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是晴雯啊。
逐晴之後,賈母對王夫人說:「只他還可以給寶玉使喚得」,意思是賈母原來打算把晴雯給寶玉做「屋裡人」、將來做「姨娘」的。
按照一般的標準,「賢妻美妾」,有條件的話,選妾是要選個漂亮的。在這一點上,晴雯有著壓倒性的優勢。再加上「這些丫頭的模樣爽利言談針線多不及他」,處處出挑,於是被賈母選中。
晴雯比之於襲人,在細心周到處顯然有差距。不過襲人的地位有點特殊:如果寶玉有正室夫人,怡紅院「女主人」是輪不到她來做的。只有在寶玉正式娶妻以前的這段時間裡,襲人才是不可或缺的。
換言之,長遠而言,將來寶玉有了能夠主持中饋的妻子,晴雯才是更適合的侍妾。這是賈母的安排。
而襲人呢,賈母說她是「從小兒不言不語」「沒嘴的葫蘆」,這只是分析性格,並不算什麼差評。但是在元宵節的夜宴上,賈母與王夫人的對話,可以看出賈母對她的定位。
賈母問:「襲人怎麼不見?他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單支使小女孩子出來。」「拿大」是批評,意思是襲人本來應該跟著的。
王夫人那樣激賞襲人,當然不會不理,趕快解釋:「他媽前日沒了,因有熱孝,不便前頭來。」但是賈母這樣反駁:「跟主子卻講不起這孝與不孝。」
因守孝而迴避熱鬧,是主子、至少「半個主子」的特權,丫鬟不享有這項權利。王夫人大概忘了提拔襲人還沒有向賈母匯報,所以用「不便前頭來」作為理由。賈母也許真不知道,也許裝不知道,反正是不承認襲人有權利迴避。
從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賈母對襲人的定位,再「竭力盡忠」「心地純良,克盡職任」,也只是丫鬟奴才。
襲人說過:「便是朝廷宮裡,也有個定例,或幾年一選,幾年一入,也沒有個長遠留下人的理,別說你了」。賈府的慣例,也的確是丫鬟到一定年紀,就要「配小廝」、或者「放出去」。
換言之,丫鬟是「千裡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只有做了「屋裡人」,才可能「大家橫豎是在一處」的。
喜歡誰,就願意和誰長久在一起。如果不能和所有喜歡的人都在一起,那只能選擇喜歡得比較多的那一個。賈母對襲人晴雯的態度,很明顯地反映了她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