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齊天大聖孫悟空是大家非常熟悉和喜愛的角色,自始至終都給我們非常好的印象。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被唐僧定性「濫殺無辜」,用緊箍咒懲罰。無論事情緣由如何,大家還是把同情心給了孫悟空,內心甚至會對菩薩心腸的唐僧心存芥蒂。
其實,大家對孫悟空產生好感並不只是因為孫悟空神通廣大,更主要的是,孫悟空有很多優秀的品質都散發正能量,值得我們學習。
1.堅韌不拔,與眾不同
孫悟空出身不凡,是天地孕育的石猴,一出生就入籍猴族,自帶聰明伶俐的天分。雖然剛開始尚未有本領,但小石猴表現出與眾不同,那時就有領導眾猴的想法。為實現願望,小石猴非常果斷而勇敢地飛入水簾洞,不但為大家尋找到一個好住處,同時也當上了猴王。
如果小石猴不降生,花果山眾猴肯定不會有這樣的造化,會一直過著波瀾不驚、平淡無奇的生活,生老病死,聽天由命。小石猴是不安於現狀的,他發現有猴死去時決定去尋找長生不老之術,讓所有猴子都永遠太平而快樂地生活下去。
為了尋求長生不老之術以及學些法術,小石猴不畏艱難險阻,千山萬水,長途跋涉,從東勝神洲,經過南瞻部洲,最後到達西牛賀洲。小石猴的行徑路線至少需要漂過兩重大海,高山峻岭更不必說。
小石猴這種為了理想和信念,肩負使命,堅韌不拔、從不退縮、永往直前的精神的確值得學習。小石猴誠摯之心終於打動菩提祖師,最終被收為徒並傳授非凡的本領,成為孫悟空的關鍵轉折點。
在那個時代,孫悟空在妖魔和神聖之中是非常特別的,確實與眾不同。各路妖王如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禺狨王等拜師主要目的是「佔山為王」,互相殺戮,對人類危害很大!這些妖魔拜師過程比較簡單,他們不會付出孫悟空這麼多的辛苦,更沒有上進心。這些妖魔最開始都拜在通天教主手下,因為截教門檻低,來者不拒。
以上妖王拜師雖說不難,但還得主動上門。下面的兩位神聖就更牛了,哪吒一出生,太乙真人就主動找上門收其為徒;雲鼎真人收楊戩為徒也是緣分。哪吒和楊戩兩位人物主要是封神大戰的需要,拜師目的是興周滅紂,由於時間關係需要師父主動下來找。
相比之下,孫悟空的拜師經歷是相當坎坷的,也就是說,孫悟空從起點上就要牛魔王等妖王、楊戩和哪吒等神聖要高!
2.夢想遠大,進取心強
西遊取經和封神大戰總能牽扯些關係,封神大戰中「梅山七怪」曾經給興周滅紂帶來很大的麻煩,尤其七怪之首的袁洪法力高強,與楊戩不差上下。
袁洪就是孫悟空的前世,不僅會八九玄功,神通廣大,更有將帥之才。袁洪被商紂招為守關主帥,行軍布陣、制定作戰方案上非常穩重、不急不躁,的確是帥才。作為猿猴成精,在修行和信念上與其它妖魔截然不同,非常有上進心。其它妖魔充其量當名先鋒,受別人指揮賣力,而且無底線殺人;而袁洪是位當官的材料,既能指揮妖精,又能領導凡人,而且行為有底線,沒有濫殺無辜。
袁洪將帥才的「基因」傳給了孫悟空,使孫悟空有為官的先天資質。孫悟空學藝歸來,基本可算為「天下無敵」,消滅掉大魔王,牛魔王等六大妖王都拜他為王。
此時的孫悟空完全可選擇做妖王,控制天下,這是各妖魔夢寐以求的,然而孫悟空並沒有這麼做。
孫悟空夢想遠大,進取心強,並不局限在人間為妖,更想到天庭發展。孫悟空深知,為妖為魔終究沒有多大出息,而且受天庭歧視,不受重視。若想成名,必須歸為正統,納入天庭道教管理。
孫悟官為官盡心盡責,業績突出,首次出任天庭的「弼馬溫」,把馬養的膘肥體壯。後期又有「齊天大聖府」,負責看守蟠桃園。對於孫悟空,不但盡職負責工作,也在享受做官的風光,可見孫悟空有做官的資質,進取心強,上進心強。
對於妖魔,如牛魔王等基本沒有做官的心思,而且都與為官者對抗。作為神聖,如楊戩和哪吒等頂多就是姜子牙帳下聽差的,全心全意輔佐姜子牙完成封神大業,專心聽從姜子牙和周武王指令,別無追求。
孫悟空有夢想、進取心強、不安於現狀的品質確實值得學習。王母娘狼看得比較透徹,對玉帝說:「陛下,我想那野猴雖是無知,卻有向上之心,一開始必有馴化的機會,只因未曾好好把握,一味地敷衍,更無惜才之心,故而招其怨怒」,王帝也非常後悔。
