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劉姥姥進大觀園,大家熱鬧的玩行酒令的遊戲,林黛玉玩的忘乎所以,竟搬來西廂記中"良辰美景奈何天"詞句而不自知。但說著無心聽者有意,此時寶釵聽出了句子的出處,並暗暗記下,後找黛玉問罪。黛玉大驚失色,連連向寶釵求饒,一改往日對寶釵冷嘲熱諷的敵對神態。
寶釵這才軟下態度,透漏自己小時候也頑皮,同黛玉一樣,沒少看這些雜書,同時也順帶教育黛玉,讀書是男人的事,男人讀書治世安邦,女人就該做針線活,不識字倒好,識了字不讀正經書反而誤事!儼然一派知心大姐苦口婆心的姿態,生怕黛玉讀禁書移了心性。而黛玉聽了感動不已,說自己自小缺乏母親教導,如今聽了寶釵的話非常受教,願與寶釵冰釋前嫌,結為姐妹。果然,自那以後,黛玉視寶釵為親姐姐,連寶玉都連連稱奇。
寶釵為什麼來找黛玉興師問罪,而沒有選擇當眾戳穿哪?首先,當眾戳穿是不太實際的,這樣是中傷了黛玉的閨譽,但也暴露了自己;其次,黛玉背後是賈府最高統治者賈母,敗壞了黛玉名聲,等於跟賈母為敵,那寶釵在賈府也待不下去,跟寶玉也幾乎無緣了;再者,自己看破不說,賣黛玉個人情,也好消除黛玉的敵對情緒;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西廂記》是名著,寶釵真的怕黛玉讀了會移了心性嗎?以寶釵的心機,恐怕更擔心看了此類書,黛玉與寶玉情竇初開,感情升溫,如崔鶯鶯與張生一般有情人終成眷屬吧?所以寶釵說了一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言論。實際是勸黛玉恪守理教,不要做逾矩之事。
寶釵此舉可謂一舉多得,即表明自己心裡沒有黛玉所說的藏奸,自己光明磊落;又與黛玉結拜,消除了競爭對手的敵對之心;還與賈府核心人物寶玉,賈母等人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