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一詞,最早見於屈原的《離騷》中:「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在這裡,屈原稱荷花為「芙蓉」。芙蓉從字面上看,有兩種解釋,一種為睡蓮科的草本水生花卉荷花,另一種為落葉灌木,花有紅、白等色,很美麗,為別於荷花,有時也叫「木芙蓉」,而把荷花叫做「水芙蓉」。
在屈原把荷花稱為「芙蓉」之前,我國人民有時把荷花叫做「蓮」,有時叫做「荷",故《爾雅》宋邢鼻疏云:今江東人呼荷花為芙蓉,北方人便以藕為荷,亦以蓮為荷。自兩漢司馬相如以後,「芙蓉」代替荷花便在文學作品中大量湧現。如張衡在《東都賦》中寫道「芙蓉履水,秋蘭被涯」,又如:「澤蘭浙被徑,芙蓉始發池」(謝靈運《遊南亭)。到了唐宋以後,木芙蓉也在庭院中廣泛栽植,木芙蓉也出現在文學作品裡,如王維的「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專」,柳宗元的「新亭俯朱檻,嘉木開芙蓉」。
在《紅樓夢》中,「芙蓉」也幾次出現,那麼這裡的「芙蓉」到底是指荷花還是木芙蓉?曹雪芹又用之來隱喻誰呢?在《芙蓉女兒誄》中,「芙蓉」是指木芙蓉,這是有因可考的。在《芙蓉女兒誄》中清清楚楚地寫道晴雯死於「蓉桂競芳之月」,荷花開於盛夏,桂花盛於金秋,荷花怎麼可以和桂花爭豔呢?所以這裡的「蓉」只能是木芙蓉。晴雯是「白帝宮中撫司秋豔芙蓉女兒」,而白帝為秋天的司時之神,晴雯是在白帝宮中主管芙蓉之神,所以此處「芙蓉」也不是荷花。誄文寫好後,寶玉命小丫頭掛於芙蓉枝上,此處「芙蓉」如指荷花,那麼誄文還不掉入水中而浸溼?誄文念完之後,忽看黛玉從芙蓉花中走出來,此處如指荷花,曹雪芹讓一個體弱多病的女子從水中鑽出來,那也太殘忍了。所以,以上幾處「芙蓉」均指木芙蓉。另外,在第七回中,寶釵開的「海上仙方」中有一味是「白芙蓉蕊」,下面又有一味「白荷花蕊」,這裡的「芙蓉"也是指木芙蓉。
但是,《紅樓夢》中除以上所述,還有幾處「芙蓉」則是指荷花。例如,在第六十三回中,黛玉掣一根籤,「上面畫著一枝芙蓉,題著「風露清愁』四字……眾人笑說:『這個好極。除了他,別人不配做芙蓉。』黛玉也自笑了。」這裡的「芙蓉」顯然是荷花,因為荷花「生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所以用荷花來比喻形象聖潔、高尚的絳珠草轉世的黛玉比木芙蓉要合適得多。而且,荷花也常被用來形容美貌的女子,荷花可謂「花、葉、香」三美的名花,可以和牡丹媲美,所以,黛玉才會滿意地笑了。再如,當寶玉問小丫頭晴雯主管什麼花時,小丫頭「-一時謅不出來。恰好這是八月時節,園中池上芙蓉正開」。當寶玉從賈政那兒做完《桅緬詞》回來時,「猛然見池上芙蓉」,這兩處既是「池上」,只能是荷花,否則,木芙蓉怎麼會開於「池上」呢?
那麼,為什麼「芙蓉"有時指木芙蓉,而有時指荷花呢?從誄文表面看來,是悼晴雯的,晴雯是秋時主管芙蓉的花神,所以是用木芙蓉來隱喻晴雯。《紅樓夢》中的花.草都與女兒們有關,而當「芙蓉」用來喻黛玉時,則是荷花。作者之所以把晴雯與黛玉通過寶玉的口用「芙蓉」聯繫起來,是因為晴雯實際上是黛玉的影子,晴雯慘死的命運也預示了黛玉這位薄命女的悲慘命運。所以,同一個「芙蓉」,有時是晴雯的木莢蓉,有時是黛玉的水芙蓉。
當然,在《紅樓夢》中,大多數寫有荷花的地方都用「荷花」「蓮花」「藕」「荷」等明確指出來,但這與「芙蓉"有時指晴雯的木芙蓉,有時用作比黛玉的水芙蓉並不矛盾。
文/小眼睛李先生,圖片來源於網絡,參考資料:《紅樓夢之謎》
點個關注,一起發現更多歷史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