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綃帳裡,公子多情;黃土壟中,女兒薄命」,《芙蓉誄》是賈寶玉祭奠晴雯的詩句。
晴雯是賈寶玉房中一個聰明伶俐的丫頭,不但長相神似黛玉,更是深得寶玉喜愛。
這幾句話什麼意思呢?是說雖然有紅綃帳中的多情公子對你顧盼有加,可是奈何女兒薄命,歸於黃土。
就在寶玉祭奠晴雯時,被黛玉聽到,二人對這篇祭文進行推敲之時,就有了下半句:「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
有一種說法是「襲為釵影,晴為黛影」,襲人的賢惠可人確實與寶釵相似,而晴雯的率真也與黛玉相近。
這種相似,賈府的人未必不會拿來做比較,只是誰也不拿在明面說而已,但是王夫人卻在懲治晴雯前就表達了這種意思,「眉眼像你林妹妹的丫頭」,這一句話就表現出來,晴雯就是黛玉的另外一個分身。
寶玉的性格太過多情,他能為所有姐姐妹妹流淚
晴雯終究只是一個丫鬟,哪怕寶玉是寵愛她的。寶玉不僅僅為她的離去傷心過,還為金釧的離去流過淚,他不是為任何一個人停留的人。
即使他對林黛玉是有感情的,但是他身上還是有貴族子弟的習氣,他喜歡在女人堆裡流連,他喜歡美麗的事物。晴雯對他來說,也是一個美麗的事物,雖然有悲傷,可是終究也是過眼雲煙。
晴雯如此活潑的一個女子,還是犧牲於封建禮教之下,黛玉知道,自己又怎能逃過這樣的命運,也許就真的是無緣呢?
晴雯的命運未必不會落在自己身上?以黛玉敏感的性格,未必不會多想一些。
黛玉對寶玉的情感,讓她心中有了疑慮
黛玉是一個什麼樣的姑娘呢?她敏感多疑。在寶玉做《芙蓉女兒誄》時,她也許聯想到了自己以後的命運。
一個寄人籬下的孤女,本來婚姻大事就成了一個「心病」,也沒有人提起自己最後的歸屬該是哪裡?會不會自己也與晴雯一樣的命運呢?其實黛玉的心中也沒有一絲把握,雖然寶玉和自己有情,可是終究沒有一個可以作主的人,本來與寶玉青梅竹馬長大,後來有來了寶姐姐,瞬間讓這段感情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那句「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是不是就是自己的寫照呢?
婚姻沒有著落,前途沒有定數,黛玉的憂愁不是沒有道理的,連她身邊的丫鬟紫鵑都為這件事情憂慮,黛玉自己又何嘗沒有這樣的憂思。
本身就「嬌襲一身病」,再加上情感的迷茫,黛玉未必不會多想,雖然最後他們把一件祭奠的事情,改成了討論詩詞,可是這也許就是黛玉心中的煩惱,與其一直想著這件煩惱的事情,還不如顧左右而言他。
黛玉的性格是敏感的,她未來的生活也是不明朗的,在這樣一個情況不明確的時候,突然出現一句悲觀的詩句,她又何嘗能淡定下來呢?那「金玉良緣」的謠言在賈府已經蓋過了「木石前盟」,是否自己最終的命運也是「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