3.歷經磨難,永不動搖
孫悟空一生不平凡,歷經很多磨難,但他始終堅持,從不退縮。能做到這點,除了他法力高強、神通廣大之外,更重要一點就是他有一顆恆心,堅定信念。
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沒有增加復仇的信念,而且深刻認識到「天外有天,能人背後有能人」的道理。受觀音菩薩點化,深知西天如來佛祖的能力和地位,決定修行皈依佛門,這樣才能有更大的發展。
天庭上的「敷衍應付」立刻能使孫悟空「睚眥必報」,而佛界五百年鎮壓的「屈辱」卻使孫悟空平靜下來,可見孫悟空還是識時務的。
孫悟空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非常艱辛,主動降妖,雖有磨難,但從不退縮。在被唐僧趕走後,在花果山仍然心掛師父,孫悟空的恆心和毅力是值得學習的。
其實,孫悟空被唐僧貶後完全可以在花果山過幸福的生活,那逍遙程度遠比豬八戒要好,豬八戒最喜歡散夥了。可是孫悟空身在花果山,心在取經路,一方面孫悟空不想半途而廢,另一方面比較重要就是孫悟空的價值取向。
孫悟空認為在花果山沒有發展,和最初一樣,充其量是個妖王。既然天庭任職沒有可能,就必須在西方佛界發展,才能改變現狀。一方面保護唐僧取經,另一方面也是自己修成正果,兩全其美,成就功德,豈不美哉?因此回到唐僧身邊。
此時妖魔已和孫悟空對立,如牛魔王等在孫悟空和佛界、天庭相助下降服,善惡已分,孫悟空是正義一方,妖魔基本啞火;楊戩沒有什麼大進展,似乎與世無爭,為灌口神。
哪吒和父親託塔天王李靖在天庭任職,哪吒為三壇海會大神,作用未變,只不過上方領導由人間的周武王改為天庭的玉帝罷了。
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經成功,孫悟空修成正果。在禪封佛位時,如來佛祖說:「孫悟空,你乃天地所育,日月所生,可謂奪天地之造化,然而只為一念無明,惑於生死,是以迷失本性,縱放魔性,攪得四海不安,天地不寧,故此被壓於五行山下五百載,幸天災滿足,歸於釋放。
西行路上煉魔降怪有功,不僅全始全終,且能壓服魔性,反思己過,一路勇猛精進,百折不撓,此種精神,尤為可貴,加升大職正果,為鬥戰勝佛」。
4.三界大難,勇於擔當
孫悟空被封為「鬥戰勝佛」,是孫悟空一生重大飛躍,這可能連他自己都沒想到的結果。起初為妖,最後成佛,發生質的變化,這比安於現狀的楊戩和哪吒強多了;最初那些妖魔同孫悟空更是沒可比性。
孫悟空生性秉正,剛正不阿,敢於擔當和挑戰,在多重壓力下主動為小白龍翻「涇河龍王」一案。孫悟空做了如來佛祖認為很棘手的事情,被如來佛祖大為讚賞,認為孫悟空精神難能可貴,封孫悟空可不朝佛,這可是西方佛界唯一的特權。
如來佛祖給孫悟空最高的使命,佛門安危由孫悟空一人承擔,可見孫悟空在佛門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事情並沒有結束,三百年後,三界大亂,大魔頭無天擾亂三界,糾集各路妖魔捲土重來,逼如來佛祖圓寂,三界瞬間被大魔頭無天掌控。
孫悟空挺身而出,勇於擔當,逐步破解大魔頭無天的各種陰謀,帶領三界與大魔頭無天展開生死大戰,包括二郎神和哪吒在內的三界所有人、神、仙、佛都受鬥戰勝佛孫悟空調遣。孫悟空幾乎成了三界的「太領導」,彰顯卓越的領導才能。
當鬥戰勝佛孫悟空得知必須自己圓寂化作第十七顆無骨舍利才能消滅大魔頭無天時,面對唐僧和眾仙佛說:「師父,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三界有難只要犧牲我一個人,能解救三界之難,弟子義不容辭」!
於是孫悟空圓寂,無骨舍利同其餘十六顆舍利一起將大魔頭無天消滅,如來佛祖回歸,三界重歸太平。
圓寂的孫悟空重返三界,被如來佛祖封為新的萬佛之祖,這是繼燃燈佛祖之後第二位萬佛之祖。
孫悟空聰明、活潑、機智、勇敢,在三界內有非常好的人脈。在同時代的妖魔和神聖之中,孫悟空所取得的成績和地位是最顯著的,除了神通廣大之外,還與本人很多優秀的品質相關。