家理解不一致也很正常。但重要的是眾人的反應:只有她黛玉配得上芙蓉啊。
——晴雯當時應該也在場吧?這才寫了芙蓉的不二人選是黛玉,後面再來一篇濃墨重彩的《芙蓉女兒誄》。。。倘若是同一種花,這主線bug就開得有點太大了,曹雪芹打自己的臉也打得有點過分了啊。
而且比起木芙蓉。。。
怎麼看也確實是身為水芙蓉的荷花,更契合「風露清愁」的靈動氣質吧。
好吧可能有人審美觀有差異,會說我就覺得木芙蓉比水芙蓉更有仙氣! 那也沒有辦法。。。
可是就算外在美沒有定論,荷花的內在美也還是完勝啊。。。
中國古典文化裡,荷花其實一直是【女性美】和【愛情】的象徵。譬如「出水芙蓉」這樣的成語,或者在清朝的花卉百科全書《廣群芳譜》裡收錄的大量荷花詩歌,幾乎都是以美少女互為比擬的。
洛神挺凝素,文君拂豔紅。麗質徒相比,鮮彩兩難同。——盧思道《採蓮曲》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葉。將歸問夫婿,顏色何如妾。——王昌齡《越女》 (王昌齡貌似很好這一口。還有那個有名的「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也是他寫的。。)
至於愛情也從來不少見: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古詩十九首·涉江採芙蓉》
棹發千花動,風傳一水香。 傍人持並蒂,含笑打鴛鴦。——常倫《採蓮曲》
一曲天香金粉膩。蓮子心中,自有深深意。薏密蓮深秋正媚,將花寄恨無人會。——歐陽修《蝶戀花》
進入宋朝之後,理學開始大力發展,周敦頤《愛蓮說》裡「蓮,花之君子者也」的意象才逐漸明確起來,但民間文化中仍然將荷花視為純潔美麗之代言。而這些特質也並非絕對矛盾:比如,如果有這樣一個女孩子。。。七竅玲瓏,亭亭玉立,還有出淤泥不染、濯清漣不妖的清高文人氣。。。能做到這些的,也只有荷花,和林妹妹了。
除此之外,黛玉與荷花的關係也仍有其他佐證。還記得那首《嘆香菱》嗎?
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荷花與菱角都是水生植物,香菱與黛玉則都是蘇州人氏,算是同鄉。後來又有學詩之緣,說是一脈相承,也是合適的。既然「兩地生孤木」是夏金桂——大家都看得出來——荷花指代的,自然便是黛玉了。
至于晴雯與芙蓉的關聯,則來自78回著名的《痴公子杜撰芙蓉誄》:
恰好這是八月時節,園中池上芙蓉正開。這丫頭便見景生情,忙答道:「我也曾問他是管什麼花的神,告訴我們日後也好供養的。他說:『天機不可洩漏。你既這樣虔誠,我只告訴你,你只可告訴寶玉一人。除他之外若洩了天機,五雷就來轟頂的。』他就告訴我說,他就是專管這芙蓉花的。」
先行禮畢,將那誄文即掛於芙蓉枝上,乃泣涕念曰:……
讀畢,遂焚帛奠茗,猶依依不捨。小鬟催至再四,方才回身。忽聽山石之後有一人笑道:「且請留步。」二人聽了,不免一驚。那小鬟回頭一看,卻是個人影從芙蓉花中走出來,他便大叫:「不好,有鬼。晴雯真來顯魂了!」
這裡已是農曆八月,即9-10月間。寶玉能將誄文掛在花枝上,黛玉又是從「山石之後」「芙蓉花影」中走出來,可見應是陸生的,正當花季的木芙蓉。
有細心的同學可能會說:這裡也提到水池了啊。
——這就更有趣了。木芙蓉雖不是水生,但古人一向公認宜在水邊栽培觀賞。《長物志》中就曾提到:「宜植池岸,臨水為佳。」
綜上,無論外在美還是內在美,水芙蓉(荷花)都完爆木芙蓉,其深厚的文化意象和理想氣質也絕非後者可匹敵。與之有關的象徵是美麗動人的少女、惺惺相惜的愛情、潔身自好的君子,這些深入人心的印象明顯更加符合黛玉的定位——詩意的,超脫的,在水一方的,出淤泥而不染的。 而木芙蓉,雖然缺乏荷花那樣深厚的文化底蘊,清秀靈動亦不及荷花,但粗枝大葉,疏朗豔麗,卻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值得一提的是,它還有一個別名叫做「拒霜花」,此花開過,便宣告肅殺秋冬即將來臨,從此群芳凋盡,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P.S. 《紅樓夢》中,「花」是頗重要的一個意象。從書中的角色安排而言,幾位最重要、形象最豐滿的少女角色,對應的都不止一種花卉,且從文化淵源來看,也都大有可挖掘之處。譬如寶釵的牡丹與蘅蕪苑的各色藤本,史湘雲的海棠與芍藥,探春的玫瑰與紅杏。。。而黛玉,除了荷花,曹雪芹又在她的瀟湘館裡種滿竹子(寧折不彎),點綴三兩芭蕉——對,就是「紅香綠玉」裡那色如深綠玉石的芭蕉(心寄愁思),讓她長吟桃花行(紅顏薄命),魁奪菊花詩(孤高清逸),甚至還有那棵只應天上有的絳珠仙草——她們的形象,已經不是單用一種花就能概括和媲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