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襲人原名珍珠,晴雯原名什麼?竟是一種會吃蝗蟲和蛇的鳥類!
《紅樓夢》故事裡,作者對人名的運用是非常講究的,很多丫環的名字,都與其主人的命運相關。
而丫環眾多的人物,比如賈母,手下的丫環,名字都是對稱相關的,比如琥珀、珍珠,都是一類;鴛鴦、紫鵑,又是一類。
我們知道,襲人和晴雯都是賈母身邊的丫環,後來給了寶玉,襲人是寶玉給珍珠取的新名字,那麼,晴雯自然也是寶玉取的新名字。
《紅樓夢》故事裡,襲人原名珍珠,至于晴雯的原名,作者卻隻字未提,但,根據兩兩相對的匹配原理,我們還是可以推測出晴雯的原名。
古詩云:「花氣襲人知晝暖,鵲聲穿樹喜新晴」,前半句既然是襲人之名的來源,後半句八成與晴雯有關。
喜鵲性格活潑好動,性機警,與晴雯的性格一般無二,喜鵲又是吉祥的象徵,中國自古有畫鵲兆喜的風俗,符合作者對晴雯這個人物的期待。
《紅樓夢》故事裡,有一面「風月寶鑑」,晴雯曾經出現在鏡中,對麝月頗有微詞,而襲人的畫卷,是一張破蓆子,正應了唐代權德輿《相思曲》中「鵲語臨妝鏡,花飛落繡床」一句。
在很多古詩裡,喜鵲與晴光經常一起出現,比如皮日休的《喜鵲》曰:「棄羶在庭際,雙鵲來搖尾。欲啄怕人驚,喜語晴光裡。」棄羶,也符合晴雯的喜好與身份。
錢起的《送鄭巨及第後歸覲》裡面有一句:「離人背水去,喜鵲近家迎。」恰好似《姽嫿詞》裡的「魂依城郭家鄉近,馬踐胭脂骨髓香」。
黃庭堅的《送鄧慎思歸長沙覲省》裡面有一句:「姓名已入飛龍榜,書信新傳喜鵲知。」與《紅樓夢》主旨「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也不無關係。
白居易的《僕射來示有三春向晚四者難並之說誠哉是言輒》曰:「有喜鵲頻語,無機鷗不驚」;呂勝己的《鷓鴣天·一夜春寒透錦幃》曰:「門前恰限行人至,喜鵲如何聖得知。」
總而言之,古人詩詞中寫到喜鵲的詩詞極多,對喜鵲寄託了別樣的感情。
喜鵲又稱鵲、客鵲、飛駁鳥、幹鵲、鷽、雤、鶾鷽,大概晴雯原名喜鵲,或者客鵲、鶾鷽。畢竟,林黛玉《葬花吟》裡面「鳥自無言花自羞」一句,亦是以花鳥比自己與寶玉,也比襲人與晴雯。
喜鵲的菜單非常複雜,以蝗蟲、金龜子、蒼蠅、蚊子等等這些小昆蟲為食,還會吃蛇,作者給晴雯如此取名,也有針對劉姥姥、薛寶釵之流的一位。
文/姜子說書
青埂峰下有一塊頑石,曾記下他這幻相併癩僧所鐫的篆文,所謂《石頭記》也!又喚作《紅樓夢》,只因榮國府之事,本是一場朱樓舊夢,為賈府之源,亦是甄家之源,幻作「長安大都」、「六朝古都」、「姑蘇」三地,所謂「前朝」。
《紅樓夢》全文史筆,大旨談情,實錄其事,字字血淚!作者以未嫁之女寫未降之將,以「姽嫿」寫「將軍」,以「閨閣昭傳」寫「世間忠義」。其所昭傳閨閣,乃「風流雋逸,忠義慷慨」八個大字!
風月兩面鑑,文筆兩生花!一聲能兩歌,一手竟兩牘!故人淚盡血流幹,石碑記載血淚史!神仙姐姐託夢來,仙冊原是墓志銘!天書問世,何人能解?關注我,不迷路!姜子說書,站在原作者的立場帶你看名著!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紅樓夢》、《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葬花吟》、《相思曲》、《喜鵲》、《送鄭巨及第後歸覲》、《送鄧慎思歸長沙覲省》、《僕射來示有三春向晚四者難並之說誠哉是言輒》、《鷓鴣天·一夜春寒透錦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